第二十五章 明朝码字工
车不辚,马不萧,穷酸书生扇儿摇。 时值三月下旬,虽然天气暖和了许多,但元方和两位管家都觉得,扇子还没到他履行降温防暑之使命的时候。 这位穷酸书生也在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他们。他显然不认为地面已经暖和到可以允许屁股与其直接接触的程度了。 两拨人一动一静,一坐一走,都在用看怪物的眼神看待着对方。 那穷酸书生本来想摆出悠哉悠哉的模样,所以走的又是极慢,于是双方这样对视的时间,不免就长了些。 最终还是那个书生忍不住,调转方向,走上前来拱手一揖问好道:“两位老伯,这位小哥,学生有礼了。” 元方抱拳还礼:“秀才公风尘仆仆,想必一路上也是辛苦了。不知有何事需要我等效劳。我等皆是本地人,周围的路径都是熟悉得很,此地民风又甚是朴实,秀才公如有需要,不必客气,指指路径,端碗茶饭,一般人家都是伺候得起的。” 那秀才闻言,知道自己是被当成行脚商人打发了,不过心中也不生气,谁叫自己学艺不精,经史子集记不住,却偏喜欢博览群书。如今都已经二十有一,功名利禄与自己无缘,穷困潦倒却时常来敲门。 幸好得一友人相助,将他推荐给了青州知府柴寅宾做幕僚,此次经过沂州,便是从海宁老家赶去上任的。 一路上他的心情还算不错,见到的新奇事物也非常之多。不过他囊中羞涩盘缠吃紧,也只好走马观花,未能品评一番路上的美景奇遇,也算是人生遗憾。 但是越往北来,朴实无华逐渐取代了美景奇遇,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所幸他总体心绪是极好的,所以也不觉郁闷,直到看见这三人,才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可是他又说不上来。 而对方又一直盯着自己,那感觉他也说不上来,于是他索性停住脚步,上前攀谈起来,却不料对方把他当成行脚和尚,过路商贩一样对待了。 “谈某不敢有劳诸位。至少看到两位老翁坐在泥地上,担心他们寒气入体,所以过来提醒下。” 元方接到康宁的吩咐,刚刚赶过来照料两位受伤的老管家。他又不懂医术,不能给他们治伤,虽然帮他们服下解药,包扎了伤口,但剩下的事情也只能干看着。 如此心中便十分焦急,加上公子康宁还在树林中和尹传章激战,此时胜负未分,更让他担忧万分。 这时候心情哪里能好 却不料偏偏遇上个多管闲事的穷酸书生。 压着怒气跟他好好说话,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他在话语之中,也已经提醒这酸丁有事快放屁,没事早滚蛋。 不曾想这厮竟然关心起两位老管家。 寒气入体怕什么两位老管家可都是当年锦衣卫招揽不成的人物,区区寒气算得了啥,也用你这厮聒噪 于是元方准备将其痛骂一顿,让他用一种比较圆润的方式,迅速位移到他看不见的地方,图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可就在这个时候,康森管家却突然插嘴了。 “区区寒气不算什么。我却反倒很好奇你的姓氏。你刚才可是自称谈某” 谈姓书生听到老者说话,立刻绕开元方,恭恭敬敬的来到康森面前,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禀老翁,小子正是谈姓” “听你口音,好像是南方人,应该不是章丘之谭吧。 康森曾经跟随康庄开辟多条商路,脚步几乎遍及半个天下,对于各地的人文趣事,自然也是多加留意,以便在谈生意的时候彰显自己的博学。 古人大多佩服博闻广见的人,他用此招办成了许多事。到后来竟然形成习惯,见人就要谈论一番。 至于章丘之谭,其实并非一个严谨的说法。章丘,是谭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康森便是询问对方是否是那一支。 那一支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大禹身上。 大禹的一支后裔,在周初分封的时候,被封在章丘,是为谭国,爵位为子。后来齐国强盛,吞其国。国君逃亡进入莒国,国遂亡。 故国子民便以国名作为姓或氏那时此类现象非常常见从此便传承下来,成为如今谭姓的来源之一。 这酸丁虽然四书五经动不动就忘,却偏偏喜好与历史相关的各色杂学。听康森管家这么一说,他立刻就明白,对方是在说什么了。 “启禀老翁。小子哪里敢跟治水有功的大禹攀亲戚。我只是侥幸和十山先生同姓而已。” 康森有点懵了,十山先生谁啊 想了半天他才想起来,那小子说的是嘉靖年间的都御史,平贼专业户谈恺。此人表字守教,号十山。 “原来是女神医的亲戚。”康森笑道,“失敬失敬啊。” 他说的女神医,是明朝著名的女医生谈允贤。她和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并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女名医。 谈书生赶紧谦逊道:“不敢不敢,岂能和”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不远处的康淼打断道:“有啥不敢的我看你这人甚是虚伪。” 虚伪这个词在后世很常用,伪君子在后世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也是被批量生产的。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儒家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个词对于一名儒生来说就是很严重的指控了。 谈书生赶紧说道:“不知老翁此言何意小生确实不敢和诸位贤达攀亲呐。” 康淼故意冷哼一声说道:“我记得大哥曾和我说过谈姓的来历。你小子虽然口头上说不敢和大禹攀亲戚,可你这谈姓,可是直接跳过大禹,直奔他的祖宗少昊去了。” 康森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谈姓的来源之一,乃是少昊的后裔,被周武王分封在如今山东郯城临沭一代的谈国。亡国之后,子民便以故国为姓氏。 而少昊此人,论辈分的确算是大禹祖宗,只不过不是直系的。 大禹是颛顼之后,甭管他是玄孙还是六世孙,这个直系关系问题不大。而颛顼的父亲是黄帝次子昌意,少昊则是皇帝长子,又名玄嚣。 “这么说来。你倒是的确比较虚伪。不跟大禹攀亲戚,是你看不上人家吧。” 康森笑得乐呵呵的,谈书生的脸却涨得猪肝一样。 良久他才想起来,谈姓还有一个来源。晋国大夫籍谈的后裔,有一支以祖辈的名字为姓氏这也是当时很常见的现象后来也演变成了谈姓。 “二位老翁,您就没考虑过我是籍谈之后” 康淼冷笑道:“那还不是一样。” 康森也点头道:“籍谈,姬姓。多半是周室血脉,那就是古公亶父之后,再往上追就是帝喾,再往上嘛,嘿嘿” 看到两位老先生露出jian猾的笑容,谈书生知道,自己刚才那话太冒失了。 帝喾再往上是谁反正不叫嘿嘿。帝喾的祖父正是少昊。 至于康森说籍谈多半是周室血脉,那是因为皇帝姬水的后代,有很多都叫公孙某某,轩辕叉叉去了。 虽然不能排除有人依旧延续姬这个姓氏,但康森也没把话说死,不是还有“多半”嘛。 如此说来,谈书生还得背上一个虚伪的“罪名”。最后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说道:“无论是哪个姓氏,都是炎黄后裔,华夏子嗣嘛。” 康森和康淼也觉得快把这书呆子玩坏了,于是也笑呵呵的点头。 “可是我华夏子嗣,炎黄后裔,说不定就要遭受一场大劫难了。” 这个时候,康宁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 元方听到他的声音,赶紧起身迎过去,忙问道:“公子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熊罴虎豹而已,都摆平了。”康宁自然不会告诉他们,尹传章和孙大炮已经被他秽土转生,现在已经安排去执行下一步计划了。不久之后,沂州城里就有好戏要上演了。 被元方浑身上下检查了个遍之后,康宁终于不耐烦的推开了他,走上前来查看两位老管家的伤势。却见他们已经把伤口藏在了衣服之后。 康宁立时就明白,这是他俩不想被外人看到伤势,以免有人起歹心。 不过旁边这这书生,怎么看也不像歹人。就算他有那个想法,估计也就是被元方揍扁的命。 “这位学兄。在下康宁,表字安世,尚未取号,这厢有礼了。” 康宁占据的身体是一名零零后,一六零零后。按说现在肯定不到取表字的弱冠之年。 只是古代人不到二十就有表字的情况,就像澳洲大陆的兔子一样,刚开始还没有,后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乱。 谈书生自然不以为意,拱手还礼道:“不才谈以训,表字仲木。” 康宁眼睛眨了眨。谈以训,那不就是谈迁吗 我屮,终于遇到个名人了,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啊。 啥,没听说过只能证明明末小说还有挖掘空间呐。 他康宁当兵的时候,还借阅过这位仁兄的大作国榷虽然看不太懂。 没看懂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五十年代整理出版的那本用的是繁体,对于九零后来说,确实有难度。 不过作者简介的背景他还是了解了下。谈迁,是满清入关之后,他给自己改的名字。大概是时过境“迁”之意吧。 国榷这本书,应该说这部书,容易让某些后代人望文生义,觉得这是讲“国家榷场”怎么设置的。 其实,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跟司马十二那本资治通鉴是一个文体的。而在明史记录当中,它与夏燮不是郑燮郑板桥哈的明通鉴是最经常被提及的编年体史料。 当然如果单纯比较字数的话,一百卷,两百万字的明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都没法和他比。 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康宁记得穿越前看过的网络小说里,没有多少能超过这个数字的。 何况他没有网络查资料,基本就靠实地走访。而且初稿还被小偷偷走过,心疼的他整天哇哇哭。 可是他后来却重整旗鼓,硬生生重写一遍,据说六易其稿,愣是码出四百万字的这本巨著。 想想后世的某些码字工,被电脑吞稿之后,动不动就气急败坏,再看看那些太监烂尾,比起这位用毛笔码字的,对得起自家键盘吗 这人要是放在后世,学术界尚且不论,码字界绝对是大神级人物。 康宁万万没有想到,天上竟然掉下个“码字神”。 林meimei神马的此时应不在康宁的考虑范围之内了。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机遇,他应不应该展现穿越者的特色,爆发王八、网吧、王霸之气,收了他呢 收还是不收,这是个问题。ps1:求收藏ps2:姓氏文化还是比较有趣的。不过还是那句话,都是炎黄子嗣,龙的传人,谁在说什么纯种啥的,兄弟们围殴他ps3:不是游戏机啊。资料可能有谬误,求指正。ps4:调整时差今晚早睡,早起码字。只此一更,万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