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如数家珍
在兰棚里查看了一番,杨庆和戴秀峰两人将兰棚打理的井井有条,李丰心下欣然赞许,一个人沿着兰溪来回走了一圈,望着一大片已抽穗的稻田,想着以后都在自己的计划中,一一变成养猪场、鱼塘、兰棚…… 兰溪,真的需要这种改变吗? 答案是肯定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兰溪村里的李、杨两姓,就是因为深深的受着古老宗族思想和现代思维的双重冲击,形成了兰溪独有的鲜明的特色。 年轻人想突破古老宗族规矩的禁锢,唯有一条路,就是从兰溪村走出去,而且永远不要回来,就像是自己和兰兰一样,如果要在一起,只有离开兰溪,背井离乡,从此成为一个无处祭祖的不孝子孙。 而老一辈守着一成不变的死规矩,固步自封,食古不化,却又眼馋着外面世界的精彩,人心思变。 只要,要如何变? 难道我要学一回商鞅变法图强?可是,自己越是了解宗族事务,越是明白,要在兰溪村冒然进行变法革新,那只会死得很惨! 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冒然变法革新的人得到过好下场,因为每朝每代,只要触碰了别人的利益,总有一帮卫道士站起来反对。 虽然自己现在是李家的掌族人,但如果一试不当,肯定会引起连锁反应。商鞅车裂、王安石罢官、苏东坡流放、光绪更是不到一百天就被收了权。 如果处置不当,村长的位置还没坐稳,就能让杨家的人起刺,到时杨大树压下,自己不光威信扫地,让所有人笑话自己能力不足,还得欠他一个硕大的人情。 让村民心甘情愿地拨掉这些茁壮成长的秧苗,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可是不毁田,怎么搭棚?如何开始自己的种兰计划? 难道把自己刚刚赚到手的一百万全部摆在村民面前,告诉他们谁要毁一亩田,我补助他们两千?五千?一万…… 这是不可能的! 莫说自己没有这么多钱来补贴兰溪村几千亩田,有的老辈根本不屑于拿农田来换自己的那一点钱。 在农民眼里,农田就是活下去的保障。 历史证明,几千年以来,所有的农民起义其实都是为了那几亩可以让自己一家人活下去的农田。 兰溪村,食古不化的两族人更是如此。 李丰独自坐在溪岸,看着眼前的农田发愣。第一把火,要怎么烧?从哪里开始烧起?村民会不会反对?如果反对,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李丰第一次这样思考问题。 在溪岸坐了足足一个上午,李丰才起身,慢慢往下游走。 李丰此刻才真正的去观察了兰溪村的地形,才发现兰溪像是一个山谷夹着的葫芦形中间的一条水线,越到下游,视野越是开阔,农田越是多了起来,在农田包围之中,是兰溪两岸的民居,分别住着李、杨两姓村民。 再往下,就是兰溪的交界处,兰溪水坝。 这一片土地,就是自己要开创事业的广阔天地?自己又该怎么来运用好每一块土,每一亩田,甚至每一个村民的力量? 可是,自己到现在,除了李家有多少人在谱上,其他的一概不知。 望着两岸村民的灶烟冉冉升起,李丰腹中也不禁咕噜声阵阵,他决定去杨大树家里,和杨大树讨论一下,顺便蹭个饭,然后见一下兰兰…… 进门就看见杨大树一家三口正在桌上吃饭,杨兰一见李丰,眼神一翻,头一歪,端着一碗饭就自己上楼去了,连瞟都没瞟李丰一眼。 李丰知道,生气了。 杨大树很热情:“顺英,去添一付碗筷,打得酒来。丰子,看你这个样子,就没吃饭。前天李书记和村委的几个人过来,想找你谈一下,但你没在家……你过来是有事找我吧?不急,边吃边聊。” 李丰没客气,任由刘顺英给他满上一碗老酒,自己一口气喝了半碗,这才冲杨大树笑道:“大树伯,你家的酒,就是醇。” “呵呵,长庚家里酿的,我出米,他出力。”杨大树只是招呼李丰吃菜喝酒,也没主动提事。 李丰当然明白杨大树的意思,将自己肚子里的疑问直接说来:“大树伯,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兰溪有多少人,青壮劳动力有多少,总共有多少地,其中二季稻田有多少,旱田有多少,山有多少……” 杨大树听得微微一笑,起身去屋里拿了几个账本出来。 推在李丰面前,笑道:“村里的所有资料都在这几本账本里,这本是人口登记册,有多少人,每年多少娃崽出生,几个老人过世……这本是农田山地账……这本是公账……账都是我在记,但每一笔都经过了杨、李两家共同见证,杨家是杨金孙,李家是李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