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六节 北京之战

第一百八十六节 北京之战

    或许是低估了北京城墙的防御能力。

    周琅记得马卡斯说的那句,火药的出现打破了贵族统治的城堡。可实际上二战时期,城墙依然起到了相当的防御作用。中国有一个历史时期,从北京到小县城都在拆城墙,也有一些学者和地方官员试图保住城墙这种重要的文化符号,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以西安人的点子最奇葩,当地军事学者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城墙可以防原子弹。

    防原子弹是个笑话,可防一下18世纪的步兵炮效果可就强多了。周琅炮轰了十天,轰出了十几道裂缝,可看城墙垮塌还是遥遥无期。他不由得奇怪,难道欧洲的城墙不经轰,中国的城墙更坚固?欧洲的城墙主要以砖石砌筑,理论上来讲强度更高。中国城墙是以夯土包砖的方式修建,造价要低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全国上下可以修建几万座城墙了。

    夯土肯定是没有石头坚硬的,但夯土更容易吸收炮弹的冲击,也许正是这一软一硬的设计,让周琅的重炮迟迟无法建功。

    如果北京城的官员还组织人手加固城墙,填补缺口的话,那就更不好打了,本来就轰不开,对方还填补的话,得什么时候能轰塌这座城啊。

    部下们比周琅更着急,北京就在眼前,大功唾手可得,谁能冷静的下来,马大雷甚至请战要架云梯攻城,愿意立军令状,他说他的兵都是胸甲护体,刀枪不入,不怕清军的鸟銃、弓箭。这纯粹是扯淡,弓箭或许不怕,清军的鸟銃打在胸甲上也是一个窟窿。

    还有各种其他注意,比如夜袭了,挖掘隧道了。

    挖地道这个方法周琅仔细考虑过,但最终放弃了,因为北京的护城河太深了。

    这是都城,而且是一个地理位置不那么好的都城,为了向这里输送物资,明清两代人可是废了大力,经常性的淹没两淮农田就不说了,关于北京附近,明朝时候引白河水疏通运河,康熙时候治理永定河,把这些水系都跟北京护城河沟通了起来。尤其是永定河,以前叫做无定河,因为经常泛滥,康熙治理后改名永定河。有这些自然河流的水流输送,北京护城河水量充沛,尤其是东护城河是常年作为运河使用的。

    也不是不能挖掘地道,可得先排干水,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专业性上能不能做到,人力就无法保证。难怪古代围城战,动辄数十万大军常年累月的包围。

    周琅也不抢时间,直接进攻北京,已经是最快速灭亡清朝的办法了,按照管理,都城失陷都是作为亡国的标志,就算有宗室割据,那就算另一个朝代了,比如东晋、南宋、东汉、南明,都是都城被占,宗亲偏安建国。

    老百姓一旦认同这个王朝灭亡了,那么割据的那些势力就不难灭掉了,周琅有机会传檄而定天下。

    但围困北京,周琅也没有底气,他不清楚北京的存粮情况,一座都城的存粮不可能少,乾隆年间又没有遭遇大灾,满清官府一直有购买粮食的制度,虽然各地都有腐敗现象,导致官库空虚,可这是北京,皇帝眼皮子地下,总不能官库也是空的吧。

    如果要在北京耗上一年时间,那就失去了突袭的意义,还不如当年朱元璋那种,先剪除羽翼,最后在打北京来的快呢。

    可惜嘉庆不是个逃跑皇帝,他要是一跑,这事情也就简单了。

    嘉庆为什么不跑呢?

    国君死社稷吗?

    如果嘉庆因为对北京城防有信心,他估计就不会跑了,而且周琅越是陷入持久战,他越不会跑了,即便城里粮食紧张了,嘉庆也不会饿肚子,相反逃跑反而可能被抓到。

    如果是等待援军的话,周琅打北京本就有围点打援的考虑在里面,跟清军野战一直都是最有效消灭对方的方式,攻击一座座城池,是最没有效率的方式。如果包围北京,能让满清把全国各地的軍队调来北京跟周琅决战,那也不是坏事,省的他一处处城池打过去,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打完呢。

    可打到现在,援军迟迟未至,周琅也不知道是嘉庆没有下勤王诏令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援军了。

    总之各种信息不透明,让周琅无从判断采取何种措施。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继续漫无目的的让大炮轰击,慢慢消耗北京城的耐久吧。

    围城二十天之后,终于有了变化,城墙还是那个样子,又多了几道裂缝,却离垮塌还很远,是城西留给嘉庆君臣逃跑的方向,北京城的老百姓在出现了逃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