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后的藩王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 初露锋芒

第六十章 初露锋芒

    养心殿内,朱桓正为崇祯分析湖广作为销盐大省朝廷为何却没有一文钱的收入。

    “桓弟,湖广并不产盐,所有销售的盐来自两淮地区,食盐在出盐场的时候朝廷已收过税,为何你却说湖广没有收入不妥?”崇祯以为朱桓不懂亲自为他解释道。

    “皇兄,朝廷在食盐产区征收的税为盐课,而销往湖广的盐应该另外厘税,即每一斤销往湖广的盐朝廷都应该收税,如此方显公平。”朱桓所提出的税即后世的消费税,这也是晚清时期张之洞梳理湖北盐课最关键的一条。在张之洞与两淮总督刘坤一的电报中,张之洞指出“盐厘与盐课有别:盐课者,产盐省份自有之权利;盐厘者,销盐省份自有之权利。盐厘即厘金之一端。加厘者即系派本省民人普捐”。

    “如此一来,湖广的盐岂不是价格更高,百姓如何承担的起?你可知万历年间太监陈奉在湖广曾经也征收过盐税,结果导致湖广盐价大张,百姓长达数月吃不起盐?桓弟,你这个法子不可行!”崇祯摇摇头有些失望的说道。

    朱桓一怔,他却不知道万历年间已经有太监实行过了,随即恍然想到当年万历皇帝派了大量的太监去往各地征收矿税、盐税,这些人本质是在搜刮,与他所说的消费税完全不同。

    朱桓转变思路,开始从两淮盐课亏空上面说起。“皇兄,您刚才说两淮盐课亏空二百多万两?皇兄可知为何?两淮盐区除了销往南直隶,还有河南与湖广。但近年来,两淮的盐已经逐渐被川盐赶出湖广,就因为川盐产地靠近湖广,而且顺长江而下,成本低廉。反之,两淮要运往湖广需从长江上逆行,成本要高了许多。所以两淮的盐引积压,卖不出去导致亏空。”

    “而朝廷在盐课上面最大的问题在于正额制。。。。。。”朱桓将这些天与陈其猷讨论的问题向崇祯款款道来。

    其实,有明一代在财政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入量出,就是朝廷以上年收入多少确定下一年的支出。而且朱元璋因为是穷苦出身,算是比较为农民考虑的,在制定税收上是按照定额制,也就是一个县一个府按照上等、中等、下等划分,然后确定一个固定的总的税额,这个政策基本上保持到明末,没有进行多大的变化。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也仅仅局限在重新划定县府的等级,将税收由缴纳实物改为征收银两而已,重新丈量土地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实行下去。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当王朝建立初期发展到顶峰时,朝廷的收入是最高的,以后就会逐渐降低,不像北宋到了末年朝廷收入还超过一亿贯。

    朱元璋制定的政策看似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际上随着土地逐渐被豪绅、宗室兼并,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但是税额却是固定的,导致农民却来越贫困。

    反应在盐课上就是朝廷规定了灶丁每年的税额,由于盐课是按照灶丁的数量来征收,而不是按照食盐的产量来征收,就导致了随着灶丁越来越少,朝廷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

    但是食盐的产量并没有减少,这是因为朝廷到了后期默认了灶丁多出产的食盐可以自行向盐商出售,朝廷只征收很少的税银,导致大量的私盐的产生。

    “所以,臣弟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朝廷在湖广设立都转运盐使司,将销往湖广的盐引全部接收过来,由转运司直接向两淮盐场购买食盐,两淮盐课司正常征收盐课,所以两淮的盐课收入也不会减少。而后利用统一的大型船只运往湖广,以降低运输成本,再交由盐商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