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第三帝国在线阅读 - 第44章三年之约是个局

第44章三年之约是个局

    正所谓时移则势异,势异则变,变则法不同。

    环境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也自然要变!

    “后世的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只有最适应当前生产力和人文社会的制度,才是好制度,生产力一旦有阶段突破,那么制度不管过去多成功,都应该立刻变革。’这句话,应该是完全正确的!对,就应该是这个道理!”

    这位哲人不仅说过上面这句话,他还说过:“只有能跟上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任何想走捷径,通过抄袭照搬所谓‘先进制度’,复制他国成功经验的做法,后果多半悲剧。”

    “或许制度与这面黑板一样,也有正反两面?若是用的好,那就是正面,若是用的不好,自然成了反面?看来,制度的好坏对错,还要看使用者如何去用、如何去变!”

    下定决心后,刘曜整个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因为他接下来计划执行的朝廷官制,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或许有与之类似的制度,但仍然有着极大的区别。

    他打算对君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也限制臣权!

    刘曜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只限制君权,不同时对臣权进行限制的话,那仅仅是权力的暂时转移!

    已经覆灭的皇帝刘宏,他的真正权力有多大?可以说是不如一个地方县令!

    他的皇帝权力哪里去了?其实是转移到了张让、曹节等中常侍手中!

    所以,真正需要限制的,乃是官僚阶层的权力,而限制官僚阶层的权力,是需要通过对其权力实现途径进行限制实现的!

    比如,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并设立渎职罪,以问责制的方式,成立专门的机构来限制臣权。

    假设张让、曹节等中常侍的权力被法律明文规定,且有专门机构按照法律监督他们的话,哪怕他们得皇帝宠信,也难以逃脱这个专门机构的调查和盘问。

    一旦有这样的机构存在,便降低了臣子专权、擅权的可能,虽不能百分百遏制,但至少这种况出现的概率会降低。

    “朱大鸿?”

    刘曜高声朝门外喊了一声。

    “臣在!”朱大鸿应声而入,躬恭声道。

    刘曜道:“传本王口谕,命众臣工于一个时辰后巳时,在建章宫前议事!”

    同一时间,长安城内,在杨赐新的府邸之中,郭禧、李咸、陈耽、蔡邕等人正在议事。

    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与士人的代表,聚在一起,议论的不外乎是时局政事。

    此次,众人讨论的是。

    若没有这个停战协议,恐怕杨赐、李咸等年老之辈会死在洛阳的牢狱之中,刘宠不可能释放他们。

    可当真正目睹了公布于天下的停战协议之内容后,以杨赐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之领袖,赫然发现,这个协议的本质,其是一个局!

    一个由刘曜发起,说服陈王、鲁王之后,以三王的名义共同针对“大地主”设的局!

    富裕百姓的增长率、士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这三者,统计任何一个都需一个绕不开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编户齐民!

    若不知道治下有多少百姓、多少士人、多少人口,如何统计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