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结识海归博士村官
纪小川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没多久,手机响了。掏出一看,是编辑部的余建阳的电话。余建阳是编辑部的普通编辑,也是一个80后,长纪小川三岁。 余建阳找纪小川也没别的事,就是约纪小川参加一个同学聚会的饭局。也许是怕纪小川不肯赏脸,余建阳随即又抛出了一个“诱饵”——有新闻爆料。 果然,纪小川一听有新闻爆料,便爽快地答应了。 说起来,对记者而言,新闻爆料真的比酒rou更有诱惑力。谁都知道,记者的功力和荣誉,都在笔下的文章。因文而名,是记者普遍的成名轨迹。 然而,不管别人信不信,至少纪小川相信,现在要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有较好的文笔功力,还有许多机缘的东西在起作用。 纪小川想以文成名,自然没错。问题是,现在要想写出惊时之作,谈何容易。 新闻人都知道,时下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新闻富矿日渐稀少,许多记者早已患上了“线索焦虑症”。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些记者对新闻线索进行过度发掘,对新闻事件进行过度阐释,甚至对新闻人物给予过度渲染,由此造成的次生伤害就不断发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记者编辑们早已把新闻产量、吸引眼球之类的考虑,放到了惟此惟大,不及其余的位置。 下班后,纪小川打的到了人民路上的四环大酒店。 纪小川来到包厢时,里面已经有了四五个人。这几个人,用不着余建阳介绍,纪小川都认识。其中的三个,是市里几个机关的副科级干部。另外两个,也在云滨市的商界少有名气。应该说,他们都属于在这个城市里的“80后”中的成功人物。 说起来,在一年多的记者生涯中,纪小川接触过不少的科级干部。心里清楚,这个层面的干部,在云滨这样的中等城市,算是不大不小的官员,且群体很大。 再往上,是处级和厅级官员。实职厅级干部,简直屈指可数;处级干部,除了内部粮票的,职数也非常有限,算是非常风光的人物了。正因为上面的两个层级职数有限,在云滨,科级干部实际上就已经非常接近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了。 谁都知道,越接近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往上走的机会就越少。在云滨市这样的中等城市,升到正科级,似乎刚刚起步,又似乎已经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所以,在纪小川接触过的科级干部中,年龄段拉得很大,有20多岁的新生代,也有50多岁的资深科长。在科级干部任上十多年不挪动的也大有人在。 相互间打过招呼,便坐下喝茶闲聊。 闲聊中,纪小川便听出,余建阳与他们都是中学同学。而今天的饭局,主角是一个名叫孙一哲的海归留美博士。博士是前年归国的,现在是一个山村的村主任。 纪小川注意到,聊起孙一哲,这几个人似乎都很感慨。 主要原因,一是孙一哲当年在班上的成绩特别优秀,一直占据“第一”的交椅,众人不免有些妒嫉;二是孙一哲的家境优越,父母都是公务员,算是官二代;三是因为前两项原因,孙一哲成了众多美女追逐的对象,看着让人眼红;四是孙一哲目前的学位最高,是留洋博士,众人自叹不如。 但说完这些,众人似乎也找到了心里的一个平衡点。因为目前的孙一哲,只是一个偏僻山乡的村官。而在座的,似乎都比他要强一点。 再说,孙一哲这次到城里来的目的,是来找他们帮忙筹集乡村建设资金的。仅凭这一点,就能让这几位曾经的追随者找到优越感。因此,闲聊了一阵后,几个同学就开始谋划怎样帮孙博士一把。纪小川插不上嘴,便坐到了电视机前。 此刻,纪小川的眼睛虽然盯着电视画面,却目中无物。因为他的心思已经落到了从未谋面的海归博士孙一哲的身上了。 实际上,刚才听到孙一哲是一个博士村官,而且有留学经历时,纪小川的脑子里就突然闪过了一个火光:这是一个有离奇故事的人。心里顿时有了迫切见到这个传奇人物的冲动。因此,他们后面说了什么,纪小川一句也没听进去。 孙一哲来到时,自然是先跟几个同学亲热一番。 纪小川站在圈子外,目光始终落在孙一哲的脸上。看上去,孙一哲要比几个同学出老一些。孙博士长着一张长方脸,浓眉大眼,穿着一件咖啡色的衬衣,个子高高瘦瘦,皮肤的颜色较深,谈吐幽默却干净利落,一看就是一个精明的人。 让纪小川疑惑的是,在孙一哲的身上,纪小川既感觉到了知识分子的儒雅谨慎,又体味到了农民的随意老到。这种感觉真是有点奇怪。如果事先没有听到有关孙一哲的身份信息,纪小川估计自己真的猜不出孙一哲是干什么的…… 正冷眼旁观,纪小川突然感觉有人扯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回头一看,见一个穿着店服、模样清秀的服务小姐站在身边。服务小姐笑着问道,先生,可以上菜了吗?纪小川点了点头。 几个同学亲热一番后,余建阳把孙一哲领到纪小川的前面,介绍两人认识了一下。纪小川与孙一哲握了一下手,相互客气了一句,便一起往餐桌前走去。 饭局中,几个同学交杯接盏、谈笑风生、热闹非凡。几杯酒下肚后,众人便边吃边喝边海阔天空地谈笑起来,阵阵爽朗的笑声,不时在包厢里响起。 余建阳在与纪小川又碰了一杯后,接着就把酒杯满上,端起杯子伸向孙一哲,嘴里说道,老大,我再敬你一杯!孙一哲伸过酒杯,与余建阳的杯子碰了一下,一口干了。 放下酒杯,余建阳用纸巾擦了一下嘴唇,眼睛看着孙一哲,笑道: “哎,老大,你在美国呆了几年,怎么没有弄一个洋妞嫂子回来?”此话一出,众人便都住了口,睁大眼睛,一齐看向孙一哲。 孙一哲哈哈一笑,盯着余建阳问道: “洋妞暴眼是吧?” 余建阳说: “当然!碧眼金发、宽臀大胸、前拱后翘,看上去就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话音刚落,众人便“哄”地笑了起来。 孙一哲随着众人笑了一阵,说道: “老实说,在美国那几年,我也接交过几个欧美国家的美女,总的感觉,她们都美丽动人、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做朋友真的没话说。但是……”说到这里,孙一哲见一桌人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露出急切的目光,便有心吊一下众人的胃口,久久没有出声。 余建阳心急,忍不住问道: “但是什么呀?卖什么关子,快说啊!” 孙一哲开心一笑,说道: “但是……但是她们没有中国美女温柔贤惠啊!” 众人一愣,随即就“哄”地笑了起来。孙一哲笑了一阵,收住笑,神色端庄地说: “说笑了。其实,洋妞也有温柔贤惠的一面。我个人的看法,主要还是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别。而这个因素,在婚后会影响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还是想找一个中国美女做自己的妻子。” 房产局的陈振明说: “其实,如果想找一个洋妞做妻子,我认为最好是找一个日本美女,日本女性的温柔贤惠全球闻名。日本女人既温柔又勤快,家里每天收拾得整整洁洁,既保留了东方女人的贤惠,又有西方女人的时尚,修养普遍都不错,对男人而言,是理想的妻子形象。 “还有,日本女人早上会到门口送丈夫上班,鞠躬说一声再见。在丈夫回家之前,不仅把饭做好了,把洗澡水放好了,还会站在门口迎接丈夫,道一声您辛苦了后,再送上拖鞋,接过外衣及公文包,然后伺候丈夫吃饭。那种感觉,想想都让人爽呆了啊!” 余建阳接着说: “还有还有,日本女人很宽容,相信宿命论,对丈夫嫖妓之类的事,从来不会用道德标准来谴责丈夫,相反她们还会在丈夫的公文包里放上几个避孕套。不像中国女人,如果发现丈夫嫖妓,或者有了外遇,就一哭二闹三上吊,一点风度也没有!” 孙一哲似笑非笑地看着余建阳,说: “你这家伙,还没结婚就想着寻花问柳了。温馨提示哦,千万别让美女们知道你有这样的嗜好,否则,你就会被美女们敬而远之了。” 余建阳的脸顿时红了,争辩道: “谁有这种嗜好了?说说而已嘛!” 孙一哲没有搭理余建阳,目光看着众人,缓缓说道: “其实,你们说的,只是日本女性的一个侧面。据我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同学讲,日本女人的外表虽然象樱花一样柔弱,但同时,她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河东狮吼’的一面。只不过,日本女人更善于忍让和伪装。在日本,也有一些女人在攒足了养老的钱后,就会把退休后天天往医院里跑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的丈夫当作粗大垃圾一脚踢到门外。总之,时代在变,世道在变,人也在变,现在的日本女人已不再是人们心目中固定的形象了。” 纪小川问道: “孙博士,国外的女性现在愿意嫁给中国人的多不多?” 孙一哲想了一下,说: “据我所知,情况并不是很普遍。当然,愿意嫁给中国人的外国女性在逐年增加。”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我认为……主要还是受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的影响……” 话没说完,坐在纪小川对面的林修果说: “恐怕还有生理差异的原因吧?” 林修果是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现在是云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药剂科副科长。虽然林修果说得一本正经,众人却心领神会地哈哈笑了起来。 孙一哲笑了一会,说: “也许有吧。” 余建阳终于抓住了机会,立即奚落道: “老大,别也许啊,你难道没有切身的体会?!哎,说说看,洋妞埋怨过你吗?” 众人一听,轰然笑了起来。 孙一哲的脸红了一下,用手指点着余建阳说: “你这家伙,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想知道,自己去体会吧。”接着话锋一转,说,“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男人越来越有钱了,在国外也越来越吃香了,越来越受到外国女人的青睐,愿意嫁给中国男人的外国女性也越来越多了。 “据说,现在日本女性流行一句‘吃饭要吃中国餐,结婚要找中国男,法国情人早无戏,美国房子不靠边。’的顺口溜。意思是,世界经济不景气,日本女性已无暇去找法国人谈情,美国的房子已成为过去式。” 陈振明接口道: “看来日本女人也蛮势利哟!不过,有我认为,愿意嫁给中国男人的外国女性之所以越来越多,除了中国男人腰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男人能给洋妞一种‘做女人真好’的感觉。在中国,只要有男人在场的聚会,男人都会争着买单,决不会搞什么AA制。而中国女性呢,也习惯了男性付钱,她们认为男人付钱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者,中国男人除了做丈夫,爱妻顾家,有责任心,还是无怨无悔的保姆,不像日本男人在女人面前总是充大爷……” 说完洋妞这个话题,孙一哲便把话题引到了农村,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纪小川注意到,孙一哲的谈吐,不仅风趣幽默,故事新奇,而且含有许多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不由你不开怀大笑、不由你不静思默想。特别是孙一哲对山村的那一份真情挚感,描绘的新农村建设蓝图,不由你不感动,不产生出手相助的冲动…… 这一顿同学聚会的盛宴,吃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满桌杯盘狼藉、两瓶54度的云滨老窑一件燕京啤酒见底后,众人才尽兴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