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荣耀在线阅读 - 第四章 改革开始

第四章 改革开始

    李纲离开王晨的王府时候,可是百感交集.

    他没想到,今天冒昧到王晨的府中,直言说事,却换来王晨这么一番激动的陈述.

    李纲知道,王晨是非常恼怒于现在朝中的现况,不能忍受朝中大臣轮番的弹劾,稍后时间肯定会有反击的动作;李纲也相信,王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大义,至少现在是这样.

    他这个现在情况下唯一能制肘王晨的宰相,在以后的时间内,要有怎么样所为呢

    王晨在后来也说了,他已经在酝酿一系列的朝政制度改革,并将大概情况讲述,希望得到李纲这位前辈的支持.在听了王晨所讲述的大概情况后,李纲甚是惊叹和敬佩.

    他想不到,小小年纪的王晨,竟然有这样的考虑.许多方面的改革,是他这个为官多年人的根本没想到的,李纲相信,也是朝堂上大多的大臣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的.许多方面的东西,李纲感觉到好奇,但他并不是完全认同,不过大部的东西,他都是不反对,或者说不会强烈反对.

    对于王晨所说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李纲不由的心生兴趣起来,最后他几乎忘记了此行来找王晨的真正目的,而是与王晨讨论起朝中存在的那些弊端,朝政制度上需要哪些改变,朝中哪些人是可堪大用,哪些人是碌碌无为.

    当朝两名宰相,在某一件事上取得共识,那这件事在短时间内就定了性;对某一个人做出了一样的评判,那这个人是可堪大用,还是不适合再呆在朝中,也差不多定性了.()也就在李纲和王晨从下午讨论到深夜后.许多事就此定了下来,一些人的命运也就此决定了.

    但在和王晨讨论完这些事,乘马车归去的路上,李纲却是百感交集.他怎么也想不到.今天一时冲动的结果会这样.或许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王晨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慷慨激昂.那一份爱国热情,打动了他,让他消除了心里的一部分成见.今天愿意交朝政改革的大计,与王晨深入讨论.也就是说明了在某一种程度上,他已经被王晨说服了.

    与李纲百感交集归去不同,与李纲商谈了几个时辰的王晨,却是满心的兴奋.

    自北方归来以前,及归来后,他明确感觉到李纲与他之间起的隔阂.虽然说他并不害怕与任何人起争斗,甚至在当上了宰相后.起了与时不时弹劾他的那些人较量的念头,但和李纲这位历史名臣之间,他肯定是不愿意起争执的.要是能和李纲携手并肩,一起做事.那就太好了.今天李纲刚过来拜访时候的咄咄逼人让王晨有点失望,也有失落,但最后李纲离去时候,他放了大半的心.这是位耿直的老人,装在心中最重的还是国家与朝廷,即使李纲因为这些对他有成见,他也不去计较.

    随后几天内,王晨主动找李纲,再讨论一些早就有过讨论,但并未全面实施的政改计划,还有将他更多的打算也说给了李纲听.李纲在苦思冥想了几天后,心思也终于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抛却了对王晨的成见,在言语及实际行动上,表示了对王晨的支持.

    大宋的朝纲很快为之改变.

    第一项重大地朝政改革措施很快就出来,那就是,对武将歧视性的制度被废除,有才能的武将,可以与文臣一样,出任朝中任何职务.这项改革措施是王晨联合李纲及宰执大臣秦桧,折彦质,张浚,赵开,顶着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而推行的.这是彻底改变祖制的措施,虽然此前已经有端倪要推行改革,但真正提交朝会商议的时候,还是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

    但最终这项措使是在朝议时候通过,并开始施行.

    与之相配套的军制改革,也就此开始施行.

    暂时以枢密院为大宋的最高军事机关,大宋朝廷所掌握的军队,皇帝通过枢密院掌领.枢密院掌管全国禁军,厢军的军籍,军官选拔,军训讲武,边防,情报,武器制造,马政等事务,全**队之征讨,镇戍,训练事宜,皆听命于枢密院.如前线有战事,枢密院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行军元帅和各路都统制,发给印信,率领调拔的军队出征;战事结束,归还印信,官军各部回防地.

    兵部暂归于枢密院属下,枢密院使兼任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增加一名,两人同时兼任兵部左右侍郎.如此安排,是为了以后撤销枢密院,重新以兵部执掌兵事做准备.枢密院是宋朝新设的机构,其主副长官都是文官担任,其实说白了,是皇帝为了进一步掌握兵权而设立,是多此一举.

    机构改革之后,不若将兵权重归于兵部,也可减少机构的沉苛及官员数量.

    枢密院,也就是重设的兵部下面分设六司:一为兵部司;二为军器监;三为情报司;四为职方司;五为骂部司;六为库部司.由兵部司负责掌管全国兵马的调遣,包括兵马的补充和驻防,及武官阶品评定及选授,军器监负责武器的制作和生产,情报司负责掌管情报事务,职方司负责军中地图绘制及国防设.施的建议,驾部司掌握天下马政,驿政事务,库部司负责军器监所生产出来武器的登记,发放.

    军制改革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改变,那就是以路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规模的军卫筹建,依照地理环境的因素及位置的重要性,设立一个或者几个军卫.

    军卫由原先禁军组成,每个军卫相当于后世时候军区及集团军的结合物.

    军卫的掌管,由兵部司下的兵部司负责,但兵部司只有掌管的权力,并没有调遣各军卫的权限,要调动一支卫军,必须有朝廷的诏令才可以.各军卫的军饷和军需物资,京军通过户部直接划拨,边军则由户部通过各州府发散,月俸分等发给.这样各军卫与地方互不统属,州官有管理物资的权限,但手中无兵;军队有兵,但钱粮的来源都要经过州府.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地官员或者武将兼任军政长官的情况出现,极大消除内乱的产生.

    王晨制定的军事与民政分开的改革方法,得到了李纲的大力支持.

    朝中原本有担心的大臣,他们的反对意见也慢慢被消除.

    而在军制改革开始后,其他方面的改变也在进行之中.

    王晨认为,唐朝时候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比宋朝时候这般复杂的官制要优越,只要三省六部各司其职,那效率比宋朝时候要高,相互制约程度也比宋朝时候的官制要好.

    李纲虽然不是完全赞同王晨的想法,但他也认识到现在的大宋官僚机构确实太复杂,官员数量太多,每年朝廷在官员俸禄方面的开始非常巨大,政府机构及官员数量需要精简.

    既然有这样的想法,王晨又想撤销枢密院,那就先将枢密院和兵部合并后,再看看效果如何.

    三省六部的职权也再次明确,宋朝时间各省及各部长官基本是虚职,实际事务由副职,也就是侍郎担任的情况,也开始改变.

    改革进行后,李纲出任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张浚出任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由王晨担任,并兼任了枢官院使,兵部尚书职,他们三人,成为大宋实际的宰相.

    知枢密院事由折彦质和宗颖担任,吕好问任门下侍郎,吕颐浩为中书侍郎,赵开任户部尚书,胡寅任礼部尚书,秦桧任吏部尚书,赵鼎任工部尚书,朱胜非任刑部尚书.

    殿前三司展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依然保留,但只是作为禁军编制之用,其编制规模也大幅度削减,各只有五万人马.但这十五万人马,皆是大宋军队近百万禁军中最精锐之兵组成.他们负责拱卫京师的安全,其成员从全军禁军中选拔而成,无论是兵员组成及装备,都是全军中最精良的.

    各司都指挥使也都重新任命,被召回的吴璾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虞允文出任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王德出任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

    在军制改革开始的时候,王晨也计划筹建军校.穿越之前一直在军中服役的他,深知道军校的建议对一支军队战力提高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看重军校的建设,亲自主管这件事的筹备.大宋军队中,目不识丁的将领数量很多,这是必须要改变的情况.

    王晨也主张重新设立武举制度,以选拔骁勇善战的军士.

    这些计划在朝议时候经过一番争论后也即将开始实施.

    因为需要改变的东西非常多,一系列的变动在朝野之间引起的震动非常大,遭到的反对也是非常多,上表弹劾王晨,李纲,张浚的折子连续不断.但任何人的弹劾都没效果,无一例外全被驳回,而在王晨,李纲,张浚的主导下,台谏制度的改革也开始进行.

    这是在李纲和张浚的相互争执中而展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