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阴阳捭阖,言转一国
这座大殿,本就充斥着一种意念,源自张秦,左右梁国主的思绪,而后邱言进言,又出现了第二种意念。 如今,群臣俱在,他们的意念亦呈现出来,大部分是毫无目的散乱之念,但却有一部分,在邱言出现后,与张秦之念相合,隐隐针对邱言,散发恶意。 不过,恶意的最大来源,却不是群臣,而是梁国之主! “大司农,你说有法子平息国内混乱,孤王给了你两天时间,如今叛军几次冲击我军阵,死伤不少,可我听说你在这两天,根本没做什么准备,只是在家种些花花草草,这是何故?” 梁国主见到邱言,不等对方行礼完毕,就直接开口,似是问询,其实有责备之意。 邱言听了,眯起眼睛,目光在殿上重臣身上扫过,他从诸人身上,感受到道道权柄意境,各有司掌,所有人的意境结合在一起,隐隐在上方呈现出梁国虚影。 这种虚影,没有修过性道的人,很难看得见,不过,此刻在这殿上,除了邱言外,还有一个人的目光,在盯着这片虚影。 那个人正是位于群臣之中的张秦。 此人跪坐不动,气息和其他几名大臣相合,cao控着殿内意识,邱言明白,这代表着几人是攻守同盟。 “这个张秦,从国外来,以言语影响梁主,暗合阴阳捭阖之道,不过,这人的气息和周围有格格不入之感,很有可能不是此世之人,若真如此,那他来梁国搅动风云,有着什么目的?是单纯的要惑乱天下,还是想从中得到什么?” 两日前,殿上奏对,张秦暗中主导,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不让邱言留意,所以回去之后,邱言便收集情报,思考此人来历。 “这么一个梁国,或者说,近似于春秋的世界,能让人从中得到什么?” 邱言的想法在心中转动,但梁国主的问询,却不能不应,在没有明文法的地方,国君、贵族的话就是法宪,他们的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就能决定一人生死,更能影响一国施政。 这些,正是催生出纵横家的土壤—— 以一人之力,用夸张的言语,或口若悬河,或借物喻事,或大话连篇,把自己的主张推向极端,在气势磅礴的语言攻势下,听者的逻辑和判断很容易被混淆,所谓当局者迷,正是如此。 普通人被他人的言语感染,一时冲动,造成的结果最多波及一家一地,但一国之君,在没有律法约束权柄的情况下,被人言语感染,影响范围却没有极限。 一言兴邦,一言丧国,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脉络。 便如眼下,梁国主心存杀意,只要一个不好,就算是九卿一样要被杀头,这杀意来的并不突然,但肯定有人在里面添火。 看了张秦一眼,邱言上前拱手,随后道:“大王明鉴,臣看似种花种菜,但实际上,解决国内sao乱的关键,就在其中。” 一句话说出来,让梁国主微微一愣,被邱言挑了一丝好奇心,顿时,满殿的恶意中出现了一丝缝隙。 不过,邱言却不敢掉以轻心,等待张秦以及他的同党出招,盘算应对之法。 但出乎意料的事,那张秦只是含笑不语,连同几名同党都没有出声。 梁国主被吊起了好奇心,又没人落井下石,虽然怒气不消,却还是耐着性子追问:“关键何在?你且说说。” 邱言便回道:“还请大王应允,令人将臣带的东西搬过来,才好将事情说清楚。” 梁国主听闻之后,露出不耐烦的模样,但心中好奇却越发旺盛。 邱言抓住时机说道:“大王都已经给了臣两日时间,又何惜这片刻?” 果然,接下来的事很顺利,在经过侍卫的严格检查后,几个大缸被搬到殿上,那缸一落在地上,就落下不少泥土灰尘。 “大司农,你这是要做什么?”梁国主皱起眉来,本能的对泥土生出厌恶,觉得脏了自己的大殿。 “大王,臣这两天栽种花木,成果就在此处。”不等梁国主反应过来,邱言将蒙在缸口的布帛掀开,顿时,殿上议论声再起,不少大臣都起身往里面看去,然后面露诧异之色。 几个缸都不小,每一个都要一个壮汉才能搬动,掀开之后,从梁国主的角度看过去,能将里面的情形看个大概—— 这大缸里面的景象大同小异,都是下半部分填满了泥土,上半部分则种着树苗、稻子。 不过,几个缸中的树苗却有细微不同,有些茂盛,有些已经枯死,至于水稻倒是根根直立,颗粒饱满,生机盎然,就算是不通农事的大臣,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生机。 这一看,有些大臣生出疑惑,他们自然知晓国内的稻谷之灾,更知道整个梁国上下,几乎没有完好的水稻田了,因为不明白,邱言这是从哪里移栽过来的水稻,竟是生机勃勃。 看着几个大缸,梁国主越发疑惑,不由问道:“大司农,何故将这些东西带到殿上?” 邱言指着几个大缸:“大王,如今国中义理稻倒伏严重,所以臣便托人移栽一些,想要找出解决之法。” “孤王也知道倒伏之事,”梁国主点点头,有些不以为意,“那群反贼就是以此为借口造反的……” 说到这里,他露出愤恨之色:“伏又不是绝收!收获之后,不是一样能吃?他们这是早就有了反心,不过以此为借口罢了,大司农你这是舍本逐末了!” 说到这里,他心头火气越来越大:“稻政是好事!孤王施行,为得还不是仓禀?一时的困境算得了什么?小民眼界有限,看不出深意,因而闹将起来,怎么连你这个国之重臣,执掌仓禀的大司农也辨不出好坏?着实让孤王失望,越是混乱的时候,越要下定决心,平息眼前事,抵定万世根!” 梁国主说话的时候,显露出一丝雄风,有种雄主气概,只是他的话,却让很多大臣暗自摇头。 倒伏虽不是绝收,可农人收获粮食,除了自用,一部分要上缴赋税,还有通过贩卖和以物易物,获取生活所需,如今收获减半,但朝廷未减赋税,让不少人家意识到危机,这才铤而走险。
不过,却没有人出来解释,盖因先前有些大臣以农本为名劝谏,却都被一心想做雄主的梁国主下了狱,那前任大司农就是其中之一。 再说了,这“农本”是法家的主张,尽管道理不假,却被不少崇礼、讲究“分尊卑,别贵贱”的国君排斥。 “看来,这位新任大司农也想劝谏啊,可惜只能白费功夫,还有可能性命不保。”不少大臣暗自感叹,“那张秦巧舌如簧,早就让国主昏了头,哪里还听得下谏言。” 梁国主被张秦蛊惑,认为镇压下国内叛乱,然后推行稻政,最后五谷丰登,就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厚一笔。 这些事情,邱言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多少都了解了一些。 “这梁主倒和前世的晋惠帝异曲同工,大晋饥荒,百姓易子而食,惠帝闻之,只问了一句‘何不食rou糜’,没接触过民间,没有劳作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怎会做出正确判断?” 既然没有米吃,为何不去喝rou粥。 这一句看似荒诞,但并非不可思议,就像邱言前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对各行业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闹出的笑话也就越多,说白了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在惠帝来说,他是凭借生活经验,正正经经的提出对策,在没有网络、报纸的时代,人们能够了解的只有自己周围,对皇帝来说,深宫后院就是整个世界。 “粮食减产,除了减少庶民收入外,流通减少,也引起了经济问题,足以葬送一国,但这些东西,不能说给梁主听,说了他也听不懂,反而可能被误会是讥笑他的学识浅薄,惹来杀身之祸,想要劝谏此人,要用另外的方法。” 这样想着,邱言感到萦绕周身的阴冷之气波动起来,有要沸腾的趋势。 “这些阴冷之气里,充满了遗憾和后悔之念,针对的正是稻政,我魂入此身,缘由也在于此,将之解开,然后展现义理稻的义理,事成矣!” 另一边,那张秦安坐不动,他看着邱言,眼里闪过一丝冷芒。 “此人也是个降临之士,能在论道前魂入士林,该是有些见地的,他身绕残留之念,是供奉文章,在士林留下痕迹,被接引过来,这样的身份很容易破局,若连一个小国都翻转不了,就太让我失望了。不过,我已经没有时间耽误了,必须尽快得到农家的圣贤精神,此人如果说服不了梁主……” 张秦想法一动,充斥大殿的意识顿时也有了变化,暗潮涌动,似暴风前奏,隐隐酝酿。 便在这时,邱言开口道:“大王,要成就大事,确实不该计较一时得失,您决议推行义理稻,是果决,可保境安民,是仁政,一旦两全,日后史书上,也是桩美谈。”(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