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的红小鬼在线阅读 - 二七七章 治理北大

二七七章 治理北大

    “瞪什么瞪,这里有你瞪眼的份吗?”张雨亭老帅对着杨珍说,“别扯上我,把你自己弄好就行了。【】”

    杨珍降下调子说:“军费都是这么收集的,难道现在还退回去不成。”张雨亭也没有什么主意,看向凯茜。

    凯茜说:“没有谁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的军政府不正,难道北洋政府就是天生的正统么?”

    杨珍还是不懂,就问:“你的意思是该赔,还是不该赔?”

    凯茜不吱声了。老帅说:“这种事情你自己去找律师去问。该不该赔你别再这里闹腾,去法庭说去。”

    杨珍只好说:“好吧,我去找律师,组一个团。我自己租房子去,把公寓给教会中学吧。那是老帅的奖赏啊!”

    张老帅说:“你搬出以后,注意点安全,别到处得罪人。”

    杨珍马上恭敬地敬礼:“是。我一定要注意。不得罪人了。朱秘书也要注意身体。”杨珍慢慢退出。路上还后悔,我逗弄老帅干嘛,那可是只老虎。

    凯茜怒道:“你非得吓唬他吗?看看把人吓得。”张作霖说:“这帮人没有什么底线的,跟你们不一样,不吓唬他们都上了天了。”凯茜怒冲冲而去。张作霖也不在意,这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就跟自己女儿一样。

    文人集团终于起诉军政府早期的军费征集问题,主要是直隶和平津地区。塞北地区还在忙于恢复秩序,忙于王爷们的安排,所以没有参与。东北的军费征集还都是政府收税,没有军阀直接征集。军事紧急征集的也早就退赔了。

    这里面有奉系两次出关的各路小军阀们的强抢豪夺,涉及到很多大企业资本家,金融体系,律师团直接提起代理诉讼。大理院长(**官)是民**政府任命的姚震,1884年生,45岁,安徽贵池人。他是晚清和民国的**院推事,两任大理院长,一任司法总长,日本早稻田大学本科毕业。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案子,不好办啊。

    原告律师团都是博士出身欧美留学的法学者,首席律师却是自己的老同事,前任代理**官,现任燕京大学教授的潘昌煦老先生,此公却是公费留日中央大学法科的前清翰林,1873年生的苏州吴县人,56岁的人了。

    安**总参议杨珍率领的辩护律师团,则由许世英这个民国大佬出任首席律师。许世英是民国首任**官,党国安徽早期省长的人。

    徐老前辈啊,就因为民国之前是奉天的法官么,帮奉天军阀老友的忙?要是官司输了,老脸往哪里放?许世英是安徽秋浦县人,与潘昌煦同龄,也是56岁的人。

    现在是军阀强征军费案子的审理,官费留学生的状纸还没有递上来,因为张恺荫已经开始肢解京师大学校的北大学院,也就是老北京大学。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是一个大乱子。张恺荫趁乱添乱,文人们他们没有时间来告状了。

    肢解方案还是按照以前的计划,国子监抽走了30名文理科教授,充作庶吉士,不服从就赔钱。剩下的教授由另外七所院校挑拣,不服从也赔钱。再有剩下的讲师教授都归教育部消化,都发配给东北胡适那去建立坐标分析,比如吴宓(音,密)教授等10多个中青年的历史教授,去研究地理和地球形状。

    因为历史科系教授不再增加了,庶吉士指标,也不愿意要太多的历史教授。有些教授们要游行,也没有人理会,毕竟还有30人去了庶吉士。

    学生们则归入辅仁大学、清华大学、齐鲁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北洋大学、东北哈尔滨大学,主要看原籍,当然也要经过入学校验。

    实验设备、学校档案、图书馆也都被国子监管理起来。名义上是国子监收回京师大学堂,实际上只是收回了师范部,北京师范大学,还让他们**办学。教材重新核定,需要时间。

    仕馆部,也就是老北京大学,实际上被裁散了。国子监结束,大清成立京师大学堂的时候,就是这两个学部,现在只剩下一个师范部。仕馆部,也就是老北大,成立以后,总是游行造反,不妥协,还带头打人!让历届北洋政府掏钱还头疼。张作霖直接下令合并成一个大学,不合并就没有钱。张恺荫接受的九所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除去老北大,还有送走北师大,还剩下七个大学。张恺荫仿效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齐鲁的正名)经验,改成国立北京共和大学,裁撤各校重复部门,减少了200多教职员工集中到教育部,准备继续派给胡适。

    国立北京共和大学的学生总数,还不到3000人,办成6所学院,分别为文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工程学院,政法学院,教授们有800多人,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要重新分级分科,工作量很大。

    刘哲看得眼晕,国子监、整合大学、打官司同时进行,事情太多,好在有一帮教授在部里帮忙。现在都怕赔钱,也怕丢工作。

    刘哲亲自动手,挑选一批公正的教授成立委员会管理共和大学。委员会主任由自己兼任,执行秘书是比尔李国豪,张恺荫做副主任,却是忙着官司的事情。

    比尔李觉得这个共和大学简直就不是一个学校,学纪太松驰了。他与张恺荫讨论这个问题。

    张恺荫说:“北京这些学校都有一些八旗子弟的作风,我那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你的要求太严格了。”比尔不以为然,说道:“你能考取出国留学么?你能顺利地在国际企业就职么?我们圣约翰大学都很轻松。这些学校简直就是糟蹋学生。这样不行,我们没有办法交代,尤其是凯茜,这个学妹可不是好说话的。”

    张恺荫思考一下说:“咱们俩弄不了这样的大学,还得找人,周诒春怎么样?”

    比尔觉得周诒春不是当年了,地位高而兼职多。他举了卜舫济校长的例子,一辈子就盯着一个大学。与周诒春相同的是,他们都从20多岁当校长。

    张恺荫马上明白了,周诒春却不是那时候了。自己是考虑“政治家”,比尔考虑的是实干家。上哪里去找这种人,似乎林语堂也是这种人,但显然人家自己的学校很是舒服,不会来这里。

    张恺荫说:“从圣约翰大学里面找人吧!你们不是办学不错么,我给你看场子。如果有人不服的话,马上请走,去东北丈量土地。”

    比尔说:“我们的教务副校长约瑟沈很不错,沈嗣良,宁波人,1896年生人,正好33岁,不大不小。干了2年多的副校长了,体育教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经到美国春田大学专门进修体育。”

    张恺荫漠然,这是什么大学?专门修炼体育的当副校长,看意思还是卜舫济校长的接班人。这能被接受么?好在一直闹事的老北大学生被分流了;但愿意闹事的女师大学生还在,法政学校那帮子搞械斗的还在,弄不好还得搞武装护校。

    张恺荫跟比尔说了担忧。比尔说:“我们先定下来一个校址,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的随他们吧。这哪里是学生啊。我们这样的学生都被卜舫济校长赶走了,他们自己成立一个光华大学。”

    两个人确定下来,上报刘哲。刘总长破罐子破摔,大胆的签字。笑话,自己的母校京师大学堂保不住,这些学校保他们干什么?闹得越大越好,这事情是老帅定的,自己也不好做手脚。

    刘哲觉得自己这个京师大学堂的庚子之乱后的首批学生,就是个士大夫,跟军阀、跟革命家,都合不来。自己还是弄议会吧,那里还能与民做主。当然士大夫都是这么想的。

    卜舫济校长收到北京弟子的请求支援的报告,觉得这是个好事。虽然约瑟很不错,但也不是不可缺少的。卜校长找到沈嗣良,看到一身运动装的弟子,很是高兴。就告诉他,北京有个共和大学,规模比我们二倍大,邀请你去做校长。

    沈嗣良觉得太不靠谱,上海是洋派,北京是官派,怎么找到自己头上。问明情况,是小学弟遇到困难了。他沉默了,自己有秩序的生活要乱套了。

    卜舫济最后说:“大家都是神的子民,你还是要发挥出肢体的作用。”

    沈嗣良无奈,于是动身北上。那里现在太冷了,打不了网球,但还是带上,有可能干到天热呢?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