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水镜先生
刘备入了荆州,在襄阳居住数日,刘表将新野交付于他,令他整备兵马以防曹cao南下。 入了新野,刘备刻以勤勉,县城竟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北方浪迹多年,刘备东奔西走,没有攒下多少根基却博了个好名声。 他入了新野,许多在野士子慕名来投, 新野远离中原,曹cao征讨袁家无心南顾,刘备得了喘息之机。 士子来投,刘备一一接纳,除此之外他还遍访名士。 荆州有一名士名唤司马徽,名士庞德公送他称号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居于荆州多年,从不与人谈及天下大事,只知访友问道或垂钓山林。 世外名士往往多具才德。 有人在刘备面前提及司马徽,关羽、张飞倒没觉着什么,刘备却是眼睛一亮,当即决定前往拜访。 有心避世,司马徽并未住在喧嚣的城中,而是隐居城外山林。 带着关羽、张飞,刘备一路询问才找到住处。 山林草木繁茂,空气中透着带有绿叶清新的幽香。 耳中尽是鸟语,所见遍地山花烂漫! 进入山林,刘备竟有种避世的想法。 居于山林之中,每日垂钓,时常与几位老友品茗闲聊,不失一桩乐事! 沿着山间路一直到了半腰,刘备等人看见山上有几座草庐。 到了草庐门外,他亲自上前叩响门环。 房门打开,一个童子探出头来。 从未见过仨人。童子问道:“敢问尊驾何人?来此何干?” “某乃刘备,听闻水镜先生居于此处。特来拜访。”刘备躬身行礼:“敢问先生可在?” “先生在是在的,只是正与友人相会。还请几位入偏室少坐。” 请他们入偏室,张飞正要话,被关羽扯了扯衣襟。 谢了童子,刘备带着二人进入草庐,在偏室坐了。 ℃℃℃℃,m.↗.co→m草庐墙壁是黄泥和成,隔音虽不算差,却也能隐约听到隔壁话。 才落座,刘备听到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某欲投明主,都言荆州刘景升有容人之量。特意前往拜会。与之一谈传言皆虚,刘景升并非成就大事之人!” 另一个声音传来:“某知汝素有抱负,汉室衰微,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枭雄各据一处,又有几人可称英雄?” “不然。”先前话之人道:“某观天下,袁家官渡虽有一败,却有五子袁旭临危受命,使得袁家不至即刻败亡。曹孟德麾下幕僚、武将众多。中原当可分一杯羹!至于南方,江东孙氏占据长江天险等闲难以击破,也可成就功业。倒是荆州……” “荆州如何?” “刘景升为人懦弱,虽为皇亲却无号令天下才德。荆州一地。除刘景升之外,蒯、蔡两家权势熏天。号令不达,上行而下不效。早晚落入他人之手?” 俩人言谈关乎天下大事,刘备听着顿觉愕然。 河北袁家。确实是袁旭一力支撑,曹cao虽兵马不多。贵在麾下能人众多,与袁家尚有一争之力! 官渡一战袁家兵败,中原大势已变,曹cao崛起不过时日而已! 江东孙氏割据长江以南,刘表多年征讨却连长江也不曾渡过。 反倒是孙策当初讨伐荆州,每每大军登岸与荆州兵马厮杀,黄祖虽有统兵之能,也被打的难以招架。 俩人闲谈之中,竟将天下大势分析的头头是道,刘备心中不禁一阵凛然。 早知荆州大才云集,理应来到此处访贤,也不至在中原被打的如同丧家之犬! 聆听隔壁话,童送来茶水。 刘备问道:“敢问隔壁何人与先生话?” 童道:“此人与先生相识多年,只是近来拜访的勤些,我也不知他究竟何人,只知姓徐名福。” 得了此人名姓,刘备问道:“先生会客,须多久放可接见我等?” “不瞒阁下。”童道:“先生会客没个长性,短则三五句话,长则两三日不休不眠,观今日情形少也须入夜。” “兄长只管问这许多。”得知司马徽接待客人可能一直要到入夜,张飞咋呼道:“让这童前去知会一声便是,莫不成真要等到入夜?我等下山,路途可不好走!”
张飞咋呼,刘备连忙喝止。 隔壁传来一个声音:“童,可是来了客人?” 童高声回道:“来了位自称姓刘的客人。” 刘备起身,隔着墙壁行礼道:“刘备拜见水镜先生!” “敢问可是玄德公?”隔壁沉默了一下,随后有个声音问道。 “正是在下!” “请玄德公前来相见!” 隔壁一声吩咐,童向刘备道:“先生请阁下前往相见!” 刘备谢了,带着张飞、关羽来到水镜先生居处。 进门时,刘备发现一个人影闪进后堂,应是与水镜先生交谈之人。 人影消失,屋内只余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老者慈眉善目,颇有几分世外高人的神态。 不用刘备也知道,此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行了一礼,刘备道:“备久闻先生大名,特来拜会!” 司马徽起身回礼:“玄德公来到荆州,本应前往拜见,不想竟是先来了寒舍!” 见礼之后,司马徽请刘备坐下。 “某乃世外山人,使君诸事繁忙,敢问来此有何见教?”司马徽问道。 “备早年征讨逆贼屡屡受挫,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前来乃是向先生请教,如何匡复汉室成就汉家大统?” “纷繁尘世杀戮不绝,使君所问岂是山人可答?”司马徽笑道:“若是问些品茗、垂钓之道,倒是可以作答!” “先生!”司马徽不肯作答,刘备起身长跪于地道:“备真心求教,还望先生不吝告知!” 罢,他双手交叠额前,给司马徽行了个五体投地大礼。 此举令关羽、张飞也是愕然。 司马徽连忙上前搀扶:“使君这是作甚?有话但,何须如此?” 刘备仰起脸时早已泪流满面:“汉室衰微,备每每思之如鲠在喉。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望救我大汉社稷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