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醴泉之铭
唐易当然和王军的视角不一样,不仅看出了这是老东西,而且字帖上的字,明显是出自一段碑文。
“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唐易默念了一遍,顺道分了分句读,六张只有一百多个字,显然不全,但唐易还是看出了这碑文的来历。
因为这块碑直到今天仍在,而且很有名,只不过如今已经残缺得很厉害,很难制出这样的拓片了。
这段碑文,出自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碑刻,讲的是什么事儿呢?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发现了一口泉,这就是醴泉。皇帝发现一口泉,可不得了,接着他的镜子——魏徵,挥笔就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九成宫醴泉铭。
都说魏徵平时只会直言进谏,但是这篇铭文,写的的确有拍马屁的意思,除了介绍发现醴泉的经过,还引经据典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导致的。这几张拓片上,恰好也出现了。
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这估计说得李世民肯定是心花怒放。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不假,但这口泉,你发现,或者不发现,它就在那里,不变不移,是吧?
光写文当然是不行的,这得刻碑。好文配好字儿,这字儿,就是欧阳询写的。
欧阳询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书法水平已至巅峰,这篇铭文,又是他用心属意之作,所以历来为后人推崇备至。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尚在,位于西陕的麟游,而且建有碑亭,被重点保护。这块碑,高将近三米,上窄下宽,最窄的地方80多厘米,最宽的地方90多厘米,碑首有六龙环绕,十分有气势。
不过,碑座已经破损了,在宋代就破损了。不仅碑座破损,而且下面最后一行字没了。历经千余年,上面的字也多有斑驳,远不如这六张拓片清晰。
因为这六张拓片,是宋拓的精品之作。
九成宫醴泉铭,既然时至今日原碑尚存,所以后世的拓片是很多的。但是,所有的拓片当中,以宋拓为最。但是宋代的拓片,到了今天,那也是凤毛麟角。
这六张拓片,不知道怎么就被人收藏还装订了,而且最后沦落到了一个小县城的仓库。要是按照王军的说法,早些年收来的,如果是六七十年代出现遗失,而后辗转至此,那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找不到原主罢了。
六张拓片,还装裱了,张张精品,唯一可惜的就是太少了。
其实更多更全的九成宫醴泉铭宋代拓片不是没有,有,在故宫里呢。但是在市场上,唐易从来没听说出现过。
“别叹气,王叔,这本欧体字帖我要了。”唐易拿起字帖,笑着说道。
“你想学书法?要不再来点儿宣纸笔墨啥的?我给你优惠!”王军觉得唐易比较好心,可能是不想让他一无所获,这才买点儿东西。当然了,突然起了学书法的心思也有可能。
唐易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要是照行里的技巧,当然是杀价越低越好,哪怕顺着王军的话头儿,再来点宣纸什么的,小来小去就把漏儿捡了。但是王军的情况确实比较糟糕,生活看起来很拮据,唐易捡漏的同时,也想帮他一把。
但是,帮,也得看清楚形势。这本字帖,严格来说,是书法用品店的东西。如果说了实话,传扬出去,麻烦很大,到时候就算王军不找后账,这店里的经理,甚至杂七杂八有关系的人,说不定就一起蜂拥而至,纠缠不清。
你看,好心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是jian猾的主儿,嘁哩喀喳直接赚便宜,那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唐易想了想,“王叔,有个秘密我告诉你,你可得给我保密!”
王军听了,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反应也还算不慢,“那咱们出去说?”
唐易点点头,拿着这本字帖,和王军走出了仓库,上了车里。
关好车门,发动开了空调,唐易说道,“王叔,实不相瞒,这本字帖,虽然看起来普通,但是对我却很重要。”
“啊?”王军一愣。
“因为这是我外公的东西!”唐易只好开始编故事了,“我小时侯见过,是他的朋友送他的,这俩字儿我一看就认出来了。后来,这本字帖不知道什么原因丢失了,他还一直念念不忘!”
“啊?既然这样,你拿走就是了!这么本字帖,不值俩钱儿!”王军虽然眼中划过一丝愁绪,但还是张口如此说道。卖不着钱,他当然犯愁,但是在他眼里,这本破旧的普通字帖,放地摊上卖,恐怕连唐易送他回来的油钱都顶不了。
“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唐易递给王军一支烟,“这本字帖,我外公很喜欢,临终的时候没找到,留下遗言,说只要找到了,主人又肯出手,一定要给人家钱。”
王军刚点上烟,一听这个,立时又愣住了!
唐易的外公确实在早些年去世了,唐易的爷爷奶奶是那个情况,外婆去世比外公还早,所以唐易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外公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一说起外公去世,眼中也不知不觉有些湿润。
唐易的外公,对他也确实有过一次很认真地教导,就是做好事,也得讲究方式方法。那是因为唐易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把作业给同学抄,最后被发现,俩小孩儿都被老师罚了。
唐易突然想到这个说辞,也和那次教导有关。这,也算间接遵从了外公的教导吧。
“唐老板,别伤心,这不是找到了嘛!”王军接着安慰道。
“是啊!”唐易道,“所以,我得遵从我外公的遗愿。这钱,你不能不收!”
“好吧!”王军抽了一口烟,点了点头,“那你看着给吧!”
其实,唐易这个故事本身内容一般,但是一来他想起外公有些动容,二来王军也跟着看了,认定这是一本普通的字帖,所以这才深信不疑。
“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唐易默念了一遍,顺道分了分句读,六张只有一百多个字,显然不全,但唐易还是看出了这碑文的来历。
因为这块碑直到今天仍在,而且很有名,只不过如今已经残缺得很厉害,很难制出这样的拓片了。
这段碑文,出自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碑刻,讲的是什么事儿呢?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发现了一口泉,这就是醴泉。皇帝发现一口泉,可不得了,接着他的镜子——魏徵,挥笔就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九成宫醴泉铭。
都说魏徵平时只会直言进谏,但是这篇铭文,写的的确有拍马屁的意思,除了介绍发现醴泉的经过,还引经据典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导致的。这几张拓片上,恰好也出现了。
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这估计说得李世民肯定是心花怒放。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不假,但这口泉,你发现,或者不发现,它就在那里,不变不移,是吧?
光写文当然是不行的,这得刻碑。好文配好字儿,这字儿,就是欧阳询写的。
欧阳询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书法水平已至巅峰,这篇铭文,又是他用心属意之作,所以历来为后人推崇备至。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尚在,位于西陕的麟游,而且建有碑亭,被重点保护。这块碑,高将近三米,上窄下宽,最窄的地方80多厘米,最宽的地方90多厘米,碑首有六龙环绕,十分有气势。
不过,碑座已经破损了,在宋代就破损了。不仅碑座破损,而且下面最后一行字没了。历经千余年,上面的字也多有斑驳,远不如这六张拓片清晰。
因为这六张拓片,是宋拓的精品之作。
九成宫醴泉铭,既然时至今日原碑尚存,所以后世的拓片是很多的。但是,所有的拓片当中,以宋拓为最。但是宋代的拓片,到了今天,那也是凤毛麟角。
这六张拓片,不知道怎么就被人收藏还装订了,而且最后沦落到了一个小县城的仓库。要是按照王军的说法,早些年收来的,如果是六七十年代出现遗失,而后辗转至此,那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找不到原主罢了。
六张拓片,还装裱了,张张精品,唯一可惜的就是太少了。
其实更多更全的九成宫醴泉铭宋代拓片不是没有,有,在故宫里呢。但是在市场上,唐易从来没听说出现过。
“别叹气,王叔,这本欧体字帖我要了。”唐易拿起字帖,笑着说道。
“你想学书法?要不再来点儿宣纸笔墨啥的?我给你优惠!”王军觉得唐易比较好心,可能是不想让他一无所获,这才买点儿东西。当然了,突然起了学书法的心思也有可能。
唐易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要是照行里的技巧,当然是杀价越低越好,哪怕顺着王军的话头儿,再来点宣纸什么的,小来小去就把漏儿捡了。但是王军的情况确实比较糟糕,生活看起来很拮据,唐易捡漏的同时,也想帮他一把。
但是,帮,也得看清楚形势。这本字帖,严格来说,是书法用品店的东西。如果说了实话,传扬出去,麻烦很大,到时候就算王军不找后账,这店里的经理,甚至杂七杂八有关系的人,说不定就一起蜂拥而至,纠缠不清。
你看,好心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是jian猾的主儿,嘁哩喀喳直接赚便宜,那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唐易想了想,“王叔,有个秘密我告诉你,你可得给我保密!”
王军听了,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反应也还算不慢,“那咱们出去说?”
唐易点点头,拿着这本字帖,和王军走出了仓库,上了车里。
关好车门,发动开了空调,唐易说道,“王叔,实不相瞒,这本字帖,虽然看起来普通,但是对我却很重要。”
“啊?”王军一愣。
“因为这是我外公的东西!”唐易只好开始编故事了,“我小时侯见过,是他的朋友送他的,这俩字儿我一看就认出来了。后来,这本字帖不知道什么原因丢失了,他还一直念念不忘!”
“啊?既然这样,你拿走就是了!这么本字帖,不值俩钱儿!”王军虽然眼中划过一丝愁绪,但还是张口如此说道。卖不着钱,他当然犯愁,但是在他眼里,这本破旧的普通字帖,放地摊上卖,恐怕连唐易送他回来的油钱都顶不了。
“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唐易递给王军一支烟,“这本字帖,我外公很喜欢,临终的时候没找到,留下遗言,说只要找到了,主人又肯出手,一定要给人家钱。”
王军刚点上烟,一听这个,立时又愣住了!
唐易的外公确实在早些年去世了,唐易的爷爷奶奶是那个情况,外婆去世比外公还早,所以唐易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外公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一说起外公去世,眼中也不知不觉有些湿润。
唐易的外公,对他也确实有过一次很认真地教导,就是做好事,也得讲究方式方法。那是因为唐易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把作业给同学抄,最后被发现,俩小孩儿都被老师罚了。
唐易突然想到这个说辞,也和那次教导有关。这,也算间接遵从了外公的教导吧。
“唐老板,别伤心,这不是找到了嘛!”王军接着安慰道。
“是啊!”唐易道,“所以,我得遵从我外公的遗愿。这钱,你不能不收!”
“好吧!”王军抽了一口烟,点了点头,“那你看着给吧!”
其实,唐易这个故事本身内容一般,但是一来他想起外公有些动容,二来王军也跟着看了,认定这是一本普通的字帖,所以这才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