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朝风云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五章 邙山之巅(五)

第二百零五章 邙山之巅(五)

    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三月壬辰。孟津。

    清晨时分,初升的一轮旭日从大河上喷薄跃出,像一个耀眼的金球一般沉静地悬浮在岚雾缥缈的半空。整个世界一瞬间变得透亮了起来。此时原本灰里透白的天色如同被淡淡地刷上了一明艳亮丽的金色。霞光穿透若有似无的烟云,将整个天地间受光的那面照射得绚丽明亮。而背光的一面,却似乎依然被一种灰暗的淡紫色的岚雾所笼罩。远山大地只显露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苍茫壮美。

    晨曦中大河如同一条狭长的镜子一般平躺在颜色深沉的大地上。阳光将流光璀璨的光影照射到看似平整如镜的水面上,却被暗藏的涟漪剪做一泓细碎的粼粼波光,整个水面光彩流溢,明艳耀目。

    河面上空数尺,若有似无般还低低地笼罩着一层轻纱一般的薄雾。轻薄透视的淡淡雾气中,却是隐约可见一个庞大的深色身影出现在大河金色的波光之中,与明亮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如同是一个神秘的怪兽,蹲伏在金波荡漾的大河中央。波光闪亮的河水在它面前分作两股,分别从它两侧流过,在它的后方再次合二为一。

    原来大河滔滔东流,到此处河面开阔,水流平缓,因而河水裹挟的泥沙沉积,却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河中洲。河中洲形如巨鲲,其上芦苇丛生,百鸟翔集。大河到此一分为二,南北分流而过,双流水面平阔沉静。

    在这个面积广大的河中洲的两侧的河道上。两个长长的身影隐约显现在轻薄的晨雾中,它们如同是两条静卧的巨龙一般静卧在波光粼粼的大河上。水面金光浮动,云雾缭绕,这两条长长的身影随着波光不住微微起伏舒展,仿佛随时都会乘风飞升而起,翱游九天。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澄净明亮。河面上飘逸的薄雾慢慢散去,那两条巨龙般的身影逐渐清晰定格,竟是两座横跨河中洲与大河南北两岸之间的浮桥。

    这两座浮桥分别由两列并排相连的木船组成桥身,每艘船的船头上都镶着一个铁环,深深地嵌入船身。左右两条手臂粗细的铁链串起一个个铁环,延伸大河南北,分别系在八只重达千斤的铁牛上。船上再铺以木板,以铁钉固定,形成桥面。此桥桥面宽阔平整,可并行车马,虽处滔滔之上,却是安稳如车,竟是将天堑一般的大河变作一片坦途。

    这座浮桥便是闻名天下的河阳关河桥,也名孟津关河桥。

    大河自河东凭高倾泻南来,在潼关附近受山脉阻挡折转向东。在经过中条山、崤山间最后一段峡谷后,在孟津附近进入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因此孟津也被视为大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由于在这一段水流平缓,又有沙洲中继,因此自古以来此处就是中原经洛阳通往北方的重要渡口。相传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天下诸侯,一同盟誓举兵。故此处被称为盟津,后改为孟津,也称富平津。孟津关曾是是东汉著名的洛阳八关之一。

    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大将杜预在孟津渡建浮桥,这是孟津河桥之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曾大规模整修河桥。并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在大河北岸建中北城,设河阳关。因此孟津河桥也被称为河阳关桥。

    东西魏分立之后,为了保卫这座重要的南北交通要枢,东魏于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在大河南岸修建了河阳南城,在河中洲上修建了中潬城。中北城、中潬城和河阳南城合称河阳三城。三城相互依托,构建起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

    今日阳光和煦,将大河上下照射得一片亮丽明澈。水光潋滟,双桥虹贯,大河如游龙奔海,沙洲似长鲸卧波。洲上芦花如毯,摇曳生姿,好一派宁静怡和的春日美景。

    只是中北城和中潬城上此刻却是一片旌旗招展,布满全副武装的甲士。战士们手中的矛槊高举如林,兵器的锋刃在阳光下冷光耀目,一片肃杀。竟是让无边美景也为之一暗。

    此时天地寂然,只有晨风轻轻滑过阳光明媚的大河两岸。虽说阳光明媚,但这轻柔的微风似乎仍带来一阵寒意。

    无羁的风儿如同一个隐身不见的顽皮孩童一般摆弄了一番中北城上如火云一般的东魏军旗帜,然后轻快地掠过空无一人的河桥,又在中潬城密布的矛槊锋缨丛中盘桓。接着它欢快地舞蹈着飞过平静的水面,掀起粼粼波光,最终冲向大河南岸河桥的入口处。

    轻盈的风儿却在这里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它一头撞到了一个全身甲胄,笔直挺立的武士背后,将他铁盔顶部大红的盔缨拂得四下乱舞,然而这个武士却恍若无觉,仍自屹然不动。

    风儿悄然绕过这个武士,继续向前飘去。却被前面密布着一排排同样顶盔贯甲的武士们挡住。武士们手持长短兵器,如同一堵铁墙一般将河桥的桥面堵得严严实实。只见甲士密集如林,他们不仅挡住了河桥南端的入口,甚至整个河桥附近南岸的大片土地都被他们完全占据。

    风儿似乎不甘心般在铁甲丛林中窜来钻去,发出阵阵仿佛幽怨的声响,但最终还是在巍然如山般的铁甲军阵中消散无息。

    从高空俯瞰,大河南岸的河桥两侧分别座落一座城寨。东边是一座土城,这就是河阳南城。而西侧是一座木栅的营垒,叫作回洛城。

    当年河阴大战时,东魏军在河南的诸军皆溃,只有勇将费也头酋长万俟受洛干一军不动。万俟受洛干奋勇死战,终于守住河桥,使侯景主力得以过河,东魏军最终反败为胜。战后高欢为表彰万俟受洛干的功绩,将他驻守的这座营垒命名为回洛城。可惜万俟受洛干这个勇锐冠时的名将,此时已经于数年前去世了。

    河阳南城和回洛城分别位于河桥左右。而二者之间如今新修建起了一道长长的木栅,将河桥完全遮挡在后面。整个河桥南端,已经变成了一个完整一体的坚固堡垒。

    只见河桥当面木栅后甲士密集如林,向南严阵而立。左右河阳南城与回洛城上,也是兵甲密布,气氛肃杀。河桥周际蜂拥在一起的大红色的东魏军旌旗袍服随着轻风起伏飘舞,如同遍地盛开的红色花朵。

    然而此刻这一蔟看似茂盛的花朵却好似被大片的黑色森林紧紧包围着,似乎巨大的阴影让娇艳的颜色都变得有些暗淡。就在东魏军铁壁一般的坚固堡垒当面约二里外,一个庞大的军阵严整而立,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将河桥团团围住。这个军阵极为浩大,军容甚壮,东魏军河桥堡垒和它相比起来,似乎像是大海中的一块小小的礁石,随时有被吞噬的危险。

    只见当面旌旗若云,士马如海,几乎从大河南岸一直向南延伸到邙山脚下。这支大军衣甲旗号多为黑色,就如同大片乌云覆盖在河山之间广袤的土地上。士卒们身上的头盔铠甲和手中的兵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闪亮一片,发出耀眼的光芒,令人无法直视。

    他们人数众多,更阵列森然,内中可以看出一支支队伍依照一定的序列旗号分列为一个个小阵,一个个小阵再聚合成三个较大的方阵。三个方阵既相对独立,又隐然相合,形成一个整体。整个军阵气势宏大威严,凛然一股冲天杀气直上云宵。

    这支大军自然就是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亲统的西魏军主力。

    话说宇文泰帅西魏举国十万大军誓师东进,再度出征河南。西魏军到达洛阳之后,宇文泰即按照预定方略,命于谨率所部同泉仲遵、杨摽一道进攻柏谷坞,阻挡正在围攻虎牢的侯景主力西来。然后宇文泰自帅西魏军主力北上,意在攻取河桥,以断绝河东高欢南下之路。

    西魏军主力连日来经过一番激战,顺利拔除了东魏军在邙山的各处据点,进逼河桥。经过战前周密的侦察和准备,今日西魏军全师而出,将东魏军河桥南岸堡垒团团围住,准备一鼓而下。

    西魏军近十万大军布阵已毕,果然人马雄壮,气势如虹。阵中大纛下宇文泰紫面长髯,全身甲胄,正扬鞭立马冷眼注视着面前的河桥。

    只见整个河桥南岸仿佛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堡垒。依稀可见堡垒中东魏军战旗飞舞,锋刃如林。面对强大的敌人,东魏军正剑拔弩张地准备战斗,丝毫没有慌乱的迹象。

    此刻宇文泰心中却不免有些感慨。距上次河阴大战过去已经五年了,当年他帅军解围洛阳,在这里和侯景决战。虽然西魏军拼力死战,在开始阶段连连取胜,甚至取得阵斩高敖曹这样的重大胜利。但是连续作战的西魏军却在万俟受洛干的回洛城饮恨,最终未能夺下河桥,与胜利失之交臂。结果隐藏在河北的侯景主力过河参战,后继乏力的西魏军最终大败。

    五年来,宇文泰无时不想着重回河桥,一雪前耻。今日,他终于再次帅军杀到了这里。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西魏军已经从河阴大战的惨败中完全恢复了过来,不仅兵力上远远超过上次,甚至战斗力也比之前更加强大。唯一不同的是如今军中主力更多的是由近年募集的关陇健儿构成,而不是当年的六镇军人。

    但是显然,这五年间东魏军同样也没有耽搁,他们清楚地知道西魏军终有一天一定会再度兵临河桥。因此东魏军在侯景指挥下对河阳南城和回洛城城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使之能够完整的保护河桥。在此番听说西魏军再次倾国而出,直扑河桥之后,守军更在河阳南城与回洛城之间抢筑起一道长栅,将河桥入口完全封闭,使整个河桥南岸的防御更加严密。

    如今河桥的防御已经完全堡垒化,变得似乎牢不可破。但大军既出,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现在就要看究竟是西魏军的进攻更犀利,还是东魏军的防守更稳固。

    “此番一定要夺下河桥,达成既定方略,平定河南!”

    想到这里,宇文泰心中暗下决心,一双虎目中不由已是寒芒大盛。连串的军令从他口中冷声吐出,西魏军中军旗号变换,传骑四下奔走,开始调兵遣将。严整如山的西魏军本阵如同打开了开关的机器一般开始运转了起来,只见一个个阵列缓步前出本阵,开始向东魏军的营垒迫近。

    西魏军对河桥志在必得,自然也是对这次作战非常谨慎。宇文泰和西魏军众将战前密议,都觉得东魏军河桥堡垒中最坚固的,应该是河阳南城。而且东魏军河桥守将广州刺史暴显,也驻扎在这里,因此河阳南城是东魏军河桥堡垒中最难被攻取的。

    其次的难点应该是回洛城,回洛城不像河阳南城是夯土筑成,而是由军营改建而成,外围还是木质栅栏,因此相对河阳南城攻击难度要小一些。

    最容易攻击的应该还是河桥当面的木栅,因为这只是一道临时建立的木栅栏,比较平直。一旦突破后,就直接面对河桥,更可以切断河阳南城与回洛城之间的联系。

    但是这道木栅看似容易突破,其实内中风险也不小。如果直接攻击这道木栅,却是会受到来自两侧河阳南城和回洛城敌军的夹击,因此进攻可能会造成较大伤亡。而且侦察发现,东魏军在这道木栅之后布置了重兵,结阵厚重。而此处地形狭窄,大兵力难以展开,因此很难集中优势兵力对这种密集防守阵地强行突破。

    西魏军众将商议再三,还是决定先拿下防御相对薄弱的回洛城。回洛城一旦攻下,中间木栅的一侧就将暴露在西魏军的面前。然后西魏军再同时从两面强攻,东魏军就算密集兵力防御,也势难抵挡。剩下一座河阳南城,自然无法独立支撑,垂手可取。

    西魏军今日进攻的战术,即以赵贵、侯莫陈崇所部主力,配以藩兵数部,以优势兵力主攻回洛城。

    独孤如愿所部和李弼所部则分别对长栅与河阳南城进行佯攻,负责牵制东魏军兵力。

    若干惠部则为后应,负责接应诸军。由于六军大将之一李虎年老多病,因此李虎此番并没有随军出征,他的部属改由中领军若干惠统辖。

    却说宇文泰一声令下,西魏军即按战前拟定的战术展开。赵贵、侯莫陈崇居左,若干惠居右,独孤如愿居中,三路大军缓缓而出,排成三个巨大的方阵直逼河桥。

    由于是主攻方向,回洛城当面的西魏军左据阵势最为雄厚,阵列的最前方,是一排盾车,每具盾车的正面都竖有一面又宽又厚的盾牌,足一人多高。盾牌正面布满利刃,可防止敌人冲撞或攀爬。盾车下安有四轮,有军士在后面推动前进。盾车之后,是手持弓弩的士卒阵列。弓箭手方阵之后,大群的步卒人人肩扛一只装了泥土的布袋,准备填壕。步卒之后,是庞大的步骑混合大军。

    而中路则兵力相对较少,前锋是一排排手持弓矢的藩骑。他们衣甲简陋,但却骑术娴熟,行止彪悍。在藩骑之后,则是独孤如愿陇右军团主力。其中一面迎风招展的红地白花的大旗下,李辰头戴铁盔,一身铁明光铠,策马率华部军也列阵而进。

    由于今日只是佯攻,独孤如愿并不打算真的和敌军展开残酷的近战rou搏。因此独孤如愿命来自陇右的归化氐羌部落为先锋,而华部军居后策应。他打算利用藩骑精于骑射的特点,用他们在平直的木栅前往返驰射,对守军进行压制。只要木栅后的敌军被牵制住,无法对回洛城的战斗进行干扰,独孤如愿的中路军就算完成任务。

    却说此番出征后,华部军被编入了独孤如愿的军团。独孤如愿对李辰一向另眼相看,把华部军当作一支生力军,轻易不动。因此华部军一直没有参加什么像样的战斗。

    眼见今日西魏军阵容浩大雄壮,李辰心中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上次河阴大战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只是这次再度盛师而来,却不知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李辰一直有种模糊的预感或者记忆,这次的出征结果将会异常的凶险。但他无力阻止大势的发展,甚至他不知道整个历史的进程是否会因为自己而有所改变。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帮助西魏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右据李弼部当前除了盾车和弓弩手,以及负土的士卒阵列之外,还有十多架投石车被成群的军士推动缓步前行。投石车每架的长臂都有十余丈长短,如同一个个神话中的巨人。投石车后面,则是数十具长梯,由大群士卒扛在肩上前行。这些器械原本也都是西魏军为攻城准备的,李弼缜密深识,今日出战便下令将它们全都推到阵前。这样做一来可以震慑河阳南城守军,让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主攻方向。因此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达成牵制的目的。二来一旦战斗中察觉守军出现动摇,就顺势攻城,一战而定。

    三路西魏大军直逼河桥,不急不徐,行进间整个阵列依然严整如初,充满了不可阻挡的气势。东魏军当面只觉如同一道翻卷的黑色洪流,正排山倒海一般漫野席卷过来,一股巨大的压力仿佛扑面而来,一时人人都觉得小腿有些发软。

    中路军行进到距木栅二百步外停止了前进,因为骑兵需要一个较长的距离来让战马加速。而左右两军则继续前行,因为他们今天的主要战术是步卒突击,而回洛城和河阳南城前面都有堑壕,所以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城池再发起进攻,以保存士兵的体力。

    当出战的左右两路西魏军快要接近东魏军的营垒前的壕沟的时候,随着一声凄厉的号声响起,西魏军将士们突然爆发出惊天一般的呐喊声,如同惊雷一般当空响起。随着这一声呐喊,最前方推动盾车的西魏军士卒猛然拔脚奔跑了起来。他们推着盾车迅速越过对方弓箭的射界,在东魏军堑壕边列阵。西魏军的盾车排成成整齐的一列,像一堵平地而生的高墙一般,为身后的西魏军提供掩护。同时也有意留出了几个缺口,以便后面负土的步卒冲上来填壕。

    西魏军的弓弩手迅速在盾车后结阵,他们一排排举起手中的弓箭,搭箭上弦,上扬成一定角度。中路军的藩骑也绰起了手中的弓箭,并紧紧挽住马缰,时刻准备出击。

    在西魏军本阵中央大纛下的宇文泰神色冷峻地注视着本方将士前出战场,完成攻击准备。此时战场上突然安静了下来,敌我双方十余万将士,似乎都在屏息等待那个重要的时刻。

    此刻大河静流,云淡风清。

    宇文泰神容肃然,眼中冷意如水,只见他缓缓扬起手中马鞭,轻轻只向下一挥……

    西魏军中军的战鼓声骤然震天响起。

    西魏军弓弩手们闻声同时将弓拉至满月,领队督将们齐齐高声怒喝道,

    “放!”

    千百只手几乎瞬时同时一松,只听

    “呼…”

    一阵闷响。无数只羽箭冲天而起,如同一阵瓢泼大雨一般直向东魏军的营垒飞去。箭雨遮天蔽日,似乎明丽的阳光也为之一暗。无数铁制箭头在阳光下反射着点点寒光,在空中闪亮一片。

    营垒中东魏军将领们瞳孔骤然一缩,纷纷声嘶力竭般大呼道,

    “举盾!…戒备!…”

    东魏军士卒们下意识般将手中的盾牌斜举过头顶,直面来箭的方向,并将身体尽量隐藏在盾牌后面。只见盾牌连接成片,如同是一个巨型的龟壳一般,而一面面盾牌就如同是龟壳上的一个个斑块花纹。只听

    “哗…”

    一阵乱响。西魏军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劈劈啪啪地钉在盾牌上。但不少箭矢漏过盾牌之间的间隙,落在士卒身上。铁箭头和铁甲叶片的撞击发出刺耳的声响,一时间如爆豆般此起彼伏。更有不走运的人被箭矢射中没有防护的部位,不由发出一阵阵惨叫。

    “啊…,”

    “我的脚…”

    “救命…”

    ……

    但转眼之间,西魏军第二波箭雨又到了。箭矢射中盾牌的闷响,箭矢和铁甲之间金属撞击的铿锵声,中箭士卒的惨叫声再次响成一片,仿佛一曲最为血腥残酷的战争之乐。

    当中军的战鼓声一响起,西魏军中路的藩骑们便猛然打马,如同狂飙一般直扑对面的木栅。藩骑们掀起漫天烟尘,如同一道黄色的潮水一般漫卷过来。河桥当面的这道木栅仓促而起,因此前面没有来得及挖堑壕,藩骑一路狂飙急进,直冲到木栅前不足百步。只见他们在疾驰中娴熟从中央变做两队,分左右从木栅前平行掠过。而飞驰而过的同时,藩骑们纷纷拧身张弓,对着木栅内放箭。这些藩骑弓马熟稔,一支箭一支箭几乎是连珠般射个不停。短短的一段距离,几乎人人都发了四、五箭。

    藩骑们驰射到木栅两端尽头,拨马回头折返本阵,然后重新列队,再次飞驰而出。藩骑若流水一般在木栅前往返驰射,将弓箭一波一波如瓢泼大雨一般射进木栅中。

    在西魏军左右两部弓弩手对敌军进行压制的同时,负土的西魏军士卒依序向前,从盾车留出的空缺中冲到壕沟旁,将身上背负的土袋填入沟中。只见一只只土袋以rou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增高,眼看壕沟就要被填出几条宽阔的通道。这时,东魏军的反击突然而至。

    只听一声号响,东魏军营垒中强弩齐发,一根根长矛一般粗细的弩箭如一阵狂风一般刮到。西魏军树在壕沟前的盾车虽然有一定防护能力的,但一连中了几发威力强大的弩箭之后,最终如同纸片一样被撕得粉碎。而毫无防护的负土填壕的士卒们,一旦中一发,立刻便是死伤枕籍。

    好在东魏军的强弩并不多,而且集中在河阳南城上。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河阳南城更为重要,而且河阳南城城池高大,强弩居高临下,也更能发挥强弩的射程和威力。

    负责进攻河阳南城的李弼见状,立即下令道,

    “命投车向前,向城上发射!”

    西魏军士卒冒着强弩的攻击将投石车推到阵前,固定住车身。然后他们合力将大石块装入长臂顶端的悬筐中。只听一声令下,士卒重重搬下搭钩,只见投石车长长的力臂猛然竖起,将长臂顶端悬筐中的大石像流星一般向城上抛去。

    随着一声巨响,大石呼啸着当空落下。河阳南城的城头上顿时血rou乱飞,一片狼藉。接着西魏军十余部投石车先后发射,将一块块大石接二连三地向河阳南城砸去。城上如同落下了一阵陨石雨一般,顿时面目全非。

    虽然东魏军猝不及防下受到一定损失,但是他们显然却对此早有准备。只见东魏军士卒将一根根长杆伸出城外,长杆上绑缚着厚厚的布幔。一排排布幔将整个城头遮得严严实实。

    只见投石车抛出的大石落在布幔上,两头的长杆急剧弯曲,产生的弹力却是很好地消耗了大石的势能。一块块大石砸在布幔上,却是被布幔一一挡住,结果都滑落到了城墙外面。

    而东魏军乘机集中强弩对准投石车发起攻击。高大的投石车被势大力沉的弩箭射中,立刻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声响。连中几发之弩箭之后,投石车终于被击毁,倒向一侧。一连好几部投石车都被强弩摧毁。

    李弼在阵后望见,立即命令弓弩手用火箭攻击敌军的布幔。西魏军的弓弩手将弓箭粘上引火之物点燃,然后一起向城上射去。不多时,东魏军的布幔先后被点燃。东魏军不得不弃了长杆,将着火的布幔丢出城外…

    在河阳南城两军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主攻回洛城的西魏军也发起了猛烈进攻……

    附图:

    图一中红线为文中河桥位置。绿圆圈为洛阳的位置。红色的五星为柏谷坞的大致位置。

    图二中左上角是小浪底水库。蓝色五角星就是古孟津的位置,当地政府在这里建有黄河中下游分界标志和纪念公园。由于千百年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只能大致推定古河桥的位置。红线就是我推定的河桥位置,现在建有新的黄河大桥。绿色圆圈为中北城位置,黄色圆圈为中潬城位置,红色圆圈为河阳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