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明1644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北伐临近

第四百三十九章 北伐临近

    应龙军淘汰下来的燧发枪和大炮,朱慈踉并没有存进仓库,而是配给了其他正规军,比如第七军,第八军等。

    除去河南的红娘子大军和四川的秦良玉大军,大明现在分为三十个军,其中十八个地方守备军,十二个正规军,正规军里面包括了六个应龙军,总数六十万大军。

    地方守备军要守备地方,轻易不会动用,大明靠着应龙军等二十四万正规军想要北伐,不是做不到,但力量上却也还需进一步加强。

    朱慈烺打算将第七到第十二军全部换装成应龙军淘汰下来的燧发枪的神武野战大炮。

    毕竟,应龙军可不只是淘汰下旧装备那么简单,还有背后的巨量纸壳弹,神武炮弹等等,这些都是黑火药制成的,新枪和新式大炮用不了,但不能真个存进仓库里面浪费了。

    第七军到第十二军若是全部换装应龙军淘汰下来的燧发枪等后,大明的十二个正规军便全部升级成了全火器大军,虽然只有二十四万,但朱慈踉相信,后北伐,必能秋风扫落叶般摧枯拉朽。

    如今的大明军队早已按照应龙军的基础训练之法训练的数年,军容整齐,步伐一致,第七军等几个军训练燧发枪战阵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倒是野战大炮的炮手这方面需要长时间的熟练,毕竟大炮可不只是会打就行了,还要会测距,瞄准等等,比较复杂。

    常顺後的第七军和姜维的第八军最先装备上应龙军第一军和第四军淘汰下来的装备。

    常顺後曾在徐州大战中表现英勇,姜维也曾带着几万明军在山东抵挡二十万清军数之久,两人都是英勇的悍将。

    第七军,常顺後精神振奋的看着兵部派人运来的燧发枪等枪炮。

    “个熊的,终于老子麾下的大军也该有这等货色了!”常顺後膛发,兴奋异常。

    “军长,这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咱是后娘养的,‘中央军’淘汰下来的装备才轮到咱们!”一名参将不满的说道,由于不满,他竟然一口将‘中央军’这个词语都创造了出来,当然,这名参将的意思也跟后世‘’里的中央军差不多一个意思,都是首脑的嫡系。

    常顺後立刻等了这名参将一眼,训斥道:“胡言乱语什么!火器极为烧钱,应龙军以往一场大战下来至少也是数十上百万两银子的花费,

    你也知道应龙军是皇上一手建立起来的嫡系,又比较什么?皇上能把应龙军淘汰下来的火器用来装备我们,我们都该谢天谢地了,老子早就眼红应龙军的火器很久了,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常顺後说得不错,全火器的大军跟烧钱差不多。

    用应龙军淘汰下来的装备武装第七到第十二军,户部那边微词颇多,刘宗周这个顽固掌管户部的老头都差点忍不住心塞来找哭诉。

    大明的国库虽然还有几亿两存银,但养二十四万全火器的大军,还是略显吃力的,可以想象,北伐的时候,二十四万全火器大军一场大战下来的花费,那至少也得是上千万两银子,低得上崇祯年间大明在关内外两线作战半年的了。

    那名参将被常顺後训斥过后,不敢再言。

    随即第七军开始换装,并加紧训练。

    河南的四川方面,李自成和张献忠既然已经被灭了,红娘子大军和秦良玉大军也将需要改革。

    由于剿灭李自成极为顺利,红娘子大军损伤不大,麾下还有八万大军,经过朱慈踉和兵部尚书李岩商议,将红娘子麾下的八万大军划分为四个军,其中两个正规军,两个地方守备军,红娘子兼任两个正规军的军长,两个地方守备军的军长则另有人选。

    秦良玉麾下原本也有十几万大军,但剿灭张献忠的大战打得太艰苦了,秦良玉麾下只还剩下两万多人,虽然后期经过一定的恢复,但也不到五万人。

    四川地广,这五万人若是全部做守备军的话,或许刚好足够防守四川,但这未免对秦良玉等川军太不公平了,正规军和地方守备军在兵部的待遇和配属可不一样。

    出于一定的考虑,朱慈踉下旨让秦良玉招募足够八万的人马,将她的麾下同样划分为两个正规军和两个守备军,其中一个正规军和两个守备军为川贵总督秦良玉直属,另一个正规军交由马月娥任军长。

    “皇上,如此,守备军的番号是否向后挪一挪?”李岩提议道。

    “是该挪一挪。”朱慈踉点了点头。

    正规军增加了四个,守备军也增加了四个,至此,大明拥有十六个正规军和二十二个守备军,总数七十六万大军。

    新建的四个正规军,朱慈踉并不打算也给他们装备全火器,每个军只给了火器局库存的二十门旧式神武野战大炮,另外,朱慈踉也不是没有别的考虑,将来收复北方后,这四个正规军或许会演变成为铁骑或者其他特殊兵种也不一定。

    这一次改革,算是大明的另一次军制革新。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应龙军另外四个军也先后换装新装备,淘汰下来的旧装备也装备了其他几个军,大明十六个正规军,除了红娘子和秦良玉麾下的四个,全部装备火器。

    北伐临近,全国各地大军调动频繁,无数粮草物资等也开始远远不断运到江北。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皇上,一百万石粮草已经运到江北!”户部尚书刘宗周向朱慈踉禀报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早年新粮推广,大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各地粮价均降数倍不止,从原先的每石一两银子,降到现在的每石不到三百文钱。

    百姓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只要劳动,便得温饱,朝廷采购粮食也无需花费更多的金银。

    各地前往南京城的路上。

    装备应龙军淘汰下来的火器的第七军到第十二军全部向南京城方向移动。

    十二个全火器正规军有十个将汇聚于南京城,大战的气息浓厚,全天下的百姓都闻到了这股气息,也包括北方满清占领区的满人。

    多尔衮心思沉重,大明即将要北伐之意图已是路人皆知,虽然他有击败明军的把握,但这一战关系到大清的命运,他也不能不用最谨慎的态度对待。

    为了应对大明的大规模北伐,满清同样大规模调动大军和物资。

    山东方面,()多尔衮派了五十万汉旗军重兵在那里构筑防线,他并不是打算将决战的地点放在山东,二十打算放在北京城一代,幽云之地,险要难攻,正是防守个决战的绝佳之地,之所以在山东也部署重兵,那无非是为了一步步消耗北伐明军的实力。

    “决战之前,吴三桂此人绝不能留!”多尔衮突然满含杀机的吐出了这样一句话。

    毫无疑问,吴三桂并不得多尔衮的信任,多尔衮号称雄才大略,不是庸才,不管是河南之战吴三桂的表现还是这些子吴三桂的一举一动,他早看出了吴三桂可能跟大明暗通款曲。

    多尔衮相信,与大明有联系的人绝不止吴三桂一人,但吴三桂却是威胁最大的,不得不除!

    多尔衮杀心坚定,吴三桂或有大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