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209章 新年新气象

第209章 新年新气象

    随着吴咏的醒来,建宁三年的十二月也就过去了。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建宁四年的一月。

    三人整理好了新衣裳,走出吴咏的小院,便看到祖母和母亲郭氏已经起来,此时正在院中忙碌着。

    三人急忙上前,拜道:“祖母,阿母,春日如意!”

    “你们都起来了啊!怎么不多睡会。”郭氏笑着将三人扶起。

    祖母更是满脸慈爱地从怀中掏出三枚金钱,分给他们三人。

    “好孩子,这钱,你们可要收好了。”

    对于三人一起到来,祖母也没多问,而是大方地将她准备好的新年礼物分给他们。

    要知道这一枚金钱,可是价值不菲,差不多能抵得上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老人平日可舍不得拿出来用。

    “谢谢祖母。”三人痛快接过,然后郑重其事地收好。

    接下来,吴咏留下来陪着老夫人说话,郭氏等人则去准备早饭去了。

    吴家大门打开不久,突然一串脚步声从院门口传了进来。接着便传来,卓弢的喊声:“吴咏,你起来没有?我们来拜年来了。”

    吴咏举目一看,不只是卓弢,叔父卓文宣一家全都来了。

    “哎,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吴咏上前迎接道。

    卓弢白了吴咏一眼,开口道:“不早了,乡里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开始拜访长辈了呢。”

    说着,他便向吴咏炫耀道:“吴咏,你看我的新衣服怎么样?这可是棉布做出来,整个天下都没几件呢!”

    就在这时,何叶带着何花跑过来,嬉笑道:“羞羞脸,你身上这棉布还是我祖母送与婶母的,没想到都给你做衣服了。”

    卓弢满头通红,争辩道:“我哪有都用!我家两位姊妹也都有新衣服。”

    吴咏听罢,下意识向卓姳和卓婧看去,却见她们俩也是一身新衣服。

    jiejie卓姳看到吴咏看过来,不好意思朝他笑笑,“兄长,元日如意!”

    “新年新气象!大家都吉祥如意!”吴咏哈哈一笑。

    接着,又向两位长辈施礼道:“叔父,叔母,新年快乐啊!祖母在堂屋里等着呢。”

    卓文宣点点头,便带着妻子儿女,来到堂屋中,向老夫人深揖道:“伯母,元日吉祥,长寿好运!”

    “都是一家人,无须多礼!”见到有人来拜年,老人很是高兴。

    接下来又吩咐吴咏道:“去跟你母亲说一声,多准备些元宝饺子,让你叔父一家也尝尝鲜!”

    “好咧!”吴咏应答一声,便赶去厨房。

    “何花,什么是元宝饺子?”卓婧跟何花的年龄差不多,她听到有吃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忍不住问向自己的小姐妹。

    何花想了一下,童声童气地开口道:“就是像元宝一样的饺子啊!可好吃了。”

    叔母李氏这时也来了兴致,笑着对老夫人说道:“听伯母这样一说,我今日非要厨房看看不可了。这又是咏儿弄出来的新吃食吗?”

    “可不是嘛,也不知道他怎么想出来的,脑袋里都是这些新奇的玩意。”老夫人嘴上虽是这样说着,心里却是十分的骄傲。自家孙儿每次发明的吃食,都要引来一阵跟风潮。

    李氏夸赞道:“咏儿这是又给乡亲们找了一条财路呢!昨日文宣还跟朱里典商议来着,说是过几日就让乡亲们都学着做灯笼,显然他也十分看好咏儿发明的红纸灯笼,一看就特别喜庆,特别招人喜欢。昨日你们送来的那些红灯笼,不少人都来打听做法呢。”

    由于吴家在复望里的一角,节日的时候很少有人来这边。倒是卓家在复望里的中心位置,不远处就是里中水井所在。

    卓家挂上的红灯笼,一下就吸引了不少人来围观。许多乡亲一听是吴咏发明的,都纷纷扬言,过几日就提着礼物来学灯笼的做法。

    老人一听李氏的话,便大手一挥,道:“都是乡亲,他们尽管来学,不用忌讳那些规矩。”

    这时吴咏恰好进屋,便笑着说道:“这扎灯笼的手艺,祖母最是厉害,昨日的灯笼就数祖母扎的最好看!”

    “没想到伯母老当益壮,那我今后可要跟伯母好好学习!”叔母李氏立即附和道。

    “忙活了一辈子,就是闲不住。”老人哈哈一笑,她这个年纪,还能得到别人看重,心情可谓是无比舒畅。

    叔母李氏又恭维几句,便去厨房帮忙了,留下卓文宣等人陪着老夫人说话。

    吴家人在准备早饭,而在不远处的朱旺家,朱旺正在被朱父教训。

    “让你去,你就去!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朱旺唯唯诺诺,道:“我这不是还没吃早饭吗,等吃完早饭,我再去吴咏家拜年。”

    “还吃完早饭?”朱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气着说:“这事情能等吗?你也不看看,现在整个复望里的老少都在干什么?大家都等着去吴家拜年,顺便在吴咏面前露露脸,以便以后能谋个差事。”

    说着,朱父叹息道:“咱们复望里如今得了吴咏的福气,可谓吃喝不愁了。但谁家不想富贵腾达,你如今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一辈子跟为父一样,只能种地吧。眼看你媳妇都要生了,你总该为你那尚未出生的孩子想一想?总不能让他以后也跟着你种地吧。”

    “再说了,吴咏在洛阳可是有官职,说不得明天突然就回洛阳了,到时你就是想见也见不到。”

    “你现在立刻就拎着东西去吴咏家!”朱父强硬说道,要不是顾忌今天是新年第一天,自家儿子马上就要为人父了,说不得,他就要教训朱旺一顿。

    “行吧,我现在就去!”朱旺嘟囔一句,便拎着一条腌制好的咸鱼来到吴家。

    一进门,他才发现朱父所言果然不错,此时正有不少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聚集在吴家的小院中。

    这时有相熟的少年看到他,立即凑过来询问道:“朱旺,你也来了啊!也是被你父亲逼着来的吗?”

    “怎么可能,我这不是马上就要当父亲了,想让吴咏帮忙给我家未来的孩儿取个名字,以便沾沾他的福气。”

    朱旺也是有些急智,他绝口不提被朱父逼迫一事,反而自作主张让吴咏帮自己尚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字。

    要知道给孩子取名字,可是有许多讲究,让吴咏给自家孩子取名字,无形中,吴咏就与自己孩子有了羁绊。

    今日来了这么多人,大家都想讨要差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另辟捷径。

    “我怎么没想到!”少年一愣,随即叹息道:“可惜我还未结婚,不然也可以让吴咏帮忙了。”

    这时朱旺才发现他今日竟然还穿着破旧的衣服,不禁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没穿新衣服?按说今年你给人做宴席,应该挣了不少钱啊!”

    少年立即苦着脸道:“唉,别提了,我上面不是还有两位哥哥吗?去年有媒人给我大哥说了一桩婚事,就等今年结婚了,我攒的那些钱都被我阿母要去了,留着给我大哥结婚用。”

    他的身上,至今还穿着去年兄长换下来的旧衣,上面已经打了好几个补丁了。

    百姓家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件衣服,家里的老大穿完,便给二娃穿,二娃穿完给老三,直至衣服不能再穿了,才改成鞋袜穿,亦或是留着给破损衣服打补丁用。

    至于大人们的衣服,则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年能有一套新衣服穿的,那都是富裕人家了。

    如今粟米一石,即使是在青黄不接之时,也不过才能售卖六十余钱,若是收获后的季节,则只能买五十钱。

    一件新的麻布衣服,就得二百钱左右,很显然,普通百姓人家根本负担不起,所以,家人轮换着穿,才是划算的。

    “你真可怜!你大哥结完婚,还有你二哥,估计要好几年,你都穿不上新衣服。”朱旺同情道。

    “谁说不是呢!”少年垂头丧气回应道,今年他们家还是托了吴咏的福,才能给大哥安排婚事。若是还像去年那样,估计他们家三兄弟不知何时才能够结婚呢。

    这时吴咏也陪着祖母走出堂屋,刚才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吴家人也是吓了一跳,恰好有叔父卓文宣在场,场面才不至于失控。

    对于这些少年人的到来,吴咏刚开始也没在意,等卓文宣分析原因后,他才恍然明白其中的道道。

    其实要是可以帮到这些少年,吴咏也不介意顺手为之。可是他现在身处洛阳这个漩涡中心,自己对于今后的道路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怎么让这些少年置身险地呢。

    于是,在众多少年给祖母拜年后,吴咏便将他们他们领到自己的小院中。

    少年人,最是沉不住气,刚到院中,就有人直接问道:“吴咏,我们以后想跟着你做事?可以吗?”

    吴咏思索一下,随即苦笑道:“咱们都是自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我也不瞒你们,我现在也是前途未卜,不能答应你们的请求。”

    说着,他又解释道:“你们可不要小看这官场,稍不谨慎,便会有身死的风险。尤其是在洛阳,官宦子弟多如牛毛,说错一句话,便会得罪一群人,我这个小官,也不可能护佑你们周全。”

    最后,他许诺道:“你们暂且等上几年,等我在洛阳官场站稳脚,再接你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