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 徐法王来到南阳

第四十一章 徐法王来到南阳

    在徐法王和温小妖在竟陵郡对峙相杀的时候,南阳郡的闻香教徒们可没有闲着。虽然他们几波派去迎接护教法王北上的使者都没能将大家伙苦苦期盼的法王他老人家请回来主持大局,可起义的火热形势并不会因为这点小小遗憾就停滞不前。

    如果说在竟陵郡这样的偏狭小郡豪强们对小门小户的欺压还有个分寸(主要是大户们自身实力有限),那么在南阳郡,以邓、耿、蔡、黄几大姓为首的豪强们只有无法无天可以形容。

    作为自前汉时代就人口繁盛的名郡大邑,实际上南阳一带和南方其他地域民风殊为不同,无论文化还是民俗都更接近中原地区,豪强大户割据一方的风气尤为兴盛,这些家族不但垄断地方官位,而且大肆兼并土地,侵吞人口,尤其是从北方流落来的流民,如果不是背景深厚或者人多势众往往会被这些豪强们掠夺为奴。

    南阳大族和南国其他地域那些南下流民筚路蓝缕逐渐发展起来的家族不一样,多是自天下大乱前就盘踞一方,有的甚至能追朔到汉光武帝兴复汉室时的南阳豪强,这些人因为地理关系被排斥在南国的政治核心版图之外,毕竟南阳距离北国太近了,其归属在南北之间百年来最少有过三次变动,小的战事更是无日不在,这种情况下政治人物根本无法将这里引为稳固的根基,你在建康奋斗的好好的,转眼战事一开,满朝文武突然发现你变成敌国人了,这还怎么往决策层里混。

    老牌地头蛇们混不进朝堂就更专注于掠夺地方,大户们的贪婪本就是几乎无止尽的,既然政治上失意,那就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以酒消愁了,这山都得划拉成自家的,这水也得划拉成自家的,这酒,也得只许自家酿才行,顺带多占点田种粮食酿酒才行,有了田还得有人,光是普通的部曲佃户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了,非得是奴仆才好,只有官府名册上没有记录,不用上税而且可以肆意打杀的奴仆才能让老爷们放心顺心。

    随着南北格局的逐渐稳固,原来北方乱战中成群结队南下逃难的人群也越来越难得一见,事实上最近一次难民潮也就是温氏遭受重创的邺城之乱中逃往南国的人口都相当有限,比起之前数十万上百万的大规模南迁根本不值一提。

    这种情况下,南阳豪强们充分发挥了领先时代潮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和北国做起了人口买卖生意,起先是南阳豪强们因为靠近边境难免出现子弟被北国俘虏的情况,所以需要赎回俘虏,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购买奴隶。

    大名鼎鼎的大周邓州刺史王思齐老先生就是南阳豪强们一个优质供应商,这位长期率领孤军替大周守卫边疆的将军从来缺的就是从长安运来的军饷,而手头往往又多的是俘虏(优秀供货商大梁南康郡公),自然乐的做这门好生意。

    在南阳郡甚至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某县有数名从某豪强大户家中逃出的奴仆,被县吏抓到后准备遣返回大户家中,几人却跪地大哭向衙役报出自己姓名籍贯,说是大梁边军中的士卒。县吏们大惊,急忙将人带回,结果果然查出几人确实是大梁边军中的士卒,甚至还有一名火长,这几人都是跟随南康郡公攻打邓州的士卒,据报是末于战阵,结果转头却出现在大梁自己境内某大户家中成了私奴。

    最后几人被放回家中,但是某大户却也毫发无损,从上到下只当从未发生过这件事情,可见里面水浑到了何种地步。

    南阳除了豪强大户们之外,还有两害,和大户们并列三害,一则是南阳郡毗邻边界,历来南北用兵都是第一处战场,因此兵祸连连,还有大批逃兵溃兵藏匿山间为乱,是以兵匪一体,朝廷招降时是兵,不招安了就是匪;其二则因为南阳郡自古产铁,有铁矿多处,并且冶铁业发达,南国虽然在对北方战争时常常不能保全南阳全郡,对这些铁矿和冶铁作坊倒是看顾的紧,特意设置了南阳冶大使一职管理南阳郡的铁业,其下又配有专门的护卫兵马,修筑有冶城,南阳冶直属建康尚书台直辖,连雍州刺史府都不能对其约束太多,里面自有一套独立的官署管理着近十万矿户、匠户,这个位置自大梁建立以来逐渐成了皇帝专门用来赏赐宠臣的官职,皇帝一有宠信的大臣便将这个位置委派给谁,只要任职两三年就能骤然暴富,不过这么一来,匠户和矿工们的生存状态有多恶劣自然不问可知。

    有了这三害聚集,南阳郡可谓是五毒俱全,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和南阳百姓相比,竟陵郡百姓都算是过的不错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闻香教在南阳郡的发展势头无比之快,加上这里本就靠近邓州,那位大周第一名将不知道掺了多少砂子在内,因而虽然护教法王徐承志自己因为顾忌南阳郡豪强的实力一直不敢在南阳郡大张旗鼓传教,但反倒是这里的闻香教徒人数最多,而且对待教义也最忠贞,战斗意志最强。

    徐承志的起事命令传到南阳郡,等于是直接在一堆干柴上放了一把火,仅仅不到十日,南阳全郡十一个县就几乎每个县都出现了闻香教起事,更重要的是,南阳冶的匠户们也不堪官吏欺压起来响应,一举袭杀了出身建康高门的南阳冶大使,聚集数万匠户和矿工和闻香教合流。

    这些铁匠和矿工们和普通闻香教徒不同,本就不以耕田为生,而且大多是壮年男子,又常年聚集在一起生活做工,战斗力远远超过普通教徒,加上按耐不住的大周军终于开始出手,虽然还没有大举出兵只是派了数百人南下,但有了周国撑腰无疑大大鼓舞了南阳闻香教高层的士气,使得他们一股做气对南阳各县发起了一轮大攻势。

    到了徐承志徐法王灰溜溜的在竟陵郡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不得不北上进入南阳郡的时候,所见到的就是南阳十一县已经被攻下了足足五个县,郡兵只能龟缩在郡城和县城,各地交通断绝,城墙之外几乎都成为闻香教天下的一片大好局面。

    光是前来迎接徐法王的各派人马就汇集了足足上万人,差不多整个南阳郡的反叛势力都汇聚一堂,为徐承志专门召开了一次“迎驾大会”。

    刚刚进入南阳郡境内的徐承志突然被这漫山遍野的各色旗帜和人群包围,虽然听得耳中都是满满的“万岁”声音,心中也不由有些发虚,这么大的场面好是好,可久历世事并且在竟陵深切了解了自己手下那些教徒在接触到真正的权力后是一副什么德行的法王心里如明镜一般,这些人来路不一,又是在自己不在南阳郡的时候弄出来的这么大声势,对自己这位带着残兵败将前来的所谓“法王”到底还有几分遵命的心思怕是很难说的。

    南阳闻香教众们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几分是为自家祖师撑场面,又有几分是隐隐示威,也是不能深究的事情。

    不过徐承志心中到底还是有着大半底气自己能掌握住这些牛鬼蛇神,要说原因也简单,谁叫他徐承志姓徐呢。

    本是徐家庶子出身,被丢到闻香教中自生自灭的徐承志一直对自己在徐家的地位认知清楚,为了替独子报仇一怒之下不顾闻香教和大周国所谓的大局擅自起兵之后更是做好了和自己那位兄长决裂的最坏打算。

    结果到了竟陵起兵吃了大败仗后却从那些周人使者处得了自家兄长的书信,信中那位向来喜欢装神弄鬼喜怒无常的兄长竟然在信中对自己所作所为丝毫没有怪罪,反而大加安慰,花了许多段落安抚徐承志的丧子之痛,最后还特意点题要徐承志不要有顾虑,要安心为大周为徐家好好做事,承担起搅乱雍州为大周攻略拓土的重任,为兄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你。

    徐承志看完信简直要仰天大笑三声才能发泄掉自己的情绪,徐承恩这辈子在他面前也没有说过这么软的话,自他计事起这位徐家嫡子就好像是自己的主人多过兄弟,向来是要打就打要骂就骂,谁知如今自己到了一把岁数了,给他闯了这么大的祸却听了一顿实实在在的软话。

    不过很快,徐承志就明了了为何自家兄长会有这种诡异的态度,结合大周使者的讲述和自己的分析,徐承志发现自己这位兄长或许现在的处境同样尴尬,原本徐家既是大周朝内的开过勋贵高门又在外掌握着在境外影响极大的闻香教,可谓是日子舒心极了,甚至凭借百万教众,徐家暗中也起过做一做张鲁的意思,结果全都被徐承志给搅乱了。

    大梁的官员们虽然腐朽无能,但也还没到刀架在脖子上还不知道躲命的道理,闻香教在竟陵郡和南阳郡大规模起事攻城克地,反迹已经是昭然若揭,雍州刺史府立刻下令在雍州全境开始对闻香教的大规模搜捕镇压,而偏偏徐承志这边起兵的时候他那位兄长正好为了更好的做好配合大周侵攻南梁这项工作跑去长安聆听朝中大佬们的教导去了........

    群龙无首下闻香教惨遭重创,特别是准备用来起事的力量受影响极大,许多原本同意造反的人家见事不妙又缩了回去,还有主动和闻香教断了联系的也不在少数,如此一来虽然闻香教总坛的力量还是比徐承志这个法王掌握的力量要大,骤然起事的难度却是陡然变得极大。

    而对于大周而言,如果徐家不能在周军大举南下前起到接应作用,那么周国在徐家这么多年的投入岂不是成了笑话,这直接关系到徐家在周国朝堂生存的根基,至于到底是谁接应周军,大家倒是不在意的,这个徐承志也是徐家的人,在南阳动作挺大,也不错嘛。

    这才有了闻香教主一封捏着鼻子的书信,而且还是由大周官军军官送来的,其中意味让徐承志快乐的品了好几天。

    有了大周的支持,徐承志腰杆子无比坚硬,他深信即便现在迎驾大会的很多人心中对他还保有抵触心态,但只要有大周铁骑在身后,南阳闻香教迟早都会明白忠心于自己的重要性的。

    到时候,老夫定要再下竟陵,血洗柳家,找温家小儿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