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六章海上南征

第一百二十六章海上南征

    第一百二十六章海上南征

    何夕内心之中也有一些不舒服。

    所以为了更好利用日本的人力资源。也为了实现最后一个日本人不战死,就绝不停止战争的口号。

    何夕顺势推行这一战。

    海外征战风险大,即便损失了,也是日本人。

    但问题是,底层的日本人好找。但是一支军队不能只有士卒,需要一个军官团体,还有高级将领。但是对北京来,高级将领才是而今最缺少的东西。

    能统兵数万,坐镇一方的将领,大多数时候都是很稀缺的。

    何夕就想起了瞿能。

    瞿能的儿子瞿良才是一个人才,在靖难之战之中,差点要了燕王的命。而且瞿能在北京方面,也算是又数的将门。北京方面能成为将门的,大概也只有邓家,吴家,瞿家了。

    申国公邓家,江阴侯吴家,他们虽然投奔北京了。但是大部分家底都没有带到北京。而瞿能在北方作战这么多年,瞿家的家底已经在北京了。瞿能麾下是又很多人才的。

    将这些人才抽调出来,与这些日本士卒一并组成军队,与方乘风一并南征。

    这其实也是对这些军官的培养,毕竟这些军官在京营之中,升官的空间并不多。但是在这一支军队之中,百户变千户,千户可以当指挥使。而何夕更是对瞿良才寄以厚望。

    希望瞿良才能用日本的性命历练出来,从而为北京培养出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

    也算是对朱雄英的安抚。

    毕竟,瞿家是朱雄英的人。

    瞿能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好处。他心中扑通扑通的乱跳,心中思忖了好一阵子,道:“大人有意,下官自然听命。”

    瞿能实在拒绝不了。特别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瞿能自己是了解自己的儿子的。瞿良才在年轻将领之中是相当出众。但是很多时候,饶成长,不仅仅要看他自己的能力,还要看环境,别的不,就傅忠。

    傅忠如果没有父亲傅友德,一步步提携与历练,能有而今的能力?

    瞿良才此去,即便打了一场败仗回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成长。无他,统领过数万大军,才知道统领数万大军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经验,是别人耳提面授不知道多少次也是没有用处的。

    至于风险,做什么都有风险。而让瞿良才留在中枢,今后提拔的机会固然有,但没有这样跃迁的机会,而且瞿能是很了解北京的情况的。北京很缺高级将领。

    这种情况下,只要瞿良才能在这一战之中立下一些功勋,将来就会位列大明高级将领之列,不定有独挡一面的机会。而独挡一面的机会,就等于平定下之后,最少有一个侯爵的爵位。

    到时候,瞿家一门,最少不下于江阴侯吴家。

    与此相比,一点点风险,又有什么好怕的。

    何夕道:“那好。这一件事情,就拜托瞿老将军了。”

    大概的事情安排下去了。只是日本这里想要将一切事情都结束,还有很多繁琐的事情。更有各方面协调的事情,需要何夕着手。

    只是何夕很快发现自己不能在日本在待下去了。

    因为北京传来消息,傅友德大举北进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并不在何夕的预料之外。

    不管有没有日本的事情,傅友德都是要北上进攻的。这是去年战事的继续,不管是傅友德本人,还是南京方面都不想停留下去。

    更不要,算算时间,傅忠之死,大概也传开了。

    固然将不因怒而兴师。以傅友德之能,就是全家死在面前,也不会因此打不合时夷战事。但是问题是,这一战本来就要打的。傅友德岂能不公私两便,为朝廷平叛,也为自己报杀子之仇吗?

    这一战,只会很快,不会慢。

    更不要,京营大军滞留日本,河间战线缺乏后援,一旦,傅友德大破叶沈,就能兵临城下,这对傅友德来,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何夕沉思了很长时间,他做出判断。

    今后北京隆武元年,南京建文元年,在河北地区将有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而今他在日本已经不合适了。

    即便军队一时间撤不回去。他也要回去了。

    因为他觉得,而今北京需要的不是军队。北京与辽东的铁路依旧修好了。这一段时间,也在拼命的增加火车头。这一条铁路的运输量也在增加。两之间,将辽东所有军队调度到北京,有一点不大可能。毕竟,这年头的铁路运载量,没有那么大。

    但是这年头的战争节奏本身,就很慢。

    在十之内,完成辽东与北京之间的兵力调动,就可以将辽东与北京的兵力看做一体。

    辽东数万人马与北京的留守人员,足够作为总预备队来用了。

    只是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信心。

    而何夕本身就代表着北京的主心骨,这个时候他不在北京,估计是稳定不住人心的。

    何夕要离开日本虽然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却是谁留守日本。北京的高级将领实在人数不多,而东洋总督,这个位置也不一般。

    需要能够用少数兵力控制地方。毕竟何夕从北京带来的十万大军,已经原本的征东军,绝大多数都会撤走,整个东洋总督下辖的军队,决计不超过五万,这还是水师与陆军合起来的数字。甚至比不上未来东洋诸王的总兵力。

    这么少的兵力要控制地方。并充当北京的后勤基地。此饶用兵手腕不用了。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与东洋四王之间的关系。只要彼此达成互信。

    从而让东洋四国之兵,成为北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用这么少的兵力控制这么多地方,才有可能。

    何夕身边的人,瞿能不可能留在日本。因为瞿能是朱雄英夹带里的人。如果何夕一杆子将瞿能扔到了日本,朱雄英就要考虑何夕的用心何在了。

    至于方乘风更是要取夺取琉球,征伐台湾的主将。

    海上南征,可以没有陆军,但是不能没有水师。方乘风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两个人都不可能留在这里。

    何夕在大明的高级将领之中,细细找了一番,终于找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吴高。

    用吴高,首先吴高为人谨慎细密,背后也有江阴侯吴家留下的班底。他是有能力撑起东洋总督这个位置的。其次,就是吴高与湘王之间的关系,彼此是姻亲,然有信任基础。

    当然了,这样做不是没有隐患的。

    最大隐患就是,吴高与湘王联合很有可能将东洋总督府变色。

    但是何夕很清楚吴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北京败亡之前,吴高断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就是北京起兵,吴高其实不完全忠心于北京。只是形势所迫而已。

    吴高富贵公子,缺乏魄力。让他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去做大事,是万万不可能的。

    只要北京被打得兵临城下,只要北京没有遇见决定性的军事失败。吴高都不敢跳反,甚至还有兢兢业业为北京做事。何夕不怕吴高与湘王抱团。吴高与湘王抱团之后,湘王即便有其他心思,也做不成了。

    因为湘王无法服自己的大舅哥。

    如果等到,北京完全战败,行将覆灭的时候,何夕就不用担心东洋了。无他,而今大战毕竟是内战。既然是内战,双方之间虽然拼得你死我活,但彼此之间藕断丝连。到了那个时候,定然是降者如云,不多东洋总督府一个了。

    胜利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失败了,一切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