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汉红颜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秋雨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秋雨

    第一百三十八章

    .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出一支秋的进行曲,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使你回忆往事,令你思念家乡,与其说这便是愁,到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美的滋味吧。

    一大早,阿晚就被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给惊醒了,盖着被子,浑身暖融融的,根本就不想动弹。

    长长的青丝披在一边,盖住了枕头。阿晚睁着眼睛滴溜溜地转了几圈,似乎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就在慢慢的转动着自己的脑袋。

    转一转,阿晚就看见躺在身边的刘彻,睁着一双眼睛,直直地看着自己,也不知道看了自己多久了。

    被这样的眼光盯得内心有点发慌,阿晚把自己的脑袋往旁边转动转动,把一个后脑勺留着刘彻。

    窗外还在下雨,过了好大一会儿,雨才淅淅沥沥的下起,这时,雨水打在叶子的声音,雨落在地上的声音,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都纷纷响起来了,交织成了一首恬静的小曲。树叶与树叶之间的摩擦,则成了最好的伴唱,小草、小花也翩翩起舞了。雨越下越大,又从大雨渐渐地变成窸窸窣窣的小雨,连绵起伏,诗意绵绵,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无比的顺畅。

    柔丽清新的旋律,温情脉脉的音乐语言,引路遐想的意境,犹如淳淳的清泉,融入大地,融入秋天,熔炉每个人的心灵,随着秋雨的来临,一副满涂着喜悦、丰收的色彩斑斓的秋日风情画顿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雨下下来了,没有一点征兆,就下下来了。那雨如牛毛,花针,细丝,有一丝的寒意,有一的丝的悲凉。它没有春雨那么蒙胧的悲凉。与温馨,没有夏雨那么热情奔放,更没有冬雨的冷酷,有的只是一丝悲凉。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落到了屋檐上,形成了一道道水帘,为室内添加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秋雨落到了树林里,大树们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秋雨落到了水池里,水面上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莲花。

    秋天的雨是淡蓝色的,晶莹透彻。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迷迷漫漫的轻纱,披在黑幽幽的田野上。

    “阿晚~~~”刘彻见着阿晚把脑袋转过去就没有转过来了,就低声轻轻地呼唤着阿晚的名字。

    只是,叫错了名字。

    这个名字一出口,刘彻就瞬间知道自己叫错了,可是,叫了之后,看见阿晚还是躺在,一动不动,就支起身子,看过去。

    看见阿晚上下眼皮在打架,似乎根本就没有听见自己刚刚叫了什么。

    这下子,放下心来了。

    刘彻看见了阿晚铺在一边的青丝,青丝上面闪着缎子一样的色泽,黑的如同泼墨,有点忍不住,拿起阿晚的一缕发丝,在sao扰着阿晚的脖子,耳朵。

    原本是醒了的阿晚,在刘彻的sao扰之下,实在是受不住了,为了能让自己继续睡下去,阿晚睁开眼睛,一睁开,就看见刘彻的那张俊脸,直接把刘彻的脑袋捧着,抬头就亲上他的嘴唇。

    亲完之后,就继续睡觉了。

    被亲完之后的刘彻,这才放过了阿晚,起身穿衣服上朝去。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他越来越不想起床了,真想抱着自己怀中的这个人,一直睡下去啊。

    不过,刘彻也觉得很是满足了,现在,阿晚是跟着自己越来越亲密了,至少,可以每天早上都亲自己一口,虽然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自己好好的继续睡上一觉。

    至少,愿意主动亲自己了。

    这段时间,刘彻上朝的时候,也面带笑容,连带着大臣们都享受了不少的福利。

    只是,刘彻好心情,根本也不能改变刘彻对着朝政的改革。

    汉朝的选官制度,不仅仅是局限于世家大族。

    其中,有着察举制。察举制从刘邦时始创始,完备于刘彻时期。

    据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方极谏之士。”享有“汉代孔子”之称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贤良对策中连对三策被列为上第当选。

    所谓“察举”,顾名思义,就是经考察后予以举荐的意思。是有汉一代主要的选官制度。作为一种选官方式,

    随着刘彻“独尊儒术”的政策方针的贯彻,儒家经术和儒家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成为选官主要标准,儒生也成为选士的主要对象。

    刘彻统治时期,元光元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孝廉科成为察举制中岁举科目之一。

    除了岁举科目外,还有特举,如贤良方正、明经、明法、至孝、尤异、童子等等。其中贤良方正是最常见的特举。所谓贤良方正,指德才皆优者。被选为贤良方正的人送往朝廷,由朝廷进行策试。策试的内容多是治国之道或经义方面的问题。皇帝根据成绩的优劣授以官职,如晁错被授以中大夫,董仲舒授江都相,公孙弘授博士待诏,官职多为比六百石与比二千石之间,甚至起家即为九卿,地位较为尊贵。

    另外,其它几种察举特举中,明经指通晓经学的人才;明法指学习法律的人才;尤异指导官吏中治绩最好者提拔更高一级的职务;至孝是东汉开始实行的,与孝廉之外另辟的特举,以弥补当时士人弄虚作假、矫饰言行、缺乏实孝的弊端;童子指在延揽聪慧的少年才俊,奖励天才教育,规定年龄在12-17岁之间。

    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50人,后逐渐增加。

    凡太学生均可享受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优待。

    太学生的选送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由太常直接选送;二是由郡、国、县邑逐级选拔,其选送标准要严于太常选送;三是试明经科未仕者可补为太学生;四是由“父任”而入太学,顺帝时规定,凡公卿子弟可以为诸生。由太常选送的太学生享有俸禄,其它途径的太学生则费用自给。

    太学生的出仕主要可以通过参加考试从而获得官职。除此之外,还允许太学生参加荐举、征召而取得官职。当然,太学生的出路相差很大,高者可以为卿相,低者为吏,也有收徒主人师者,但也有学而无成白道空归的。

    汉代太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材,并且为平民寒士提供仕进的机会。而且入学之后,有相对严格的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较之于其它选拔制度,是一种较为公平的选官制度。

    除了这些,还有征召,即由皇帝采取特征与召聘的方式,选拔某些知名度较高的、品学皆优之士,委以政事,或为顾问。被皇帝征召的人,可谓最荣宠的。凡被征召者,有一个专门名称——“征君”。对于被征召者,据名望高低有所区别:对于德高望重的年长学者,多予以特别优待,用安车蒲轮迎进朝中;次一等的,则用公车;一般的则自备车驾赴京就职。

    赀选,即买官,又称“捐纳”、“纳赀”。富有人家向国家交纳一定钱财,便可自备车马到长安听侯朝廷的选用。

    西汉初采取“重家抑商”的政策,商人无论有多少钱财均不许做官。

    试吏,又称计吏拜官。是为吏卒选拔入官的一种方法。每年末郡、国遣“上计吏”,将郡内诸事记载于册,称作“计簿”,对于贤能的吏卒,不论是书史、驭吏、亭长、街卒、啬夫等,都可书于计簿,呈与司徒,到京城参加选拔后授予一定的官职。

    再这样多的选官制度之下,世家大族把握官职的垄断大大的减少了,再加上刘彻把盐铁官办之后,获得了不少的银钱充实国都,边疆的地方有着卫青在驻守。

    大汉王朝的一代盛世,在慢慢的开启着,就在刘彻的手中,慢慢地被打开。勾画着一幅美妙的画面出来。

    只是,唯一不好的,还是,官员的缺乏,这个,真的是不知道要怎么去做,真的,官员是不缺,关键是能够干事情的官员很少。

    为此,刘彻大发命令,要各地尽早的找到人才前来为朝廷效力。

    只是,刘彻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命令一下去,竟然让一个人尽早的,很快的到达了自己的身边,跟着自己争夺自己的小媳妇儿。

    他跟着他的小媳妇,之间的距离还有好久,还有好长的一段道路,自己的小媳妇儿才是自己的。

    青山在门,白云当户,明月到窗,凉风拂座。倚着窗儿,凭着阑干,一卷在握,佳友相伴,煮茗佐谈,竟此夜乐。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逍遥岁月,秋日夜话,喜乐无边,只恨日短。高卧酒楼,红日不催诗梦醒;漫书花榭,白云恒带墨痕香。

    卫青迎来了一个人,从此,他的一生颠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