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财富流失问题

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财富流失问题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九章大明财富流失问题徐景昌见夏原吉彻底动心了,反而不着急了,他随口道:“夏同志,你知道这一次左都御史要换成谁吗?”

    夏原吉一怔,“这事陛下只让朝臣议论,我也做不了主啊!”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似笑非笑道:“老夏啊,这就是你对同志的态度?”

    夏原吉再度语塞,徐景昌这个孙子,简直比猴子还精明。

    “哎,其实这事情也没什么好选的,推左副都御使陈瑛上位就是了。”

    “为什么?”徐景昌好奇道:“陈瑛算是陛下的亲信,他一心想当酷吏,一旦让他掌握了督察院,只怕朝臣没有好日子过了。”

    夏原吉面上带笑,徐景昌虽然精明,但到底在官场时间太短,有些事情还是勘不破。

    “我问你,陛下心中最属意谁”

    徐景昌笑道:“自然是陈瑛。”

    “这就是了,在这种事情上,忤逆天子根本没用。更何况陈瑛名声不好,就算坐上了左都御史又能怎么样?伱要明白,科道言官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下面的普通御史也有风闻言事的权力,只要找准了机会,他们一样能弹劾掉顶尖儿人物的。”

    徐景昌眉头挑动,不由得想起了袁纲,这位怕是已经到了曲阜,就是不知道他会闹出什么动静了。

    夏原吉说得不错,科道言官,属实有很大的自主权柄,不会完全听命于左都御史。

    像陈瑛这种人,固然能拿下几个朝臣,但是想触动整个朝局,却是非常困难,毕竟督察院只是三法司之一,还有刑部和大理寺盯着。那两个衙门不会任由陈瑛胡来的。

    当然了,陈瑛也可以绕开他们,跟锦衣卫合作……但问题是徐景昌不愿意给他当刀子,毕竟人厌狗嫌和天怒人怨还是不同的层次。

    徐景昌可不想被人家从坟里挖出来鞭尸……

    “老夏,我想请教一件事。”徐景昌拉了拉椅子,凑近夏原吉。

    夏原吉心说你小子也要请教我了,他也把椅子拉了拉,愉快道:“说吧。”

    “老夏,你看是这样的,如果放新科进士下去,必定会跟地方上起冲突,到时候各种弹劾纷至沓来,你说要怎么办?必须有人庇护他们,不然的话,我怕新科进士吃亏……但是呢,我又怕他们胡来,这里面的度要怎么把握?”

    夏原吉听完,脸上含笑,这事情属实需要细腻cao作。

    新科进士也不都是善类,恃宠而骄,肆意胡来的,肯定也有……把他们放下去,足有几百人,如果都是定国公撑腰,或者他夏尚书当靠山,肯定会破坏规矩,到时候引来朝臣集体弹劾,便是他们俩也承受不住。

    还是那句话,朝廷是有规矩的,下面发生了争执,互相弹劾,科道御史风闻言事,这都是朝廷的正常流程,如果你强行打断,非要都听你的,那就是僭越。

    除非你想学董太师、曹丞相……要不怎么说,权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你不揽权,就庇护不了所有属下,庇护不了下面的人,人家就不会跟你干……所以说官吏安排,相互制约,是个大学问,不是随便弄出来的。

    “定国公,这些新科进士我也不能坐视不理……但是咱们也要讲究方法,最好是卡住大理寺。”

    “大理寺?”

    “对!”夏原吉笑道:“所有牵连到官吏的案子,必是大案,大案由督察院弹劾,刑部审理,大理寺复审。也就是说只要大理寺不点头,这个案子就没法了结。”

    听到这里,徐景昌瞬间明白过来,“只要卡住大理寺,就没法定案,也就有翻盘的机会。”

    夏原吉含笑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徐景昌也意味深长一笑,两个人顿时有了主意。

    很快徐景昌和夏原吉都被叫到了御前,同样在场的还有蹇义等人。

    朱棣道:“定国公,你抓了不少人啊?他们都有什么罪行?”

    “回陛下的话,江宁知县侵吞历年救济灾民的粮食,多达数万石。应天知府救济灾民不力,还倒卖粮食。臣得知之后,果断拿下,案子尚在审理之中。”

    朱棣哼道:“简直狗胆包天,在天子脚下,尚且如此,真不知道是何等丧心病狂。一定要严审,绝不留情。”

    徐景昌立刻道:“臣谨遵旨意,只不过……还有点麻烦。”

    “什么麻烦?莫非你不敢办案?”

    “那倒不是。”徐景昌道:“陛下,臣这边将案子查的差不多,需要转交三法司……如今左都御史空缺,臣斗胆谏言,立刻将左都御史补齐,才好办案。”

    朱棣思忖少许,就说道:“朕已经讲过了,让群臣推举,你们可有人选了?”

    这时候不待任何人反应,夏原吉就向前一步,“启奏陛下,臣以为大理寺卿吴中忠勤敏达,且久在朝中,经验丰富,过去也经常和督察院一起办案,熟悉状况,由他升任左都御史,能够顺利落实政务,配合办案,没有拥滞,还望陛下明鉴。”

    此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是一惊。

    甚至是吴中自己,让他升任左都御史?

    从正三品到正二品,说是一步登天也差不多了。

    一把年纪,还能高升,吴中止不住地喜悦,胡须都跟着微微颤抖。

    可蹇义那边却是勃然大怒……这倒不是提拔吴中的问题,而是你夏原吉怎么敢插手人事?

    你还想抢吏部的活?

    朱棣倒是沉吟了起来,他倒是想提拔陈瑛,不过让吴中升任左都御史,也还不错。现在搞事情的人已经很多了,督察院这么个地方,如果完全让陈瑛说了算,估计每天都有官吏掉脑袋了。

    “吴卿家属实老诚干练,是个合适人选……只是大理寺卿由谁接任?”

    这时候解缙急忙站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大理寺由少卿吕震转任最合适。”

    “他?合适吗?”

    解缙道:“陛下,大理寺少卿吕震乃是太学生入仕,当年太祖皇帝命令太学生去各地勘察土地肥瘠,以便确定田赋数额。吕震做得很好,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为山东按察佥事,随后历任户部主事,北平按察佥事。在靖难期间,吕震顺应天命,辅佐太子殿下,做了不少事情。担任过真定知府,去岁调入大理寺,出任少卿。他做事干练,熟悉地方民情,由精通刑名。属实是难得的人才。”

    解缙说了一大堆……真正的关键就几条,吕震是为数不多太学生出身的官吏,并没有参加科举。

    这也是朱元璋当年用人的特色,大举提拔监生,并非专门任用科举出来的进士。

    吕震不光出身和朝臣不一样,他还早早投靠了朱棣,在靖难之中,立下了功劳。

    而且他勘察过地方,了解下面的情况。

    这些优势放在一起,简直就是天选的大理寺卿。

    接下来安排新科进士下去历事,想不护着都不行了。

    朱棣沉吟少许,也就点头道:“着实不错,就这么办吧。”

    天子点头了,大理寺卿吴中升任左都御史,少卿吕震接任大理寺卿……这事情看起来波澜不惊,吴中和朝臣们是一起的,郭资倒了,吴中接任,算是替朝臣守住了至关重要的督察院,不至于烽火连天,肯定是好事。

    至于大理寺卿,虽说是九卿之一,但毕竟权柄最小。而且吕震这种人,他是朱高炽口袋里的人选。

    太子想要安插亲信,没有人会拦着。

    也就这样吧!

    蹇义憋了一肚子气,一时间也没法把夏原吉怎么样,所以就这样吧!

    案子还在继续,徐景昌返回了府中,他顺道去了正宅,随口道:“徐钦呢?探花郎在哪?”

    听到他的问话,立刻有人道:“定国公,我们少爷还在读书呢!”

    “读书?他不是考上探花了吗?怎么还想再考一次啊?”

    徐景昌说着,就来到了书房,发现徐钦真的捧着一本书,在仔细研读。

    “行了,你还真要再考一次啊?”

    徐钦抬头看了一眼徐景昌,脸色微红,“我没有那个意思,就是担心自己学问不好,让人看出毛病来。”

    徐钦低着头道:“我写的那篇文章,也是偶尔灵光一现……论起学问底子,我比人家差太多了。这要是入朝为官,我怕丢了咱们家的人,故此我想多看点书,免得出丑。”

    徐景昌笑了,“很好,有志气。咱们家不光出名将,还要出个学宗……我很支持你,加油!”

    徐钦脸越发红了,“我这是考了一次,才知道深浅,什么学宗啊,你就别揶揄我了。”

    徐景昌摇头,“这怎么叫揶揄呢!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那篇文章写的也好,咱们要重视财富积累,要千方百计防止财富外流。勤俭节约,积累财富。这也是儒家提倡的,做起来是光明正大啊!”

    徐钦一怔,“当真吗?”

    “自然,我现在就给你出个课题……你去调查一下,近年来赏赐给属国的礼物,价值多少钱?看看有多少大明的财富流失出去了。”

    徐钦稍微沉吟,立刻点头,“行,我现在就去!”

    这家伙还是个急性子,当真说干就干,三天之后,徐钦就捧着清单来找徐景昌,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儿。

    “我粗略算了下,两年来,光是赏赐给占城、倭国、爪哇、安南等国,就不下五万匹丝绸,折合白银,有百万两左右!礼部实在是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