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偿所愿的朱棣

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偿所愿的朱棣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五章得偿所愿的朱棣徐景昌说的成婚,并不是俩人就真的随随便便,在北平成婚了,那会惹来所有人笑话的。而且对人家黄姑娘也不公平。

    徐景昌盘算着该走的程序,一样不能少。

    此前徐皇后已经点了,两边互换了八字,还是姚广孝给合的,说俩人天作之合,天造地设……当然了,这种事情老和尚也不能扫兴。但是有权威的姚少师作保,又给婚事添了点彩头儿。

    接下来定亲彩礼,这些流程都有太子cao办……原本也是计划着徐景昌年底前回应天,就可以在家里举办婚礼了。

    但是眼瞧着北平的摊子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

    徐景昌也不想拖着……正巧伯父徐辉祖在北平,也算是有长辈在,又有英烈祠堂竣工……在祖父的神像前面成婚,貌似也更有意义。

    “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件事了,我要撺掇陛下,任命咱爹黄老大人前往北平,协助筹建榷场贸易事宜……只等他老人家到了,咱们就能成亲了,你看怎么样?”

    黄姑娘脸变得发红,“你都想好了,又何必多问。”

    徐景昌大笑,“我这不是尊重夫人吗!”

    黄姑娘急得跺脚,“还没成亲呢,什么夫人?摆明了是欺负我。”

    徐景昌笑道:“这你可就冤枉我了,我是打算上交财政大权的……往后咱们家的财产,就都归伱了。”

    黄姑娘很是害羞,却又十分好奇,“钱……很多吗?”

    徐景昌没说话,而是转身到了桌案旁边,取出一个红木盒子,送到了黄姑娘的面前,展开之后,里面有个小册子,这东西大约记载着徐景昌的产业,当然不包括私房钱了。

    “你瞧瞧,这第一笔,就是我投资朱高煦的钱庄作坊……现在算下来,大约有三成是我的,钱庄价值五百万两,作坊也能折三百万两。加起来就是八百万两。”

    黄芸芳眼睛瞪得老大,简直不敢相信。

    堂堂定国公府,有钱是一定的,但是有这么多,还是让她吓得不轻。

    这要是算成贪污,徐景昌就是古往今来第一大贪官了。

    “这第二笔吗,就是我家原来的一些田庄,兴建外城占用了不少,随后我把这些钱投入到了外城土地上,现在我在外城拥有二百套房产,折算下来,也有几十万两吧。虽然不多,但每月都有收入,想要出售也容易,胜在稳妥。”

    “至于第三笔,那就是学堂了……陛下亲口加封的天下第一学堂,每年学费一笔,学堂周围的房舍土地,还有定向人才培养,都是钱财。毕竟每年朱高煦都要捐助一笔钱给我,他承诺的总数可是一百万两黄金!”

    “再有就是安南的港口码头了,这个钱暂时还不多,但是如果发展起来,就相当可观了……”

    徐景昌一笔一笔念着,黄姑娘的脸色已经变了,听他说完,直接摇头了。

    “我管不了,国公还是自己留着吧。”

    徐景昌一惊,“为什么?这可都是咱们家的财产,光明正大的,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黄姑娘道:“就是这个钱数太多了,不是我能料理的。如果定国公想要给我管钱,我只能管管定国公的俸禄,除此之外,我不敢接受。”

    徐景昌眉头挑了挑,夫人居然不愿意掌握财权,他到底是该高兴,高兴,还是该高兴啊……

    “那我现在既是定国公,又是锦衣卫大都督,还兼着詹事府的差事,能领三份俸禄,还有一些津贴,具体多少我就不知道了,都是管家在打理。”

    黄姑娘正色道:“这就是国公需要小心的地方……不能治家,焉能辅政?俸禄津贴,该是徐府的,一点不能差错。至于那些管家,也要紧盯着点,别看他们在徐家不算什么,但是出了府门,站在普通人面前,就是顶大顶大的人物,他们惹了祸,都会损及国公威名。如今朝堂上有那么多人盯着,国公可要千万小心。”

    徐景昌眼珠转了转,不由叹道:“真是贤内助啊!等日后回应天,你可要好好整顿家里。”

    黄姑娘虽然害羞,但还是用力点头,算是应下来。

    徐景昌大感轻松,很显然,夫人是个知道分寸,能把握住自己的。就算成亲,也只会让日子更轻松。

    想到这里,徐景昌还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

    “启奏陛下,这是定国公拟定的名单……其中包括大宁榷场文官一百五十人,八个边防千户,另外还有五千骑兵,需要设立大宁总兵一人。”

    吏部天官蹇义想朱棣汇报人员安排,武英殿之中,群臣都在听着……坦白讲,徐景昌这份人名单,有点让大家出乎预料。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原来北平都司,下面一大堆的卫所,还有指挥使,指挥佥事等等将官,悉数裁撤干净,只保留八个边防千户,加上五千骑兵,一共一万三千人。

    这个下降幅度,实在是太惊人了。

    甚至都有人疑惑,这点人能不能够用?

    其实在徐景昌看来,边防完全不需要把那么多兵力堆在第一线。

    紧要的地方,安排千户固定守御,比如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等等……然后安排一支机动力量,日夜巡边,也就够了。

    关键是接下来的两道防线……其一祭祀改革之后的农场,要选拔出一批民兵,护卫农场,如果遇到了小股蒙古人入寇,他们需要投入战斗,并且及时通知周围的官兵。

    如果是蒙古人大举入寇……这就需要明军的情报系统,提前了解情报,及时预警。

    在北平、保定、天津、山东等地,要保留一批精锐的禁军。

    平时在内地驻扎,减少开销,遇到了战事,及时动员,投入战斗。

    这种方式无疑会减轻国防压力,也用不着那么多民夫运输货物……徐景昌还建议要在所有人马的驻地周围,划拨出专门的土地,充当军屯,鼓励士兵靠着双手,解决补给的问题。

    总而言之,徐景昌是真正用心,减轻开支,绝不是一时兴起,胡乱裁撤。

    朱棣看完之后,笑呵呵道:“诸位卿家,你们有什么看法?”

    夏原吉站出来道:“启奏陛下,臣也估算过,如果按照定国公的设想,光是北平一地,每年田赋将增加十八万石粮食,榷场增加的税收何止百万,每个农场又能提供许多余粮。养兵数量也大大下降……如此一来,属实是国家之福,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朱棣含笑,“没错,朕早就看出来了,定国公是难得的人才,有智谋有手段,堪称朕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只是这一次北平要调整这么多,唯恐会有疏漏,朕打算北上巡边,你们意下如何?”

    又来了!

    朱棣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贼心不死。

    蹇义慌忙道:“启奏陛下,定国公已经把一切料理妥当,臣以为陛下不必一定北上。”

    朱棣笑道:“也不能这么说吧……他要开恩科,这事可不是他能做主的。”

    蹇义慌忙道:“启奏陛下,恩科事宜,大可以让礼部黄尚书北上就够了。”

    黄观也只能站出来,“启奏陛下,臣愿意代劳。”

    朱棣眼珠转了转,又道:“定国公也老大不小了,对了,黄卿家,你们不是定亲了吗?朕还想凑个热闹,喝杯喜酒!他们是在北平办婚事吧?”

    黄观无奈道:“陛下,臣和徐家商议过了,先让他们在北平办个婚事,就在英烈祠堂。然后回应天,再办一次。陛下有意加恩,臣等感激不尽……等定国公回京,势必叩谢天恩。”

    朱棣的企图又被挡了回来。

    这可把朱老四气坏了,什么借口都不管用了,朕想走出应天,怎么就这么难!

    朱棣看了看这帮朝臣,所有人都低下头,神游天外,根本不想多话,朱棣大呼无奈。

    只能匆匆结束了朝会。

    回到了后宫,他就愤怒咆哮。

    “朕这是怎么了?竟然成了犯人不成,只能困在这个皇宫?朕要去北平,去看看原来的燕王府,在自家住一段时间,就不行了?朕还是不是大明天子?”

    徐皇后眉头微皱,“陛下,你就别给朝臣添乱了。天子圣驾北上,开销属实太大了……当年皇考登基之后,也没怎么出京,都是在宫中处理政务,你也跟皇考学学啊!”

    朱棣黑了脸,“我能跟皇考一样吗?皇考早年那是走遍了淮西各地……我才去了多少地方?而且这帮人把我困在应天,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他们说,要不了多久,就把朕变成建文了。”

    朱棣疯狂吐槽,徐皇后也是无奈,任凭你怎么说,没有适当理由,你也不能动身啊!

    可就在这时候,朱老三来了。

    “孩儿拜见父皇和母后。”

    朱棣心情不好,冷哼道:“有事就说,没事你就退下去吧。”

    朱高燧尴尬了,“父皇,孩儿是想问问,英烈祠堂落成,要祭祀外祖父中山王,邸报这边,是不是要专门刊发一些文章?孩儿准备了一些,父皇要不要过目?”

    朱棣深深吸口气,“既然是关于中山王的文章,不光我看,你母后也要看,一定要用心,要好好写……”朱棣说到这里,突然浑身一震,眼珠子冒光,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了。

    “朕知道怎么办了!快,快传旨,朕要北上,朕要亲自祭祀中山王!”朱棣仰天大笑,眼泪都快出来了,这回没人能阻挡自己了。

    “你也准备准备,咱们一起动身。”朱棣欣喜若狂,对徐皇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