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5章 西北桓国,独孤王室
大兆国忱氏五百年,可分文兆三百年,武兆二百年。文兆最兴盛,棋茶书画,诗词歌赋,百家学问熔于一炉,可兴盛之后,留给后世的却是一片荒地,数不尽的颓废荒凉;武兆以武立国,除叛乱,杀反贼,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到老皇帝时武兆版图可纵横万里。 武兆老皇帝,申武帝忱尧在位时,朝中出现过一位英年早逝的读书人,那人曾划分天下,填补州郡,删减地方,最终将纷繁复杂的古老地名,错综复杂的地域划分规整为如今的武兆二十八州,二百一十四郡。大小相宜,井井有条。 申武帝大喜,为此在分封七个皇子时,特意以新州名命名,封一字王。只是三王之乱至太子等基,已七去其四。先有秦、齐、雍叛乱,再有蜀州蜀王忱毓禅位晏临霄亲弟弟晏临渊归隐清城山以求自保,如今只剩魏、楚、闽三字为亲王,另存一个至开国之日起便世袭罔替的殷氏燕北王。 众所周知老皇帝忱尧在位三十四年间,重文轻武,以武平乱局,马上安天下。究其半生功过,毁誉参半,手下亲封十大治世能臣中就有七个武夫。而那位改州制的读书人便是武兆王朝二百年间的第一文臣,曾被一向看不起文人的老皇帝视若良师益友,亲赐“一品风流”牌匾,武兆申武年间的无双国相,“一品神卿”—宋光霁。 申武十六年时,宋神相死在相位,年仅三十二岁,死因成谜,至今无人知晓。 这位出身名门,少年时拜于天下第一书院轩辕书院号称“未出山已知天下”的诸葛大先生门下。学成后,一出书院便连中三甲,一篇状元文,让不通五经的老皇帝都赞不绝口。在朝十二年,仅凭一张三寸舌,便屡立奇功,能使众多武将愿意争相为其牵马;为天下文人广开文路,为天下武夫大改武将官制,可引江湖宗师入朝为官,使得文武并举,朝野安宁;频出新政,上下施行,填补王朝百年积攒下来的弊病。可以说这位“神卿”用一个人的十二年,重振了整个王朝。以至于这位第一文人死时,举国同哀,连同国柱栾灵玉在内的十六位王朝战功地位皆是绝顶的武将亲自为其抬棺,数万书生自发送行,京城中各色女子哭倒街头。举国齐哀。也是自此之后,老皇帝不再立相。 文人极致,不过如此! 如果说那位八百年前的剑帝,是天下执剑之人的向往,那么这位闻名于武兆申武年间的一品神卿,便是百年间天下文人的梦想。 自神卿宋光霁规整地制以来,王朝二十八州除边境九州之外,一州之长皆为刺史,多由文官担任,边境九州责由武将担当一州之长,称作都督。与历史不同,自成一体。 可并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武兆这二十八州之外还有存在着大小诸国。 北境之外,有如今一统四部,疆域可占武兆三分之一的鲜努王建立的大汗国虎视眈眈,大战不起,小战不断。 南境有二百年前文兆末期的叛党余孽,逃至蛟州以南,凭借天险建立的南象国,妄图重回中原。 西境有名存实亡的南昭诸部。 东海更有扶桑小国,不值一提! 而这些武兆邻国中,真正算得上历史积淀深厚的当数西北边境之外的独孤大桓。 桓国地处武兆凉州以北,所辖划分天圣,楼兰,敦煌,玉河,萧图五州。 桓国独孤氏相传早在八百年前便已在中原建国,曾与那个江湖流传至今的千古剑帝争过天下,最兴盛时可吞下半个中原江山。可惜自剑帝隐于江湖后,中原被后来居上的殷氏收入囊中,建立了二百年大殷,桓国战败,最后只得偏居一隅,在离曾经都城万里之外的天圣州建都,苟延残喘至今。 随后大兆始祖皇帝灭殷朝而雄踞中原,桓国被赶至如今的凉州以外,自此以后,桓国独孤氏再无人能率众重返中原。 有先人评价历史时说:桓国独孤氏,代代为贤君,可惜百年没出过一个野心勃勃之流,不敢与这天下争一争,一味求存,不思开疆拓土,偏安至今。 大兆五百年,历代君王何曾不想吞并这个来自中原的“属国”。可就是在这大桓独孤王室的一代代励精图治的运作下,硬是凭着这五州之地,百万之民,存留至今。 武兆申武年间,也就是老皇帝忱尧在位时期,西北桓国独孤氏曾发生过两起大事,几尽灭亡。 一为桓兆和亲一为独孤氏内乱 当年的桓王独孤楚曾有三子一女。其女儿还未出闺阁便已名满天下,被称为天下第一美人,传得神乎其神,引得当时武兆无数风流士子借着游历之名奔赴桓国,只为一睹美人风彩,那怕是远远看一眼! 世人只说美人可惑国,但不知也可救国呀! 申武二年,老皇帝忱尧令人称铁将的爱将莫志淳率三十万大军陈兵西北,攻打大桓。 独孤王竟然准了桓国帝师一个文人领兵对敌,可就是这位还未显山露水少有人知的一国帝师以一人之力“纸上谈兵”,排兵布阵,谋略如神,与那位当时刚刚在燕北一战成名的武兆铁将周璇于玉河州边境三月有余,硬是用桓国十万兵力为代价,换了武兆十五万主力,最后以武兆铁将莫志淳退兵收场,震惊两座朝堂。 从那以后,世人便皆知,西北桓国有个不输武兆神卿宋光霁的读书人。随后有人得知,那个读书人出身中原,名为秦若阳! 更有人言,得宋光霁、秦若阳一人者可得一国,二人兼得者可得天下! 可人力终有穷时,玉河州一战,为桓国出了一口憋了百年的恶气,但也使桓国外患空前加剧,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此战之后,桓国国力大损,再也不可一战! 一国存亡只在一线之间,不得已之下,当时的桓国君主独孤楚只能含泪拱手送出女儿,罢免太师,派遣使臣向武兆求和。 那位貌美公主身不由己,就这么和自己的国家告别,心灰意冷,独行中原,一别便是永别。
却正是这个倾国倾城的大桓公主,救了整个大桓国一命---申武六年,桓国公主独孤氏在国柱栾灵玉护送下入京,那一天京城数万人出城迎接,只为一睹这传闻中的天下第一美人。同年,申武帝忱尧不顾众人反对,下旨立大桓独孤氏为武兆皇后,母仪天下! 谁也不会想到那个毅然出城,孤身南下,背负一国命运的独孤公主,最后竟然能做了武兆皇后,生下了如今的淳丰帝,忱乾! 大桓开国至今巍巍八百年,到最后竟要靠一个女子脱灭国之难!可怜!可悲! 申武三十年,大桓国君主独孤楚病死,死时曾看向东方。一向性情寡淡,寄情诗文的独孤楚长子独孤南继位主持朝政。 可自认胸怀远志的二子独孤北心有不甘,联合独孤氏皇亲暗中cao控楼兰,敦煌两州兵权,企图夺位。 申武三十一年,独孤北楼兰州兵变,带兵杀入天圣州,亲手屠尽了自己的兄长满门,弑兄上位,连独孤南刚出生的幼子也没有放过。 独掌玉河州兵权的三子独孤朔得知消息后气急,扬言不耻为反国之臣,直接将玉河州一州拱手送给武兆,使桓国玉河州变成了武兆第二十九州,桓州。自己当了个桓州都督。 女儿救国,儿子乱国。 滑天下之大稽! 申武三十二年,独孤北曾派出众多杀手,奔赴中原。随后有江湖传言流出,独孤南门客曾在兵变中用自己的儿子换出了独孤南幼子,且独孤北夺位后,老太师秦若阳不知去向,似乎去了中原。 ………… 曾有一位文人纵观桓国历史叹曰: 立身不与九州同,存亡难得自在朝。 西北独孤八百年,不愧生民不负天。 八百年独孤,八百年荣辱,又有几分对错! 再回正题 启山竹屋,西蜀剑仙之子晏龙雨醒来看到的那个坐在门槛上的冷俊同龄孩子,便是被门客换出的独孤南幼子,独孤楚之孙,当今武兆太后的小侄儿,天子忱乾素未谋面的小弟,桓国小皇子,独孤浩荡。 而那个门口劈柴的严肃老儒生,正是带着小皇子来到中原避难,曾教过独孤楚,独孤南,以及这个小皇子的桓国三朝帝师,被桓王独孤楚称做“问天先生”的秦若阳。 世人只知宋光霁出身轩辕书院,文才无双,却鲜有人知道这位出身中原的大桓帝师秦问天,也是轩辕书院的得意门生。正是那“一品神卿”的师兄,诸葛先生大弟子,当年的轩辕四杰之首。 没人想到秦若阳,入那武兆金銮殿时,他那小师弟宋光霁,还是个连圣人典籍都没读完的孩儿! 轩辕书院,尽出大才!不愧为当今天下学府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