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射雕是非多
演技派从1998开始正文卷第241章射雕是非多“李老师今后您有什么计划么?” “没什么计划,刚才我已经说了,无论是威尼斯得奖还是这次金鸡奖的提名都是意外之喜,今后无论是我的工作还生活都跟以前一样,该拍戏拍戏,该休息休息。” 坐在李唐的对面的韩滨江快速在采访本上记录下这段文字,然后道:“李老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李唐笑道:“没事,咱们的工作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嘛,只是还要麻烦你们多多帮忙宣传电影。” 韩滨江站起来欠欠身子道:“这是应该的,李老师您就放心吧。” 明星和记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明星需要记者的吹捧来增加人气,记者同样也需要从明星那里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来吸引读者。说白了都是生意。 李唐这次回到京城,马不停蹄地接受了京城发行量很高的《北青报》和八卦媒体《新京报》的专访。 答应领导的事千万不能打马虎眼,必须保质保量,甚至还要超额完成。这里不光是你的工作能力问题,更是你对领导的态度问题。 李唐对韩滨江印象不错,虽然他供职的《每日新报》无法比肩《北青报》和《新京报》,但他依旧接受了这次专访。 在欧美无论是政客、演艺或者体育届的明星一般都会有所谓的“记者好友”,一般来说这种明星或者政客“记者好友”都能拿到一些所谓的独家新闻。其实说穿了这种“记者好友”就是政客或者明星掌握收买的喉舌,专门用来发声、辟谣、洗白的工具。 李唐和韩滨江相识于微末,当然是对方微末,经过这一年多的接触,感觉对方有培养成为自己的所谓“记者好友”的潜力。 于是李唐抬腕看了看时间,笑道:“小韩,都这个点儿了,一起吃个饭吧。” 韩滨江受宠若惊,站在一个娱乐记者的角度,巴不得能跟明星交朋友,能有更多的时间相处,忙道:“那我就不客气,谢谢李老师。” 李唐让曾佳就在附近找了家看起来不错的馆子,三个人坐在一间包厢内。 说起来韩滨江也真够寒酸的,人家大媒体出来的记者,给明星做专访身边一般都会带着摄影记者,甚至还有一些实习记者、小记者之类充当跟班助理的。他每次都是一个人,摄影、采访一个人全干了。 因为是中午,大家以茶代酒,边吃边聊。 说实话,两人虽然接触过多次,但大都以采访的形式。如今私下里相处,李唐发现这位韩记者知识面挺广,比如对一些野史、秘闻类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他对电影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甚至说起一些好莱坞的老电影都能如数家珍。 李唐不禁好奇道:“小韩,以你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去一些大的媒体从事电影报道,干嘛非得在《每日新报》这种小媒体打转转呢?” 他打过交道的记者不在少数,说实话很多记者的业务能力堪忧,采访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更多的好象就是例行公事,然后挣一笔车马费就完事了。 韩滨江羞涩道:“我主要是学历不够,中专毕业,现在虽然读了个汉语言的本科学历,但现在大一点的报社都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还得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有那方面的关系,如今能够在《每日新报》当一名电影记者,我已经很满足了。” 李唐点点头,韩滨江说的没错,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没有学历没有关系一般都很难出头。想要出人头地,除了天降机遇,那么只能另辟蹊径。 他端起茶杯遥敬道:“小韩,我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会闪光的。你也别嫌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迟早能走出来。” 韩滨江忙双手举杯:“谢谢李老师,借您吉言。” 这一刻他蛮感动的,别看他学历不高,但自视颇高,听了李唐这番话有点得遇知己的感觉。尤其是两人地位的差异,更让他有种被认可的感动。 …… “什么,提前进组?不是,张老师,之前不说不好了等过了十一黄金周才来剧组报到么,我这儿还有两部电影上映要宣传呢。” 接到张大胡子要求提前进组的电话,李唐一脸懵。 张大胡子在电话那头无奈道:“小李,帮帮忙吧。实在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别的我就不说了,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九月二十八日,浙江桃花岛。提前打个电话,我安排人过去接你。” “……” 九月二十八日是个比较尴尬的日子,一方面《押解的故事》刚刚上映两天,正是宣传的紧要关头。另一方面《第三个人》已经提档到十月五日上映,避开了《木乃伊2》的冲击,也就是说从十月五日到十一日这六天时间对于《第三个人》的时间非常宝贵,成败在此一举,必须要抓紧时间紧预热。 但既然张大胡子说到这份上,可见这老倌肯定又是遇上什么难题了。这段时间关于《射雕》的报道挺多的,李唐也一直在留意。最近最大的新闻大概就是李鸭棚骑马摔伤了,伤的不重但可能是留下了什么心理阴影,这货这段时间一直在京城疗伤。
还有就是周讯的进组时间一拖再拖,一开始说好了威尼斯电影节闭幕九月十三日进组的,后来拖到十六日,然后又拖,据说前两天也就是二十一日才刚刚进组。 估计是草原的戏一时半会没法拍了,这才着急要转场到桃花岛,毕竟拖一天就是一天的钱啊! 李唐只得无奈道:“张老师,这事我没办法做主,您知道齐主任那边……您得容我先跟齐主任打个招呼,要不然我这小胳膊小腿的也得罪不起啊。” 齐心管的是电影这条线,跟致力于电视剧领域的张大胡子交集不多。于是老张颇为霸气道:“没事,你只管去说,要是不行,我让出品方去沟通。” 出品方是文协,在行政级别上和总局是平级的,都接受真理部的领导,老张还真没夸海口。 这年头的电影宣传手段不多,无非就是参加电视台的几个访谈节目,然后放映期间去影院跟观众见面互动,达到宣传的效果,就是俗称的“路演”。还有就是走进大学校园,跟大学生每年面对面的交流。 京城大学众多,大学生无疑是吸引票房的一支生力军。 无论在参加访谈节目还是跟观众以及大学生交流,李唐都或多或少的夹杂一些私货,借机宣传一下《第三个人》。 齐心知道这部电影是李唐个人掏钱投资的,也清楚其中的艰难。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作为《押解的故事》最红最受欢迎的演员,李唐在宣传方面特别卖力,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挥。 当然和也跟利益牵扯有关系,齐心作为导演,电影票房好坏跟他关系不大,他更注重的是面子问题。自己第一次执掌导筒,拍出来的电影票房总归要过得去吧。 好在《押解的故事》上映两天,票房喜人,光京城一地就达到了百万元,这无疑让大伙都很振奋。千万别小看这一地百万的票房,仅仅才两天呀,预计总票房很有可能破千万。 要知道这年头票房超过两千万就能拍到年度总票房的前十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心满意足的齐心这才点头让李唐提前离去。 补昨天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