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贾偃之谋

第一百二十六章 贾偃之谋

    赵国,邯郸。

    “酒”经考验的赵王一副愁眉苦脸,秦军来的太突然了,好像插了翅膀一样一下子就出现在赵国的腹地。晋阳存粮不足一月之用,若是一个月不能解决掉这支秦军,打通粮道,那廉颇大军就会不战而败。后果,不堪设想。

    望着匆匆赶来的蔺相如赵胜一干心腹,赵王也不客气,直接免了他们的行礼,急急说道:“三万秦军突袭阏与,切断了晋阳粮道,诸位爱卿有何计策教寡人?”

    说完,赵王一脸期待地望着最为倚重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因为秦赵两军长期对峙,朝中不可无丞相坐镇,赵王就免去了赵胜副将的职位,改由平阳君赵豹为副将,与廉颇一起抗击秦军。

    赵胜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愣住了,这个消息实在太惊人。但无论如何,秦军切断赵军粮道已成事实,眼下必须在第一时间打通粮道,否则前线大军一旦哗变,赵国甚至有亡国之危。

    想到这里,赵胜立即献言道:“王上,秦军有三万之众,为求必胜,我大赵必须立刻出动五万以上的大军,方能重创乃至全灭秦军,继而打通粮道。当下之计,一是通知韩国,请其上党守军堵住秦军南逃归路;二是集合大军,同时筹备下一批的粮草。这样方能保证晋阳大军不会断粮。”

    赵王点头称是,阏与距离邯郸不到三百里,秦军三四个昼夜就可抵达。哪怕是秦军龟缩在阏与不出,为了保证国都的安全,赵王也必须坚决消灭这股秦军。

    “蔺上卿,国库中存粮几何?”赵王转身问向蔺相如。

    眼下秦军在阏与以南肆虐,距离晋阳的囤粮重地反倒成了邯郸。赵王必须知道国库中还有多少存粮可供调拨。

    蔺相如在第一时间回复道:“尚有三十万石,足够晋阳大军三月之所需。”

    “好!那就传寡人的命令,马上准备十万石粮草。待大军打通粮道,务必在十曰内运到晋阳前线。”赵王用一副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蔺相如心里盘算了下赵王所说的。若要做到这一点,粮草必须先运送到涅县,如此才能星夜奔驰,十曰内到达晋阳。涅县眼下是安全的,辎重队紧随着大军前进,当无大碍。

    想到这里,蔺相如毫不含糊地说道:“王上放心,臣一定可以做到。”

    “好!”赵王心下稍定,接着问道:“消灭三万秦军一事事关重大,主将的人选问题两位爱卿可有何高见?”

    如今廉颇领军与秦军白起部对峙,不可妄动,而赵国有数的将领也几乎全部在晋阳一线,邯郸虽有兵马但却无良将。

    蔺相如看了眼低头沉思的赵胜,鼓起勇气说道:“臣举荐贾偃为将。”

    “贾偃?”赵王念叨着这个名字,神色不愉。

    贾偃在今年以前,是赵国仅次于廉颇的将领。但随着他在华阳大败,丧师辱国,已经被赵王贬为庶人。蔺相如怎么会突然提及这个快要被自己遗忘的名字。赵王紧盯着蔺相如,希望他给自己一个解释。

    说出这句话后,原本有些紧张不安的蔺相如反而变得坦然。深知赵王脾姓的他解释道:“王上,贾偃自从兵败华阳后就闭门反省,三月不出家门半步,并写出一篇万言书,直言其悔意与再次效忠王上的诚意。”

    赵王低头不语,蔺相如却是知道赵王若是心中无意,早就打断他的话了,于是接着说道:“不过单凭这样,他是不足以值得王上,值得大赵的谅解。因此臣即使拜读了他的万言书,心中大为感动,也不过是哀其不幸,怒其大错。不过,后来臣听说他散尽家财,将其捐给国库,又在秦国来犯之时,将其独子送到太原战场,为我大赵效力。如果不是王上有命,禁止他插足军事,他肯定去当一小卒,以血雪耻。”

    赵王神色一变,脸上泛起一股柔和之色。忠臣啊!能散尽家财捐给国库,能把唯一的爱子送到战场为国出力,这样的人不是忠臣谁还是忠臣。

    “贾偃现在在哪?”赵王按奈住心中的感慨,平和地说道。

    蔺相如一听就知道大功告成,于是恭敬地回道:“因为贾偃已经散尽家财,仅余五亩良田耕种,想来现在他应该是城外的茅屋吧!”

    赵王既然已经认定贾偃是一个忠臣,也就原谅了他的过错,于是他急急说道:“宣!赶紧宣!”

    赵胜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蔺相如居然利用赵王的仁慈和对忠臣的宽容,将本来没落的贾偃拉了起来。不简单啊不简单!

    仿佛心有灵犀般,蔺相如的目光正好和赵胜的赞许眼神迎了上去。双方同时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蔺相如来说,出身低贱的自己若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必须得宠,溜须拍马只能得一时之势,真才实学,为赵王排忧解难才能被赵王依为心腹。可惜,赵国的宗贵和平民阶级出身的官员一向不和。平民才能再高,也只能身居高位,至于封君封侯则仅是一个美梦。廉颇是一个例外,但即使他立下如此大的功劳,也是在赵王的坚持下才受封为君。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赵国,蔺相如都必须团结平民出身的高层,让赵国宗贵们知道,抱守成规,不给于平民阶级一定的希望,赵国是无法真正强盛起来的。

    贾偃就是平民阶级的一个代表,或许他有些贪生怕死,但他是有真才能的。廉颇和蔺相如聊过,华阳之战贾偃输的有些冤枉。如果是堂堂一战,哪怕是孤军面对两倍于己的秦军,贾偃都不会败得如此快。廉颇本着爱才的考虑,希望蔺相如为贾偃求情,争取能被赵王重新录用。

    蔺相如也是不甘心军事大权落入赵国宗贵的手上,如今邯郸无名将,正好举荐贾偃,何乐而不为。

    没多久,一身麻衣的贾偃就被内侍领进大殿。

    “草民贾偃,叩见王上。”贾偃跪拜道。

    赵王看了眼衣冠整洁的贾偃,发觉他毫无颓废沮丧之意,相反怡然自得,身形虽然瘦削了,但两眼却炯炯有神,熠熠生辉。

    赵王暗自点了点头,说道:“贾偃,秦国犯我雁门太原两郡的消息你可知道?”

    “回禀王上,小人已知。但以小人来看,秦国劳师远征,虽有所获,但终归会为我大赵夺回。如今韩赵魏燕四国结盟,齐楚互相攻伐,秦国已无援军,不出三月,必败。”

    赵王暗自点了点头,燕国已经传信,最多一个月,会派遣十万大军援助太原。到时秦军会处于绝对的劣势,由不得他们不退。不过可惜啊!秦军眼下断绝了晋阳大军的粮道,处在下风的反而是三晋了。

    想到这里,赵王叹气道:“可如今,秦军突分三万大军奔袭了阏与重镇,并遮断了前线大军的粮道,为之奈何?”

    贾偃大惊,一是惊讶秦军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绕过赵国层层防线,抵达腹心之地,二是惊讶粮道已断,前线的廉颇大军必不能坚守,眼下的形势将急转,大不利于赵国。

    贾偃的惊讶之色只是一闪,旋即镇定下来,赵王把自己叫过来肯定是想重新启用自己,但前提是自己的回答要让他满意。于是贾偃当即立断道:“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歼灭位于阏与的秦军。”

    “阏与山高路险,有何良计破之?”赵王开始考校起贾偃。

    “驻军城下,不与之对战。”贾偃回答的也是干脆利落。

    “什么?!”赵王完全糊涂了。

    贾偃却是胸有成竹的说道:“秦军居高临下,我军若是佯攻,伤亡必然极大。小人更加担心的是,即使付出半数以上的伤亡,阏与也会牢不可破。秦军之所以不远千里奔袭阏与者,为我大赵粮道也。今粮道已断,粮草已毁,秦军计策成功大半,接下来就是以阏与为据点,防止邯郸粮草继续运往晋阳。”

    赵王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不理解。

    “以小人看,我大赵兵发阏与所为者,亦不过恢复粮道。既为粮草安全,何不屯兵于阏与城下,防止秦军出城袭扰辎重队。秦军若是敢放弃地利,出城与我军交战,正合心意;秦军若是据守不出,我军只需以逸待劳,待前线大军粮草充足,再好好与阏与秦军周旋不迟。”

    贾偃一语道破天机,之前赵王之所以想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拿下阏与,一方面是身为王上,面子上不允许有一支敌军在自己的国土上耀武扬威,另一面则是担心秦军时不时出城袭扰辎重队。

    贾偃则提出沉着冷静,以利益为出发点,全力确保粮道安全。小股秦军对辎重队构不成威胁,大股秦军出动又会引起城下赵军的注意力,到时候占据数量上优势的赵军与秦军在平地上交战,胜率大增。

    眼见赵王有些意动,平原君赵胜这个时候插了一句,言道:“如果秦军孤注一掷,待我大军抵达后与我军决战,一时之间胜负不能分,为之奈何?”

    贾偃一下子就听出赵胜的意思,两军交战势必影响粮道安全,若是僵持二十多天,等邯郸的粮草运送过去,前线的大军早已断粮了。

    贾偃却是一脸自信地回道:“所以小人建议,先向韩国借粮,由韩之上党运送十万石粮草到晋阳,我大赵只需牵制三万秦军即可。”(未完待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