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东坡往事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 水路走完,荆州过年

第十三章 水路走完,荆州过年

    今天的巫山十二峰是巫峡当中最著名的景点。

    十二峰为: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集仙峰、净坛峰、起云峰、飞凤峰、上升峰、翠屏峰和聚鹤峰。(其中净坛峰、起云峰、上升峰隐于岸上山后,在船上见不到。)

    十二峰中最为美丽动人的是神女峰。但在古时,十二峰最原始的名称有: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来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惟独没有圣女峰的称谓。但苏轼的出蜀诗已有关于神女的诗句,后人经过推断,十二峰中,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私底下就认为原来的来鹤峰就是神女峰的的别称。

    巫山庙上下江段数十里,苏轼看到有有许多乌鸦,人称“驯鸦”。看到有船只前来,上前迎接数里,等船过此地,又会群飞数里去欢送,为的是取食舟人手中的残羹剩炙。而当地的来往游客以为这是神鸟,也并不去加以伤害。

    面对这些取食已叛乎其道的鸟类,苏轼抱以仁慈的态度,他说就连翱翔天际的野鹰,为了一口吃的,不也是往地面上频频探头吗?

    在神女庙,苏轼又写了一首在后世纪昀看来更牛的一首五言排律诗:通篇写水而不见“水”字,等到十四韵过后,最后一韵时,在充分煽情后结尾突然跳出一句: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据说,读在此处,纪昀一拍大腿:此时不作艳辞,是本领过人处。一个瘦老头,被宋朝的一位小青年惊到了!

    船在巴东县未做停留。

    但苏轼闻知:莱国公,本朝宰相寇准曾在此做过知县。

    没有下船到莱公遗迹未免遗憾,“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这还不算,又为莱国公虽具高尚人格却被贬谪至死抱了不平,“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

    苏轼觉得,若是觉得巫山里的村姑长得粗丑,那么,巫山南郡的秭归县怎么会有昭君村?

    昭君很美,艳色照江水,以至于本地的楚人自惭形秽,都不敢娶,最后嫁给了匈奴的单于。作为汉人的白居易先期发声,生做汉宫妃,死做胡地鬼。若干年后,路过此地的苏轼也以同样的腔调道出了男人们心中的不平衡:

    昭君本楚人,楚人不敢娶。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酸溜溜的!正像今天的男人们看到本国美女嫁到了扶桑国一样的心情。

    船过新滩,新滩的两岸,南曰官漕,北曰龙门。

    龙门中水尤其湍急,多暗石;官漕勉强可行舟,但是江底多是尖锐的石块,所以此段属于峡中的最险处,“大鱼不能上,暴鬣滩下横”。

    苏轼父子到了这里,来自两个山口的北风从寒江上吹来,顿觉飞云满谷,舞雪穿牖。只得系缆泊舟,在新滩下停留数日,闲来无事,正好闭户饮酒。

    过新滩八十里,到黄牛峡,黄牛峡上有沼川庙,里面供奉黄牛庙神,民间传说此神原是大禹治水时助禹疏川者,疏川成功后辈封嘉应保安侯。

    黄牛峡下游是无义滩,光听名字就知其禀赋了,无义滩中也是乱石塞流,令人望而生畏。当地民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李太白经过此地,也发出了类似的感叹: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复三暮,不觉鬓成丝。——以此语来言峡中行舟的艰难小心。

    此处即峡州之地,长江三峡即将出峡。峡州,唐宋治所在夷陵(今湖北宜昌)。

    过了虾蟆背,就要出峡了。

    黄牛峡走完,是为扇子峡,再过扇子峡,是三十里的平滩之地,曰平善坝。

    在苏轼的时代,船只一旦到此,舟中人就会出舱相庆,仿佛劫后重生,又白捡了一条生命。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在这出峡的特别时刻,苏轼并没有详尽地描写出峡的细节,而是一到本题,就戛然竟住。用潆洄掩映的笔法,把出峡时的感受写的较为玲珑与婉转,也表现出了古代儒者的含蓄之态。

    按现代的说法,长江三峡的最后一峡——西陵峡自秭归的香溪始,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止。南津关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它和瞿塘峡入口处的夔门,是三峡首尾两端的天然门户。长江出南津关,便摆脱了高峡深谷的束缚,开始进入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而三游洞就位于南津关的上边,离出峡口一步之遥。

    说起三游洞,白乐天自然心知肚明。

    三游洞位于今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在苏轼父子游三游洞的当天,有个地方官前来乞诗,就把父子三人各作的一绝句刻写留题于石洞壁上。

    及次日,苏轼父子已到峡州(今湖北宜昌),这位地方官又尾随而至,仿佛意犹未尽,仍想让苏轼留下一些歌赋,“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苏轼就只好有做了一首五言排律十二韵赠之。

    到了峡州地界,苏轼父子三人又游览了三处古迹:清溪寺、甘泉寺、欧阳永叔至喜堂。

    清溪寺在峡州远安县难六十五里,鬼谷子之故居——这是苏轼在《寄题清溪寺》诗前的自注。

    而清溪源出清远山下,下深千仞,其水灵异,冬夏无减。对于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术,弟子苏秦张仪之功,苏轼是不以为然的:“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遗宫若有神,颔首然吾言。”

    我们注意到,每到古迹处,苏轼不是仅为了描述此地的景之美,而是首先想到当地历史人物的高风亮节。

    同样地,在峡州的甘泉寺,就有一处至孝妇泉。

    据欧阳修交代:甘泉寺,在临江一山上,与县廨相对,寺有清泉一泓,俗传为姜诗泉。又有人说,甘泉寺法堂之右沿小径数十步,就到了孝妇泉,谓姜诗妻庞氏也。但欧阳修去当地找寻而未得,因此怀疑这是楚人的以讹传讹之语。

    其实,与苏轼相信的版本一样,四川广汉有个叫姜诗的人,妻子是同郡庞盛之女。

    姜诗侍母至孝,姜母喜欢饮用江水,但家住在离江六七里的地方,姜妻庞氏常常溯流而上去为公婆取水。不巧有一天遇大风,庞氏没能及时赶回,姜母口渴,姜诗于是怪罪于庞氏,并将庞氏赶了出去。这庞氏只得暂寄于邻居家里,日夜纺线绩麻,得钱后买来好吃的,让邻居老妇悄悄地给婆婆送去。时间久了,婆婆知道了庞氏的孝举,非常惭愧,就去把庞氏接回家好生相待。婆婆还好吃鱼,常常叫来邻居那位老妇一同前来共食。直到有一天,婆婆住室旁边忽然有一涌泉出现,其味若江水,每天早上还会涌出两条鲤鱼,供二母食用。

    对于这一感天动地的庞氏孝举,苏轼自然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嗟哉此乡乐,毋乃姜子教”。

    夷陵县有欧阳永叔至喜堂,苏轼也前往凭吊。

    欧阳修曾被贬夷陵令,至喜堂为景岉二年朱庆基在此做太守时为欧阳修所筑。从嘉州出发,经由水路一千六百八十余里,经过的郡县古迹不少,在离开夷陵将要在荆州登陆前,拜谒一下恩师欧阳修的遗迹,对苏轼来说也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

    父子三人到达江陵后,腊月初八,就在江陵府的客官里,即刻把三人江行时所作的诗文汇集成册,凡一百篇,命名为《南行前集》。

    嘉祐四年十二月八日,苏轼有专门作了《南行前集序》。在序中,苏轼说明了父子三人舟中无事,除了饮酒下棋,就是把看到的山川秀美的景色,体会到的风土人情的朴素醇厚,凭吊古今贤人君子的遗迹。还有许多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人和事,会于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将这些感情写成诗文抒发出来,作为日后回忆时赖以追寻的脉络。

    苏轼还特意强调,这些诗文的灵感都来自于谈笑之间,不是勉强为之。

    江陵也即荆州府治。

    荆州以前相当于一个省,然后相当于省会的县城,就是江陵县城。后来荆州变成市了,江陵城就叫荆州城了。所以古时候的江陵城就是现在的荆州城,很长一段时间内,江陵区政府和荆州市政府都是在荆州城的,后来变成荆州区,江陵撤区设县,县城搬到郝xue镇去了。所以现在的江陵县城,实际上指的是郝xue。

    在荆州,编完诗集,收拾停当,正值年关,父子及家人决定留在荆州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