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红色精英在线阅读 - 0016 构想

0016 构想

    陆寒把话说得很直白,所谓全民式的选举,实际上在拼的就是一个舆论cao控权,舆论cao控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选票。而舆论cao控权是依靠什么来掌握的?毫无疑问,还是金钱。

    加吉耶夫听得很认真,直到陆寒把话说完了,他才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思想是一个需要控制的关键点,而cao控这个关键点的按钮,就掌握在舆论的手里。”良久之后,加吉耶夫叹口气说道。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得以维系的根基包含两大主题: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完美体现。”陆寒接着加吉耶夫的话茬继续说道,“现在,第二大主题正在逐渐的淡化,所以,意识形态的工作就显得日益重要。”

    “你也研究苏斯洛夫同志的理论?”加吉耶夫不无诧异的问道。

    “那倒没有,只是这一段论述恰好看到过,个人认为很有道理,所以就记了下来。”陆寒笑了笑说道,“实际上,他的一些理论,拿来应对眼前的环境似乎很有用。”

    “从莫斯科开始推行经济改革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全方位的变化是必然会出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既然决定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那自然就免不了要调整上层建筑来适应它。”加吉耶夫摇摇头,说道。

    那可不一定,陆寒心里对这番说法不以为然,但却没有反驳,因为戈氏显然就是这种思路,而这种思路显然是完全被西式的东西填充了,当然也是被固定思维固化了的东西。用程式化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按照你刚才的规划,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加吉耶夫适时的将话题收回来,问道。

    陆寒在之前的论调中,一方面强调了舆论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向加吉耶夫隐晦的表达了,自己可以帮助他赢得民选的意思。就像他自己说的,全民选举实际上就是一场比拼舆论控制权的战争,而从最根本上说,这也是一场比拼财力的战争。

    比拼财力的根本在于什么?毫无疑问,只能是金钱,兜里没钱还跟人家拼什么财力?难道还按照之前莫斯科最高苏维埃选举委员会规定的那样来吗?连续四天,每天半小时的宣传,这能够什么用的?

    通过此前一段时间的聚敛,陆寒手里的确有了一笔钱,这笔钱对任何人来说,或许都不是小数目,都足够令人垂涎,但要想像陆寒说的那样,cao控一场全边疆区范围内的舆论战,明显还非常不足。幸好,目前才是8月份,地方行政长官的民选方式,也没有得到正式推行,他们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准备。

    加吉耶夫手里还有足够充足有效的全力,又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另外,手里还捏着一份刚刚新鲜出炉、且有大量漏洞可钻的改革决议,陆寒认为,只要稍加规划,他们的目的应该不难达到。

    要想获得舆论宣传方面的优势,最有效的办法无意就是直接控制舆论的根基,类似报纸、广播乃至电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受体质因素的约束,滨海边疆区,乃至整个远东地区,各种类型的报纸都不是很多,除了各级部门的机关报之外,剩下的政论性、时事类报纸完全没有,倒是那些体育娱乐类的小报很有一些。像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有四份这种报纸,主要是归属于体育运动委员会滨海区委会的两份体育报纸:《体坛瞭望》和《国际田径》,剩下的两份报纸,分别是属于电影委员会的《苏联电影》以及作家协会的《新文艺》。

    相比较而言,这四份报纸是在远东发行量比较大的,其中,《新文艺》和《苏联电影》的发行量,甚至比各级机关报的发行量还稍稍大一些——当然,那是在扣除了强行订阅部分之外的成绩。

    尤其需要提一下的是《苏联电影》,这份报纸最初是八开双开页的版式,但是从前年开始,报社就不断改版,到目前,已经发展为八开16页的大包,每周出一期,已经在向期刊方向靠拢了。每份报纸售价2卢布50戈比,不是很便宜,但依旧有近60万份的发行量,这个成绩算是很不错了。

    陆寒认为,目前可以想办法先拿下《苏联电影》这份报纸,在其原来单纯关注国内影视娱乐新闻的基础上,更多的引入西方电影娱乐要素,以此迎合远东人放眼看世界的心理。相信经过这样的改版,这份报纸的发行量还能够往上爬一层。

    当然,拿下《苏联电影》这份报纸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要发展这份报纸。陆寒认为,可以依托《苏联电影》这份报纸,以其相对完整的发行体系,建立一个类似联合体的传媒集团,等到时机成熟了,或者说,等到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注入之后,就以这个传媒集团的体系,增发一份时事评论性的报纸。

    这份报纸的风格,就选择犀利的政论、大胆的针砭时弊等等,总之,必须能够搏人眼球。不用担心这样的报纸会不受欢迎,做传媒的必须了解读者心态,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人们在好奇心理以及嫉妒心理的cao纵下,都会对诸如阴谋论、批评政府的言论喜闻乐见,只要这份报纸能够站住脚,受欢迎几乎可以是肯定的。

    除了直接向舆论界伸手之外,陆寒认为还可以趁着莫斯科将中小型企业掌控权下放地方的绝佳机会,迅速着手整合出一个物流集团。

    物流这个概念,在如今的苏联甚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很新的理论,加吉耶夫甚至都不知道这玩意代表着什么,因此询问的也非常仔细。

    在苏联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因为计划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在经济部门、企业规划的路子上,同样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从全苏联范围来开,无论大小,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客运站以及承担货运功能的运输公司,像符拉迪沃斯托克,现在就有从第一到第四,足足四个运输公司。这四个运输公司还不归属一个部门领导,而是分别属于物资储备部门、运输建设部门、交通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可以说,只要用得上的部门,就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戳一个摊,没人在乎这个摊戳起来之后是否能够顺利运营,关键是可以用这个摊为借口,向上面要经费。

    到了现在,远东作为对东亚贸易的前哨战,物资调运如此频繁,可这四家联合起来,至少拥有上百辆大型运输车的运输公司,却始终不死不活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想雇佣这些运输公司的车辆,就必须要有其各自主管部门的批条,需要经过一层层的审核,这个审核的过程不禁繁琐,而且还少不了要行贿。往往拿到一个批条的时间以及花费,都足够那些私人性质的小运输公司往返运输几遍了。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目前,这四家运输公司都处在不死不活的状态下,公司员工的工资都要靠预算补贴,可以说完全是个赔钱的大坑。

    千万不要认为这个坑很小,以为仅仅四家运输公司,员工算到一起也不过是两三百人,工资也没多少。如果将目光放开,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辐射到整个滨海边疆区,那么多的城市,几乎每个城市的情况都类似,综合起来,那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

    陆寒希望能够整合远东地区的物流业,而且首先就从滨海边疆区开始动手。既然莫斯科决定将中小企业划归地方,那么这些注定是小企业的运输公司,显然就归由滨海边疆区自行处置了,陆寒希望加吉耶夫能够给他创造更多便利,从而将整个滨海边疆区各个大小城市的运输公司整合到一起,足够一个大规模的物流集团。

    只要有这个物流集团在手,将来不仅能够盈利,而且能够以最低廉的价格,撑起传媒集团的发行网络,从而在最基础的成本问题上,将这个传媒集团置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为了能够拿下这个物流集团,陆寒也表现的异常大方,他甚至直接告诉加吉耶夫,只要能够得到便利,他愿意一次性支付500万美元的回扣——注意,是回扣,而不是购买这些小运输公司的成本费用。

    加吉耶夫对陆寒提出的这个计划很感兴趣,在他眼里,那些令边疆区财政承受负担的小运输公司们,显然是无关紧要的存在,如果有人能够接手并承担各公司职工的费用以及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他甚至觉得白送都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只要不亏损了就是赚钱,难道不对吗?

    但加吉耶夫却不知道陆寒整合物流集团的野心有多大,商业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平台,而一个规模庞大,辐射面广的物流公司,显然就是一个最佳的平台。只要整合了这个平台,陆寒下一步就可以把大型超市这个在苏联相对来说比较新鲜的东西,开到滨海边疆区的每一个角落。有这个平台做支撑,再加上他的走私通道,相信不需要一年的时间,他就可以把滨海边疆区范围内全部的国营商店碾碎——分食这些国营商店的尸体,显然又是一个很不错的赢利点。相比起这些,500万美元的回扣算得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