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一章:让新军栽个跟头的杀手锏!

第四百四十一章:让新军栽个跟头的杀手锏!

    所有人都看着朱棣。

    其实,朱棣不让亲自教导数年的学生,从政或从军,反而搞这些杂术之事。

    他们也很好奇。

    这不是纯纯的浪费人才嘛!

    朱棣笑笑:“父皇,孩儿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何况,孩儿现在这里的发展,也需要有人往技术性方面钻研,事实证明,只有技术能提高军力国力,能改善民众生活,若是孩儿的学生不带头钻研这些,全都削尖脑袋去当官,谁还愿以搞这些?”

    “这几年他们还年轻,趁着他们精力最旺盛,脑子最灵活的时候,支持他们往这些,被读书人视为杂术的方向钻研。”

    “做出成绩了,孩儿给他们凭功封爵。”

    “实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到时候再为官也不迟,那个时候,他们应该是二十七八,正是一个人趋于成熟稳重的时间,反正,孩儿也不准备搞类似朝廷的科举制度……”

    朱标微微惊讶,追问:“老四,不搞科举制?那你准备怎么搞?”

    这回所有人更加惊讶了。

    朱棣转头看了看百官。

    他能感受到,又有一股强烈的愤怒在汹涌压抑着。

    也是,这些大人们,全都是凭科举走到如今的高位上。

    他不搞科举。

    首先这些大人们从情感方面出发,认为他贬低了科举制。

    其次,他们更担心,大明效仿他即将说出来的这一套。

    可,他要顾虑他们的感受吗?

    哼!

    朱棣暗暗冷哼,收回视线,落在朱标身上,“大哥,未来,我们东番要设立县学、府学、省学、中枢国子监,不但要学习四书五经,更要学农学、商学、工学……”

    工学部分,现在没有太过详细的分科。

    总之就是把历朝的建筑、冶炼、手工技术,整理出来,根据难易程度,编纂课纲。

    全都收拢进去。

    “读书人考入县学、府学……,也不会授予任何政治上的优待权力,考中府学以上的读书人,都可以参加燕藩治下,选聘官员的遴选考试,燕藩需要多少干事的官员,就会定期在省府、或者中枢的指导下,进行官员遴选。”

    这样,可以避免,制造出一堆享受政治优待,吃皇粮的人。

    一个王朝立国两百年。

    秀才数十、上百万。

    这些人依靠秀才身份得来的政治优待,对一个国家的财富侵占太严重了。

    为何历朝历代,不断通过科举或者其他方式遴选人才,予以政治优待?

    说白了,就是扩大统治阶层的群体。

    维护统治罢了。

    可真能维护的了吗?

    纵观古往今来历史,一个个王朝,就是被这群人吃垮的!

    但他们不这么搞又没办法!

    一些有能力的人,哪怕花钱养着,也必须笼络到统治集团内部。

    “王爷,如此一来,那么多学有所成的读书人,掌握知识的读书人何去何从,会不会对王爷燕藩产生怨念?”

    众人闻声向后看去。

    敌视朱棣的百官,瞧着方孝孺,暗暗恨得咬牙。

    朱四郎这样搞才好呢!

    他的统治注定长不了!

    方孝孺这个叛徒,竟然出言提醒!

    朱棣含笑看着方孝孺,“希直兄,难道学知识只是为了当官吗?我可以很肯定的对你说,未来,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当官绝对不是一个发财的好途径。”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全面建成,在这种制度构架中,农民、商人、雇工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地位的提升,政治地位必然会进一步加强,官员还想象以往,予取予求?”

    “不怕人家一个村团结起来的农民、一个商行,团结起来的雇工揍死他吗?单独的个体,面对权力是,什么都不是,可当人数发展为数百、上千,哪个官员敢欺压,闹出点乱子,上面为了平息民怨,都会彻查,把他丢出去!”

    ……

    许多人隐晦敌视看着朱棣侃侃而谈。

    这就是大家痛恨、仇视朱四郎的原因。

    他这套歪理邪说,如果大明全都照搬,这官当的,还有什么滋味儿!

    “未来,不想当官或者没有能力当官的读书人,可以凭借学到的工农商知识,自己去搞工坊、搞商贸、也可以去工坊担任技术性管事,不但可以在所处生活环境中拥有不俗地位,同时还能赚取更多的财富,又能为民间技术、文化、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

    一些真正在百姓中,拥有巨大声望的。

    对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

    朝廷以封爵的形式,表彰一下。

    瞬间,就能赢得全面好感,将民心收割到燕藩统治这边来。

    比大明现在这套科举制,泛滥分配政治优待要好得多。

    其实很多考中功名的人。

    只是善于考科举罢了。

    没做出过任何贡献,影响力也有限,凭什么让他予以其政治优待?

    一个统治集团,凡是包含优待二字,任何形式的优待,就意味着,这种资源极其少。

    越是泛滥,只会加剧吞噬这个政权集团。

    李善长听着朱棣讲述,略微沉吟,询问:“王爷,若是如此,当官的权力边际被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进行了限制,同时得到的财富,还不如去搞雇工身股制、乡土村社,如此,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是就不会参与权力,没有最优秀的人参与权力,对一个政权的建设,恐怕也并非好事吧?”

    朱棣含笑点头。

    不得不说,李善长的确是个十分有能力的人。

    “是会有这种情况,而且,未来这种情况,肯定会十分严重,不过我认为没什么,首先,他们的才华,即便不去为官,在民间推动农工商发展,一样推动了时代进步……”

    “孔孟老这些先贤,也没有为官吧,可他们留下的思想哲学,却推动了咱们中原文明,几千年屹立于世界之巅,这就证明,人杰不一定要拥有权力才能推动时代进步。”

    “其次,我认为,人才全都进入权力系统也并非好事,就好似,一些本来追求财富,特别有能力的人,这种人进入权力系统真的是好事吗?”

    “我看未必,相反,如果一个政权形成一种,只有追求更大的权力,才能满足私欲的制度,把一群私欲心极重的人,放入权力系统中,一定是毁灭性的。”

    纵观历史上那些jian臣,其实都特别有能力。

    没能力,还想当jian臣?

    做梦!

    “与其如此,我认为,不如在制度设计上,主动让这些有才能,却私欲心极重的人,尽可能瞧不上权力!”

    “未来,一个人有才华,如果还想进入权力系统,要么就是图名,要么就是怀揣着一颗造福百姓之心,亦或是,一些能力比较中平,想求一份踏实安稳,我观历史,几千年了,真正力挽狂澜解民于水火的人杰,有,但很少,这部分人,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形式,他们都会一往无前,虽死无憾。”

    文天祥、于谦、海瑞……

    他相信,如果这些人在燕藩的制度下,一定可以更容易施展抱负。

    “相较于吸纳杰出的人才,我更希望,权力系统中多一些实干家,资质中平不可怕,只要实干就成,一个人中平,可成千上万中平者,踏踏实实做事,碰撞出的智慧,比那些钻营财富和享受的人杰,所产生的作用更加大。”

    这可不是他胡说八道。

    其实,这就是人民史观和精英史观的区别。

    他坚信劳动者创造历史。

    其实,他燕藩现在的文官体系就是最好的证明。

    进忠他们这群人,说实话,资质都不是特别厉害的那种。

    可就是因为踏实肯干这四个字。

    瞧瞧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

    安置村搞得井井有条。

    他当甩手掌柜,进忠给他管着钱袋子,海陆军精锐打造出来了,还有鸡笼屿现在这片工业发展雏形。

    踏实肯干,再配合赢得百姓信任,农民、雇工、匠人肯豁出去干,才有了东番现在这片基业。

    如果没有北平军民舍生忘死的付出,于谦这样的精英也不可能做成那等力挽狂澜之事。

    与其追求人才。

    不如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

    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搞研究的人,哪怕他只有三流的水平,都比那些整天无法安定下来,总是得陇望蜀的人杰强。

    李善长、方孝孺等人露出沉思之色。

    朱元璋笑道:“好了,咱们去看看你给春晓他们搞的大药房吧。”

    其实,他也有很多话想和老四谈谈。

    可现在不是时候。

    大药房建设在鸡笼屿土桥村内。

    不但大药房在鸡笼屿土桥村。

    就连暂时被军情司代管的农科司也在这里。

    三方合作,农科司研究农作物同时,也帮大药房研究药材人工种植,研究如何确保药性。

    刚进村。

    就遇到了赶着马车,出村的八叔等人。

    朱元璋、马秀英亲切询问八叔等人在鸡笼屿住的习不习惯。

    八叔等人也早有很多次面见圣驾的经历,并不紧张,笑呵呵回答习惯,孩子们都在这里,土地肥沃,他们农民就习惯,就能扎根。

    朱元璋含笑点头,指了指八叔等人马车上绑着的大瓮,好奇问:“伱们这是要干什么去?”

    “陛下,俺们去工坊买水泥,在村子里修建一个小鱼塘,俺们决定让村里的青壮劳力学习驾船,然后村里投资一艘小船,就在鸡笼屿外海附近捕捞鱼,大的回来制成咸鱼干、或者腌制鱼、小的和一些没有价值的,养在鱼塘内,喂养鸡鸭猪,然后贩卖给商贾,亦或是四郎的军队,总之,只要是rou食品,俺们打听了,销量还不错。”

    ……

    朱标听着八叔等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头头是道。

    就更加遗憾当初放八叔等人离开大明了。

    土桥村这群人,表面看虽然还是一群农民。

    可其实,已经像极了老四描述中,依托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的小型经济体。

    初步拥有了,对于经营的自我决策能力!

    瞧瞧,老四工坊生产处的水泥,早开始对外售卖了,可据他观察,百姓根本没有购买的。

    都是老四的政权在购买使用。

    土桥村这群人却已经开始率先行动起来了!

    休息这几天期间,父皇跟着老四在鸡笼屿海湾内百姓家走访。

    他没去,他带着一些人,沿着河谷,去参观安置村了。

    这些安置村,还处于被引导阶段。

    尚未形成土桥村这种自我决策能力。

    整个大明。

    即便是沈家的周庄、以及福建发展出来的精细化乡土村社,其实还处于被引导阶段。

    土桥村这群百姓,跟着老四走南闯北,增长了见识。

    同时,早早受老四引导,才初步掌握自我决策的能力。

    整个天下,就这一个!

    若是留在大明,或许能发挥极大的垂范作用!

    ……

    和八叔等人告别后。

    朱棣带着朱元璋来到大药房。

    药房内。

    海湾内身体不舒服的百姓正在排队问诊,民丰和军中郎中坐诊号脉。

    在前堂略作停留。

    朱元璋察觉等待问诊的百姓惴惴不安,不想打扰正常问诊秩序,就让朱棣带他去药房后院看看。

    “春晓,帮嫂子看看,药粉磨成这个样子怎么样?”

    “嫂子,可以了。”

    ……

    众人尚未抵达后院,就听到一群女子叽叽喳喳声。

    朱元璋微微愣怔。

    来到后院,就见一群女人晒药材的晒药材,磨药粉的磨药粉。

    春晓在其中指挥。

    马秀英含笑道:“老四,这里是女儿国?”

    朱棣笑笑。

    徐妙云替朱棣解释道:“母后,分拣药材、磨药粉这些都是精细活,对体力要求却并不算高,女性做这件事刚好合适,我们这边,每一个人力都十分宝贵……”

    朱元璋不由想到在沈家观摩乡土村社秀坊时,朱棣说的那番话。

    女性参与创造财富……

    原来,老四这里早已经更进一步,这样做了。

    朱元璋收敛思绪,不动声色走到背对他们的春晓身后,看着春晓将磨好的药粉,进行搭配,旁边几个手巧的女子,正在小心包装。

    “春晓丫头,这是什么药?”

    春晓闻声转身。

    看到朱元璋一行人后,顿时笑着微微一福,“春晓给陛下、娘娘请安。”

    朱元璋摆了摆手,指着药粉。

    春晓笑答:“陛下,这是藿香粉成品药,服用时,只要取一小勺,混入温酒中服用,就能起到解暑、驱邪寒等作用,咱们东番,以及未来的吕宋,都是湿热、瘴气比较重的地方,经过这段时间为百姓诊断,我们发现,这里的百姓日常生病,大多由这里的炎热潮湿天气造成,藿香粉这种成品药,可以解决很多病症……”

    “这些女孩子,都是东番各个乡土村社送来,委培我们培养的,她们中,大多数资质较差的,会学习如何使用成品药,以及接生等一系列实用技巧,然后回村为村中百姓服务,资质好的,我们大药房会逐步培养她们识字、号脉,同时,未来我们大药房也会自主招收一些读过书的孩子,我和民丰听说师傅未来要建设县学、府学、省学,我们正在商量,能不能在四书五经、工农商学之外,增加医学……”

    朱元璋扭头看向朱棣,含笑问:“你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给你提出意见了,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朱棣不由笑了。

    没想到,老头子也会开玩笑。

    看向春晓,“这个提议不错,你们写一份计划书,先提交给你夏叔,关于增加医学,主要以普识教育为主,比如,让县学的孩子们粗浅认识药材,和农学课程结合,如何人工种植药材……”

    春晓认真听着。

    “等孩子们读完县学,你们大药房这边,可以对升府学的县学孩子进行招生……”

    医学没必要在府学、省学设置。

    首先,没那么多郎中去教学。

    普识教育,认识药材,只要大药房这边提供药草标本,是个教书先生,都能照本宣科教导孩子们。

    普识教育完成后,如果想学习医术,直接分流到大药房设立的学堂,由春晓、民丰和军中有经验的郎中进行教导。

    ……

    一上午参观结束。

    无论是朱棣以政权力量,帮助乡土村社培养郎中,还是工坊,亦或是农科司的研究,都给众人带来极大震撼。

    当然,很多人也在背后暗骂朱棣枉顾伦理。

    因为这群人,听取了农科司几个喜欢研究作物的老学究,和朱棣几个学生讲述,如何杂交豌豆。

    认为这种行为,有违伦理。

    午膳后。

    朱元璋单独把朱棣叫到书房。

    马秀英和采绿端着茶走进来时。

    朱棣忙起身,“娘,这些事,你怎么自己来做。”

    马秀英含笑瞪了眼朱棣,“娘还能这样给你泡几次茶?做几顿饭?”

    朱棣苦笑,不知该说什么,默默接过茶杯。

    说,往后经常回去看看?

    他要是真这样做了,不知多少人,又要胡思乱想了。

    哎!

    马秀英见朱棣沉默,默默叹了口气,把另一杯茶放到朱元璋面前,带着采绿离开。

    朱元璋看朱棣怔怔站着,满心不是滋味,含笑转移话题:“今天你和李善长、方孝孺一番对谈,父皇感触很深……”

    朱棣回神,端着茶杯坐下,默默倾听。

    ……

    “咱有感,即便爹把你东番这套现有的技术搬回去,恐怕过不了几年,你这里又发展出新技术,可朝廷连现在搬回去的技术,也发展不好。”

    朱棣不由竖起大拇指。

    这是肯定的。

    就大明现在那套陈腐的精英史观、尊卑贵贱。

    大明把这套技术搬回去,大概率也就是清王朝搞工业。

    很大可能是赔钱搞,越搞亏损越大。

    但搞总比不搞强!

    正是满清统治阶层,救亡图存,搞工业化,培养出了一部分有技术的人。

    风气不可能一下子扭转。

    但人才可以先行储备培养。

    要是能控制好贪污腐败,越搞越亏的情况应该不至于。

    “父皇,朝廷的现状风气,若不下定决心,以霹雳手段扭转,照搬我这里的全套技术,也很难发展起来,不过,要是能控制好贪污腐败的问题,应该不至于让朝廷倒贴钱,填无底洞,可以提前培养一批技术性人才,待到风气逐渐扭转时,培养出来的底子,就可以促使接下来迅速发展。”

    朱元璋点点头,可他不甘心如此,问:“如果咱废除对匠人的限制,提高匠人的地位,会不会有所改变?”

    朱棣吓了一跳!

    ‘父皇观摩一圈,看来受到的刺激很大啊!’

    朱棣略微琢磨,就明白了,又琢磨片刻,摇头道:“父皇,您知道孩儿的,孩儿做事,一直喜欢水到渠成,十分警惕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施政方式,百官也观摩一圈,一旦父皇提高匠人地位,所有人就都会明白,父皇有意从技术,到深层次的开放包容风气,全面照搬东番,但这恰恰是他们所仇视的。”

    如此,这群人的反应必然十分激烈。

    “这群人激烈的反应,就会导致,父皇你下令提高匠人地位,他们就会在执行中,更加激进残酷的对待匠人。”

    朱元璋微微皱眉,放在桌案上的手捏紧。

    这还真有可能。

    历朝历代,中枢的好经,被下面故意念歪之事,还少吗?

    “而且,整体风气不改,即便提高匠人,哪怕父皇完全任用匠人管理工坊也无济于事,这群被提拔起来的匠人,很快就会学会官员那套官老爷高高在上的做派,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僚。”

    “东番这边,虽然都是一群中原迁民,之所以这种官僚做派不严重,主要还是得益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制度提高了所有百姓地位,创造的经济价值,又让每一个百姓在收获成果中,充满了自信,所有人自信、开放、包容,就能压制官僚做派,掌权者也不敢随意滥用官威。”

    官员敢对士绅滥用官威吗?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其实就是让一个个小民,通过经济纽带连接起来,变相拥有类似士绅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官员面对的百姓,很大程度不是一个百姓,而是一群百姓!

    这群百姓,年年都要赶着马车,给官府送粮赋,帮助官员完成税收任务!

    朱元璋听明白了,失落低头。

    如今看来,只能先控制工坊贪污,如同他这些年养士,培养一批有技术的人才。

    等着标儿和雄英去努力,彻底扭转大明风气。

    ……

    朱元璋很快收拾好情绪,严肃看着朱棣,“老四,你的县学、府学……不给读书人政治优待的构想一定要慎重考虑好,其实,历朝历代的君主,谁不知道,凡是能被列入优待的资源,都是稀缺资源,越来越多人吃这块稀缺的东西,必然吃垮一个王朝,可这没办法,想要统治,就要扩大拥护你统治的群体……”

    “父皇,孩儿已经扩大了啊!”朱棣笑道:“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孩儿把拥护群体扩大到整个百姓群体,稀缺的特殊优待资源,只会予以,做出十分巨大贡献,有十分大影响力和声望的人,通过赋予这些人优待,将民心转移到我燕藩政权这边。”

    “试想,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人,朝廷予以极大尊重,百姓会如何评价孩儿建立的这个朝廷?如此,可以避免滥用稀缺资源,避免王朝统治下的稀缺资源,早早被瓜分完。”

    “如果说,有一天,燕藩政权被推翻,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儿的继承者胡作非为,那就是咎由自取,活该!”

    “另一种,就是百姓找到了另一条更先进的发展道路,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百姓都是平庸的,孩儿这套人民经济,对大多数百姓来说,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大明如果不搞雇工身股制,未来数以千计的城池内,一定会发展形成少数得利的精英经济,孩儿就可以让燕藩百姓对照中,看看两种制度哪种好……”

    朱元璋又气又好笑。

    这混账,竟然打算把大明当做一个反面典型。

    可深究一下,又让人十分无力!

    大明的确极有可能沦为教育燕藩百姓的反面典型!

    他不敢下决心,强力推动雇工身股制。

    他都这个年纪了。

    很担心,在推动的汹涌混乱之际,丢一个烂摊子给标儿。

    何况,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全面完成乡土村社建设,百万旧军整编为新军!

    单独这两项事情,就足够他忙的了。

    “老四……”朱元璋忽然郑重看着朱棣,眼神中,带着一丝哀求,“雄英想要做出翻天覆地改变时,父皇希望你能帮帮雄英。”

    标儿……

    他不认为,标儿有魄力,全面推动雇工身股制。

    以他对标儿的了解,标儿大概率会暗中扶持革新派,扩大革新派基本盘。

    标儿大概率就是大明朝新旧的过渡。

    雄英一旦掌权,肯定会全面效仿老四燕藩的。

    那个时候,他希望老四能帮帮雄英。

    无论在此之前,老四和标儿、燕藩和大明闹出多大不愉快,他都希望,雄英继承皇位后,能得到来自他四叔,强有力的支持!

    朱棣没说话,只是郑重点头。

    雄英于他,几乎相当于半个儿子。

    他对雄英和雍鸣,感情是一样的。

    至于他和大哥时期的大明,大概率会有激烈的碰撞和摩擦。

    大哥身上,权术思维太浓,老派大家长风格,其实一点儿都不比父皇少。

    只是大哥不会如父皇这般,粗暴简单。

    这些因素,再加大明仇视他的官员,很大概率会促使双方碰撞摩擦。

    朱元璋欣慰笑了,征询道:“未来,朝廷百万雄狮,都要在父皇走之前,完成新军化,如果全都按照你陆军第一镇这种大编制,就会产生八九十个镇统制官,这些人的兵权是不是太大了?”

    ……

    朱棣明白朱元璋的担忧后,略微沉吟,建议道:“父皇担心满编镇兵权过大,可以采取孩儿这边的混成协编制,京营掌握十五六支满编镇,其他地方,采取混成协模式,一旦需要集中兵力,委派一名将领,统帅两支或者三四支混成协,在战争需要中,迅速扩编为一个大军团,和平时期,高级将领召回朝中,由混成协协统统兵驻守地方……”

    他编练混成协倒不是担心领兵将领兵权过重。

    主要是适合担任镇统制的将领太少。

    谭渊算一个。

    柳升算一个。

    征讨吕宋结束后,柳升混成协就要扩编为满编镇。

    “另外,混成协的好处也很多,节省军费开支,很多区域,其实根本不需要满编镇驻扎,一个混成协就能承担作战任务,如果不够,加强一两个营也就够了,战时,又可以根据兵力需求,混成协之间进行组合,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中枢京营满编镇这支力量,则是保证内重外轻,时时刻刻,确保中枢军事权威。”

    ……

    朱元璋越听越觉有意思,极为庆幸,询问了朱棣。

    这番设计,十分合他心意。

    “父皇,一旦旧军改编新军完成后,我建议父皇尽快取消卫所制,至少,权力对卫所的管辖,要取消,否则,卫所长官盘剥,卫所百姓家的子弟,如何能安心忠心效忠朝廷?”

    “取消卫所,顺势帮助卫所成立乡土村社,但卫所依旧承担为朝廷提供兵源的责任,而朝廷免除卫所徭役,乡土村社全面建成后,大明六千万人口,以及辽阔的疆域,完全有能力养活百万雄狮了,若是等卫所在官员盘剥中糜烂,百万新军也就彻底糜烂了,一群家人都活不下去,没有斗志的将士,即便拿再好的武器,也不会有太大战斗力,而且他们的愤怒,会发泄在其他乡土村社百姓身上。”

    朱元璋满脸凝重。

    老四这些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一个类似他这样,强有力,心狠手辣的君主在位,骄兵悍将们还不敢放肆。

    可换标儿呢?

    是,这些人会忠心标儿。

    但这些人也肯定敢利用手中权力,通过盘剥下面,捞取利益。

    “后备兵源呢?恐怕放开权力对卫所的管束,卫所百姓,就不会为朝廷源源不断提供兵源了。”

    “父皇。”朱棣笑道:“朝廷有百万雄狮,如果这种情况都败了,那战火一定燃烧到大明境内,百姓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也会配合朝廷。”

    “乡土村社在合作中,已经潜移默化对百姓完成一次配合训导,父皇参观过福建,若是有外来势力,想要破坏福建眼下的富足美好生活,父皇以为,朝廷振臂一呼,能得到多少支持?三十万辆马车,提供后勤,无数百姓将踊跃参军。”

    ……

    他为何没搞后备役。

    没必要。

    燕藩走的比大明更远。

    不但有雇工身股制。

    未来工商业极度繁荣后,组织力更加庞大。

    工业文明能完虐农业文明,可不止工业文明生产的火枪火炮。

    还有工业文明对所有人形成的高度组织力!

    “孩儿和父皇说个有趣的事情,此番编练四个混成协,其中也从各个安置村,招募了不少青壮,但谭渊他们在编练过程中,纷纷向孩儿汇报,此番编练,比编练第一镇、第一混成协时更加轻松,成军时间也更快……”

    四个混成协,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就达到了当初陆军第一镇编练一年多八成程度!

    谭渊等人都向他反应,农村招募的青壮素质提高了很大,甚至比招募的蒙古降兵更容易训练。

    ……

    当晚。

    徐妙云和朱棣一起用药草泡脚。

    金豆子满一岁啦。

    徐妙云为了照顾朱棣,十分不负责任的把金豆子交给他乌云姑姑照顾了。

    徐妙云一边听朱棣讲述和朱元璋谈话内容,一边用小脚丫帮朱棣搓脚,感慨道:“看来父皇被咱们燕藩的一切,冲击很大,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同时,父皇对于你和大哥将来的相处,也不看好,所以提都没提,让你帮大哥,只是哀求你,将来帮帮雄英。”

    朱棣默默点头。

    徐妙云看看朱棣,微微侧身,靠着朱棣肩膀。

    她知道,四郎心里不舒服。

    可未来双方如何发展,并不是四郎一个人能主导的了。

    微微仰头,俏脸微红,含笑看着朱棣,“要不,我再给你生个闺女,或者讨债的?当初答应,给你生一窝的。”

    朱棣被逗笑,低头,“让你哭哭唧唧我愿意,生一窝孩子就算了,我还想让你陪着我,见证咱们燕藩的辉煌!让你母仪天下,当然,你哪天要是想当女皇玩玩,你就当女皇,我带着雍鸣、金豆子去给你打天下……”

    咯咯……

    徐妙云顿时被逗笑,“我才没有武则天、吕后的野心,我就想陪着你,你怕我生儿育女损伤元气,就让乌云……”

    哼!

    不等徐妙云说完,朱棣笑哼一声,“她还要给咱们带孩子,今晚你小腰不离家出走,都是我无能!”

    别以为他不知道,妙云就等着提乌云琪格之事。

    “我错了,四郎……我错了……明天检阅军队,就要出发了……”

    某个又菜又爱玩儿的人,娇呼求饶声,很快转为哭哭唧唧声。

    ……

    一夜好梦。

    朱元璋抵达东番最后一项事宜,检阅朱棣燕藩一镇又五个混成协紧锣密鼓开始准备。

    海军、海商船只也蜂拥抵达鸡笼屿。

    为出征吕宋做准备。

    于此同时。

    马六甲王朝王宫。

    如今已经是陈朝皇宫了。

    陈祖义夺取马六甲政权后,不是称王。

    而是悍然称帝!

    中原周边邦国,也就陈祖义敢这么干!

    “拜见太子!”

    “拜见太子!”

    ……

    陈寿经过时,行走在宫内的宫女纷纷行礼。

    陈寿连续数月,在吕宋奔波,皮肤晒得黑黝黝,此刻,一声声太子传入耳中,步伐不由轻飘飘。

    想不到,他一个海盗之子,也有今时今日。

    某种程度,还得感谢明四皇子。

    若不是他给四海之上,带来新式军队风潮。

    他们陈家,如何能凭借两万新军,打败马六甲王朝,窃据马六甲!

    陈寿直奔‘御书房’。

    刚来到门外,就听里面激烈争吵。

    “孤答应你们,只搞乡土村社,绝不搞雇工身股制还不行吗!乡土村社是咱们笼络马六甲这些愚民最好的办法!而且,等他们依托乡土村社创造出大量产出,他们的货品,还是被你们垄断,其中的利益多么庞大,你们不清楚吗!”

    砰!

    “陛下,今天你承诺不搞雇工身股制,可往后呢,陛下或者陛下的后人,会不会毁约!”

    ……

    陈寿顿足,听着里面激烈争吵,微微皱眉。

    没想到,此事的矛盾已经如此激烈。

    好一会儿,一群老家臣气呼呼推门而出,见了陈寿也只是点点头。

    陈寿不由微微握拳。

    然后走了进去。

    陈祖义听到动静,愤怒抬头,看到陈寿时,脸上愤怒渐渐消散,“回来了,怎么样?”

    “效果很好,不但帮助吕宋组建了十九万联军,儿臣还为朱四郎准备了一个杀手锏!朱四郎的火铳,面对这支杀手锏,绝对无法发挥作用!保管能让朱四郎的精锐新军,栽个跟头!”

    陈祖义顿时来了兴趣,“快给父皇说说,什么杀手锏?”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