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蓝玉简直是蠢如猪狗!【求订阅!】
南京街头。 朱元璋和汤和二人换上了寻常百姓穿的布衣,装作百姓闲逛在大街上,打算找几家布行问问布匹价格。 两人看了报纸那份广告后,便生了疑惑。 为什么布匹会这么便宜? 还是说如今生产力提高,布匹价格下来了? 朱元璋还是希望百姓能够过得更好,比如宋朝的时候,人们的收入普遍比现在高,但各种商品价格却更低。 因而宋朝的百姓生活比较富裕,生活富足,百姓有吃有穿。 想到宋朝,朱元璋笑着闲聊道:“老兄弟,最近咱一直在看史书,你知道宋朝是如何走向溃败的么?” 汤和想了想,道:“偃武修文?军力疲软导致?” “并非如此,这只是表象。” 朱元璋缓缓道:“起初,咱的想法跟你一样,可咱最近不停的翻阅史书,看得最多的就是宋朝,宋朝明明非常繁荣,可为什么只有一百多年,说没就没了呢?咱经过日夜思虑,总算发现了宋朝走向衰弱的真正缘故!” 说到这,汤和来了兴趣,“大哥,愿闻其详。”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你肯定想不到,真正的原因就在宋太祖赵匡胤自己身上,他一开始就做错了一件事,导致宋朝的结局。” 汤和眼睛一瞪,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惊讶道:“为何?” 朱元璋有人倾诉自己的发现,心情也格外好,缓缓道: “都城,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消耗物资最多的地方,宋国的都城开封还是在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叉处。” “看似是一个建都的好地方,可问题就在于,开封一马平川,没有雄关险隘。” “其实赵匡胤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把都城移到洛阳,可遭到文武百官找各种理由反对,因为这些百官的的家业田地都在京都。” 听完这些后,汤和疑惑道:“大哥的意思是赵匡胤建都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结局?” 朱元璋颔首:“没错。” 汤和道:“这老弟愚昧,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咱还没说完,” 朱元璋接着道:“百官反对迁都,提议用兵力优势,弥补地理上的不足。赵匡胤不认可,可他当时没有魄力,最终妥协。只好给京都开封补充兵力,这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棋。” “守军越多,耗费的钱财、银两就越多!随着辽国、金国的崛起,宋朝的后续君主,不得不继续扩充兵力,最高的时候京都光是守军都有八十万!” “全国都给为开封输送物资,人力物力大量损耗在路上,亡国之前,北宋的朝政就崩溃了,靖康之变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赵匡胤作出决定的那一刻,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他将为这个错误付出巨大的代价!” 说完,朱元璋看着汤和吃惊模样,微微一笑。 “大哥,汤和佩服至极!” 汤和彻底惊呆了,没想到圣上对历史研究的如此透彻。 原来宋朝的溃败,在第一步,就走错一棋。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明白了吧,第一步走错,后面无论如何补救都无济于事。” 朱元璋感慨道:“这也就是咱这么犹豫不决的缘故,老四真的不错,这段时间老四的表现,更让咱觉得他更适合。 桀骜的蓝玉,也对他无可奈何。 朝堂上有几个人能跟蓝玉叫板? 只可惜,他始终是老四,咱不敢走错这一步棋,咱不想成为大明的罪人。” 对于这点,汤和可不敢乱说话,也不敢乱站队。 只是说了句,大哥想的通透敷衍一下。 朱元璋指向这南京城街头,笑道:“咱现在也想通了,宋朝就是因为定都的缘故,咱之前还想迁都开封和西安,现在想来还是这南京好啊,世世代代就留在这里吧,大不了扩一下!” 南京城可谓是风水宝地,朱元璋起家的地方。 有雄山险峻,更有天壑长江作为屏障。 四通八达,水陆方便。 在朱元璋成立大明后,便暂时将此地作为京都。 但朱元璋也没想到现在人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挤。 不过他现在想通了,南京城还是有地理优势的,以后儿孙不行,也有雄山险峻,长江天壑拦着。 自己还留下了一名擅守城的老将耿炳文,真是万无一失。 不多时,两人来到一家布行走了进去。 “店家,这布怎么卖啊” 朱元璋走进布行,随意一匹寻常百姓用的最多的绢布。 “您是按尺买,还是买一匹?” 店小二问道。 “按尺什么价格?按匹又什么价格?” 朱元璋久居皇宫,也许久没有下来逛了,对于民间的东西价格还真不太清楚。 店小二道:“按匹两百文一匹,一匹九十尺,得三文一尺。您要是买一匹,最划算,您看怎么买?” 什么? 朱元璋一惊,那报纸上李氏布庄的价格可是三十文一匹啊。 这价格怎么相差如此之大? “有没有便宜些的?” 朱元璋皱眉问道:“店家,有没有便宜些的,伱们店最便宜的绢布给咱看看。” 听到这话,店小二的热情程度瞬间下降,将他领到另一个货架,指着道:“这是本店最便宜的绢布,一百五十文一匹。” 朱元璋道:“还有更便宜的吗?三十文一匹的绢布有吗?” “三十文一匹?” 店小二有些不耐烦了,指着门口,没好气道:“客官出门左转,好走不送。” “大胆!” 汤和戳了戳拐杖,骂道:“这就是你布行的待客之道?” 这一呵斥,倒是将店小二吓了一大跳,不知如何回答。 店小二仔细一瞧,发现这二人的面貌都十分不凡. “算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没有多计较,带着汤和转身离开。 随后,他们又询问了几家布行。 根本寻不到三十文一匹的绢布。 最便宜的也得一百二十文。 按照他们的说法,三十文,进价都不止这个价格。 至于一百文的绸缎,那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奇了怪了,北平的李氏布庄,怎会有三十文一匹的绢布?难道是做慈善?”朱元璋嘀咕道。 “老弟也感觉十分奇怪啊” 汤和也疑惑不解,突然想到什么,说:“大哥,有可能真是是做慈善,上面写着只限百姓购买,还能买到便宜的丝绸,大哥您虽然规定农户百姓可以穿丝绸,可有几个百姓能穿得起呢?也就成婚大喜之日,买些料子做套衣服,能穿半辈子。” 朱元璋不停的琢磨,可怎么也琢磨不清楚。 “罢了罢了,待咱喊锦衣卫去北平瞧上一瞧,都清楚了。” 朱元璋道:“老兄弟,我看你也累了,咱送你回府。” 汤和急忙道:“使不得啊,还是我送大哥回宫吧。” 朱元璋正色道:“怎么?朕的话不好使了?” 汤和哈哈一笑:“那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乎,朱元璋亲自将汤和送回了他在京城的老宅子,这老宅子也不起眼。 二进门的院子,谁能想到堂堂国公会住在这里? 可以见的,汤和真是人间清醒,这样活得长啊。 当初同为开国功臣,国公的李善长气派吧? 宅子是堪比王府,有山有水,出门坐着八抬大轿。 现在坟头草老高了。 待将汤和送了进了宅子,朱元璋转身出门,立刻就有轿子过来迎接朱元璋,还有数名锦衣卫护卫左右。 朱元璋坐上轿子,回了皇宫。 而汤和,回到了宅子后。 腰也不痛了,腿也不抖了,直了起来,也不需要用拐杖走路,毕竟这宅子就他一个人,和一个小儿子,不用伪装. 过了一会,汤和小儿子过来禀报:“父亲,凉国公蓝玉求见。” “不见。”汤和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道。 “父亲,是蓝玉亲自来的。” 小儿子道。 “亲自来也不见。” 汤和摆了摆手,“就说我今天累了,不能动弹。” 小儿子担忧道:“父亲,这蓝玉支持皇孙朱允熥,若是咱不给面子,以后会不会对我们不利啊” 汤和没好气道:“你啊,还是太年轻了,那我问你,等下燕王来了,见是不见?” “这” 小儿子只好拱了拱手,退出屋子。 随后去了门外,拒了蓝玉,蓝玉不满的走了。 过了一会,燕王朱棣也果真亲自来了一趟。 “父亲,还是不见吗?” “不见。” 于是,小儿子又将朱棣给拒了,还将朱棣带来的礼物拒之门外,朱棣也只好拱了拱手,带着东西离去。 小儿子回到屋里,显得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 他疑惑问道:“父亲,咱两边都不见,岂不是两边都得罪了?” “我跟陛下走的太近。” 汤和解释道:“如今我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关注,任何动静,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我拒了蓝玉,他的确不满,不过当他知道我也拒了燕王,他们二人都会知道,我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帮对方,那就是大好事,懂了吗?” 小儿子眼睛一亮,“父亲真是通透。” “你啊,要学的还有很多.” 汤和眯着眼睛,舒服伸了个腰。 活着,才能享受这生活啊. 京城,燕王府邸。 燕王带着东西回府,见父亲回来,三个儿子都关切的问道:“父王,那信国公汤和见您了没?” 朱棣摇了摇头,坐在桌旁,显得有些不悦。 三个儿子也纷纷沉默,不敢说话。 今天汤和跟圣上一起在皇宫以及府外闲逛的事情,都有探子传到耳朵里来。 可以见的,此时的朱元璋能够推心推腹的人,唯有汤和。 能拉拢汤和,谁能那就代表争储之事,成功了一大半。 毫不夸张的说,汤和只需要在圣上耳边提上一句,那么谁成为储君的机会起码要上升三成!! 以前的汤和就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糟老头子,可眼下.那就是一个香饽饽。 因而朱棣被拒绝后,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不多时,一名夜不归走了进来,附耳在朱棣耳边说些什么,听完后,朱棣心情舒畅多了,笑颜逐开。 “父亲,可是有什么喜事?” 朱高炽小声问道。 “也不是什么喜事。”朱棣摇了摇头:“汤和虽然拒绝了见我,但也没见蓝玉。” 一听这话,众人都松了口气。 保持不变的话,还是对父王更有利一些。 三个儿子也不是傻子,知道父亲要争储君,都在暗中出力。 毕竟一旦踏上了争储之路,那就是你死我活,没法退出。 蓝玉得势,可想而知,以后燕王府的日子绝对不好过了。 同理对于蓝玉来说也是如此。 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这些日子一起结交京城学子、官员结善缘,传朱棣爱戴封地子民的美名,还让人写文章夸赞朱棣。 至于朱高燧,年龄太小帮不上忙。 不过他一直四处流窜,打听各种小道消息。 “燕王殿下,有家书。” 这时,一名侍卫走了过来,手上拿着几封信。 “哦。” 朱棣一看,是李逍寄来的信,连忙接了过来。 “这女婿还惦记着本王呢。” 朱棣哈哈一笑,随后看到,不止是自己,也有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三人的信件,便你纷纷发给几人手上。 三人都很开心,然后展开信件一看。 里面有朱凝云和李逍各自给他们写的话。 朱凝云的话就比较简单,就是嘘寒问暖,让他们注意身体之类的。 可当他们看到李逍写的话,朱棣、朱高炽、朱高煦三人脸色当场就有了变化,特别是朱高煦,显得十分激动。 很显然上面的内容十分不一般! “本王回房间歇息歇息了。” “我也回房间歇息。” “我也累了,歇息” 然后几人立马拿着信件,各自离开。 倒是朱高燧有些懵逼了,啥情况啊? 姐夫也没说什么很特别的话啊,你们这么激动干嘛? 朱高燧拿出李逍写的信件,左瞧右看,觉得也就很普通嘛。 上面写着: 老三啊,在京城的这段时间还习惯不? 你的肠胃不太好,上次咱们一同游江南,你肚子就一直痛,不舒服,你从小在北方长大,应该是水土不服的缘故。 这次又去南方,姐夫很是关心你的身体。 多吃这些的食物,养胃,润肠道。 鱼rou、瘦rou、鸡蛋、山药、香蕉. 朱高燧微微皱眉,虽然上次自己是骗姐夫的,不过姐夫这份心,他还是心领了。 “来人,按照这份食物清单,以后天天做这些” 朱高燧吩咐道 另外一边。 朱高炽收到的信件,就和朱高燧不一样了。 上面写着: 大舅哥,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我和凝云都惦记着你们。 在南方多注意身体,多走走,别老呆着不动,对身体不好,容易得脂肪肝。 你知道啥叫脂肪肝么?就是油脂太多,聚集在体内。 听说你在京城结交善缘,我给你推荐以下几个人,这几人应当是有大才在身的,有:杨荣、杨溥、杨 朱高炽心中感动啊,太关心自己了,顺便也把这几个人的名字记了下来,万一碰到了,那就结交一番. 与此同时。 朱高煦在房间里,展开信件。 他的信件上,写的字是最多的,密密麻麻。 为啥? 因为他早就给提前给姐夫送信了,问了一大堆问题。 这个事情,没人知道,是朱高煦自己偷偷做的。 这些日子,他跟在大哥朱高炽后面结交善缘,酒桌上自然是也讨论了一些各地问题。 比如如何治水啦、治安问题啦 他便偷偷的将事情给记在心里,然后写信给姐夫。 万一皇祖父问起来,他张嘴就来。 不就压了自己大哥一头么? 现在虽然是给父皇争皇位。 但朱高煦想的远,万一父皇真当上皇帝,那自己现在不也是提前做准备嘛 “哎呀,这也太多了,我记得住么” 看到密密麻麻的字迹,朱高煦只好硬着头皮记了。 与此同时。 朱棣的房间,他正看着信件发呆。 李逍给朱棣的信件,上面都是一些嘘寒问暖的话,这些就直接跳过。 朱棣的目光,是停留在李逍写了最后一句:提防铁铉、方孝孺。 “这李逍,为何要本王提防铁鼎石呢.” 朱棣略显疑惑,他跟铁鼎石的关系还算不错,此人应该不会害自己吧。 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救过他的性命。 铁鼎石也就是铁铉。 因为为人正直刚直,脑筋不会转弯,“鼎石”二字是朱元璋赐给他的。 “这方孝孺又是谁?” 朱棣盯着这个陌生的名字思考半响,没想出来此人是谁。 不过,女婿李逍既然说了这话,肯定是有他的用意。 朱棣也不敢怠慢,还是要差人查查。 他咳嗽两声,夜不归居陈也不知从何处而来,很快出现在朱棣的面前。 “燕王殿下。”居陈拱手。 朱棣轻声道:“差人盯着铁铉,看看他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另外,查一个叫方孝孺的人。”
“领命。” 居陈点头,随后消失不见。 除了房间,已经是晌午,一家人围坐吃饭。 朱棣道:“过些日子,圣上邀我们一同出去狩猎游玩,届时你们好好表现,明白了吗?”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明白。”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煦,道:“打猎的时候,你好好打猎就好。问话的时候,你就不要说话了,让你大哥开口,你懂得太少,多说多错,圣上也本就不怎么喜欢你。” 朱高煦:“.” 他表面点头,心中却想着,父王啊,你还不知道吧,姐夫背后给我指点,你不让我说,我偏要说. 与此同时。 夜色之中。 从齐泰、黄子澄家中走出的铁铉,显得心事重重。 也不知道刚才在里面谈论了什么。 他正要回家,一名侍卫走了过来,道:“铁铉,圣上招你,跟我入宫。” 深夜召我入宫铁铉脸色一变,拱了拱手:“是。” 一路上,他更加心事重重了。 待到了皇宫,进了御书房,只有朱元璋一人靠在椅子上看书,铁铉不敢吭声,端坐在一旁呆着。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放下手中的书籍,看向铁铉,笑道:“铁鼎石,知道朕叫你来干嘛么?” 铁铉拱手道:“臣不知,也不敢妄加猜测。” 朱元璋夸赞道:“朝中,你最正直,也不站队,朕很是欣赏啊。” 铁铉道:“臣,愧不敢当,只求问心无愧罢了。” 朱元璋开门见山道:“朝中沸沸扬扬,唯有你无动于衷,朕没看错你,说说看,你觉得下一代储君,选谁?” 铁铉道:“臣不敢妄言,此等国家大事,岂是我一小小主事能够说的。” 朱元璋道:“我就知道你不会说,朕来说吧,朕打算选燕王朱棣,你觉得如何?” 铁铉大惊道:“圣上,万万不可!” 朱元璋皱眉道:“为何不可,燕王乃是朕的嫡子,能力出众,爱戴子民,旱灾也唯有他出力,这样都当不上吗?” 铁铉是个死脑筋,这个问题他早就考虑过了,道: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个规矩绝不能变,变了就会出大事。燕王虽然是嫡子不错,可他上面还有秦王、晋王,若是不按顺序,将来恐酿成大祸!陛下三思!” 朱元璋骂道:“好你个铁鼎石,燕王曾经救过你的性命,你竟一点都不帮他?” 铁铉道:“臣一心只想着国家,没有私情。” 朱元璋点点头:“朕就是喜欢你这点,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铁铉点头:“还有一点,圣上可否想过,太子朱标虽然未登上皇位,十几年来cao劳国务,所行之事,已经跟圣上毫无差别。” 朱元璋笑了笑:“这话也就你铁鼎石敢说,接着说。” 铁铉接着道:“既然如此,太子朱标实则已有国君之实,那么父死子继,也该立太子朱标的儿子。” 朱元璋皱眉道:“可朱允熥是个蠢猪,交给他朕不放心,更别提还有蓝玉、常家,这两家得了势,那还得了,恐怕朕的儿子们都不会好过。” 铁铉道:“圣上.” 朱元璋道:“有话直说,别顾忌!朕喊你来,就是想听听真心话。” 铁铉回想方才和齐泰等人的商议,为国家想,他咬了咬牙道:“其实,还有一人选,既无背景,也无人关注。此人却得了太子一半的衣钵,为人仁,有学识。” 朱元璋道:“谁?” 铁铉终于说出:“皇孙朱允炆。” “朱允炆” 朱元璋眼睛一亮,像是有些茅塞顿开。 对啊,朱允炆! 他身后没有背景,也没参加这次夺嫡之争,也的确处处比朱允熥更聪明,行事更得体,说是得了标儿一般衣钵,也不为过! “好了,退下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待铁铉走后,朱元璋坐在御书房沉思了许久 又过一日。 南京燕王府邸,房间中。 夜不归居陈查探归来。 “如何?那铁铉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朱棣问道。 “殿下,铁铉昨日从黄子澄府中出来,又被圣上传召到宫里,至于圣上和他说了什么,这个无法查。” 居陈汇报道。 “去了黄子澄家,还去了皇宫见了父皇.” 朱棣暗自思索这其中的关系。 很快,他的脸色就变了。 黄子澄不就是朱允炆的老师吗? 铁铉去见了朱允炆的老师,又见了圣上! 糟了! 朱棣心惊。 发现他和蓝玉都忽略了一个不显眼的人,朱允炆!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自己跟蓝玉斗得死去回来,该不会被朱允炆摘了桃子吧? 朱棣又连忙问道:“那个方孝孺是什么情况?” 居陈道:“方孝孺十年守孝,至孝之人,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为了守孝拒绝入朝为官,近些日子,朱允炆的母亲太子妃吕氏,将此人召入京城,也不知道为何。” “又是朱允炆!” 朱棣已经感觉不妙了,立刻吩咐道:“速去,将那个方孝孺给杀了,别露出痕迹!” “是。”居陈拱手离去。 另外一边。 蓝玉府邸。 蓝玉也在时时刻刻盯着朱棣的动作。 此刻,一个黑衣人走来,禀报道:“燕王最近暗中差人查一个叫方孝孺的人,似乎要动手杀了。” “这个方孝孺是谁?” 蓝玉一个武人,也不清楚这个人。 不过他管不了那么多,敌人的敌人,那就是友军。 只要是朱棣要对付的人,他一定要保住。 蓝玉吩咐道:“听我号令,无论如何,不能让朱棣将此人杀了,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此人,不然,你的人头落地!” 黑衣人拱手:“是!” 一日后。 燕王府邸,夜不归居陈回来复命,身上还带着伤。 “怎么回事?杀一个文人,怎么会受伤?” 朱棣好奇问道。 “属下办事不力,求燕王治罪。” 居陈半跪在地上道:“本来是要杀掉的,突然杀出来一批人,将此人护住了,还送到了安全之处。属下后面才查探到,那批人是蓝玉的人。” “什么?” 朱棣一愣,随后又问道:“那方孝孺查到人了吗?” 居陈摇头:“此人后来又被朱允炆差人请入了宫,听说是给宫中皇孙讲课,讲孝道去了。” “不好.” 一听说是讲什么孝道,朱棣就感觉大事不妙。 他狠狠的一拍桌子,骂道:“蓝玉,他娘的真是个蠢猪!他没发现,现在已经有第三个对手了么!蠢如猪!真的蠢如猪狗!” 可眼下,再这么样愤怒,都无济于事了。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好好表现 与此同时。 北平城。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李氏布庄第一天开业。 李逍和朱凝云来到布行前,进行开业剪裁。 “夫君,真没想到,今天的人会这么多。” 朱凝云看到布行外面拍的队伍,都快派到城门口了,这也太夸张了吧 “看来,今天一天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李逍哈哈一笑,“凝云,来,剪彩吧,壮大李府的万里长城第一步,就靠你这一剪子了呢。” “嗯,好。” 朱凝云欣喜了点了点头,拿出来自己的那办把金剪子。 她心中想着, 今日,就用皇祖母赐给自己的金剪,给李府开一个好兆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