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日月江山永为明在线阅读 - 第262章:谋算倭国

第262章:谋算倭国

    ,日月江山永为明

    在看了朱铭拿过来的书信之后,朱棣陷入了沉思之中。

    书信上的内容很简单,总得来说这五封信都是在说的一件事情,只不过细化到了这件大事下面的很多小事。

    这件大事是指朱瞻垶让人修建防寇堤坝的事情。

    这事儿朱棣知道,而且还是在朱瞻垶一开始动手的时候就知道了,但当时他并没有太过在意,反倒是以一种看孩子玩儿的心态在看待这件事。

    水泥这个东西朱棣虽然不了解,但毕竟还是在皇宫脚下制造出来的,这都快一年了,朱棣就算是不了解也了解了。

    在朱棣的心里,这水泥就跟黄泥是一样的,能够用来建造,但也正因为此他才没有对大孙子所做的事情上心。

    因为在他看来,在海里建造堤坝这种事儿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水泥都没法干透,这怎么建?

    但出乎他的意料,朱瞻垶不仅让人建出来的,而且效果拔群。

    “你这个堤坝是怎么建成的?”朱棣放下手中的信,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很简单啊。”朱瞻垶呵呵一笑,他就知道老爷子得问这个。

    “就让人趁着退朝的时候用铁板围一个圈,然后用土石方堆砌起来,这样就能防水了,在圈子里面建就可以了。”

    “那地基呢?”朱棣还是有些不明白。

    “让人深挖海底,然后用长石条做地基,有这个地基在,上面就用水泥建造就好了,而且有了长石条打底,淹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上面用人工就能排水。”

    “原来如此……”朱棣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那这信里说的那件事……”

    朱棣现在说的是信里说的大事之下的小事:疑似有人故意拖延施工的进度。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在海里建造堤坝是个大工程,但虽然慢,也不至于快一年了才造了那么点。

    也就堪堪能够让长江入海口附近防御倭寇。

    这就要提到一件事了,那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三次土石方无故坍塌导致海水灌入地基的事情。

    如果是在台风、暴雨或者是大潮的时候发生这种事倒也无可厚非,但这三次都是排除了天气这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完全就是无缘无故的突然坍塌了。

    不过因为是在海里,而且海水灌入之后踪迹难寻,最终也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孙儿是觉得有人在故意拖延,这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咱们大明朝还是有人在跟倭寇有四下通信的行为,除此之外孙儿也想不到其他的了。”

    面对老爷子,朱瞻垶没有什么可隐瞒的,直接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朱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因为大孙子的缘故,所以他对这件事没有太大的关注,再加上东南海商早就在清理晋商的时候被顺便清理了,所以就算是没有朱瞻垶,朱棣估计也很长时间不会注意这个。

    朱瞻垶也算是在无意间引起了这件事,也发现了里面的不对之处。

    “所以你要留下纪纲是因为这事儿?”朱棣本来是在想倭寇的事情的,但突然想到了大孙子要留下纪纲这件事,就联想到一起了。

    “不是。”朱瞻垶摇头否认。

    “孙儿要纪纲是想让他去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那边之所以会叛乱,除了女真人贼心不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朝鲜停了庆原的贸易市场,这让女真突然就有很多的物资被断掉了。”

    “孙儿之所以要纪纲是想让他去建州那边,同时打算以孙儿的个人名义写信,让朝鲜那边重开庆原贸市,毕竟以后建州那边就基本上没什么女真人了,剩下的都是去开发黑水的汉人。”

    “让朝鲜重开庆原贸市,一来能够促进我们大明和朝鲜的关系,而来也能让我们免去向建州那边输送物资这一消耗,反正建州那边出产的虎皮、鹿茸和山货也应该足够支付的了。”

    “让纪纲去经商?”朱棣虽然觉得大孙子说的很有道理,但还是觉得想不明白。

    纪纲一个特务头子,你让他去经商?这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

    “不是的,纪纲是要延续他在锦衣卫指挥使上的工作,而非是经商。”

    见老爷子想岔了,朱瞻垶赶忙开口解释。

    “虽然之前孙儿的杀鸡儆猴之举让倭寇这段时间收敛不少,甚至从未来犯过浙江一代,但这并不代表着以后倭寇就不会来了。”

    “垶儿是想……”朱棣这下子想通了。

    “嗯。”朱瞻垶点头确认了老爷子的想法。

    “朝鲜和倭国的关系很紧张,而我们大明虽然屡次遭到倭寇的侵扰,但倭国那边在明面上和海寇撇得很干净,不过也正是因为此我们才有机会。”

    “在明面上,倭国还是我们大明的从属国,我们大明的正使他们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所以你就想让他到倭国去?一面用经商的名义,一面用大明正使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行锦衣卫的职责?”

    朱棣这才明白了自家大孙子那小脑袋瓜在想什么。

    “对啊,这不是挺好的嘛,正好也能探探倭国的石见银山和左渡金山的位置。”

    朱瞻垶脸上的表情瞬间就从正色切换到了笑嘻嘻的。

    要知道,朱瞻垶一直都对倭国的那两个矿垂涎三尺,不止一次的想要给搞过来。

    别看朝廷现在在奏折等官方文件上对银钱的统计用的都是白银,但实际市面上流通的还都是铜钱。

    至于宝钞……

    呃,不说也罢。

    现在西方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清朝甚至是清朝中后期外部白银以及银元大量涌入的情况还没有发生,现在的白银是很值钱的,不像明朝时期那样已经成了铜钱一样的常规货币。

    各种原因的加持之下,导致朱瞻垶对倭国的那两个矿是更加垂涎。

    不过他这么想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最起码朱棣就不是这么想的。

    朱棣没有他大孙子想得远,他对倭国的那两个矿虽然也很眼馋,但还是比较冷静的,因为他还是很清楚要弄到那两个矿的代价。

    要打仗,还得是跨海打仗。

    不过朱棣也确实是支持大孙子这么做,不是为了白银,而是为了大明的安稳。

    正如朱瞻垶所说的那样,倭寇侵扰大明沿海的事情虽然是暂时停止了,但却不会永远这么停止下去,等时间长了,那些倭寇忘记了疼痛后还是会卷土重来的。

    朱棣想要的是大明沿海的安稳。

    “法子是个好法子,不过你得清楚,在商这件事上爷爷给不了你太大的帮助,更别说还是横跨朝鲜和日本通商。”

    到了这里,朱棣突然想考验一下大孙子了。

    “这个没问题!”朱瞻垶很是兴奋,似乎毫不在意老爷子没有办法给他太多的援助。

    “我就没想过要跟倭国上下通商,我要做的就是倭国那些官员贵族的生意,通商这码事并不一定非要跟平民通商。”

    “跟平民通商是为了安稳,倭寇侵扰我大明沿海多年,我们为什么要让他们的内部安稳下来?所以孙儿要做的就是那些又贵又没什么实际用处的生意!”

    “比如说……建州那边的东西?”朱棣挑了挑眉,瞬间就了解了大孙子的想法。

    “没错!”朱瞻垶勐地一拍手。

    “倭国虽然只是个一隅小国,但因为受我们中原文化熏陶多年,在文化和医术等领域也基本上都是承袭我们中原的。”

    “他们那边地方小物产少,药材这种东西就成为了紧俏的货物,尤其是那些名贵药材。”

    “贩卖这些东西不仅不会滋养倭国的国力,反而会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银钱,再加上他们本土的白银产量过多,这一来二去的,我们获得的回报远远要比想的多。”

    倭国的币制其实是相当混乱的,而且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

    在大明,一两黄金能兑换九两多近十两白银,但在倭国,一两黄金却只能换到五两的白银。

    因此,从永乐年间开始,不管是倭国的使臣还是商人,在来到大明转一圈后都会选择把带来的钱换成永乐通宝带回去,虽然其中也会夹杂一些白银,但那单纯的是因为永乐通宝太多太重了,不方便运输。

    从永乐一朝开始,大明的永乐通宝称霸了倭国钱币接近一百五十年!

    一百五十年是什么概念,意思就是咱的永乐大帝噶了之后的一百多年后,倭国还在用他老人家还在时铸造的钱币,而且他们连自己彷制的都不喜欢,就要用大明过去的、真正的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的影响力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举个例子来说,不管了不了解倭国的历史,织田信长这个人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织田信长出声的时候已经是十六世纪了,那时候永乐大帝已经噶了一百多年,而织田信长长大成人之后,他的军旗、甲胃上都大量的用到了永乐通宝的图桉。

    包括织田信孝、黑田孝高、水野胜成等人都把永乐通宝的图桉用在了将旗甚至是家徽上用了永乐通宝的图桉!

    你说倭国的币制得乱成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