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乱世英杰在线阅读 - 22赶赴南阳郡

22赶赴南阳郡

    在场的南阳邓氏家族族长邓炳文首先附议:“多谢王爷厚爱,我家族里的年轻人苦读经书十几年,都想在找机会出来做一番事业,可是他们的长辈认为他们没有实际经验,怕误了正事。今天既然王爷都说了出来。我也不怕有人说我为自己的后辈求官,今天回去之后就让她们到郡里来报到,能封道什么职务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实力了!”

    南阳邓氏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支持者邓禹的族人。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邓氏原本就是西汉末年的豪门大族,在经过扶持东汉历位帝王的过程中,时期逐渐成为在南方一代的豪门世家的代表性人物,在看到邓氏家族今天一味的拥护刘尧的各种政策。只要不是撒子的人都看得出来,我们这位燕王陛下是得到了荆州上层豪门世家的全部支持,我们这些小虾米还有什么计较的呢?

    “各位在做的族长!此卷书帛乃本王昨日所书,上有吾和几位荆州官员荆州对兵事民政的一些见解与建议,你们可以拿回家里抄写数分看看,若有不当,还望告知与吾,也好及时改正。”在得到这些豪门世家的答复后,刘尧便将《军政要术》中的《军略》和《民书》交给了邓炳文,“另外,本王还建立了一个商务印书局,专门负责印刷各种书籍文稿,今后还要给位都哪些家藏的典籍到我的印书局。”

    邓炳文接过书帛,拱手到“请王爷放心,我回到家里后定当竭尽所能,不负王爷的今天的寄托!”

    送走了这些豪门世家的族长,刘尧让周青派人守住大厅四周。与留在这里的郭嘉,沮绶整理了今天的后事。

    喝了口茶,刘尧做在榻榻米上休息,“找个时间还是把桌椅板凳给造出来,这榻榻米我还真不习惯。”

    “奉孝!你觉得我今天做得对吗?”

    “王爷,其实这也你们班办法的。自从我大汉光武帝复兴大汉以来,世家的力量就一直存在国家朝廷的方方面面。这些所谓世家大族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前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王莽即位后,为缓和阶级矛盾,托古改制,但由于改制加重了人民负担,再加上天灾,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参加绿林起义军的西汉皇族远支光武帝最后依靠豪强地主的支持,击败了其他的起义军,建立了东汉。豪强地主一般都是世代公卿的大族,他们拥有私人的庄园,还拥有人数较多的部曲。光武帝为了笼络他们,大量任用他们,给予他们高管厚爵,并且和豪强地主结成儿女亲家,豪强地主逐渐成为东汉政府的统治支柱,豪强地主可以视做世家大族的前身。东汉自和帝刘肇以后,继位的皇帝一般都很年幼,于是通过与皇室联姻的世家大族(外戚)逐渐掌握了实权。皇帝长大后,对外戚掌权不满,就依靠身边的宦官向外戚夺权,于是宦官专权。如此反复,形成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恶性循环。”郭嘉看了看沉默的刘尧,继续说道。

    “其实我大汉自光武帝建立以来就成为了世家统治的代表,而且皇族的实力大大得被削弱。皇帝就成为了他蒙的傀儡和代表,看哪个不顺眼了,就换上另外一个”。刘尧也深感体会得说道。

    世家大族在与宦官的政治斗争中,虽然数次失利,但其本身却并未遭到毁灭性打击,反而不断发展。东汉时期以察举制选官,察举制度后来逐渐为世家大族所垄断,成为他们笼络士人,结党营私的工具。士人不再仅仅忠于皇帝,而且还忠于故主(老师或者提拔自己的人,一般都是世家大族),逐渐形成双重君主标准,这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奠定了文化和思想基础。观东汉末年割据自立的军阀,大多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河北军阀袁绍一门更是“四世三公,门多古吏的世家大族”。因此可以说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三国的鼎立是世家大族力量不断膨胀的必然结果。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在专制制度下的尖锐表现。专制制度的完备,使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皇帝成为一切权力的化身,觊觎权力的人,都力图挟持皇帝。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于宦官,因而宦官能够专权。无论外戚或宦官专权,都力图控制皇帝,或拥立幼主,以便自己继续cao纵。他们又都趁权力在手时排除异己,大肆搜括,竭泽而渔。从封建士大夫看来,宦官是身份卑贱的暴发户,所以,在外戚、宦官的争斗中,外戚较多地得到士大夫的支持。皇帝不能控制外戚,便利用身边的宦官对付外戚,将外戚势力铲除,结果宦官势力慢慢的又强大起来了使得皇帝这一国的最高权利长官不能发挥自己手中的权利,要受制于宦官,于是皇帝又利用外戚的力量压制和打击最后除掉宦官的势力。结果东汉政权就在这种外戚和宦官的不断上上下下的斗争中经历了将近200多年,最后在桓、灵二帝时候终于引发宫廷的内乱,加上黄巾大起义,最终导致了军阀混战、东汉灭亡,三国鼎立的局面。

    到后来的司马懿后人司马炎建立的晋王朝也是一样。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丞相,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终于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同时又颁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拥有田地的面积和数量。

    西晋乃魏晋南北朝中唯一处于统一的时期。由于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地位远超帝王(如司马氏篡曹魏正是),长期以来都令中国处于分裂局面。晋武帝时凭借其威望,又先后分封宗室郡国并都督诸州和实行占田制、荫客制,稍微限制世家大族的无限扩张。但当晋武帝一死,八王之乱,失去了维系统一的重心,又再一次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