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以退为进,无为之为
书迷正在阅读:足球:超级巨星,特技任我选、登上天空需要几步、背后存在的世界、开局单杀四皇,觉醒赏金系统、木叶:准备叛逃,系统来了、仙宠难当:精分萌妹遇鬼记、射日传说、我的玩家天下第一、武侠,小说家、灿烂的重生日子
唐兴被勒令还田,毕竟是十二万亩田地呢,过程当然要好一段时间,所有人都在关注唐皇贵妃是否会在朱祁钰耳边吹枕边风。 据说唐氏长兄唐克環还专门请人送信进宫,请求meimei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即便是要还田,能不能暂停延缓。此事有无存疑,但是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唐家作为外戚之家,富贵则富贵,但是在诸多世家眼中,不过是暴发户而已。购置庄园,采买物件,然后再附庸风雅造几个园子;广泛经营开几个铺子啥的,放些子钱出去。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要花钱。用钱的地方还不少嘞。 一切尚在起步阶段,突然就被断了财路,脸面丢失是小事,就怕债务缠身,债主上门。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唐氏好歹是皇贵妃,得天子宠爱,她家的债有谁人敢去征收。但是能够在京城做生意的,哪一个手底下没有点关系,一些产业甚至就是皇宫经营管理的,比如房屋租住业,即是被皇家所垄断。 皇贵妃的身份当然重要,不过在诸多老牌勋贵们眼中,也就那样。 朱祁钰肯定是听说过这些消息了,这些日子都不曾去唐氏宫中。连没有见面的时间都没有,唐氏想要开口自然也没有机会。 事实上,唐氏也不曾主动去找寻天子,每日准时给朱见济送饭,好似不知外界的风雨。 唐氏如此平和,好似破产的不是自家人一样,朱见济都怀疑自己建立起来的情报系统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唐皇贵妃果真没有主动与父皇提及此事吗?” 何林静指天发誓,道:“小人不敢有一字欺瞒。” 朱见济叹了一口气,心道:如此说,父皇是移情别恋了不成。帝王心性,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何林静见朱见济不语,问道:“外间唐家已经开始卖自己庄园还债了,殿下咱们是不是出手帮一把,做个人情。” “本宫若是出手相帮,为外人看去,便是本宫支持唐氏为后。为父皇知晓,便是太子与贵妃勾结为党,图谋不轨。这等粗浅的事情,你竟然会不知道吗?”朱见济颇为不满,何林静出的什么馊主意。 “是小人孟浪了,那殿下咱们就这样坐看风云吗?” “怎么,你还嫌事情太少吗?不要一天到晚想着干事,多干多错,先看看风向再说。” 这场皇后之争,将直接决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后宫大权,朱见济不得不小心谨慎一些。作为太子的他,本就是权力中枢的一员,说直白点自己就是一大山头,都是人家来站队他,哪有朱见济表态的说法。 眼下斗争复杂,波诡云谲,朱见济没有必要表态,保持中立,双方都会过来拉拢他,贸然跳下去最是愚蠢。 再之后几天,就朱见济所得到的消息,唐家将自己在京城的财产卖了一个七七八八,虽然还是一个大富之家,但是晋升为世家的梦想算是破灭了。 天子不断退让,主张立废后汪氏的声音则是不断出现,奏章一份份地出现在案桌上面。而朱祁钰对此类奏章一律留中,要说归你说,理你一下算我输。 “唐皇贵妃要成为皇后了!” 沐琮如是道,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作为准云南王的他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情报网络,只不过在东宫里肯定是不方便的,消息会迟滞许多。 朱见济持保留意见,道:“此宫中事,陛下自有定夺,你个黄口小儿莫要多言。” “哪怕是当不了皇后,唐皇贵妃知书达理,豁达不争,本分无为,也足以在天子心里留下好印象。外面的文官反对得越多,天子心意只怕愈发坚定。”沐琮复道,他说这些的目的很简单,看好唐皇贵妃的未来,劝朱见济早早与对方打好关系。 沐琮进入东宫当朱见济玩伴,但若是仅仅将双方关系定格为玩伴,未免失于肤浅。通过玩伴关系,进而确立双方君臣佐使关系,组成坚实的政治同盟,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他沐琮,想要当最坚定的太子党,他沐家,想要延续数十年的辉煌。 自从上次沐琮表明自己愿意为朱见济试毒,双方算是各自撕下了一层伪装。沐琮越来越多地希望影响到朱见济的决策,且不时表露出自己能够帮一手的想法。对此,朱见济大多数时候都是无视,这一次也是一样,打趣道:“这也是你从兄教你的?” 沐琮直言不讳道:“这等事情便是我都能够看得出来,太子哥何不早做打算。肃孝皇后(即杭皇后)病故,后宫佳丽三千,天子移情别恋是早晚的事情,眼下唐皇贵妃无子,正可互为援助,此时不做打算,等到皇贵妃有孕,储君之位岂是万全!” 言语直白若斯,分析地条理清楚,明白透彻,连朱见济都吓了一跳。当然是值得深思的,不过朱见济并未给出明确回应,警告沐琮道:“此事不必多言,日后你若是再敢提及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本宫定要亲手将你押至殿前赎罪。”言罢,朱见济即转身过去,不再看沐琮。 沐琮面容变化不定,终究是不再多言,口中千言万语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古忠臣直言不为所听,莫过于此吧,以往看史书不明白其中心意,如今算是有几分体会了。 沐琮朝朱见济抱拳行礼,并未久留,告退而去。朱见济只是余光看着沐琮远去,并未挽留。 太子之位,就是一个巨大的光环,会不断吸引各种势力加入到这个光环中来,或内层或外围。沐琮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何处理和这些人的关系,满足他们诉求的同时,利用他们的势力帮助自己坐稳太子之位乃至于日后登基为帝,是朱见济这一生的重要命题。 在这次皇后之争中,唐氏手段很厉害,虽然自始至终好像她都没有做什么,不过是每日过来与朱见济这个太子交好,做些好吃的而已。但是以不争为争,以无为而有为,才是她真正的本事。 坐看自身家族近乎破产也不出面向天子求情,舍小家为大家,足以称仁德;至于每日送太子吃食,一两日说人家是作秀,可是天天来,月月来,又有谁敢说是作秀。对于百姓而言,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贤妻良母。 曹cao做了一辈子大汉臣子不是吗?王莽若是不曾篡位,谁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呢? 外朝文官不断要求朱祁钰立废后为后,反而会激起朱祁钰的逆反心理。事实上,接下来唐氏只需要在外朝寻找一些同盟者,这并不困难,为了晋升,有的是官员愿意成为唐氏的发声筒。 这件事情,何林静看出来了,而且他的眼光还很毒辣,就在事情发生没有多久就建议朱见济和唐家打好关系。朱见济说会惹得外界猜疑,不过是一个托辞罢了。何林静有一千种办法把东宫给摘出去,只需要朱见济简单地说一句,有的是家族愿意帮忙,即便是朱祁钰也查不出问题来。 因为情报延误,也或许是因为年纪小,眼光滞后,总而言之沐琮晚一些也看出来了。他同样建议朱见济与唐氏交好,不要再一天天冷冰冰地对人家。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有很多,而在政治这个大漩涡内,能够参与其中的人,智慧都不低。毕竟,赢者几代富贵,输者可不仅仅是赔钱亏本这么简单,身家性命都要丢进去。所有人都必须要全力以赴。 朱见济的选择,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失望吧!这当然不是一句中立就能够解释的问题,朱见济自己也不傻,转世以来面临的生死危机也不在少数,朱见济也有自己的考量。 皇子与后妃(非亲生)的政治同盟,历史上不在少数,成功的也有不少。最为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他采用吕不韦的建议,成为华阳夫人的养子,一转低微的身份,逆袭成为秦国国君。 故事没有问题,但是东施效颦有问题。子楚自身没有强大的背景,华阳夫人不必担心子楚继位后伤害自己的利益。但是朱见济可不一样呀,到目前为止,他都是朱祁钰唯一的子嗣,母亲是杭皇后,并无嫡庶问题,可谓是根正苗红,是不是皇太子都已经不重要了。
朱见济的地位很稳固,不需要倚靠唐氏来固宠。加上前些年朱祁钰给朱见济找的师傅都是顶级文臣,门生故旧满天下,可以说整个大明朝廷的文臣都是朱见济的拥护者。 有人可能会说,那明朝文臣之首于谦为什么没有成为朱见济的师傅。废话,于谦他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臣,他掌管团营,掌管兵权。当皇帝的怎么可能让太子过早接触兵权,是嫌玄武门之变不可能发生吗? 沐琮明白这一点,但是他指出朱见济的地位是暂时的,朱祁钰春秋正盛,至今不到三十岁,未来可能有很多子嗣。朱见济不能够居安忘危,坐等继位,要保持警惕感,主动扩张自己的势力。 这个观点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朱见济不可能告诉沐琮说朱祁钰明年就要驾崩吧。 记忆中的事情是否会发生,朱见济不敢保证,毕竟这一世变数很多,历史上为了求子,朱祁钰可是吃了不少丹药,身体素质很差。这一世毕竟有一个儿子,不必担心后继无人,有没有吃丹药谁也不知道。 朱祁钰何时驾崩,晚一年,两年,还是十年,朱见济自己也不敢肯定,但是他不愿意冒险。 此外,朱见济若是与唐氏走得过近,也会惹得朝中文官不满,这帮人可谓是朱见济的基本盘,朱见济没有必要去得罪这批人。 没有人能够肯定自己不会犯错,但是,朱见济的出身注定了他有足够机会去试错,大不了日后补救。 又数日,朱祁钰的回应终于来了,就在所有人认为朱祁钰已经不再宠爱唐氏的时候,他下令晋升唐兴为锦衣卫指挥使,狠狠地扇了所有人一个巴掌。 锦衣卫指挥使,明明是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但是明朝自景泰朝往后,基本上成为外戚的专属职位,真正管理锦衣卫的成为指挥同知等官员。外戚不管事,领俸禄而已,所以也无人在乎。有点像宋朝的三衙高官,也是一群外戚。 眼下,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有三人,分别是皇太后吴氏弟弟吴安,杭皇后的父亲杭昱与现在的唐皇贵妃父亲唐兴。当然这三人都不管事。 自家父亲得了封赏,升官进爵,是多少人求不得的好事。但总有这样的例外,因为她们谋求的更多。 朱祁钰旨意传出后,唐皇贵妃选择求见,不是为了谢恩,而是为了请求朱祁钰收回成命。理由是父亲唐兴于国于民未有尺寸之功,擢升高位实才不配德,同时希望朱祁钰不要因为一己之念,随意改变祖宗法度。 消息传出,士林对唐皇贵妃的态度大改,一堆外戚窃居高位,文人们包括部分武将平日敢怒不敢言,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出气口,纷纷借着夸奖唐皇贵妃的名义讽刺其他窃居高位的外戚。 之前的隐忍,都是为了现在这一刻,不得不说,唐氏真的很厉害,她来当皇后没有一点问题,手腕高明。 至于唐氏求见的结果,朱祁钰最初自然是不答应的,自己好不容易顶着压力给你爹赏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你竟然拿这个刷资历,博名声。只不过之后不断有臣子跟进,朱祁钰也就妥协,改唐兴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其后,朱祁钰议立唐氏为后,文官们踌躇不决之际,又是唐氏本人站出来说自己才德不如已故杭皇后远矣,不敢为天下之母。 文臣们也不再提及立废后汪氏为皇后,这场立后风波,至此为止。 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唐氏,名声比最初好了那不是一点点。京城人都知道宫里有个后妃很有德行,不居功,不贪禄,不恋位。 只是,她真的对皇后之位一点也不在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