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中华特区的一年(上)
对不少来上海做生意的人来说,这座城市已经不仅仅单用异域风情能形容得了了。尽管这里听到的语言仍旧是汉语,见到的人也仍旧是中国人,但是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光怪陆离。对于初次来上海的宋忠桥来说,从街边彻夜点亮的路灯,到酒店里的抽水马桶,能够千里传音的电话电报,马路上奔驰的小汽车。这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到处都充满了便捷,更让一个从旧时代来的人感到恐惧和慌张。 不仅仅是他这样的外来者会有这些情绪,即便居住在上海的白南,在这里呆了大半年的光阴,也惊叹上海建设得快速。与洛杉矶那时的建设不同,由于上海特区的建设能够就地吸收当地的劳动力,再加上大唐能够供应的各种物资更是充足,所以这里繁荣的速度是惊人的。 行政区划上,上海特区共分三区三县,分别为虹口区、闸北区和黄浦区,而实际上这三个区就占了另一位面中魔都的市区的所有面积。这里也是特区的都市地带,唐人在此修建了林立的高楼,建设了各种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近现代化的都市。原本的上海县被改为了闵行县,上海也彻底成为了特区独有的名称。宝山县如故,另外黄浦江以东的川沙则立为浦东县。 仅仅一年的发展时间,已经让原本一些村镇迅速扩张成了一个人口数十万的城市。已经逐步成气候的黄浦江码头,已经开始成为清国和大唐进行贸易最重要的港口。江南的商品经济,几乎都要被这个新生城市网络。如刘南浔和宋忠桥这样的商人。纷纷来到上海。要么进货要么出货,使得此地的商贸高度发达起来。 这也使得“闯上海”成为了此时江南一个流行的词语,无数怀抱梦想的人,为了出人头地,或者赚得万金,纷纷来到上海闯荡。最早来到上海的一批人应该算是幸运的,因为据特区政府估计,用不了多少年。上海就无法无限制地去直接吸收人口入籍。当地的人口密度将会真正朝着魔都的方向前进。当然特区政府也可以把他们向周边地区分流,不过更多的人应该倾向于呆在繁华的市区,而不是还比较荒凉的几个县里。 为了使得上海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财货和人口的流动更加充分,白南还提出了修建京沪线铁路的想法。不过出于安全和其他更多方面的考虑,清廷委婉地用拖延的手段,并不希望京沪线这么快地上马。清廷通过跟大唐的接触,已经不再是乾隆时期那个对于诸多事务看不明白的朝廷了。他们已经知道一条铁路有着什么作用。尽管对于大唐商货依靠铁路能够享受的便利,他们没有太多考虑。不过显然,京沪铁路将会使得上海的唐军能够更快地前往京城。如果有什么重大变故,对于清军是绝对不利的。 当然清军是无法阻止唐军海上行动的。所以铁路案的阻止,其实本质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大。白南也相信,清廷对于京沪线的抗拒不可能持续下去。这条铁路的最终建成是大势所趋。同时,唐人还在清国境内建设一些短程的铁路线,比如从塘沽到京城的京塘线,已经开始兴建,在1781年就能够建成通车。而白南也考虑利用一条铁路,将江宁、杭州和上海完全贯通起来。 上海周边道路的平整工作也持续地在进行着。清国境内的官道大部分都是土路,显然对于大唐的汽车运输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上海特区不仅在市区内建设一条条的柏油马路,而且还把公路修往四周。他们的举动也比较霸道,往往就跟当地清政府打一个招呼,然后马路就修过来了。地方政府也不敢反驳或者抗拒,而且修路这种事也算是好事。 相比上海特区,位于华南的香港特区也不遑多让。早在杨真的占领时期,香港岛就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聚集了上万的人口。不过设施什么的相对简陋。胡发奎来到广东之后,接手了香港水寨。并利用国内的物资和广东的人力,开始对香港特区进行脱胎换骨。 跟上海是差不多的路子,香港首先发展的也是航运和商贸。由于香港的港口条件比广州更好,而且大唐也有意识地将贸易业务从广州转移到香港来,所以这一年的时间中,大批的广东商货都是来到香港,然后登船售卖。大唐的商船现在也是直航香港,然后货物分散到各地去。香港特区着重发展的是九龙地区,商船在此地卸货之后,可以直接装车运走,而到香港岛的话,还隔着海。
香港的兴起,也使得原本在广州的很多船运从业者,纷纷转移到了香港。广州十三行的垄断权利取消,也并未让原本的牙行们一蹶不振,如潘家同文行等大商行,虽然在之前天地会之乱中,损失比较惨重,但是仍有殷实的家底。靠着以前的门路,商行们继续进行贸易公司的业务,虽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但是复苏也比较快。 年关将近,另外一件大事业即将在本地发生。那就是之前为平天地会之乱,清廷委任唐军代管广东,期限为一年。天地会已经被彻底平息,连海岛上的林爽文也被擒拿,广东实际上已经稳定了一年的时间。清廷曾经多次提出要收回广东的治权,不过唐人一直以履行条约为由,拒绝提早转交治权。 大唐在广东的布局是很深远的,虽然军管政府并没有按照完整的大唐体制进行治理,但很多大唐的治政理念和原则还是影响到了当地人。比较突出的是,广东人深信大唐本土生活更加幸福,所以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移民潮,甚至在一些客乡还出现了全村移民的神奇现象。 一些广东人也尝试利用唐人的方式,开设自己的公司,或者经营自己的小生意。而更多的是,在广东境内流传的大量唐人的书籍,和开设起来的大唐教育学校。比起江南人仍有戒心,广东这边似乎态度更加开放,而商业化的浪潮也更加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