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禧盛世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拔剑向佛

第四十九章 拔剑向佛

    嘉善坊刘宅建设如火如荼,宅内并无大的改动,主要是坊墙推倒之外的三尺扩建,再加上坊墙与院墙之间的六尺间距,又能加盖一排厢房。

    东京里坊之间的牙道宽三十尺,街巷侵街严重程度不一,少则三尺,多则六七尺。

    马翰本意是六尺,与北面惠政坊违建持平,就算有人追究,也是王世隆的麻烦。

    刘纬坚持减半,只是将临街屋檐宽度定在二尺,方便坊墙下讨生活的百姓。

    坊墙拆除那夜动静很大,街道司(交警 城管)作为道路交通主管,一直留有人手看守,但涉及王世隆这种皇亲国戚,根本没有处置权。

    拖到次日清晨,嘉善坊东一区的坊墙便彻底消失了。

    开封府找上门的时候,王世隆口口声声说马翰才是幕后黑手。

    但马翰此时凶焰滔天,开封府不愿自找麻烦,坚持以阄书砧基、丘段围号为准。

    推诿之间,违建已然开工。

    街道司竟然有些庆幸,只是三尺违建而已,会不会倒贴人工和材料?

    等吧,开封府管不了,就等言官弹劾。

    转眼间,王宅易主。

    提告?找谁?

    向敏中居家待病,王世隆夹起尾巴做人。路见不平者,都得三思而后行。

    违建仍在继续,房檐已具雏形,足足两尺长。

    每每路人围观,营建工匠总会大发感慨:“主家仁厚,屋檐加宽,讨生计的人就能少受些风雨之苦。”

    坊间怨言渐渐消散,偶有眼红者,也因马翰时常出现而畏手畏脚。

    两座二进院打通之后,又做了些隔断,内外鲜明。夷陵老人和通过石家招来的护院均在外院夫妻房,小兰、小慧等五名峒蛮少女则入住内院。

    刘纬还在外城慈恩寺附近置办了座一进小院,作为林宪杰、王媛新房,户主落在林宪杰名下,酬其鞍前马后之劳。

    崔兰珠总理内外宅事,闲暇之余,还得督导众人礼仪,比在宫内还要忙上几分,却不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活着。

    素娘一边照顾刘慈、刘娇,一边跟在崔兰珠后面学治家。

    人手不充裕,却也井井有条。

    但有前提:戴朝宗、石康孙不会天天蹭饭,马翰不用隔三差五就来。

    梁潇、郑榕、肖李氏掌厨,后来又加上两名护院之妻,仍然忙得焦头烂额。

    崔兰珠建议分成内外厨,错时就餐,富贵人家大多如此。

    刘纬想了想,没同意。

    饮食洁净、安全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对火灾的担忧,每一坊都有至少四座望火楼时时警醒。

    煮,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烹饪方式,与刘家厨房的爆炒相比,安全性要高上许多。

    如果内外错时就餐,风险很有可能倍增,得不偿失。

    杨信威夫妇想让杨正宽和山茶进厨房学做事。

    刘纬也没同意,安排兄妹俩随自己读书的同时去信夷陵,再以十年契约雇佣十名峒蛮少女,年轻夫妇也可。他处不作考虑,因为峒蛮少女服从性强,比夷陵老人还要贴心。

    万德隆在崇德殿赐宴三日之后,为刘宅寻得一知客。

    名常长乐,本为太常礼院一老吏,上进心早就消磨殆尽,将迎新妇进门时,家中却无半寸多余地。

    万德隆提前打过招呼,常长乐为人处事平平无奇,既不出彩,也不出错。但有一点无可指摘,特别能记人,每逢大小祭、大小庆,总会负责秩序、班位排列等事宜,并引导中下层官员就位。

    刘纬简单考校一番,常长乐的月俸比在太常礼院多出三成,也在前院安了家。

    乐师迟迟未能落定,红颜固然养眼,也易生出是非。

    刘纬倾向男性,偏偏男性从无自荐者,绕弯求聘的都是些女子,只能暂时搁置。

    刘纬拉着杨信威长谈一次,治保主管出笼,负责内外安危。

    杨信威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胆大心细,不懂就问,刘纬说什么就是什么。

    万事开头难,总得来说,也算顺风顺水。主要还是缺钱,在这个喝自家井水都要缴“水课”的时代,二十贯月俸养不活一大家子,仅是兄妹相依又活不下去。

    刘纬自认为新生以来,所做规划大多八九不离十,愿景基本都已实现,偏偏在施护这里卡了壳。

    开宝寺之行,已过去月余,传法院杳无音讯。

    十一月二十五日,连绵三日雪止。

    刘纬在龙图阁(赵光义御笔收藏处)内的文集阁借阅经书十卷。

    龙图阁待制杜镐闻讯赶往秘阁训诫:“陛下亲为社稷抡才,汝怎可沉迷兰若之道?”

    刘纬毕恭毕敬的答道:“学生兄妹孤苦无依时,是我大宋君臣施以援手,从未有神佛怜悯,不会也不该奉塞外乌邪为道,是学生涂鸦之作,近日遇到瓶颈,想要开拓思路。”

    “《圣僧西游记》?”杜镐一改往日严肃,笑问,“西方真有净土?”

    “学生前些日子拜访过显教大师,西方梵学实处于末法时期。”刘纬微微一顿又道,“乌邪之道需日日供养,教义越盛,黎庶越苦,西方从无净土。”

    杜镐很满意刘纬态度,他作为当世大儒,不宜指摘外教,但也不屑释门久矣,甚至有意将赵光义临朝时、所译经书请出龙图阁。

    “学生能否将这卷经书带回家抄写?”刘纬双手前奉。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杜镐草草翻阅几张,有些厌恶的首肯。

    龙图阁不是秘阁,藏书出借,必定担责。

    看似简单的借书之举,其实是咄咄逼人一剑。

    次日,赵恒崇政殿视事时,郑守均知晓此事,并非刘纬张扬,而是勾管龙图阁的内侍打起了小报告:龙图阁待制杜镐私借佛经于新科童子进士。

    郑守均当时就懵了,龙图阁所藏汉译梵经均出自法贤、法天、施护三位蕃僧之手。他是传法院监院,很清楚其中为人诟病之处,这些为人诟病之处,当初却又不为他左右,直到法天、法贤相继病逝,施护独木难支时,局面才彻底扭转。

    十多年过去,数十本漏动百出的经书已然问世。

    “不是漏洞!”郑守均破天荒的认真拜读《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到处都是描述以人畜为载体的法门,比巫蛊还要邪上几分,通过食人rou、烧尸柴揾芥子油、童女尸织成匹帛等骇人听闻的手段,达到或呪、或诅之目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漏洞问题,而是欺君之罪,甚至是妖言惑众,绞……亦不为过……

    他的心更凉了,怒气冲冲的折返传法院,喝退惟净等僧,把仪轨经砸在莲台上,“某早就说过,中土容不下这等污垢。某说……法师不信,朱郎中说……法师还是不信,法师是想客死他乡?”

    施护不动声色的翻看片刻,“监院着相,法贤师兄所译此经并无任何差池,与梵文经意大体一致,何来欺君?”

    郑守均怒不可遏:“教唆信众以童女织就尸俑施法成咒,当我大宋子民眼瞎?法师信不信?此经若是流入坊间,传法院必定灰飞烟灭!”

    “东西方风俗迥异,法贤师兄始终忠于原经,从未凭空杜撰,此经早就藏于宫中,怎会流落坊间?监院又为何突然提起?难道……难道……”施护心里咯噔一下,“可是那位神童借阅?”

    郑守均冷笑,“还以为法师真能心如止水!”

    施护火起,反唇相讥:“监院昔日种因,就没想过会有今日?”

    “法师想去与那童子探讨什么?一座传法院抵不过一童子,又能探讨什么?想让京师数十万黎庶看某笑话?”郑守均怒气忽然一泄,心灰意冷道,“莫要忘了,童子设有前提,法师还想登门求教禅为何物?”

    “有何不可?”施护淡淡的道,“汉学博大精深,贫僧侥幸识字三千,得其表意皮毛,未能深入领悟内里,实乃人之常情,哪里见不得光?监院自幼习文,不也是一头雾水?”

    “读书人没一个好东西,成天故弄玄虚……云里雾里的绕,老的老的这样,小的小的这样,好好讲话会死?”郑守均越说越来气,“不落发就来辩经,拿本经书就敢指摘佛祖……”

    “监院大才!”施护赫然起身,“禅宗极似落发皈依的儒生!”

    传法院僧众纷纷涌入,各抒己见,论断虽然不尽相同,却有一点成为共识:禅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释门儒化。

    是日傍晚,僧至刘宅投贴。

    不出邓守均所料,会面地点是尚在建设中的慈恩寺。

    次日清晨,施护摆出全套仪仗出行。

    开宝寺主持、监寺苦苦相劝:“请显教大师三思,石家所奉慈恩寺为十方丛林所不容,莫让信众错会我佛法旨。”

    施护心意甚坚,早就备好回绝之词:“众生平等,有教无类,所以我佛化身千万,普渡有心人。”

    车队缓缓穿越内外城,街道司洒水开道于前,僧人随侍左右,另有役卒维持秩序,迎接他们的却是中门紧闭。

    刘纬、石保兴仅在慈恩寺侧门恭候,半点与有荣焉的样子都不做,还奉上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