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五代小僧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远道僧人(一)

第六十章:远道僧人(一)

    中原土地,若要论及极北疆土,除了桀燕帝刘守光所处的燕地以及晋王李存勖所在的晋地,在歧王李茂贞所处的歧地以北,仍有一处藩镇势力,可是寻常百姓谈及中原疆土,或常常将其遗忘,只因这里的藩王,是被任命于此的原鲜卑氏族众部当中,最为强盛的拓跋一部,称王至今还不足三十年。

    当年黄巢起义,唐朝廷陷于危难境地,无奈之下,借由黄巢残暴之说,令世人发指,号召天下各民族势力奋起响应。而其中李克用父子所率领的沙陀人,朱邪一氏大展拳脚,得朝廷赐封藩王,更得李姓。

    有此殊荣的,还有另一股势力…

    由党项族八部当中最强盛的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率领的定难军,在镇压黄巢起义中大显神威,后得李姓,被封爵夏国公,拜定难节度使,得银、夏、绥、宥四州,在中原的西北方以夏州为中心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割据势力。

    虽然名义上是为中土藩镇势力之一,可是实际上,这里更像是拓跋人的私人领地。大多改姓为李的他们,依旧过着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与中土其他藩镇势力或是契丹都甚少摩擦,顾着自己的土地,稳定的发展。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拓跋思恭猝,由其后人即位。传位至今,现在的定难节度使是名为李仁福的人,此人不知其世家,只知早时为夏国公拓跋思恭弟弟,拓跋思敬的一名偏将,辗转至今,竟成藩王。

    夏州这里很少招惹是非,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时,歧王李茂贞与晋王李存勖曾合兵五万围夏州,后梁太祖朱温派兵方才解救。

    这个夏州之地为中土西北边壤之处,不是何战略要地。不仅如此,夏州拒不与任何藩镇同盟,只是归顺当朝政权。唐未亡时,听命唐廷,唐亡后,听命大梁。这种行径或可叫趋炎附势,或可叫卧薪尝胆,究竟为何,日后可见分晓。

    鲜卑人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拓跋一脉,在这条看不到源头的历史线上,逐渐演变成既是鲜卑族,中部鲜卑的拓跋部落,亦是党项族八部众最强盛的一个分支。

    至于究竟为何,已经没人能说得清了,

    这就好比我们是炎黄子孙,但我们自称是汉人;

    如今他们的祖先是鲜卑人,但他们自称是党项人。

    今日的夏州城内,有着一个稀客

    道士。

    在拓跋人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出现过两种宗教,

    萨满教与佛教。

    如今外来的道士,在引起他们内心排挤的同时,

    也难免地,夹带着丝丝好奇。

    这个道士的不远处有一头毛驴,在草堆前吃草,而道士已经喝得醉醺醺,蹲在酒馆门口的台阶上摆弄着手中的葫芦。

    门前有好事者,三言两语在议论着闲话,“这个人是疯子吧?”

    “我前日来他就醉在这了,谁知道他究竟来多久了?”

    “已经七天了,那天我来喝酒他进来的,这身装束咱们这里本来就少见,所以我印象很深的。”

    “可是不久前也来过一个和他装束差不多的,听说这就是中土的道士。”

    “道士吗?可是他和上一个可差得太远了,那个道士威风得很咧,好像节度使大人还亲自接见他了,你们看看这个,都醉成一滩泥巴了。”

    这个时候,店小二跑了出来,看到半蹲半躺在地的道士,无奈地摇了摇头,俯下身道,“客官啊,您的盘缠都花光了,总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您在哪里修行,打算什么时候走?”

    “走…走?”道士醉醺醺地扬起头,不管如何风尘仆仆,烂醉如泥,那皮肤上仍旧细腻无瑕,长发有些脏乱,但是鹤骨仙风犹存,此人竟是无忧子傅灵松。

    “是啊,应该快要走了…大概是今天吧……”

    “哎…客官啊,掌柜的说了,您在这里花了不少银两,这两日欠的酒钱就免了,再给您的酒葫芦打满,您就快些上路吧。”经过七日七夜的相处,店小二已经把眼前这个酒鬼道士认作了祖宗。

    “不…不急……”傅灵松眯眼醉笑道,“贫…贫道还没喝够,只差最后一顿酒了,就…就差这一顿,嘿嘿……”

    店小二抓耳挠腮的快被逼疯了,好言再劝道,“那我跟掌柜的商量商量,再给您摆桌酒rou,您吃好了就走?”

    其实这家店铺能对傅灵松如此客气,多少有些不同寻常的原因。

    首先,道士在夏州及其少见,掌柜的和店小二对这路人摸不清深浅,

    其次,之前夏州曾来过一名道士,这名道士在夏州闹起了不小的风波,连现任的节度使,李仁福都亲自迎接。

    故此,掌柜的十分不愿得罪这紧随其后而来的又一个道士。

    傅灵松笑了笑,醉醺醺地拍了拍店小二的肩膀道,“谢…谢谢你啊,不过用…用…用不着,一会儿…就会…嗝!~会有人请我,你…你忙去吧…”说着傅灵松“咚”地一声趴在地上,也不知是又睡了过去,还是跌晕了过去。

    “客官,客官…”店小二见没了动静,站起来挠了挠头满面的愁容,“这…这可怎么办啊。”

    门前此时就有好事者上去搭话道,“小二哥,这怎么回事啊,他说还有人请他?”

    “哎,可别提了,这客官来了七天,每天就是喝酒吃rou,咱家的陈酿是远近闻名的,喝个三大碗,再状的汉子也得睡几个时辰,起来再缓个三两天才会好,可是这个祖宗,rou就不说了,单是这酒每天自己要喝四五坛,晚上就在咱馆里最好的房间休息,这一来二去,第五天就把盘缠花没了,在这门口已经快两天了,倒是有人看他可怜给他银子,可他就是分文不要,说什么等人请,可是他一点菜就是上等酒席,还得要最好的陈酿,平常人谁请得起啊,但他总在这店门口趴着,也影响咱做生意不是?”

    “四五坛?我的亲娘啊,那不是得三十碗?”

    “那这可是奇人啊,你要是赶他走,说不定会遭报应的。”

    “他是打哪来啊?”

    店小二听了想了想答道,“咱酒馆人多嘴杂,他这身穿着还惹眼,我就听守门的衙役说,他好像是打雪山党项族那边来的。”

    “啊?大雪山那边?”

    “嗯,可能是。”店小二点头道。

    “哈哈,小二哥,你们店家摊上这样的顾客,正头疼呢吧?”

    “这还不算呢…”店小二摇了摇头指着店里一处桌椅道,“你们看到那边的客人了吗?”

    顺着店小二的手指望去,那是一张坐着一人的桌子,桌子上很空,只有几坛酒,一只碗,一盘花生米,和一柄佩剑。自酌自饮的客人,是一位气质儒雅的儒生,其面容消瘦,附有一层胡茬,发丝有些蓬乱和污垢,眼神迷离没有焦点,显得十分迷茫。儒生样貌的公子一只手在桌子上摸了几次方才抓住酒坛坛嘴,往碗里倒酒。那消瘦细弱的手臂,似乎使不出力气,使得酒碗虽满了,却也溅在了他原本干净整洁的衣衫上,浸湿了数处。

    这位儒生两腮塌陷,已经瘦得有些不健康了,病怏怏的在那里喝酒,面上身上散发出来的,尽是悲伤气息,让人看了便心生难过。

    大多数人猜测,这十有*是哪个不得志的念书人。

    读书人与习武人佩剑的差别,就是文人佩剑是象征风雅的配饰,且配有剑穗,而武将佩剑象征御敌兵器,无有剑穗。

    而这位病怏怏,面上附着满满胡茬的儒生,佩戴的就是有剑穗的文人宝剑。

    好事者问店小二道,“这人怎么了,无非是哪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呗,在乱世里不受重用。”

    店小二摇摇头道,“那些跟咱有什么关系,你可知道他在这已经喝了几天了?”

    “几天?”

    “八天了!”店小二伸手比划着,“比这位祖宗还多出了一天,不过他不点rou,连下酒菜都没有,每天就是几碟花生米,然后喝个没完,这一天也得差不多两坛子酒伺候着,晚上打烊了叫他,他就往桌子上扔一吊钱,也不让人打扰,趴在桌子上一睡就是一宿,第二天醒来接着喝,咱当家的掌柜都头疼,生怕他哪天喝死在店里。”

    “嗯…有道理啊,看他的样子病病殃殃的,每天不吃东西就这么喝,说不上哪天就真过去了。”

    “这中土人是怪,咱们拓跋人可没有这样的怪胎嘞。”

    “不过你们得承认,以前咱总是说中原人酒量跟咱们比差得太远,今天也是真见到能喝的了。”

    “嗯…你说的也有理。”

    两个酒鬼再怎么好看,也不会吸引众人看上一天。

    人群渐渐地也就散去了。

    店小二无能为力,抬步走进酒馆店门,可是这时候,那张阴郁的桌子处传来了低沉的声音。

    “叫门口那位道兄进来吧,小生请他饮酒。”

    店小二忙转头朝四周望了望,声音似乎是从儒生那边传过来的,可是他已经醉生梦死,小二悄步上前,猫腰确认道,“客官,您刚刚说…”

    “把门口的道兄叫进来。”儒生双肘支撑着身体坐了起来,倒满酒道。

    “哎哎!是!”店小二心道神了,还真有人请他喝酒,才欲转身出门的他,肩上突然多了一只手,和nongnong的酒气,身体也沉了一沉。

    就在店小二诧异的时候,傅灵松的声音已经在他的耳边响起,“怎么样,贫道就说有人会请的吧,嘿嘿…”道士拄着店小二的身躯,踉跄地坐在了椅子上,对小二半眯眼道,“跟前几日一样,上等酒席两桌,快,快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