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地烈风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 长安城内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 长安城内

    公历二年春天的长安城,笼罩着一种令人说不出来的紧张感。

    表面上看一切和往常一样,百姓的生活也一如既往,可是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官员和役卒们的脚步就能够感受到整个长安城都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了。这种情况许多人都看得出来,但是并不以为意,因为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长安城几乎就要面临着突契军队的直接攻击,与那个时候的恐慌感比起来,这点小小的变化谁都不会太在意的。

    长安城的这种外松内紧的状况当然是有其原因的,就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忠义郡王刘献之给皇帝刘龑上了一道密折,正是这道密折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刘献之的这道密折内容非常简单明了,简而言之就是要起一场对突契的报复行动。针对突契去年的军事行动让绢之国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颜面无存的这件事,刘献之认为仅仅夺取了西域是不够的,夺取西域固然可以斩断突契的经济来源,在战略上也是处于十分有利的局面,可是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却是不痛不痒的事情,因此对于挽回国家和皇帝的颜面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与突契军正面交锋的胜利更好的消息,所以要尽快动对突契的报复性进攻才是百姓们最期望看到的事情。

    但是要动这样一场战役可不是头脑一热就拍板决定的事情,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先例,君主因为一己私愤而兴兵,结果却闹得损兵折将,功败垂成的。既然决定要打,这场战役的目标在哪里,如何去打,敌军会如何应对,己方该如何调整都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好好盘算清楚。

    刘献之认为,经过上一次战役之后,绢之国已经损失了相当数量的骑兵,就目前而言派出骑兵部队与突契对攻是不可能的了,可是如果使用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与之交战又极难取胜。因为突契不会主动去和处于兵力优势的步兵集团硬打,而是会选择袭击他们的粮食补给,等到步兵因为补给不畅而动摇,甚至撤退时再痛下杀手。所以攻敌之必救就是最关键的一点。

    然而茫茫大漠和草原之上突契根本就没有所谓必须要固守的地方,就算是他们的都城龙城也不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地点,这个攻击目标的选择就非常困难。为此刘献之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存在的,但是却可以人为的制造,而制造的方法就是筑城。

    在王汉新夺取了西域地区以后,突契想要进入西域地区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天山北麓越过天山进入,另一条则是从天山与祁连山之间进入,尽管绢之国已经在修建一系列堡垒防止突契袭扰西域的补给线,但是如果突契大军要从这里通过的话,那么仅凭这些尚不完善的堡垒里的微博兵力是无法干涉的。所以刘献之提出应该兵切断这条通道,并且在大漠以北修筑几座城池用以阻断突契军进入西域地区的可能。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得与西域的通道更加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阻碍突契军经由此路去进攻西域。这样的举动显然是突契所不能忍受的,因此可以想见突契军将不得不与绢之**队直接交战以便挫败筑城的企图,由此也就能获得绢之国想要获得的正面决战的效果了。除此之外,如果筑城成功,那么今后就可以以这些城池为出点动对突契的作战,由此部队的补给线也可以大大的缩短。

    要在漠北筑城,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那里除了沙子就是荒草,既没有泥土石块,也没有树木,绢之国就是有再多能工巧匠也难为无米之炊。对此刘献之向刘龑提出了自己的一条解决办法,由此成为了推动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

    有了皇帝的支持,那么绢之国举国上下都得为这一仗做好准备,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对部队的后勤供应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为此刘龑聚集了绢之国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来筹备此事,而且为了尽可能的保密,行事的时候又要保持低调,这可是一项挑战。米益国的预料并没有全部命中目标,刘龑之所以不能把薛伯仁调去西域当都护,主要的原因是需要他留在京中居中调度,把控全局。这件事就算是兵部尚书安靖边病愈复出和薛伯仁一起联手也办不了,更何况安靖边这次的病迁延难愈,只有薛伯仁一人孤木难支的当口了。

    为了实施此次的军事行动,刘龑委任刘献之为扫北大将军,从幽州到丰州的前线部队全部归他节制调用,一下子刘献之成了绢之国三十余万部队的总指挥,除了辽东苏成栋的十几万大军和王汉新远在西域的数万人以外,忠义郡王几乎掌握了绢之国所有的精锐之师。

    这对于刘龑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因为再怎么说刘献之的父亲刘潜也是曾经举起过叛乱旗号的王爷,尽管刘献之大义灭亲平定了父亲的叛乱,这些年来对于刘龑的大胆启用也是兢兢业业,功勋彪炳,可是一下子把整个中原地区的兵力都交到他的手上,也不是所有帝王都能下得了这个决心的。

    得到皇帝如此信任的刘献之在此之后不断与前线各级将领取得联系,协调各方,制定作战计划,悄悄调集物资,准备北伐事宜。

    由于去年一整年的时间内绢之国除了进攻西域之外几乎所有的力量都在备战,因此对于北伐作战的准备工作已经颇具规模,再加上刘献之的努力已经后方的全力配合,使得调整后的计划能够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准备完成,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充分体现出了绢之国是依靠强大的国力在支撑着这场战争的。

    但是绢之国内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反对的声音,从这件事情执行的一开始,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就是在户部任职的前科进士皮隆宪。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