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调研组的第一站
老张的儿子全名叫张土生,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据说当时生下来时,老张第一时间请算名先生算了下,说这小子五行缺土。幸好生在农村,有的是土地,于是就让他名字上也放个土字,补足这个缺口。 眼下的张土生,可一点都不土,无论是平时的穿着还是当下的行为,都显露着他的机灵、入流、识体。这不,张一兵一行前脚刚迈开,他就抢先跑到了队伍的跟前。 “张教授,你好,我自我介绍下,我叫张土生。那个,那个张海阳上次给你打电话用的电话机就是我们家的。我想请你去我的西瓜地看看。” 张一兵望着眼前这个肤色黝黑,体格还算健壮的青年男子,视线上尽管对对方的模样是陌生的,但是一提到那部电话机,显然把这一层陌生感消融了一大块。毕竟这部电话机,以前、现在、或许将来都可能会和张一兵自己有着某种联系,也会和这片土地有着某种联系。张一兵爽快地答应了张土生,第一站就去他的西瓜地。 翠屏山山谷之间,有几处平地,张土生的西瓜地就在那。队伍一行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才终于在瓜地的一处工棚下停住。张一兵赶紧从包里取出毛巾,看到一处水龙头,打开,浸湿,然后在自己脸上打圈擦拭起来,瞬时一股凉意顺着毛孔透露皮肤。 回头看看队伍中的其它人,汗流都顺着脸颊,额头掉落在地上,浸润出一个个汗圈。女生的防晒防线似乎已被头顶上的骄阳全线攻破,从包里取出瓶瓶罐罐,赶紧给自己添补加码起来。 此时的张土生任凭衣衫已被汗水湿透,只是简单的卷起衣服的下摆,住自己身上擦了几下,就已经双脚踩进了西瓜地,开始选取着西瓜。不一会儿,见他抱着一个瓜从地里一跃来到了大家中间。而后把瓜往小方桌上一放,从桌下一个脸盆处取出一把瓜刀,立刻一刀下去将瓜一切为二。 红色的瓜馕随即裹露着汁水摊瓣在大家面前,张土生又一一切成小块分发给大家。不过他心里也打着算盘着呢,想着正好让他们边品为鉴。 看到西瓜,队伍中的许多人都有点望瓜止渴,张一兵也已经渴的冒到了嗓子眼,第一个当起了吃瓜群众。他也顾不上形象一说,边啃边招呼大家赶快为拿瓜。 “大家赶紧过来,吃吃我们东山镇种的瓜。” 一声招呼后,大家或站,或蹲,或坐在椅子,分头吃瓜消暑起来。很快一个硕大的西瓜被蚕食一空,张一兵也抹了下嘴巴拍了拍张土生,说道:“瓜还可以。” 寥寥四个字的回答当然不是张土生想要的答案,当然他也不能放过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继续“逼问”着张一兵。 “张教授,那还有哪些是不可以的呢?” “呵呵,看来你这小子还是一个既专注又专一的人啊!” 眼见这个小张是个真来事的主,张一兵反而越来劲,他喜欢和较真的人打交道,在他看来至少会来事的人也同时是一个在积极想事的人。于是他也赶紧“众筹”大家的“瓜后感”。 “来,来,大家都听完了吧。说说咱们这东山镇的瓜有什么不足。我们今天一边吃这个瓜,一边挑这个瓜的问题。谁先开始。” “我先说吧。”只见队伍中一个女成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瓜甜度还可以,就是和城市里面一些个性化的西瓜比起来,往超市一放,就有了精品瓜和普通瓜的区别。” 紧接着其它人也发表起自己的看法来。 “现在水果七分看货样,三分看包装,如果能加上包装,品牌,宣传,也许可以打开更大的市场。” “我来说两句,咱们村现在不是在搞农村旅游,吸引城里人来农村居住游玩,这西瓜如果深加工成其它饮品或者西瓜果盘,那么它的附加值就提高了,销售渠道拓宽的同时,农民的收益也会增加。”
。。。。。。 见大家兴致高涨地发表着对于东山西瓜的发展建议,在一旁的张海阳和李渊识一直都在笔记本上默默地做着记录。张一兵也见队伍里所有的人吃了瓜,认了人,也都开始不陌生,各自意见也还中肯,最后也该有他这个队长作个小结。 “我来说几句吧,关于我们这个东山西瓜,刚才我也说了,瓜还可以。那如果瓜还有哪些不可以呢,我想有这么几点。一是瓜和土壤环境本身有没有继续改良增优的机会,我想回头海阳寄几个瓜到学校实验室,我们要分析下看看。二是大家讲到了包装,我也觉得很重要。正所谓人靠衣装,这水果现在首先买个性,买品牌,其次买包装,排第三的才会是口味,所以保证口味前提下,海阳和李镇长你们要考虑这个包装的事情。三是深加工下的西瓜多形式销售。它可以是固体,当然也可以当液体卖。我记得去年我调研一个农村,原来养蜂的,后来开发了蜂蜜水,第一年就打开了新市场。这个也是你们接下来要去思考的。” 恩,恩,一旁的村民听的认真,也觉得有道理,纷纷点头做着回应.但是对于这些村民而言,他们都巴不得下一站先往自己的地方走,众口难调下,李渊识觉得有必要做个计划统筹。必竟一口气也吃不成一个胖子,也要让调研组劳逸结合。 “张教授,要不今天先到这里,你们先到住处休息下,你还有什么要对村民说的?” 张一兵突然语出惊人:“我就说我一个想法,如果我这次来给你们带来一件宝贝,你们愿不愿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