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好女婿在线阅读 - 第七百三十四章 整治军屯即将开始

第七百三十四章 整治军屯即将开始

    明朝的官员俸禄极低,比如一个正七品的知县,一年也就三十来两银子。

    折合成现代社会的人民币,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块钱的样子。

    这大概要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贫民,知道百姓的疾苦,对于官员的贪污腐败一直抱有极大的警惕,矫枉过正所致。

    这二三两一个月的银子表面上看来维持一个官员每月的生计当不在话下,可问题是,这工资还包含着办公费用。而明朝有是出了名的小政府,大社会。一个七品知县领了工资,还需要拿这钱给师爷、衙役发薪水。如此一来,每月都有巨大的赤字缺口。

    地方上如此,中央政府也是如此。

    所以,到了后来,大家都觉得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开始了自凑资金解决办公费用问题。

    如此,就产生了一个种叫常例的东西。

    所谓常例,就是官员们在打交道中互相送钱。

    比如,你是一省的巡抚,要向中央要一笔河工银子,合计十万两。

    得了钱之后,你得按照一定比例,比如两成,返还给吏部。剩余八成,才真正属于你自己。当然,这八成中你还得提个三四成,用来给办河工的人开工资。真正用在防水防灾上面的,有个四成就算是不错的了,堪称清廉。

    去中央办事,要给人送钱、提成是一种常例。

    每年夏、冬两季,你还得给相关上级单位送钱。

    夏天的叫冰敬,冬天的叫炭火。

    尤其是炭火,因为是在春节前送,显得分外隆重。你若是给得少了,好说,来年咱们打交道的时候,你就等着被穿小鞋吧。

    以前,这些常例也没有一个标准,大家都是随喜,数字都限制在一个大概的范围之内。比如你给内阁阁老送炭火,一般都在两千多两,最多不超过三千。

    今年过年,是刘瑾独揽大权之后第一次收礼。

    他本就爱钱,又一想,内阁阁老都能得三千。我刘公公乃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手握批红大权,可比内阁牛多了,这个是数字自然要向上浮动一下才合乎身份啊!

    一拍脑袋,刘瑾就列了一个表格,下发到各级政、军机关和衙门,算是一个正式文件。

    上面规定,省巡抚一级的官员给他刘瑾送炭火的时候要送一万两,府一级五千。盐政两万、河政两万、漕运两万……如此种种。

    刘瑾狮子大张口,就拿省一级别来说,一万两,那可是上千万人民币啊!

    这还仅仅是炭火,其他,你进京除了给刘瑾送常例之外,还得办事吧。对不起,另外给钱吧。省一级一万,府一级五千……

    光一个春节,刘公公就吸金百万,一跃成为亿万富翁,过了一个肥年。

    百万不过是冰山一角,刘瑾不是一个人战斗,他手下可养着一大票人马。

    刘公公收钱,他们也不能白跑腿不是,一样要雁过拔毛。

    加上人数众多,除去他那一份,官员还得另外准备一份。而这一份的数字更是大得惊人,据说,刘瑾手下的所有人马这个春节加一起,至少得了七八百万好处。

    刘瑾胃口如此之大,进京办事的地方官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如盐政与河道这种肥得流油的衙门倒还罢了,拿一两万两银子出来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毛毛雨,可其他清水衙门的官员却是苦不堪言。

    如果你不给钱,只怕还没离开京城,一纸免职文书就下来了,你还是麻溜地摘了官帽回家养老去吧!

    给钱吧,大家一个月俸禄才多少,就算从其他地方抠一点,也架不住刘公公这么血淋淋地给你来上两口。

    没办法,只能借,向熟人借,向高利贷借。

    高利贷这种东西可不是要惹的,利滚利下来,任何人都经受不住。

    这个时候,发展银行出手了,利息比起高利贷要优惠一些。

    于是,这阵子,发展银行的生意火暴到不可思议,一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半年。

    说来也怪,刘瑾如此大肆收钱,正德皇帝却是不闻不问。

    苏木看了半天邸报和友人的来信,摸着额头想了半天,分析了一下。原因不外有三。

    一是,正德皇帝做皇帝这几年,好不容易没有文官来叨扰,得了个清净,正在抓紧时间玩乐,对于国家大政毫无兴趣,根本就不管。

    其次,正德这人念旧,重感情。刘瑾服侍了他十多年,在皇帝的心目中,已经是最亲的亲人之一。自己家的亲人以前穷惯了,现在想捞点钱改善生活也可以理解,于是皇帝就默许了。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他、正德皇帝是发展银行最大的股东,太康公主是二股东。官员们都来借款,最后得到好处的却是他们兄妹。

    这段时间,发展银行放出去上千万两银子的贷款,这其中还大部分是纸面信用货币。别人要来借钱,直接开印刷机印就是了,也不需要他们拿一文钱真金白银。

    这钱,很多人估计要一两年时间才能还清,光利息,积累下来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如此算下来,皇帝的收入甚至还要多过刘瑾。

    这也是正德为什么放任刘瑾大肆索贿的缘故,说起来,正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帝也需要用钱,在金钱的面前,九五至尊也不能免俗。

    更何况,这个正德皇帝对于别人的风评,从来都是极度的藐视。

    现在的正德皇帝,比真实历史上还荒唐,走得还远。

    苏木此刻也只能苦笑了,自从和太康公主翻脸之后,他已经退出了发展银行的具体事务,否则,今次还真要大赚一笔。当然,将来免不了有许多麻烦,如此也好。

    他现在考虑的是刘瑾来这么一手,可能在朝野引起的巨大变局。

    也因为这件事,终于直接催生了安化王叛乱。

    事情是这样,按照真实历史的记载。

    过完年之后,因为刘瑾这一手干得实在太脏,太嚣张,作为刘党的得力干将,内阁学士张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刘瑾、焦芳和他张彩是**,你刘公公吃相太难看,连带着我张彩也被人唾骂。你是宦官可以不要脸,可我张彩乃是两榜进士、庶吉士出身的内阁大臣,我还要脸呢。

    焦芳年纪大,为人沉稳,张彩年轻气盛,他也管不了那许多,直接跑去找刘瑾,说刘公公你这么干实在是不太要脸面,你好歹也是司礼监掌印大监,代表皇帝批红,对天下间的大小事务有最终裁决权,要注意体面啊!

    本来,官员们给上司送钱也是官场上的潜规则,送多少,都有约定俗成之规。一百年以来,我大明朝都是这样,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可今年你干得实在太过火了,刘公公你可不是一个人,除了你,司礼监还有六七个秉笔,宫中还有十二个衙门,这可都是你的人,你收钱,他们也要跟着收。

    通常是,刘公公你收一两银子,你手底下就敢收十倍之数。

    弄到现在,地方官员们没有办法,只得去借。

    借了钱要还吧,还是没办法,只得向下面摊派。

    摊派下去之后,下面的官吏们见此机会,估计也会顺带着捞上一把。

    因此,计算下来,公公你每收一两银子,下面的百姓就得承受一百两的负担。

    只怕用不了一年,你的臭名就已经传遍天下,被人骂到死。

    刘瑾没读过书,本就是个草包,如何识得其中的厉害。

    经过张彩这一分析,顿时抽了一口冷气。他收一点钱不要紧,可如果真如此闹出巨大动静,甚至搞得全国闻名,这就不好了。

    将来一但民愤太大,惊动了万岁爷,只怕自己免不了要吃挂落。

    也别说将来,只怕就是现在,他的名声也已经彻底臭掉了。

    于是,刘瑾忙叫人停了常例,可为时已晚。

    没办法,他就琢磨着要搞出点政绩来,为自己正名。

    文官们的厉害,他早就见识过了,这次自然也不敢去找他们的麻烦。想了想,决定把刀子砍向军人。

    明朝军人地位低下,尤其是军户,根本就是贱民,动了也是动了,应该没有任何麻烦的。

    于是,刘瑾脑袋一热,也没有同张彩这个得力干将商议,直接上了本,建议正德皇帝清理军屯土地,将被军官们私吞的土地和人口清理一下,收归国有,充实国用。

    正德皇帝在位几年,不停和文官们斗,已经累了,也懒得过问政事,直接准了。

    拿到皇帝批复的刘瑾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扭转自己在世人心目中的权阉恶名。

    这事真的办好了,搞不好自己还会成为如张守义那样的一带名宦呢!

    可是,军队虽然表明上看起来地位低下,却也不是好惹的。

    后世有个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些军爷们的行动力可不是文官们可以相比的,说干就干,立即闹出乱子来。

    于是,看到军队人心不稳,安化王觉得这是他复制靖难的绝佳良机。

    “看来,整治军屯就要开始了。”苏木喃喃地说:“如果没猜错,最多半年,安化王之乱就要开始了。”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