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在线阅读 - 给想读研的人写点心里话

给想读研的人写点心里话

    考研结束后,关于考研的妖风却一直刮个不停。最近总能看到一些新闻“网红女主播月入30万”、“某小哥直播睡觉一晚赚7万”、“某某某一夜粉80万”。甚至还有的狗会张嘴笑,都能轻轻松松成为明星,日均工资开到12000。抖音里地铁站摊煎饼的大妈都能月入5万了。我也是在无数个夜里问自己,这破社会学历到底有啥用。

    今年我参加上海心理老师的课,说本科生送外卖的35万人,研究生送外卖的7万人,你说这学历有啥用。去年GD省高校毕业报告中,本科生平均月薪4443元,研究生平均工资8180元。看着这不争气的数字,数着自己不争气的头发丝,我真觉得学习不如当网红,读研不如去整容。

    甚至有调查显示,95后的小孩儿有54%的人想成为一名主播或网红,小朋友都看到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这破时代了为啥还要拼学历?为啥要考研?我觉得相信大部分人初衷都是想找份好工作,找份赚钱又喜欢的好工作。可现在一大批人唱衰高学历、学历输给流量的言论不绝于耳,仿佛高学历穷人成为了普遍现象。

    但事实是,你看到的都是极端个例。那些赚钱的人无论什么职业都是幸存者偏差。

    “中专学历网红月入30万”:事实是,几千几万人中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会成为网红,而且网红职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一年半,甚至有的平台只有三个月。这和我做教培行业的生存年限一样,我前公司到现在14年了,算是教培行业的领头羊的,今年也要完蛋了,还在垂死挣扎,上半年还做梦新东方回收购我们呢,后来人家新东方卖货成功了,我们是彻底凉凉了。

    这社会想想各大企业的马总、李总、雷总、任总都是本科985。再拿广东来看,今年数据显示,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平均薪酬水平越高。GD省高中学历平均工资4189,本科平均工资7117,而研究生工资10044。

    其实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学历贬值的焦虑,确实,改革开放后,除了通货膨胀,贬值最快的就是学历。高校扩招,有的省份高考入学率可以达到90%,人均大学生已经成为现实。考不进重本还读不起三本么?读不起三本还不会专升本么?我今年职业进入瓶颈期都考虑读一个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一问价格25万,我就再没敢跟人家谈过,现在找个国外野鸡大学线上授课你都敢要我10万块,我是烦死了,卷又没钱,不卷又穷。我自己都因为学历贬值焦虑了。

    研究生报考人数也一年多过一年,现在毕业不读个研究生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学历。学历快速贬值,昔日的本科生也毫不值钱,研究生都成了职场起步学历。甚至在高校扩张时候,有些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市场需求小,获得最无用头衔。比如工商管理、法学、汉语言的去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而今年预计会达到909万。其中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法学专业的同学,有近60%的人觉得找工作非常非常难。如今清北博士扎堆,街道办工作都是硕士抢着干,本科生工作无限内卷的竞争成了常态。厨师、月嫂、外卖小哥的工资都超过白领,这让很多人灰心,考上研也找不到好工作,拼到996依旧赚不到钱。

    可学历从来都没主动和赚钱划等号,大学也从没教我们如何赚钱,有了高学历未来也不一定会暴富,都不如家里有钱囤点烂尾路等拆迁来的快。现在那些月入过万的网红外卖员、月嫂、网约车司机,他们的高薪都是市场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带来的。尤其是互联网热潮下,加上流量和资金加持,赚的盆满钵满。学历只是一块跳板,至于跳到哪儿,谁管你。肯定就算如此依旧有很多人挤破头去考研。

    学历再贬值,学区房也依旧越来越贵。

    那高学历带来的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好处!

    其实学历是不能直接带来财富,却是个人生活的兜底。一个高学历者混的再不好,也可以通过他的所学混口饭吃。

    别人干外卖员做到40,可能就会被年轻人代替。而学历高可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现在你可能还是打工的牛马,经过社会的毒打,说不定就黑化成为一匹黑马。我常常这样宽慰自己:对待生活,看待学历不能过于功利,不能付出就想要立刻得到回报,这样只会不停抱怨。

    再接着说读上研究生的人是不是就好了,不焦虑了,根本不是!我去年接到研究生自杀的危机心理干预案子比往年多了一倍,还统统不能报道。默默无名的工作,我也挺累的。

    接到案子发现好多研究生被卷的特别厉害,他们的导师天天再打击他们。

    “你这个没有价值”、“现在最讨厌这个了,你研究的没意义”、“你东西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

    久而久之他们就发出一个疑问:我真没用吗?我只是别人的拖累?

    研究生,你抑郁了吗?随着全民内卷,学历贬值,考研近几年仍就是大众视野中最受关注的公共议题之一。有人考研是为了提高工作签约通道,有人在把考研包装成财富密码。考研也是及高考之后的考试之王,是最具有通过色彩的一场考试。而研究生原本应该是能力更好、学历更高、未来职业更稳定的代名词,但你会发现他已经开始频繁的与中年、焦虑等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标题里。

    读研江湖中流传这么一句话,读研期间只有两个快乐的瞬间,被录取的时候和毕业的时候。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自杀事件的发酵,人们得以发现,研究生已成为抑郁重灾区。2021年4月8日,南京大学一位女博士跳楼身亡,半年内,这栋楼已经有两位跳楼,一位烧炭身亡。

    2020年10月13日,网友红烧土豆业在其社交平台发布疑似遗书,称自己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生,因课题实验长期受挫,可能面临延期毕业,选择在实验室结束生命,留言中希望下辈子做一只猫。

    他们出身不同的家庭,就读于不同的学校,攻读不同的专业,跟随不同的导师,却有着相同的宿命,都渴望通过研究生身份改变无法触及的那扇门。

    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的结果发布,调研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硕士生。

    为什么研究生更容易抑郁?在知乎上“为什么现在有些研究生”,现在已经2.2万关注者,浏览量达到2200万次。关联问题:“研究生期间你被逼得有多绝望”。在豆瓣,“博士退学了吗?”小组有一万多名成员,他们在倾诉和求救,不难发现,读研的第一个下马威往往来自于科研。考研时以为研究生是本科的延续,但没有意识到本科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研究生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也就是说,很多人抱着我有一点做科研的天赋,或者这是彰显自己热爱的方式的想法,可读了研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科研,凭一点点天赋和热爱是远远不够支撑走过科研的道路。

    当然,也有大部分人并不是因天赋和热爱选择读研,有些是因为当年本科没考上理想学校或专业,靠读研圆梦。有人纯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催促的。大多数人做科研的动力不足,经常不知道研究的意义何在。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曾做过一次研究,指出一些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优异,但并不适合做科研,比如他们缺乏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和探究精神,缺乏投身科研的勇气和毅力。有些人也抱着很强的职业目的。更残忍的事实是,就算有科研能力,也有做科研的志向,也不代表一定能做好科研。

    其实很多专业本科是很难找到好工作的,我一朋友哈工大毕业,985大学很牛逼了,本科学医的,本科毕业找不到啥好工作,根本进不去医院,就只能去乡下诊所,没办法开始考验,最后考研考了7年,期间父母劝阻无果还卖点了一套房支持他。

    第二点,让研究生不断焦虑和抑郁的原因都是交恶的师生关系。研究生常常把导师称作老板,但本科生却从不会这样称呼。老板是来自国外研究生导师时,需要雇佣博士研究生,作为课题组的员工,导师每年会支付一个雇佣博士约4万美元的工资,足以让他们衣食无忧。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的科研资源分配手段。而中国的导师被称为老板,经过本土化之后,常常就成了真老板。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单一导师负责制。导师在师生关系中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影响是决定性的。从入学到毕业,各种重要节点都有导师参与决策的身影。奖学金评定、出国推荐资格、毕业论文拍板,是否毕业、能否发表论文等等,他们掌握着生杀大权。所以在这样极度失衡的关系中,研究生很难发声,更因为缺少相应的申诉渠道,最终选择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研究生为导师做私活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陪同学术会议、陪喝酒吃饭,为导师申请的各种科研课题撰写内容,却无权署名。更有导师要求学生上门为其洗衣服、做家务、取快递的情况。

    最后读了三年研究生,却工资待遇不如本科生,成为压死科研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乎所有人对科研都有一个隐性的要求,那就是找到一份薪水更高、更加体面的好工作。可面对真实就业市场时,却发现,学历面对高薪其实只是诸多变量中的一个。

    很多人跟我在讲:“三年过去了,感觉我读研读了个寂寞。那些注重学历的岗位往往注重第一学历,那些风口上的行业往往比起学历更看重能力。”

    所以研究生的出路在哪里呢?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而读研,没有提前了解就业市场和时代发展趋势,其实并不一定能够给自己更高的起点。

    分享了这么多研究生焦虑和抑郁的成因,首先想告诉各位有同感的同学,你并不是个例,这是研究生群体普遍都存在的现象。不要让这种恐慌再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面对焦虑恐慌的心态不仅要重视,更要积极努力去调整。也希望社会各界能重视研究生身体的心理、精神状况和心理疾病。这需要学校的培养体制、学术环境、政府政策等多方面的改善和共同支持。构建一个对于研究生更友好的环境,才是减轻他们焦虑和抑郁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