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晋襄公 第3节 谋划袭秦
秦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积极帮助、支持晋国的秦国了,秦国对晋国不友好了。这种不友好,早在公元前630年便开始了。 无论是晋襄公,还是先轸,或者是晋国十卿班子成员,都很清楚几年前发生的那件事。 当时为了追究郑国与楚国眉来眼去的责任,同时晋文公也想报当年流亡至郑国时被郑国无情冷遇的私仇,晋国联合秦国出兵讨伐郑国。 两国联军已经团团包围了郑国都城新郑,结果郑国派出大夫烛之武赴秦营,一顿忽悠,居然说服了当时秦军统帅秦穆公。 秦穆公不但在未向晋文公通报的情况下,擅自将秦军从围郑前线撤出,还留下三名将军助郑守城。 秦穆公这一番神cao作,从当时的晋秦联军,迅速转换了角色,成了事实上的秦郑联合,对抗晋军。 此事在晋军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狐偃、先轸等人都愤愤不平,当时便想教训秦国。但晋文公从大局出发,忍了这口气。 晋国最终还是靠一己之力降服了郑国,郑国被迫在晋国提出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立亲晋的公子郑兰为世子。 公元前628年12月,晋文公去世了。同年,郑国国君郑文公也去世了,郑国世子郑兰即位,这便是郑穆公。 郑穆公即位为郑国国君,这让秦穆公非常不高兴。 本来,秦穆公认为自己派人帮助郑国守城,郑国答应成为秦国盟国。秦国要东图中原,郑国成为一个跳板,这是符合秦国利益的。 但对晋国来讲,秦国放弃与晋国同盟,转而与郑国结盟,那就成为晋国最大的隐患。 秦国和郑国,那也算是当时的强国,晋国若敢干涉秦国东进,那秦郑两国一东一西夹击,谅你晋国再强大,也难以顾全东西两线。 晋文公厉害之处就在于只需要扶持一个亲晋的郑国国君,就可以消除这个隐患。秦穆公能甘心么? 对秦穆公来说,国际形势剧变,郑国国君已换成了亲晋派的郑穆公,秦穆公在郑国身上打的牌顿时失去了作用。 东进,是历代秦国国君定下的方略,现在秦国东进的路上有了一个强大得可怕的晋国拦着,秦国唯有将郑国给收归到自己门下,才可能实现进军中原的战略意图。 既然秦郑同盟不可能了,那秦国也要追寻在郑国身上的剩余价值。 如果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东进,趁着秦国三位将军在郑国,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郑国,那秦国越过晋国,在中原就有了稳固的某地! 留守郑国的几名秦将也感觉到了郑国亲晋所带来的压力,他们留守郑国本就带着秦穆公的战略意图,于是也派人赴秦国,建议秦穆公立即发兵偷袭郑国。 在三位秦将看来,在晋国的威逼下,自己分分钟都有可能被郑国遣送回秦国,那就丢失了秦国谋郑的大好机会。 公元前627年初,趁晋国大丧,无暇顾及之际,秦穆公以孟明视为帅、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出动三百战车,偷偷越过晋国,向郑国进发! 不料,郑国早有防备,借机将留守郑国的三名秦将赶出了郑国,劳师远征的秦军想要以偷袭的方式拿下郑国已然是不可能了。 秦军无奈只好撤军。统帅孟明视自率秦军出兵以来,已有数月,军粮后勤都难以为继,此次无功而返更觉郁闷。 秦军在经过滑国时,为补充军资,秦军顺势打劫了滑国,史料称“灭滑而返”。 但滑国是什么国?滑国本是郑国附庸国,姬姓诸侯。既然晋国与郑国结了盟,你秦国欺负滑国,意味着惹了晋国! 先轸早在秦国未派人来晋国吊唁便起了怀疑,他安排的监视秦军的细作也向他报告了秦军的动向。 先轸冷笑一声:“果然有问题,既然你秦人要寻死,那本帅就给你们看看什么叫霸主之威!” 晋襄公一边办着国丧,一边召开了十卿会议。先轸提议在秦军回国途中部署重兵予以歼灭! 先轸的提议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军帅栾枝认为不妥。 栾枝道:“晋秦乃同盟国家,且晋国受秦国恩惠甚多,报答都来不及,哪能够对秦用兵呢?
而且,此番秦军偷袭郑国失败,已经是疲惫之师。我军此时偷袭,于礼于规都不合啊,传出去恐怕天下要都要笑话。” 栾枝的话让先轸非常生气,他大声道:“什么礼什么规,秦人讲礼了吗?秦人对我晋国,有四大无礼! 我国大丧,秦为同盟却不来吊唁,此为秦失礼之一。秦军远征,途经我国,却不来借道,此为秦失礼之二。 郑乃我国盟友,秦伐郑国,事先不通告我国,此为秦失礼之三。滑乃晋之附庸,秦却灭滑国,此为秦失礼之四。 秦人如此无礼,难道我们还可以无动于衷吗?” 先轸的话掷地有声,把秦国是非礼之举分析得再透彻不过了,再加上他是中军元帅,一时大家都不再议论。 先轸继续道:“国家养兵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眼见秦国非法侵入我国,作为军人,当然得勇敢去保卫国家。 晋国,是天子赐命的诸侯之长,维护国际秩序、声张诸侯正义正是晋国之责任。现在秦国无故伐郑,更无故灭滑,晋国难道还能让他们乱来吗?” 先轸一席话,说得是人人点头称是,栾枝不由面红耳赤,低首不语。晋襄公一看,看来出兵打击秦军的思想已然是高度统一了。 晋襄公站起来,看着先轸道:“元帅之言甚合寡人心意,什么都不要说了,寡人意已决,出兵攻打秦军!一切都由元帅负责,大家务必听元帅统一号令,违令者斩!” 出兵,当然得要有充足的理由,这是士气的需要,也是一员名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作为中军元帅,先轸早就将秦国当成假想敌了。晋文公薨后,晋国的安危系于他一身,先轸怎敢怠慢? 所以,先轸一直冷冷看着秦国人,他完全清楚了秦国的小把戏:居然敢趁着晋国国丧而实施这么冒险的军事行动,那就战场上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