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称雄在线阅读 - 第480章 追欠

第480章 追欠

    龙汉元年的四月刚过,河南开封府的知府徐晋就忙的脚不沾地。这个时节正是麦子灌浆之时,眼看着一年的麦子就要成熟收获,到了最关键的时期。麦子灌浆最需要保证灌浆水,而偏偏这段时间天旱少水。

    为了保证收成,总督下了严令,让各府县衙门组织百姓开渠挖沟,打井引水。总督甚至还下达了严令,让各省府州县官员们层层划片包干,各自负责好本辖区内的抗旱保麦工作。

    新总督一面下达了严令,一面又拔下了抗旱专项钱款,用以打井引渠制作水车等。

    徐晋是开封府的老知府了,在任四年余。开封府知府并不是一个什么好差事,开封府设在开封祥符县,城里不但有开封知府衙门还有知县衙门,因为府城是在祥符县附郭。不仅如此,河南省城也是设在开封城,布政使衙门按察使衙门,以及分守分巡兵备等数个衙门也设在开封城里。

    最要命的还是河南巡抚以及中原总督衙门也一同设在开封城里,更别说原来开封府还有周王府等周王一系五千余人丁,几十郡王的情况了。

    当官最怕的就是当这种官,有句俗话说的好,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虽然他不是知县而是知府,但也并不比附郭省城京师的知县们好哪去。堂堂一府长官,结果头上却还有无数的顶头上司跟他同城办公,天天只能当小媳妇,日子哪能好过。

    最让徐晋头疼的还并不是眼下的抗旱,旱情虽然严重,可毕竟有上面的拔银,加上如今是新朝初立,虽然衙门里大都是原官留任。可大家也都不敢如过去一般怠慢伸手,抗旱又有了划片包干,倒也还进行的不错。

    真正让他头疼还是其它的事情,具体的是三件事情。第一,新总督到任之后,就要求中原两省所有官员都上交一份述职报告,报告的内容就是各官在现任位置上的自我评叙,要这几年任职的详细情况都报告一遍,甚至还要附上从入仕到现在,这些年所有的任职经历。

    自我述职报告后。还要把入仕后历年的搭档同僚都给他们做一个评述。不仅同级,直属上司和下级也都得做份评述。

    面对着这个要求,到现在徐晋都还没有开始写这份述职报告。他实在是不知道要如何写,虽然总督府下发的通知里有提供述职报告的范本格式,可他依旧无从下笔。

    他都近五十岁了,入仕到现在也有二十年时间。这二十年时间里为官多任,各任的上司同僚下属更是无数,有些他连名字都记不起了,现在却要他一一评途。何况还要自述。到底该怎么自述

    最要命的是,述职报告名面还要附上一张财产申报表,把拥有的财产上报,并附上这些财产的来源。以及自己的收入等。

    徐晋虽敢说自己并非贪官,可官场之上人情往来,迎来送往的,一些礼物也是收过不少的。甚至一些例规之类的潜规则灰色收入,也没少收。这些现在要怎么写

    第二件让他头痛的事情是总督衙门要求各级衙门开始清理帐目,清理的范围是各衙门十年的帐目。所有的亏空挪用等都要清理了出来,追究当事人。谁任上的亏空就追究谁的责任,但给官员们三个月时间填补这些亏空,只要官员三个月内填补了亏空,就不再追究责任。

    这又是让徐晋痛苦的一件事情。

    他开封知府当了四年,现在要清五年内的亏空挪用等,这意味着其中四年的都得由他负责。虽然他也可以层层下查,把各衙各房的帐目再追究到该官员头上。

    但徐晋很清楚开封府的情况,帐目早就成了一堆烂帐死帐,根本查不清楚。衙门这几年也是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的过日子,可现在上面一纸公文,要彻查,这就是要命的。

    真要清查,还不知道要查出多少的亏空,这些根本是糊涂帐,他都不知道要去哪查。但他估计,就一个开封府五年内的亏空,最少也不少于十万块银元。

    就比如有些盐茶税等,都有定额,可实际上往往征收不到数目。很多都是下面贪污舞弊官商勾结,钱都进了私人腰包。帐面上便是年年征税不足,就好比浙江一年茶税才几两一样,这样的事情其实开封也很多。

    可现在上面不管这些了,他们只一个追查二字。按原来的定额,某税一年税额多少多少,不足的现在统统得由那些经管官员们填补,得拿自己的钱填补,也不管你以前到底贪没贪,有没有贪这么多,统统不管。

    你能填补的清,那么就既往不咎,填不清,那你就得论罪下狱。

    徐晋觉得这种办法简直是要人命,而且龙汉朝廷刚立国不过短短时间,现在却偏要追究五年的帐目,这不是胡来嘛。

    徐晋这些天把自己家的财产算了算,银行的存款开封城里的宅院,老家的田产等,加起来估计有二三十万块银元。虽然现银没这么多,但变卖点田地还是能凑起来的,但人家当官都是大把赚银子,他当官二十年,好不容易积攒点家当,如今却还要往外掏出一半家产来,想想就胃疼。

    第三件麻烦事,则是搞天下普查。丈量田地,清查户口,商业普查。搞这些总是极为得罪地方上的豪绅大族的。

    身为知府,官居四品,可在总督面前也只是个小小官员而已。况且,如今已经是大汉朝了,谁知道他这个开封知府还能当多久

    虽然他这个知府与总督都在一城办公,但平时想见一次总督也是难上加难,就算去总督府拜见,也是公事公办,两手搁在膝盖上,挺着身子有问则答,一番问答过后,总督大人就要端茶送客。他就得拍屁股走人。

    自始自终,新总督到任以来,他都没有跟总督大人私下说过几句话。纵然想找个机会巴结一下,都找不到机会。

    他跟总督大人之间,既非乡堂,又无师生之谊,从里外到都找不到半点关系能跟总督大人攀扯上。

    说实在的,徐晋平时也算为官勤勉,他这年纪才五十不到,已经是四品知府。而且还是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他心里头也实是想在仕途上再进一步的。到了他这位置,若能找到伯乐,肯关键时候撑他一把,再往上不论是当分道还是布政使都有机会,甚至就是进京做过侍郎也非没有可能。

    若运气好,得贵人相助,说不定临到老致仕前,也能混个侍郎。甚至是挂个尚书衔,那也是能载入族谱,代代相传的大好事。

    只是,他实在是没什么贵人。

    徐晋不想丢官。他还想要升官,思来想去,也只有好好把总督大人交待的事情办好了,看能不能得总督青睐。以后得其相助。

    这次全国普查,非常重要,是陛下亲自交待的事情。总督大人也三令五申,我们开封府一定要办好,还得办的漂亮,绝不允许有蒙混过关的念头。衙门里所有的官吏,也按抗旱的办法,划片包干,每一个官员,包一片地方,都给我下乡蹲点,带头普查。

    所有的田地都要量过,每亩都要量到,而且必须每亩都是二百四十步一亩,绝不许有什么大亩小亩糊弄。清量好的田地,要统一按上面给的表格形式登记好,田地的大小位置肥瘦历年产量田主等一一登记清楚,不许有一丝一毫的遗漏之处。

    所有的商行店铺,也要登记清楚,然后统一发放执照,要配合好税务署的人,把这些事务做好。

    徐晋一旦拿定主意,也是行动果决,打定主意这次要坚决配合好总督大人完成任务。不但要完成,而且还得完成的漂亮,这样才能引起总督大人的注意。

    诸位,如今是大汉帝国时代了,再不是前明时候。皇上圣明,总督大人睿智,容不得下面人糊弄,更容不得营私舞弊鱼rou乡里。谁敢怠慢松懈,那么我就请他卷铺盖走人。而且你们也别想着轻松走人,走之前,都得把各自的帐目清理好,屁股擦不干净的,有牢饭等着。我徐晋丑话说在这里,若你们不肯让我徐某人好过,我也会拉上你们垫背

    各位的述职报告抓紧时间写,各人帐目上有问题的,不管是亏空拖欠挪用漂没等等,都不要再找借口了,尽早填补上。我不管你们是去银行取款,还是贷款,或者卖房子卖地,总之一句话,把这五年的帐都平上,若不然,差一分一文,到时得得追究责任,各位莫要怀着什么侥幸心理,切莫敬酒不喝喝罚酒。

    一通严厉的威胁放出后,徐晋开始把任务分包下放。

    每个人都领到了各自的任务,谁要完不成任务,谁到时就得追究责任。

    众官吏们一听,都不由的眉头紧皱,都感觉到了一股来势汹汹的压力。

    等众官吏退下,一名师爷向徐晋道,东翁,这开封府的事情,不论什么都绕不过周王府。周王一系男丁就有五千余众,郡王三十六家,周王府的郡王就占了前明郡王的近四分之一啊。尤其是这清量田地,这开封府的田地倒有一半多都是他们占有,若是周王府不肯支持,只怕此事难啊。

    徐晋哼了一声,那是老黄历了,如今都是大汉天下了,他们这些前朝宗室难道还真想摆皇族宗室的谱皇上善待他们那是天子仁厚,可若他们真的不识进退,那本官不介意跟他们拼一拼。

    几乎在同时,中原总督衙门给辖下的二省诸府州县移文,通令各衙务必做好捍旱保麦工作,同时也要抓紧展开清理各衙亏空,以及大普查的事项,各衙不得出半点差错,须积极配合开展。

    开封府的知府徐晋反应最为积极,他最先动手清丈田地,并且第一个就找上了开封朱家。

    徐晋亲自带着人一地地清丈周王一系的田地,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一块块的清量,如实登记,统一按二百四十步一亩的标准登记。

    不管朱家的管事们如何送礼,怎么说好话,也不肯少登记一亩一分,更不肯搞大亩小亩的鬼。

    大人,清量出来了。

    哦,已经清理好了吗多少

    连续多日的奋战,让徐晋销瘦了许多,甚至脸也晒黑了不少,可他精神头却很足。钱粮师爷把报上来的表格呈给徐晋。

    开封朱家一族,就在开封府境内拥有田地六百三十八五千六百五十七亩。遍及整个开封府四州二十八县。而且据我们所知,开封朱氏在周边的几个府也置办有大量田地。

    六万多顷。徐晋啧啧有声,摇头惊叹。这差不多都有开封府半数田地了。

    这些田地他们都有田产契约吗

    大部份都有,不过这些地来的也不怎么正。这六万多顷,其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是前明朝廷所赐,剩下的部份是侵占的军屯官屯,还有些是jian民投献,另有不少则是历年灾荒之时,王府乘机低价买进。经过二百余年的不断积累兼并,终于占了开封府半数之地。

    这些前朝的宗室蛀虫。徐晋一掌拍在桌案上,占据开封六万余顷田地,却从不曾缴纳一粒粮食。就算按每亩三升五合算,一年也要欠缴二十二万三千四九十七石田赋,若再加上每亩的丁银等,这是偷漏了巨额的税赋。

    一年就算三十万石粮,追缴五年积欠,那就是一百五十万石粮。

    师爷惊了一下,小声劝道,大人,这个怕是不合适吧,前朝之时,开封朱家可是享有优免特权的。就算要征税,也是从今年才开始吧。

    徐晋冷哼一声,就算是前朝之时,也有明律规定,宗室和勋贵们受赐的公田载于金册,并不报官入籍,享有免除税粮和差役的特权。可这仅指赐田,赐田以外的田土,是要齐民一体当差纳粮的。而周王一系,赐田不过其所拥田产的十分之一,剩下的五百余万亩田地,他们却是一直没有交税当差的。

    师爷有些无言以对,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前明之时的事情谁不知道,别说室藩勋贵,就算是官员士绅,都在无视国条律令,享受着这种优免特权。

    减去可优免的那几千顷赐地,剩下的我们依然要追欠,减去十五万石,开封朱家依然得补交五年积欠一百三十五万石粮食。来人,给开封朱家下道公文,让他们务力于三个月内补充这一百三十五万石欠粮。他们也可以折银上缴,就按眼下市价,每石粮四块银元好了,共计五百四十万块银元。

    告诉他们,过期不缴,后果自负未完待续。

    :感谢武夫子心海书友150玄易道祖不羁~自由山青盈诸位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