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称雄在线阅读 - 第513章 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

第513章 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

    先不要管这些鞑子了,咱们把自己这边理顺再说。刘钧把女真北迁的事情抛一边,然后道,大汉开国也有不短的时间了,我们击败了女真的进犯,降服了半数漠南蒙古部族,也把女真打的求和称臣了。

    就是在中原,虽各地叛乱纷起,但也在短短时间内,把北方叛乱迅速平定。如今洛阳伪朝又被扫灭,现在朝廷三路大军正横扫一切叛乱。如今也仅剩下陕甘云贵川桂六省还有叛乱,但三路大军也将进入六省,平定叛乱就在眼前。

    我们现在还是把目光放到朝政上来,我们军事上虽然能够粉碎所有叛乱者,但朝政若是处理的不好,不能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也终究还是会出乱子的。唐太宗说的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何管理好天下,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的更直白点,让天下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就是我们最大的任务。现在你们也说说看,这新朝新政,你们有什么建议

    听皇帝说的直白,大臣们也都很坦诚。今日是上书房重臣议事,没有礼部官员监礼,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大家聚坐一起,倒是气氛比较融洽。

    倪元路道,陛下,治大国若烹小鲜,切忌心急。治天下万万急不得,新朝肇建,陛下登基时间还不长,朝廷上下人心浮动,天下子民不稳,也是正常。臣以为,还是当稳一点,慢一点为好。

    刘钧却是一笑。

    稳一点,慢一点你指的是什么是新税法慢一点,还是其它什么

    太监站在一傍。为君臣们斟茶。

    倪元路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

    臣确实觉得陛下有些cao之过急了,臣也知道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但急切是不行的。比如这新税法,如今朝廷推出新多新税,五花八门,臣也非反对征税,但臣以为,即使要征税,也当有个详细的条陈。把所有的税名等理清了。然后诏告天下,这样一来,天下官吏也方便了,百姓也明白了,对朝廷对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刘钧不是听不得建议的人,好的建议他听。

    总宪说的不错,其实新税法也一直在拟定整理之中,朕已经准备于近日颁布大汉税务法,到时里面会有详细的税目。以及征收的范围等。

    国家要运转,就需要钱粮,而国家之钱粮,就来之于税收。

    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大明亡国,也可以说是亡于财政破产。为何财政破产,最主要的就是税制不合理。加之宗室勋戚和士绅们都享受特权,偷税抗税导致的。

    最重要的还是大明的税制不合理。

    曾有人说过,税收的真谛。就是剪最多的羊毛,而听最少的羊叫。

    让刘钧来理解,天下百姓人口过两亿,但天下的财富其实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因此这税,自然也应当是这少数富人缴纳大头,而人数更多的百姓只缴纳少数,这样才符合剪最多的羊毛,听最少的羊叫。

    刘钧把新朝的税收重点放在商税上。

    第二个重点,就是税目明确,不许地方官员乱收税,也不许乱加耗,更不许有人拥有免税特权。

    对于朝廷的功勋之臣,对于皇亲国戚,刘钧可以赏钱,甚至也能赏地,赏爵,就是不会胡乱的赏官和赏地以及给予免税特权。

    官职,是国家名器,是管理天下的,不能胡乱赏给那些不合格的人。

    免税之权更加重要,一旦开了免税特权的先河,那早晚会如明朝一样。

    在两宋时代,来自于农业的税收,实际上已经降到很低的比重,税收的大头来自工商业。

    不过如何保证税收,也确实不容易,哪怕订下制度,也需要有人执行。

    刘钧已经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六部九寺这种机构设置,有些制约了新政的推行。

    特别是对于户部,一个部门管了太多东西。

    就和当初兵部一样,兵部曾经主掌所有军政军令,后来刘钧另建了一个枢密院。现在刘钧也感觉到自己迫切需要把户部也给折分了。

    五代北宋之时,也曾经把国家财政大权分为三司。分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地位仅次中书省,号称计相。户部掌户口和税赋,盐铁司则掌全国盐茶矿冶工商税收等事,度支则专掌统筹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

    现在朝廷已经有粮食总署盐务总署税务总署海关总署邮政总署等多个分离出来的部门,但他们名义上依然是受户部管辖的。

    刘钧打算再往前一步。

    朕打算仿五代和宋制,把户部折分。以后户部改为民政司管理户籍俸饷田赋,并负粮食漕运和责救灾救济等。

    另建财政司,专掌统筹财政收支制订财政预算,管理朝廷库藏等,制订税法,调整税种增减税目税率等。

    税务总署改为税务司,专掌税务征收,并与财政司拟定税法。同时,兼管盐茶烟酒专卖事务,并海关事务。

    粮食总署和邮政总署划归民政司,盐务总署和海关总署划归税务司。

    另建一个新的部门审计署,专门负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朝廷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各省财政预算执行的收支审计,帝国银行的财务收支审核等。

    三司的长官皆称为卿,民政卿财政卿和税务卿。各署长官,称为少卿。

    重臣们听到皇帝的计划,都一时没有回话,都在思考着。

    以后财政司和税务司负责拟定税法,然后交给廷议,最后由皇帝与大臣决定。今后,所有征税的税目,必须由朝廷中央制订。地方无权设立税种和税率。所有的税收,将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国税,一部份为地税。

    所有税收,正税为国税,正税之外,再附征正税三分之一,附税为地税。国税归入国库,地税则先入国库,再转拔各省方使用。

    这其实就是火耗归公了。

    不管在哪朝,其实朝廷的税只是算正税。正税之外,肯定还要多征一部份,多是以火耗的名义征收,这些附征的税,就是地方截留,有时甚至是官吏们的额外收入了。

    火耗附加数量不定,甚至很多地方,火耗比正税还高,甚至高出几倍之多。

    刘钧登基之后。就已经下令,禁止地方征收火耗。

    而现在,刘钧却又要开征地税,这地税也正是火耗。不过刘钧的这个地税。是有严格规定的,正税的三分之一。且这火耗不直接归地方,而是得先上缴国库,再拔下去。

    陛下。正税之余再征附税,这岂不是让百姓负担加重

    朕会把正税税率下调,实际上百姓缴纳的税并不会增多。只不过把这税收分作了两部份,一部份归朝廷,一部份归地方。

    晚唐五代之时,税收也差不多如此,税收分为三部份,一部份上交朝廷,称为上供。一部份分交给节度使衙门,称为留使,还有一部份则留给地方州衙,称为留州。

    现在刘钧把税分为两部份,给地方留下四分之一的税。这就是地方官府的办公经费,所有的税收解入朝廷,这无疑会让地方更财政更艰难,也肯定会加大地方官吏的贪污。

    这样一来,火耗其实并没有归公,只是入了朝廷的帐,再转拔下去。

    不过新税法里,却避免了地方官吏无控制的胡乱征收火耗。

    因为如今粮食都由过去官收官解,改为粮食总署负担征粮收粮运粮,再加上使用银元征税,这个过程中,其实并没多少消耗。

    以后,南方地区每亩征谷十五斤,附征五斤,亩征二十斤。北方地区,每亩征麦十二斤附征四斤,每亩共征十六斤麦。折银征收,谷麦每担折银元两块。

    袁继咸等都迅速在心里计算着。

    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南方一亩地等于要征银元四角,北方每亩地要征银元三角两分。

    大明一石米约有一百五十五斤,正税十五斤,就是近一斗,加征五斤,那就是一斗两升了。过去大明的时候,除了南方的苏松两地,田赋最重外,一般都是征三升多一亩,不过附加火耗就比较多。

    而南方的亩产是比较高的,普遍能达到两三石。

    北方的产量较低,但也有一石左右。

    算来,新和田赋税率大约是十五税一,远比大明初定下的三十税一要高。不过大明的三十税一也不过是好听,实际上附加的部份却是正税的多倍,甚至十倍几十倍之多。

    十五税一,只要没有火耗附加,也还不算太高。刘钧认为,这个税率,是完全能够让百姓承担的了的。

    大明百姓还有一项非常重的负担,那就是丁税了,这其实也就是人头税。按人头征收,特别是在大明改征银后,许多劳役都改为官府出银雇佣,这笔银子最后摊到每个百姓头上。但因为许多大户都有特权,并不承担,因此丁银往往又是一笔极大的负担,不比田赋少。

    本来自唐两税法起,人头税就是已经取消了的,是包含在了两税中的。可后来经历宋元明几朝,这个人头税其实一直都在,哪怕就是一条鞭法,这人头税不但没取消,实际上还是等于交了好几份。

    两税中本来已经包含了人头税,后来的一条鞭法,自然也是包含了的。

    不过这也是各朝惯例,人头税毕竟是一项大收税,特别是地方,就指望着这个收入用度了。

    而人头税,对百姓的负担是比较重的,因为不论你有钱没钱,他是按人头征税的,不是按财产征税的,有钱人和没钱人,都交一样的税。

    后来清朝时,搞了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把人丁数固定下来,然后把这个固定了的丁银数,摊入到田亩中。但实际上,摊丁入亩也不彻底,部份丁银是到了田亩中,百姓然后要交部份丁银,就跟唐宋元明等各朝一样,不管怎么改,人头税总是免不掉。

    现在刘钧也打算摊丁入亩,以后就不再另征丁银了。

    甚至百姓以后也不须另外服瑶役。该服的役,全由官府雇佣招人,支给薪水。而这笔雇佣的费用,也不再另向百姓征收。

    百姓既不用服免费的劳役,也不用再额外的交这些役银。

    那钱出哪来

    从地税中来,从中央拔款中来,另外也从田赋中来。

    大汉现在天下约有两亿人口,有田地大约十二亿亩。

    刘钧准备固定这个人口和田亩数量,也不管男女老少。田地肥瘦,总之每年征丁银两千四百万块,摊到这十二亿亩地中,等于是每亩地摊入两分银元。

    等于每亩地加征丁银一斤粮。

    而摊到每个百姓头上。等于是每人征六斤粮。

    不过因为这笔银元是摊入田亩中的,因此实际上最后征收时,有田才加征,田多多征。田少少征。

    如果一户普通百姓家里只有二十亩地,那他的丁银不过二十斤。如果一个大地主有一千亩地,他就得交一千斤丁银。

    如果这人是个工人。没有田地,那他一斤粮都不用交。

    一亩地一斤粮,绝不多。

    而一亩地一斤粮的丁银汇集起来,却等于朝廷一年能收到两千四百万块银元的丁银税收。

    以后百姓耕种,每亩地正税附税丁税三项加起来,南方一亩地所征税不过四角两分,北方一亩不过交税三角四分。除此之外,再无它税,再没有额外的加征火耗,也不会有代役银,而且,也不用再服免费的劳役。

    袁继咸等人也想到了,若真是如此,那还真不错。

    可还有其它的税

    李邦华问道,户部刚被一拆为三,他都不知道自己这个户部尚书还能当几天,接下来会去哪他也不清楚,不过他还是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刚朕说的是田赋,有田既有赋,无田则无。至于其它的工商税,也都是合理征收,比如你开了商铺,那么会征收营业税所得税,你房屋田产交易,会有契税,你出租商铺房屋,会有房产税。你买车买船,会有车船税,屠户屠宰牲畜,会有屠宰税,牲畜交易,也会有牲畜交易税,立契约,会有契税.。。

    刘钧一口气说了好多种新税。

    但是这些税,都是建立在有经营交易的过程之中,且税率并不高,都是按比例征税,因此不会存在负担过重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工商税,是比较灵活的征活方式。就好比营业税一样,如果是小本买卖,那么就是定额税,总的来说,税制灵活合理。

    不是简单粗暴的摊派,那样的税制才是失败的,也不会有优免特权,避免逃税。工商业繁荣,那么朝廷才能征到更多的税。

    在座的都是朝廷重臣,倒没有人说刘钧横征暴敛什么的,刘钧提出的这些新税制,他们很快就理解明白了。

    倪元路也是在心里惊叹,若是百姓的正税,真的只有一亩地几角银子,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一亩再怎么样也不止亩产一石,而现在的粮价,却还是远高于每石折银两块这个数字的。一个百姓哪怕只种二十亩地,那么粮食收益能达到五六十块,甚至更多,而所要缴的田赋和丁银加起来不过几块钱而已。

    至于其它各式征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太相干。

    皇帝已经说了,比如契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第一套房产是免税的。只有建更多房产或者进行房产交易的时候,才征税。其它如田地房产交易征契税房屋出售出租征房产税购置车船缴车船税等这些,跟普通百姓并没什么关系,毕竟不是每个普通百姓都有许多房子,也没有那么多田地房屋出售出租,更不是每个百姓买的起车马船只的。

    这个新税制,影响最大的不是普通百姓,他影响更大的是那些地主商人。

    田多税多,财产多税多,交易多,税多。利润收益多,税多。

    倪元路想起自己家里两万多亩地,以后一年光田赋正税附税以及丁银,加起来就有八千多块了。

    以后若还想买地,每买一块地,还得交一笔契税。甚至以后自己购车买船,都得另交一笔车船税,家里的商铺不但得交换契的契税,还得交房产税,经营还得交营业税所得税。

    想到这里,倪元路有些牙疼,如此一来,自己岂不是一年交税都得上万

    而且现在又减租减息,田租不能超过三成半,田地价格还高,看来以后买田有些划不来了。

    可把银子拿去做生意,也税不少啊。

    再想下,自己身为九卿,刚加了薪水,俸禄是以前明朝时的四倍不说,还有一笔养廉银,身为都御史,这笔银子有整整一万银元。

    可按皇帝的话,似乎官员们超过一百块月薪,还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自己这一年一万块养廉银,还得征百分之十,那就是征一千块了。若算是其它薪俸,一年还不只缴一千块。

    倪元路觉得好rou疼,皇帝这边涨薪发养廉银,这边又还征所得税,这圈子绕的,还不如直接把他养廉数量定为九千好了。

    他是真没想到,皇帝不但带兵打仗一把好手,居然征税都如此精明厉害

    未完待续。

    :感谢完美人生1989飘飘黑雪z~qugirard禾田田yebaoy我肥逍遥炎火神山青盈诸位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