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称雄在线阅读 - 第594章 驻京办

第594章 驻京办

    ,明末称雄

    打仗不是打架,更不是兵越多越好。

    尤其是这种出了国界深入敌境的远征作战,兵越多,后勤压力越大。而在一冷兵器时代,这样的远征作战,后勤补给是第一大问题,人越多,不但需要的粮草越多,而且更考虑组织能力。

    历史上隋炀帝征辽,发兵百万,出兵的队伍排着长达几百里长队。看似吓人,实际上却不得不倾国之力转运粮草。

    刘钧很清楚这些,枢密院参谋处也知道这些,没有人愿意犯这样的错误。

    尤其是入缅作战,西南刚平定,但是云贵高原,山高路陡,尤其是河谷湍急。以往这边的生意人运送商品都是靠着滇西小马驮运,甚至许多地方还得肩挑背驮。要入缅甸做战,后勤的压力极大,缺少通畅的道路,不但兵员难以快速运送,最麻烦的还是粮草的补给,尤其是汉军,做为一支新式军队,拥有大量的火炮,需要极大量的弹药支持。

    火器是汉军的王牌,可在云贵平乱的时候,其实多是靠的发起本地民兵带路作战,火炮都没有怎么投入。如果要入缅,那些沉重的大炮,肯定难以跟上。

    就算还有山地榴、骑兵炮,可炮弹转运也不轻松。

    恰好如今缅甸北方空虚,都城还被西南的土司溃兵包围着,这对大汉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经过精密的计划,参谋处提出了只派两个镇的军队入缅,另调一支军队驻扎在云南边界,随时支持。

    不过三个整编镇,依然数量有些多。

    一个整编镇六协三万人马,三个整编镇就是九万。九万大军的补给,若是在中原,甚至就是在辽东都不是问题,可是在缅甸远征,这恐怕就是不小的补给问题了。

    考虑良久。刘钧最后要求再缩减一下规模。

    “朝廷也有意将云南和三宣六慰拆分成三个省,我看,干脆现在就设省。云南之外,再设大理和老挝二省。云南、大理、老挝三省各驻一个两师四协的缺编军。再各设一个一协的架子军,另外把三省内的汉夷等集镇村寨百姓选青壮编为民兵,以为预备役。”

    原本三镇是九万人规模。

    现在刘钧改为三省各设两镇军,一个四协的缺编镇,一个只有一协的架子镇。加起来每省实际有五协两万五千人,若是再加上民兵,兵力并不会减弱。

    云南省的驻军做为预备队,贵州省和广西、西康、四川四省驻军,随时准备支援。

    按刘钧的意思,这次入缅做战,实际上就只有大理和老挝两省的驻军出战。并且两省的那个架子军还是留守,出动的只各一个缺编军。

    缅甸远征军,最终只有四万人。而且刘钧还让他们分做两个梯队,一次进攻。一批在后策应。

    “陛下,如此一来,兵力会不会太少了?”傅山有些担忧的问。

    九万变七万五,七万五变四万,现在四万还要分两批,第一批只有两万。这两万还分两路,因此实际上每路只有一万军队。

    “每路各一万精锐,足矣。我们这次的出兵计划,是先将六慰收复。至于阿瓦、蒲甘等东吁大城,暂时别急。等我们趁此机会。收复了六慰后,先稳固地方,收服土司。同时修城筑堡,修通道路。架设桥梁,然后把粮草和火炮弹药运过去。”

    刘钧也没打算要一口气灭了东吁朝,他准备慢慢来。

    毕竟入缅道路难行,且朝廷在那边也没有什么统治基础。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反可能被撑到。

    对于皇帝的这个打算,枢密院和兵部的一众司令、参谋长们倒觉得很是稳妥。现在朝廷倒不怕在关外等地打仗。可就怕云贵这种群山峻岭间行军作战,因为这种地形对于汉军制约太大。

    “另外,可以派人去联络大城王朝,表示我们愿意支持他们与东吁作战。甚至可以送他们点军火,让他们继续跟东吁王朝作战,甚至咱们可以与他们先做个口头约定,支持他们灭掉东吁。”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东吁灭亡了,大汉要打通西南出海口,到时就可能与泰国大城王朝就有利益冲突,但是现在嘛,不妨先合作,一起灭了东吁再说。甚至刘钧也不介意到时真正的把缅甸东南的部份地盘分给泰国。

    “不过我们得小防越南,他们若是趁机也想从缅甸咬一口,这绝对不行。”

    和越南交界的是老挝宣慰司一带,这里也就是后世的金三角地带了,虽说越南现在也是分裂状态,但不得不防他们想来捡便宜。

    “不过若是越南人老实,也不用先理会他们,等我们收拾了东吁这边再说。”

    枢密右使刘允升提议,可以让锦衣卫在越南挑点事情,比如挑动莫朝搞点小动作,或者暗中支持南部的阮氏或者是中部的武氏这两个割据藩镇跟后黎朝实际掌权的郑氏动动手。

    “可以去做,不过小心一点,我们在暗中既可,不要暴露了。’暂时,刘钧还是不想同时多线作战的。

    接下来,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安排,兵部装备、后勤几司的补给等。又调整了一下西南军队。

    那些南下平叛的几路大军,有的调驻云南、大理、老挝三省,有的则调驻贵州、西康等省,有的则要调驻广西、四川、湖南等。

    原来的数镇精锐,折分成了十几镇。

    西南的诸省,每省都驻有两到三镇兵马。不过多数是一个整编镇配一个架子镇的配制,基本上每省驻军数量在两三万之间。

    西南诸省刚刚平定,正在进行改土归流,且如今既要入缅做战,又要准备西北的漠西蒙古人来犯,因此西南西北一线边境诸省,也算是重兵驻防。

    刘钧又在西安和洛阳、南京驻防了三支战略预备军,算是整个南半壁江山的机动兵马。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中午。

    刘钧让御膳房准备午餐,刘钧留一众臣子赐宴用餐。

    赐膳比较简单,算是标准的工作餐。分餐制,四菜一汤,两萦两素。菜做的还是不错的,肯定也能吃饱。

    想要满汉全席这样的大餐是肯定没有了。又不是宫中庆典酒宴,这只是工作餐而已。

    四菜一汤,饭后有茶点,但没有酒。

    刘钧在不久前刚刚下过旨,官员一周休沐两天。工作五天。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内,各官府是包一顿午间工作餐的,但晚餐早餐不包。所有的官吏,周一到周五,甚至周末值班时侯,早午都不得喝酒,不管酒量多好,都滴酒不能饮。

    更不能上青楼、酒肆。

    晚上下班后或者周末休沐之时,则朝廷不禁饮酒和上青楼茶肆。

    这也是为了避免喝酒误事,动不动就把公事带到酒桌上谈。各种劝酒敬酒陪酒,不但误事,还带坏风气,甚至还浪费公款。

    朝廷有专门的部门巡察,甚至还有厂卫暗中巡查,如果官吏违反这项制度,轻则敬告罚俸,重则降职免官。

    因此就算是今天的宫中赐膳,可也一样没有酒。

    午间工作餐既无酒,菜也少。还有皇帝在,因此这饭吃的自然就很简单拘束,大家也不耽误,迅速的扒拉着饭菜。很快就吃完了。

    刘钧也吃的很快,他吃过后还特意的看了一下官员们的小饭几,发现大家都剩下了不少饭菜。

    当下便直接招手叫来内务府总管。

    “记一下,下次工作餐饭菜量减一半。”

    四菜一汤加上水果茶点,量很足。刘钧不缺这点饭菜钱,但浪费可耻。

    内务府总管连忙记下。一众官员倒有些哭笑不得。皇帝名下产业那么多,不管是银行、奖券还是钟表、玻璃等产业,哪个不是跟摇钱树一样的。

    “该花的钱一文不能少,可不当浪费的也一点不应当浪费。”刘钧当然不抠,京官现在都拿着前朝时的四倍俸禄,地方官员也是双俸,更别说还有丰厚的补贴、奖金等。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官和一些紧要衙门的官员们来说,他们还有一笔更丰厚的养廉银。

    饭后,也没急着再议事。

    刘钧让宫中宦官带着一众官员去一侧偏殿午休。

    “最近京师出现了不少会馆,这个事情你有多少了解?”

    刘钧坐在暖和的殿中,端起一杯热茶,轻抿着,然后慢慢的问东厂提督。

    会馆一般都以地方同乡或者同行为名开设,会是一个同乡或者同行的聚焦地,尤其是在京师之中,本来就有许多同乡或者同行的会馆。但是这段时间,京师又开设了许多会馆,这些会馆却不是同乡会馆和同行会馆,而是地方官府在京的办事处。

    据刘钧所知,早在唐代时,因为地方藩镇割据,和中央朝廷之间关系特别,出于需要,藩镇便在京师设立进奏院,用以与朝廷联系,以及收集打探朝廷的消息。后来进奏院还多了一个职责,负责藩镇和京师之间的铜钱汇兑,这也是飞钱的开始。

    每一样东西的兴起,都有其需要。

    如今京师突然出现许多地方驻京办事处,也一样是因为有这个需要。自从大汉建立后,朝廷就定下了完全不同于明朝的税制。

    大明的税制是把所有的税权收归中原,地方的收入全都先归入中央财政,然后再拔款给地方。

    以往在明朝时,税赋只是中央朝廷的正税。地方官吏在为朝廷征税之时,会在正税之后加征火耗、羡余,甚至另外还有地方的征派,这些其实都是地方财政收入。

    因此,中央和地方是两套财政制度,各管各的。平时地方上的主要开支,都是地方官府自己收取,只有一些大的项目,才是国家拔款。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汉朝廷征税之时,所有的款项中已经包含了正税和附加附,正税就是国税,附加税就是地税。可这税是一起征收的,征收后还要先入国库。

    地方用钱,得先做出财政预算,然后报朝廷审批,通过之后再拔下去,这钱下去后,还会有专门部门盯着,到了年底,还得再做一个报告,把钱花哪去了报告清楚,预算是超支还是剩余,种种都得一清二楚。

    在这种财政制度下,地方没有自己的财权,钱款全靠中央拔款。而想要拿到钱,又得预算由中央衙门通过,通过后,要拿钱,也得从中央拔款。

    总之,地方官府的工作流程也全变了,一切都得依赖中央。

    审批预算,请拔款项,财政报告等等,为了早点批下预算,或者早点拿到钱,各省干脆就派了官吏长驻京师,专门与京师各部衙打交道,跑关系。

    这些在京跑部衙的各省官吏,也得有落脚之地,也不能长期住客栈酒店,那样既费钱还不方便。

    因此,最后他们便陆续干脆在京自己花钱租楼或者买房或者盖楼,打着会馆的名义建起了驻京办事处。

    如今的那些什么江西会馆、山西会馆等等,都是驻京办。会馆既用做驻京办事处,也还兼作接待入京的地方官员,以及还用做接待本省商人、士子在京食宿之用。既能赚点银子,还能联络下感情。

    眼下各省在京都有了会馆,甚至一些有钱的地方府衙,也都开始在京办起了会馆,如扬州会馆等。

    刘钧对于现在朝廷出现的这些驻京办事处,有种很熟悉的感觉,也一下子摸清了这些会馆出现的原因。

    他知道这是因为地方没有财权,财政大权都握在中央的缘故。但他又不肯把这个财权直接放给地方,如果地方征收的地税直接截留在地方,虽然中间免了一堆中间环节,可朝廷对此也就越发难以监管了。

    现在这个流程,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有了预算和审核制度,地方上要花钱,就得会做好预算,把每一笔财要怎么花,都清楚的报告给中央审批。就算是拿到了钱,可最后这些钱怎么花的,花到哪去了,同样还要经过朝廷审核,甚至在使用过程中,还得接受监督。

    刘钧宁愿麻烦一点,也要监管的严格一点。

    “东厂和锦衣卫一起,针对这些会馆做个仔细调查,然后报告上来。不管是省会馆还是府会馆县会馆,都得干净,绝不允许有贪污腐化的问题,更不许这些地方会馆和地方官员,跟京师各部衙搞权钱交易,搞行贿受贿。”

    “都查仔细点,深入一点。”

    刘钧记得很清楚后世的驻京办,许多最终都暴露出来许多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特别是那一句‘跑部前进’的话,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现在各地驻京办已经雨后春笋一样的开起来了,刘钧必须得防微杜渐,把极可能出现的不好苗头早早掐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