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小农民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衮衮诸公

第七十一章 衮衮诸公

    杨铨被宋宽志这么一说,却是愣住了,他对着宋宽志问道“您比我年长,我就称呼您一声宋叔了,不知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按理说,官府还不比我这穷人强么?您怎么说的这么严重呢?”

    宋宽志伸手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示意杨铨继续赶路,杨铨慢慢的向前走着,那宋宽志这才说道“大家都以为跟着官府生活会好一点,而且卢督师走的时候,还留下了那么多的粮草,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为什么咱们会落到难民的地步,往年咱们旱灾,饿死的人可是少了?跟着官府,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杨铨有些讶异“不知宋叔何出此言?”

    宋宽志叹了一口气“纵观历朝历代,建国之初,一般全国没有大灾,国家强盛,民众富足,可是为什么到了王朝末年,小小的一场旱灾水祸,就会激起民变,直至改朝换代?”

    他说道这里,看着杨铨在用心的听,这才接着说道”后人往往会给扣上,当权者昏庸,乃至天降灾祸。这话,无非是自欺欺人,蒙骗后人的说法,真实的情况,其实也很简单,非是王朝初年没有灾祸,而是王朝建立之初,皇帝睿智坚毅,下边的臣工经历过战乱,深知饥荒灾祸的可怕,在加上俱是有能力且尚且清廉之辈,自上而下,政通人和,无人敢贪鄙救灾的粮食,

    可倒了王朝的末年,皇帝大多是深宫之中被女子带大的痴人,已经没有建立之初那些先祖的智慧谋略,下边的臣子,当官大多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自上,不能明察秋毫知人善任,治下,不能清廉守节,心怀天下。在加上建国之初的弊端,到了末年,犹如大树已经扎根于王朝内部,不将王朝最后的一滴鲜血,吸干吸净,却是根本不会罢休。如此,国如何不亡?“

    “那宋叔的意思,是这官府赈灾,是真的有问题了。“杨铨脸上不由的担忧起来,

    宋宽志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杨铨此刻停在了路的当中,”这可如何是好,这剩下的乡亲,岂不是要吃苦么?“

    ”杨贤侄打算回去么?“宋宽志也停下了脚步,看着杨铨问道

    看着眼前宋宽志那熠熠生辉的眼睛,杨铨愣了片刻,微微一笑,一张僵硬的脸颊,化作了片片的蝴蝶。”回去?回去我又能怎的?还能和官府硬抗么?与其这般,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回到家里,让自己有能力来帮他们“

    宋宽志看着这一腔豪情的少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正在北行的队伍,速度是慢慢的降了下来,倒不是卢象升不急,而是如今这情况,还真不是他着急的事情,原因无他,盖因现在军卒已然疲惫,大都没有了力气,

    从顺德府城外,到如今的这个地方,这还是他卢象升治军有方,这才使得他这天雄军,一日行走百里,要知道,这时候的很多的明军,一日急行军,也仅仅能走二三十里而已。

    卢象升看着士卒们开始休息,他才坐到了树荫下,解开了衣甲,他身上的甲胄,基本上是铁叶打造,穿起来沉重无比,总的来说,他卢象升其实更像是一个怪胎,虽是文人出身,还担任过一任知府,可是论起武勇来说,寻常的武将也比不得他,后世曾有人见过他练功用的长刀,据说有一百二三十斤重,这种水平,估计就是明末名将辈出的年代,也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远处一骑飞驰而来,卢象升皱了皱眉头,方才他派出的前锋,已然探知,现如今这鞑子,已经收兵北上,这北直隶从这清苑以南,只有零零星星的鞑子探马,正规的军队却是一个也无。不过这骑兵来的甚快,沿途的士兵又未阻拦,看来这人必定是有紧急的军报的

    ”督师,督师“那人骑在马上,却是找不到卢象升,只好冲着人群喊道

    ”过来罢,我在这里“卢象升只好站起来,冲着那人喝道。没有办法,他身边的随从,早就被他赶到队伍前后,约束军队维护军纪去了,他堂堂一个总督,身边除了那些普通的士卒外,竟然一个使唤的人也没有了。

    那骑士这才看见卢象升,从这马上下来,走到了他跟前,”督师,这是杨铨托俺交给您的信件,他临走让我一定要交到您的手上,方才侦查军情,俺把这事情给忘记了,方才下马的使唤,这才怀里的书信隔了一下,这才想的起来。俺就连忙给您送过来了。“

    卢象升听着这何老六的啰啰嗦嗦,待听得是杨铨给他写的信,脑子里不由的想起了杨铨的模样,笑着从何老六的手中接过这信件,待入手,这才发现这信件竟然很是厚重,看起来这信里的东西肯定很多了。想到这里卢象升那轻视之心淡去,

    他拿着这信封,只见这封面写着卢象升卢督师亲启,看着字体遒劲有力,架构古朴,非是从小苦练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字体。

    他小心的撕开信封,掏出了里边的一沓子纸张,他打开这书信,看了没有几行,身体不由的坐直了,只见卢象升的脸色,也因为这书信上的内容,越看越是凝重,半晌,他才徐徐吐了一口气。将这沓子纸张叠好,重新放入了这信封当中。

    卢象升看了看周围的那些士卒一眼,又将这信封,放入了自己的怀中,这才暗自忖道”杨铨这人的眼光不一般,不过,当今陛下,其实寻常人能忖度的?这信上的种种措施,倒是不失为屯兵养战的好法子,尤其是当下国库空虚,根本发不出多于的饷银之下。“

    想到这里,他暗暗叹了一口气,当下国难,国内流寇死灰复燃,朝廷赈灾不利,难民饥寒交迫饿殍无数,被一小撮叛逆鼓动,接连声势浩大的造反,若是官兵得力,当地官府辅以陆续的赈灾手段,这些叛逆流寇,岂能心腹之患?可惜,如今官兵不能用,官府也烂到骨子里,就连朝廷上的衮衮诸公,真要是对民有利的事情,怕是也有各自的小算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