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兰陵禁书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节

第九十三节

    “哦?”bottle疑问道。

    唐冬至取出一张纸,一支铅笔,“还记得我们之前的推测吗?”

    Bottle点点头,“越中十子之一沈练,因直言弹劾权臣严嵩父子,被构陷为白莲教徒,沈家三父子遭灭门之灾,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为了保全沈练子嗣,暗中活动。越中十子之中,与沈练交厚的徐渭、萧勉也积极参与营救,甚至说徐阶都参与了救人。最终,他们选定了云海,依托萧勉高祖萧显的旧部杨公,在此隐居下来。幸免的沈练后人为了感怀这再生之恩,修祠、建亭,令后世永不忘怀诸公之大德。”

    唐冬至颔首微笑,为bottle清晰的思路感到赞赏,“不错。我们确是如此推断的,而且这样的推理几乎是目前唯一合理的判断。但是,其中涉及到兰陵的细节,我们推断是因为萧鸣凤的族望是山东兰陵,这样解释完全没问题,只是现在看来兰陵所包含的信息远非这么简单。”

    Bottle望着唐冬至。

    唐冬至继续道,“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在严嵩父子倒台后,这个秘密已经没有严守的必要,相反更应该大肆宣彰,以彰显诸公之令名。如果说,在明朝,为了照顾皇帝错案的面子,继续保守秘密尚可解释,那么到了清朝、民国乃至当今,这个秘密不早就应该被公诸于世,令世人敬仰诸公的身怀大义了么?”

    Bottle点点头。

    唐冬至说,“那么,疑点就出在秘密本身上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惊世秘密,以至于需要保守至今?而这个秘密,也正是我们要查找的。老爷子临走,留下了五个字,这是把关键钥匙。他再一次提到了兰陵,还提到了书。我马上想到了一部旷古奇书。”

    Bottle目不转睛的望着唐冬至,她的心也不禁跳得快了起来。

    “《金瓶梅》!”唐冬至缓缓但坚定的说出这本书的名字。

    饶是bottle已经料想到这必是一本令她大惊的书,但是当《金瓶梅》三个字从唐冬至口中说出来,她还是吃惊不已。

    “《金瓶梅》?”bottle不禁念出声来。

    唐冬至俯身趴在书案上,写下了《金瓶梅》三个字,然后在下面列了顺序符号:

    第一,《金瓶梅》的署名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第二,《金瓶梅》影射的就是明朝正德帝和权臣严嵩父子。

    第三,《金瓶梅》自诞生日起,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被历朝历代列为禁书。

    唐冬至说道,“第一点,印证了老爷子临终手写的书和兰陵的关联。”

    Bottle接着说,“第二点,恰恰跟沈练被构陷有关。”

    唐冬至说,“没错。第三点尤为重要。在明朝,《金瓶梅》问世之初,乃以手抄本辗转于当时,名人雅士争相手抄传阅,时人颇以能一睹该书为耀。可见,该书甫一面世,便有亘绝古今之魅力。”

    Bottle没看过《金瓶梅》,只是知道这是一本争议巨大的书,书中有大量的****情节和春宫插图,因此市面不常见。她问道,“这本书在明代被禁,是因为它的****情节?”

    唐冬至说,“单就明朝这一个朝代而言,《金瓶梅》因****被止,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更险要的原因是,这本书影射了明代荒yin无度的正德皇帝,也影射了当朝权臣严嵩父子,因此本书的作者从提笔写下第一个字起,就十分小心,刻意隐匿自己的身份信息,所以,直至如今,该书的作者身份仍旧扑朔迷离,号称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后人多有考证,仅仅疑似作者就多达数百,可见这本书在当时的面世,一则是冒了灭门灭族的巨大风险,二则是它确实配得上第一奇书的称号。”

    Bottle心想,这就难怪作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要严守秘密了。她问道,“那么,到了清朝呢?这秘密还有保守的必要吗?”

    唐冬至道,“清朝实乃是中国历史之倒退,令人痛心。满夷自山海叩关,铁骑踏遍关内河山,泱泱我华夏文化不进反退,清初之文字狱,更是令人呼天徒叹。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诗便遭灭门,岂不荒唐之极?舆论压制至斯,可窥一斑。时人无不噤若寒蝉,不敢发声。《金瓶梅》在文字上颇多沾染荒yin之事,在意旨上又影射朝堂,因此这本书在清朝遭禁是势所必然的。可是,令当政者意想不到的是,压制与反弹自古就是相依的,压制力量越大,民间的反弹就越攒力,爆发出来就越是无可阻挡。《金瓶梅》在清朝非但没有禁绝,反而绽放出了奇葩。”

    “哦?”

    “《金瓶梅》传世版本很多,各国收藏也不尽相同,近些年国内也做了不少版本。但自清张竹坡后,新出的本子无不以万历本、崇祯本和张评本为宗,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版本,都是这三个版本衍生出来的。而清初张竹坡的点评本《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对后世影响巨大,这个版本是以崇祯本为母本,对崇祯本做了详细的勘校和评点,这个版本风行传世,已经取代了母本崇祯本。”

    “看来清朝并没禁绝该书。”

    “清朝官方对《金瓶梅》是禁绝的,可是这本书的诱惑和魅力,令官方的禁令在执行时大打折扣,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思想的魅力。铁血和禁锢,是压抑不住思想之自由的。但是,我想,肖家之所以未将秘密公诸于世,压力恐怕还是因为清朝官方的禁令。”

    “那么民国呢?”bottle问。

    唐冬至听bottle提及民国,脸上光彩与颓然并存,痛悔叹息之情溢于言表,“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时代,在我看来,仅次于春秋战国。上世纪初,清廷昏聩,已成腐朽之势,帝制统治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失去其活力。1910年,武昌士卒一呼,举国响应,满清逊位,民主之国度呼之欲出。然,当时军阀割据,形势混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兴之日本觊觎华夏之泱泱,北洋政府内忧外患,终于因割让青岛之二十一条,引爆了五四运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春秋战国的一个大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千年来我华夏再次出现蒸蒸向荣之大气象,实乃国之大幸。其后,国民政府东征北伐,逐渐平定国内乱象,国家之统一,文化之繁荣,思想之自由,民主之宪政,无不举而待发。二战的爆发,却延滞了这一进程,也再一次将华夏引入了乱世,八年抗战,三年内战,自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整整失去了十八年的时间,令人痛惜。”

    唐冬至一口气说完,激动之情慨然而现。Bottle心想,这题跑的太远了。

    唐冬至继续道,“上世纪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大机遇,也是大毁灭。在这样的背景下,肖家自然不能自曝秘密,令其置于豪强或日本人的视线中。我想,你外公家一门六忠烈,死于日战,恰恰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和缩影。我们要感谢你的族人,不但死忠于家族秘密,而且有勇有谋,能审时度势,方才不至灾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乱世,仍未能阻止文化的大传播,思想的大绽放。”

    “哦?”

    “1931年,北京琉璃厂一个叫张修德的书商,在山西平遥、介休附近的一个农村里收购到一部《金瓶梅》,随后重金出手,转卖给文友堂书店。文友堂如获至宝,高价相沽,此书几经波折,最后被国立北平图书馆购藏。1933年,时任孔德学校图书馆主任的藏书家马廉出面集资,以古佚小说刊行会的名义将这部旷世奇书《金瓶梅》影印120部,分送订购者,供研究者研读。鲁迅当时在北平教书,他也订购了一套。据《鲁迅日记》1933年5月31记载,每部‘预约价三十元,去年付讫’。原书于抗日战争时期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1975年归还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本书就是后来众多国内版本的母本,这是冥冥中上天对那个时代的礼遇啊。”

    “那这个版本的母本是万历本、崇祯本还是张评本呢?”

    “是万历本。”

    Bottle问,“那么,建国后呢?”

    唐冬至说,“建国后不必我说了。一切世族士绅、文人学者,均匍匐在地,苟延存世。这样的时代,我想,肖家断然不会将家族秘密奉献出来。你祖父蒙面自戕,你父亲紧随其后,恐怕也是有其缘由的。”

    Bottle说,“可是,我父亲临走时,并未留下任何关于家族秘密的信息。”

    唐冬至叹息了一口气,“哀莫大于心死。我想,你祖父并没有将秘密传于你父亲,你父亲当然也就不知了。”

    “你的意思是说,建国后,《金瓶梅》仍是禁书?”

    “不错,是绝对的禁书。不过,《金瓶梅》却也不是未在国内出版。1957年经******亲自批准,文学古籍刊行社据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重印《新刻金瓶梅词话》,两函二十一册,200幅插图合为一册,印量2000部。其发行对像是:各省********、副书记以及各部正副部长及专门研究人员。购此书者均登记在册并且编了号。此书市面现在及其少见。”

    “就是1931年发现于山西、今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本万历本?”

    “可以这么说。准确的说是这本万历本的影印本,在1957年在大陆被重新影印,内部流传。”唐冬至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