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二 万事俱备
书迷正在阅读:穿越八十年代逆袭、豪门童养媳:hello,总裁大人、秀色田园:农家童养媳、总裁情人别想逃、恶魔校草是暴君:夜少,请回家、鬼神重生记、爷来给你唱一曲儿、绝武阳神、3D帝国、先知厚爱:晏少的野蛮娇妻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在两人共同的努力下,几个备用的名字想好了,接下来,他应该着手其它的材料了。
第一步,要用到公司注册地址的房产证及房主身份证复印件。由于居民楼是不可以作为公司注册地址的,所以张洋得去租一间合适的写字楼。但是经过一番打听之后,觉得太不划算了,一间普通的写字楼,一元一平米一天,这样下来,一个月至少要三四千块,一年就是三四万……在前景未知的情况下,实在没有必要付出这个代价。
张洋计划在自己的家里办公的,这样可以最大化的节约成本,但是这前提需要拿到工商局许可的营业执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洋去了孔建庭的店面,决定找他帮自己这个忙。
张洋问孔建庭,可不可以借到这个店面的房产证以及房主身份证复印件。张洋需要这些材料到工商局注册一下信息,蒙混过关。办理成功后在自己的家里工作,并不会搬到孔建庭那里,影响对方的生意。
孔建庭当然愿意帮忙,但他不能保证房东会不会借给他这些证件,只能说尽力而为。
张洋自然希望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即使孔建庭没能办成此事,张洋也是不会埋怨后者的。人家能抽出时间帮忙,就说明对你足够重视,把你当作了朋友。基于此点,张洋依然感激不已。
凡事要做两手准备,考虑到这件事的成功把握不大,张洋仍在费尽心思的想其它办法。
第二步要集齐三位以上的股东,注册资金需在三万以上。若是投资人只有张洋一人的话,工商局规定,必须个人拥有十万块以上的注册资金。张洋当然没有这么多钱,所以只能寻求伙伴合作。他算一个,陈帆也算一个,至于另外一个人,他就需要斟酌一番了。
思来想去,还是孔建庭比较合适,这位大哥性子沉稳,是一个可以商量事情的人。反正这就是个形式,实际孔建庭可以不参与其中,只是在文件上按个手印、签个字,仅此而已。
第三步,划出公司经营范围,集齐所有相关材料。张洋去了一趟刻章厂,按照要求,刻了一套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合同章。之后又跑去银行开立验资户并存入投资款。至此,张洋所积攒的三万块一分不剩了,手里没有了钱,他觉得一切又回到了原地,仍需从零开始,一步步去努力、拥有。
期间,一个好消息传来了,孔建庭从房东那里弄到了材料。这为张洋省去了不少麻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带着材料到当地工商局去办理相关手续了。
原本,张洋以为办理个营业执照只是一两天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中过程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的多。不但要到工商局,还要去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又要去国税局办理国税证、地税局办证处办理地税……在这之前,张洋都不知道原来亲爱的祖国有这么多个局,他以为只有公安局、电业局、卫生局等三五个常见的局子呢……跑这么多个局不算,还要排队,办事的人很多,基本上去的稍晚一点儿,这一天能不能轮到你都是个未知数。这一套流程审核下来之后,起码半个月过去了。这要求张洋有足够的耐心。
曹铭飞留意到了张洋近期神神秘秘的行为,怀疑后者有事隐瞒他,便问了张洋。
张洋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让他蒙在鼓里了,反正这件事板上钉钉,已无人可以阻止。
挑明了话儿,告诉了他。
曹铭飞果然心有不满,认为这么大的事张洋不与他商量,明显是没拿他当回事。
张洋心中惭愧,他确实从不会在意曹铭飞的想法……面子上,只得好言安抚了一番。
不久之后,大舅宋东辉有了回复,他将自己一些朋友的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给了张洋。
信息的内容不多,只有寥寥几百个字,密密麻麻的。宋东辉只念过小学,文化不高,因此发来的错字、语义不通的地方很多,外人必须认真揣摩才能看懂。
张洋心中无比感动,他知道大舅不习惯用手机发短信,打一个字都要弄半天。这几百字虽然不多,但大舅一定是费了好些时间才完成的。
随即,张洋认真地研究,他记录了几个自认为今后最可能用得上的人,然后联系大舅,让后者想办法安排见面。
一连几天,张洋往返于冰城区与哈市之间,随着大舅东奔西走,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渐渐地,宋东辉发现,这样不是办法,因为他想带张洋去认识更多的人,将自己的人脉移交后者。为了提高效率,宋东辉特地安排了一个饭局,请了一大堆的朋友,都是张洋心中那份‘名单’之内的人。
当然,张洋是饭局中必不缺少的,以一个后生陪从的身份坐在了大舅的身边。席间,宋东辉不着痕迹的向众人推介张洋,并着重说明他现在的工作。这番介绍之后,没用张洋开口,许多人立即意动,纷纷要与张洋结识,互留电话号码,想来都是有合作的心思。
这些人都是老江湖,这样一听,自然明白宋东辉今日宴请的用意。但一切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上,既然张洋的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招揽客户,又不事先收取推广的费用,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还有宋东辉的这层关系在,同样是老朋友,也顺便卖了他一个面子,情利双收,一举两得。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没有人会拒绝与张洋合作的。
本来,在这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眼里,张洋只是个小辈。但如今,老油条们显然是将张洋看作了同一级别的存在,话里话外,不时地地吹捧者张洋,一口一个张小哥、张老板叫着,令张洋脸红的同时也有点飘飘然了,原来当老板的感觉这么美妙啊!
在两人共同的努力下,几个备用的名字想好了,接下来,他应该着手其它的材料了。
第一步,要用到公司注册地址的房产证及房主身份证复印件。由于居民楼是不可以作为公司注册地址的,所以张洋得去租一间合适的写字楼。但是经过一番打听之后,觉得太不划算了,一间普通的写字楼,一元一平米一天,这样下来,一个月至少要三四千块,一年就是三四万……在前景未知的情况下,实在没有必要付出这个代价。
张洋计划在自己的家里办公的,这样可以最大化的节约成本,但是这前提需要拿到工商局许可的营业执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洋去了孔建庭的店面,决定找他帮自己这个忙。
张洋问孔建庭,可不可以借到这个店面的房产证以及房主身份证复印件。张洋需要这些材料到工商局注册一下信息,蒙混过关。办理成功后在自己的家里工作,并不会搬到孔建庭那里,影响对方的生意。
孔建庭当然愿意帮忙,但他不能保证房东会不会借给他这些证件,只能说尽力而为。
张洋自然希望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即使孔建庭没能办成此事,张洋也是不会埋怨后者的。人家能抽出时间帮忙,就说明对你足够重视,把你当作了朋友。基于此点,张洋依然感激不已。
凡事要做两手准备,考虑到这件事的成功把握不大,张洋仍在费尽心思的想其它办法。
第二步要集齐三位以上的股东,注册资金需在三万以上。若是投资人只有张洋一人的话,工商局规定,必须个人拥有十万块以上的注册资金。张洋当然没有这么多钱,所以只能寻求伙伴合作。他算一个,陈帆也算一个,至于另外一个人,他就需要斟酌一番了。
思来想去,还是孔建庭比较合适,这位大哥性子沉稳,是一个可以商量事情的人。反正这就是个形式,实际孔建庭可以不参与其中,只是在文件上按个手印、签个字,仅此而已。
第三步,划出公司经营范围,集齐所有相关材料。张洋去了一趟刻章厂,按照要求,刻了一套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合同章。之后又跑去银行开立验资户并存入投资款。至此,张洋所积攒的三万块一分不剩了,手里没有了钱,他觉得一切又回到了原地,仍需从零开始,一步步去努力、拥有。
期间,一个好消息传来了,孔建庭从房东那里弄到了材料。这为张洋省去了不少麻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带着材料到当地工商局去办理相关手续了。
原本,张洋以为办理个营业执照只是一两天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中过程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的多。不但要到工商局,还要去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公司组织机构代码证,又要去国税局办理国税证、地税局办证处办理地税……在这之前,张洋都不知道原来亲爱的祖国有这么多个局,他以为只有公安局、电业局、卫生局等三五个常见的局子呢……跑这么多个局不算,还要排队,办事的人很多,基本上去的稍晚一点儿,这一天能不能轮到你都是个未知数。这一套流程审核下来之后,起码半个月过去了。这要求张洋有足够的耐心。
曹铭飞留意到了张洋近期神神秘秘的行为,怀疑后者有事隐瞒他,便问了张洋。
张洋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让他蒙在鼓里了,反正这件事板上钉钉,已无人可以阻止。
挑明了话儿,告诉了他。
曹铭飞果然心有不满,认为这么大的事张洋不与他商量,明显是没拿他当回事。
张洋心中惭愧,他确实从不会在意曹铭飞的想法……面子上,只得好言安抚了一番。
不久之后,大舅宋东辉有了回复,他将自己一些朋友的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给了张洋。
信息的内容不多,只有寥寥几百个字,密密麻麻的。宋东辉只念过小学,文化不高,因此发来的错字、语义不通的地方很多,外人必须认真揣摩才能看懂。
张洋心中无比感动,他知道大舅不习惯用手机发短信,打一个字都要弄半天。这几百字虽然不多,但大舅一定是费了好些时间才完成的。
随即,张洋认真地研究,他记录了几个自认为今后最可能用得上的人,然后联系大舅,让后者想办法安排见面。
一连几天,张洋往返于冰城区与哈市之间,随着大舅东奔西走,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渐渐地,宋东辉发现,这样不是办法,因为他想带张洋去认识更多的人,将自己的人脉移交后者。为了提高效率,宋东辉特地安排了一个饭局,请了一大堆的朋友,都是张洋心中那份‘名单’之内的人。
当然,张洋是饭局中必不缺少的,以一个后生陪从的身份坐在了大舅的身边。席间,宋东辉不着痕迹的向众人推介张洋,并着重说明他现在的工作。这番介绍之后,没用张洋开口,许多人立即意动,纷纷要与张洋结识,互留电话号码,想来都是有合作的心思。
这些人都是老江湖,这样一听,自然明白宋东辉今日宴请的用意。但一切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前提上,既然张洋的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招揽客户,又不事先收取推广的费用,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还有宋东辉的这层关系在,同样是老朋友,也顺便卖了他一个面子,情利双收,一举两得。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没有人会拒绝与张洋合作的。
本来,在这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眼里,张洋只是个小辈。但如今,老油条们显然是将张洋看作了同一级别的存在,话里话外,不时地地吹捧者张洋,一口一个张小哥、张老板叫着,令张洋脸红的同时也有点飘飘然了,原来当老板的感觉这么美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