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0章 女儿会(二)
罗叔叔继续说道:“土家姑娘们衣裳的布料通常是土家姑娘自己用老式的织布机亲手纺织的土布,然后一针一线的缝成精美的衣服,为的是在‘女儿会’上让青年小伙子们赞赏自己的心灵手巧。她们还要佩戴最好、最珍贵的饰,穿上轻巧的绣花鞋。 “‘女儿会’实际上是土家风采的展示会,姑娘们打扮漂漂亮亮,在集会上选一个如意郎君,是未婚姑娘们的最大的心愿。 “土家姑娘头缠印花折叠帕,身着红绿花边衣,腰围黑色金丝绒绣花巾,饰在晨光下闪闪亮。她们背上还背一精致的细腰花背篓,在街场上,姑娘们将背来的土产山货、丝织锦帛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坐一旁,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有时,嫂嫂会在姑娘边帮忙‘参谋’。土家男青年也来赶‘女儿会’,他们在肩膀上斜挎一只空背篓,看似漫不经心各处游荡,到了相中的姑娘面前就装作买东西搭话。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心其实都不在意货物,青年男女双方在货物交易的同时,在进行感情的对话。如果彼此觉得合意,就到街外的净林或阳坡上‘边边会’。” “‘边边会’罗叔叔,先前你提到时,我没有好意思问你。什么是‘边边会’”蒋雯雯问道。 罗叔叔说道:“这‘边边会’就是青年男女的对歌会。在山坡丛林中对歌问答,一般是女问男答,内容包括上至星星月亮,下至峻岭深潭,大到商贾务农,小到个人爱好,对歌要随机应变,脱口而出,互诉衷情,彼此加深了解,最后约定终身。” 听了罗叔叔的再次重复介绍,田理麦对蒋雯雯说道:“雯雯,假如我们在晨溪大寨内固定设置一个‘女儿会’的节日,那样是不是会吸引天下游客来此参加‘会儿会’” 田理麦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头脑里展现出的是“女儿会”已经成为晨溪大寨一次的旅游节庆盛会,唢呐队、花锣鼓队、摆手舞队、板凳龙队震得山响,还有老艺人演出的被窝戏、猴把戏,有几十号人演出的傩戏,有扳手劲、抵下巴、举重、踢毽球等传统的体育比赛,女儿们再也不必担心家人的跟踪,踏歌而来,大大方方和小伙子们跳起了规模宏大的摆手舞,戏台上,看谁的歌唱得最多,唱得最甜……女儿会这天,晨溪大寨是满寨的歌舞,满寨的欢庆。 ……那时晨溪大寨的“女儿会”不仅是旅游节庆盛会,还是文化与物质的交流会了。背花背篓的、牵着马儿、骡儿,驮着山货特产,嘻嘻哈哈、叮叮当当,源源不断地涌进山寨来。岂止是火龙坪本乡本土的人,湖广的,川渝的,荆襄的,乃至江浙沿海和海外一带的客商也都络绎不绝地涌来。摆摊设点,就地张罗生意,街头巷尾,街心路旁,货挨货,人挤人,熙熙攘攘、花花绿绿,满寨的繁华与生机。戏台上,竹莲舞苍健有力,摆手舞节奏明快,傩戏古色古香,采茶舞歌颂着时代的新风,山寨的变化,土家儿女的自由幸福和爱情,记者扛着录相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摄下这土家风情,摄下这古老山寨的现代文明和土家妹子的欢声笑语。 ……“女儿会”如一壮丽的史诗,诉说着昔日土家儿女痴痴怨怨的情愫,沉淀着历史的腐朽,抒写着时代的变迁! “麦,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不过我与你有不同的看法,设置‘女儿会’固定的节日没问题,可是地点我认为要放在你们上四台去,因为,我感觉,晨溪大寨那里面按照规划已经有许多的内容了,而上四台我们只考虑了百家竹林至上四台的旅游廊道建设,而上四台作为一个小山寨却考虑得不是很多。”蒋雯雯说道。 “雯雯,我也想过上四台,可是,日前的交通让人望而却步。”田理麦说道。 “哥、雯雯姐,我觉得还是让我爸将土家节庆日介绍完毕了,你们两人再讨论,说不定你们的思路将会更开阔。”罗思思说道。 罗叔叔说道:“先前我已经说过,土家族的许多节日与别的民族节日是差不多的,只是传说不一而已,比如农历六月初六晒龙袍这个节日,土家族是为覃土司在与外来敌人战斗时遇难血染战袍之日,为了表示哀悼,土家人家家户户都翻晒衣裳。还有歌谣这样唱道:‘唐崖寂寂水滔滔,米酒芳香胆气豪。长记土王征战血,今朝处处晒龙袍。’‘土王血染战袍红,把酒祭奠祖先功。翻晒龙袍寄哀思,雅韵新歌颂年丰。’” 田理麦听了,说道:“罗叔叔,你对这些民族文化怎么知道得这么多那请你给我们说说这‘六月六’其他民族的传说!” “那好吧,我先说汉族的‘六月六’。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在六月六日那天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日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日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这之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rou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日跑回娘家把丈夫的计划告诉了母亲。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日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万分危急,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均相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便将六月初六日称为‘姑姑节’。 “据说六月六日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其传说是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这是汉族人传说的六月初六日节庆。” 田理麦和蒋雯雯包括罗思思听了之后,均感这六月六日的传说有其故事性。罗思思问道:“爸爸,还有其他民族的呢!” 罗叔叔笑着说道:“对于‘六月六’这个节日比较重视的是布依族了。‘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差异,他们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每逢‘六月六’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
“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rou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顾长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人们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rou了!分rou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rou。 “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 “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要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罗叔叔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六月六日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古代称‘回星节’,它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元代李京的:‘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节庆期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但点燃火把这一点是毫无例外的。节日之夜,村村寨寨处处火把灿烂,又如繁星降地,令人眼花缭乱;大小山寨歌舞狂欢,热闹非凡,常常通宵达旦。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更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纳西族传说,玉帝嫉妒人间的美好生活,命掌火天神去人间放火,天神不忍毁灭人间,于六月六日这天开始教人们连点三夜火把,以瞒过玉帝。火把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保全人间的天神而流传下来的。 “而撒尼人说,天上阿育神把五谷撒到地上,人间丰衣足食。天王对此不满,派大力神去毁坏庄稼。英雄朵阿惹与大力神摔跤而获胜,大力神撒下香炉灰,变成各种害虫,人们于六月六日便点火来趋害虫。于是便有了六月六的火把节。 “拉祜人说,世上出了专吃人眼的恶人,善人用蜂蜡裹羊角,点上火,找到恶人,并在六月二十四日制服了他。于是人们便定这一天为火把节。 “撒梅人说,在保卫撒梅人家园的战斗中,撒梅王被入侵部落的人杀死,点火是为了寻找他的灵魂。 “傈僳族的传说更有趣:诸葛亮南征到维西,帮助百姓开田种稻,派兵回四川运稻种。路上遇猛虎、瘴气,老百姓点火驱散瘴气,赶走猛虎,于六月二十四日接回运稻的士兵,后来这天就定为火把节。 “这种种美丽的传说,就像火把节本身那样丰富多彩。” 罗叔叔说道:“‘六月六’节在布衣族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