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汗啊,管管老百姓吧
江派的组成人员全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但是他们个个能量极大,几乎个个都以德高望重而自居,他们这一次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以大义为名,死死地阻击贾平章的计谋。 贾派的组成人员除了贾平章六十五岁外,其余基本是中青年,他们激进,他们现实,他们渴望建功立业。 谢太皇太后则只是居中和稀泥,没有说出任何偏向性的建议。 双方在朝廷上的争论已达数月。 大元汉臣许衡则安安心心地住在鸿胪馆里,白天他看看各种报纸,晚上才出去走走。 大宋现在的政治状态正是他所需要的。 说实话,从来大宋的那一时刻,他就没有想过能挑起大宋与流求岛的战争。 他知道但凡有一些常时,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他也不认为大宋的指责或是所谓的断绝关系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他和其它汉臣们要的是稳住大宋,至少让他们在两三年内没有北伐之心------这才是他真正的底线和目的! 一天,他看时差点气炸了肺子,他和其它的汉臣竟然会被一群海盗办的报纸称为“汉jian”! 华夷之辨的道理他当然明白,那就是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谁有天命,谁便可一统天下嘛! 大汗威震四海,战功绝世,那自然是天命所归! 那些流求海盗怎么能编出“汉族”这个谬词?!竟然污我等为甘心为大汗服务的汉jian?!! 难怪鸿胪馆里的人看自己的样子都是怪怪的,远没有先前的那种敬畏。 许衡气的想把那煤油灯打烂,此物正是从那流求岛上来的! ------但是,想自己也是一代宗师,不可无礼。 他一气之下放下了报纸,出去走走! 临安城的夜景远比以往更加繁华和热闹,单单是那明亮的煤气街灯,就完全可以媲美八道河。 许衡刚来这里时非常不适应,与大都城夜里的黑暗相比,这里简直是把天上的银河搬下来了------一切都太刺眼了! 慢慢地他适应了一些后,开始享受这里的繁华。 他穿着襦衫,戴着学士帽,没有百姓能认出他是来自大元的汉臣。 各家商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商家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他有心问了一些日用品的价钱,大都比大都城内便宜。 他直到眼下为止,竟然没有见到过光脚穿破衣的人! 这里人人都有衣穿,有鞋穿,而且个个面带笑容。 他无事时,还去勾栏瓦肆坐了坐,但是很快就气出来了! 那里讲小说的家伙讲的都是以上的消息编造的故事,什么十万雄兵破鞑靼强盗百万大军,什么引来天火怒烧鞑靼骑兵------真是胡说八道! 更让他生气的是又听到什么“汉jian”“汉jian”的称呼,还引来无知的小民连连打赏! 许衡怒气冲冲地离开,好像没有人在意他。 街上的民众依旧是笑吟吟的------许衡看见几个青年男女边走边打情骂俏,他狠狠看了一眼那些小娘子裸露的胳膊和膝盖下的小腿,心中大骂,这是什么装扮,竟有这样怪异的衣裙?! 若是在大都城里出现,老夫定要禀告大汗,狠狠惩治一下这些有伤风化的男女,他们竟然敢在大街上公开牵手挽臂?! 低俗,太低俗了! 想当初大汗横扫大都城男女的低俗行为,实在是太英明了------老百姓不好好管着那还得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有了一种苍老的感觉------ 这个时候,不知道哪里突然传来一阵暴喝,有人喝道:“哈哈,狗鞑靼在鸭绿江又被打败啦!明天尔等就能看到的消息啦!!” 人流开始sao动起来,他们中好多人放声大笑! 谣言,这人是在散布谣言! 快,快,快把此人抓住,重打之后投入大牢! 但是,好像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连路过的街卫都笑吟吟地在听! 岂有此理,大宋怎么能让老百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的大汗哪,你何时才能管管这里啊!!! 许衡一激动,竟然晕倒在地了。 这时,几个年轻人发现一个长者晕倒在地,他们七手八脚便把他抬到了附近的安济坊,因为那里不是私人医坊,是公家医院,不收费或者只收成本费。 他们看那位长者的穿着不似有钱钞的人,而且此时安济坊里还有名医坐堂,自然就把他送去了。 前文说过,大宋的公家医院还是蛮有良知的,首先就是先治病,不问贵贱。 当年宋高宗认为,盛暑时期,有疾病之人自然会增多,便令翰林院差医官四员,遍诣临安府城内外的安济坊看诊、合药,百年来已经成为定例。 第二天,上果然登出鸭绿江血战的全文。 其实这只不过是普通民众知道消息的途径------贾平章和重要的大臣们先行知道了。 贾平章长叹了一口气说:“张岛主嬬子可教也,竟然行出这样一步好棋!” 江万里喟叹了一声,说:“鞑靼人盘剥日久,必让人屡生叛心,高丽国十次抗争,实属不易矣!” 形势发生了变化! 贾派和江派几乎同时停止了争论,研究起后续手段,暂时把那个听说是生病了的许衡晾在了鸿胪馆。 谢太皇太后同时召见了两位重臣,开始策划了起来。 江万里献了一策,他建议大宋借此机会大力援助高丽国,不必要纠结过去他们仆从鞑靼人的往事,无论从大义的角度上,还是从现实的需要上说,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现在是国丧期,动用军队是不可以的,给些粮草刀枪之类的还是可以做到------ 谢太皇太后听后连连点头认可,江万里果然是仁义之臣。 贾平章思忖了一会儿,确实找不到理由反驳他,便说了几句不可公开由大宋政府cao办,可以借用民间商民之手,没必要引起鞑靼人的不满。 谢太皇太后听后连连点头认可,贾平章果然是擅于应对时局的能臣。 两个派别带头人第一次没有发生争执。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又互相厌恶地转过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