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贺寿
周五,下午放学回到家的苏妍看见苏爸苏妈坐在沙发上,表情微妙。 苏妍眼角一跳,不会吧?吵架啦? “怎么了?”苏妍放下书包,好奇地问。如果真是吵架那可真是奇事了,自从她重新醒来之后,可从未见她爸和她妈红过脸。 “你爷爷来电话了。”苏爸似笑非笑,“说下周末他六十大寿摆酒,让我们都回去。” 苏妍“噢”了一声就不知道怎么反应了,她和她爷爷奶奶一点感情都没有,但是不知道苏爸怎么想。 以前住村里的时候,苏妍不是呆家里就是跟着苏爸到处跑,后来就搬到镇上然后到市里了,基本上就没见过爷爷奶奶几面。也不知道是苏元河和苏元江的劝说还是怎样,反正早几年苏爸按规定往那边送年礼时,都是被扔出来的,这几年倒是收下了。反正礼苏爸是送过了,收不收他也不是太在意,每次都是他自己去的,没让苏妈和子女跟着,免得那边说什么过分的话伤害到他们。 刚才苏爸苏妈并没有在吵架,而是接完电话后,两个人都挺愕然的,面面相觑一时半会不知道怎么反应而已。 苏瑞和苏祥周末回家去了,今天苏恺一个人回来,等苏恺回来后和他一说,回应也是一个“噢”字。 在要不要回去的意见上,三个人都表示这事听苏爸的。私底下苏妍还是希望回去的,毕竟苏爷爷主动打电话过来,已经是放低一层姿态了。而且那毕竟是苏爸的血亲,这个脸面还是要给的。如果逞一时之气,真的不回去,那就真的一辈子都无法和解了,日后苏爸会不会后悔且不说,苏爸现在在海城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这事传出去对于他的名声也不好听。苏妍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苏爸考虑了下:“那就回去吧!” 下个周末就是寿宴的日子了,苏爸苏妈平时都是大忙人,这个周末就要把寿礼给备好。 隔天上午一边吃早餐,苏爸就和苏妈一边在讨论买什么比较好。 “送点金子吧!”苏妈说,她与公公婆婆也没怎么打过交道,不过老人家一般都喜欢金器。 “行!”苏爸点头,“等会去海城百货大厦那边去看看。” 苏恺咽下他姐今天早上刚做的新鲜出炉的蛋挞,举手:“我也要去!” 苏妍把托盘里四杯刚调好的多奶少糖的奶茶一一放到每个人面前,在苏恺旁边坐下:“你跟着捣什么乱,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 苏恺嘿嘿笑而不语。 “一起去呗!”苏爸说,“我们一家人好久没一起去逛街了。” 苏妈也点头:“你们两个家伙长得飞快,我看着去年的衣服都不怎么适合穿了,眼下又是换季的时候,索性去置些新衣服。” “你不盼也盼着孩子们长得高点吗?”苏爸笑吟吟地。 “也行。”苏妍点头。现在她的身高已经到168了,去年的衣服除了一些买大了尺码的,大部分都短了些。本来她以为二中会要求学生穿校服上学,常服平时穿的机会也少,就不急着重新买。开学了才知道二中是真有个性,除了周一进行升旗仪式会要求全体学生都穿校服回学校外,其他四天都是自由着装的。这个时候的校服都挺丑的,不是学校的要求苏妍当然不会傻傻地就穿着去上学,于是就有必要置点衣服了。 到了海城百货后,苏妍拉拉苏恺:“爸、妈,你们去逛金店吧!我和苏恺自己去买衣服就行了,这样节省时间。” 苏爸摆摆手:“我们又不赶时间,正好你们两个也帮一下眼,看看挑什么给你爷爷比较好。” 苏妍暗叹了口气,好吧!本来她是想着趁着分开的时间速战速决,把衣服都先买了,免得苏爸苏妈一起时给太多的意见。 与其他的父母不同,苏爸苏妈不是担心自家女儿会追赶“潮流”买些奇装异服,而是觉得她平时自己买的衣服太素净太简单了,像自家女儿这样的年龄,就应该穿得鲜艳些漂亮些。所以他们一直喜欢和女儿一起买衣服,以苏妍的性子,也不会太强硬地拒绝,最多一半照着她自己的意思买,一半照着父母的意思去买。衣服买了回去,以苏妍不会浪费的性子,总会穿的。苏爸刚才就是看穿了女儿的意思,所以非拉着她先一起把金器买了,再一起去看衣服。 这个时候的金店,多是项链戒指手链等常见的首饰,很少见到以老人家贺寿为主题的饰物,最多有一些金牌,苏妈又觉得金牌太平常了。走了三家一无所获,在第四家时苏妍眼尖看到一个在以后金店里普遍都能见到的那种一个长胡子的老仙翁一手柱着拐杖一手捧着个大寿桃的造型,立即指给苏爸他们看。 整个摆件用精美的盒子装着,苏爸觉得简直是为他们今天的而设的,一眼就喜欢上了。苏妈也点头,这个好,大气! 一致决定了就要这个,摆件是空心工艺铸造的,不过所用的金子也不少,加上手工费,差不多用了一万八。 苏爷爷生日的那天来饮宴的人不少,几乎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来了。苏色拿出来盒子来送给他,拆开时,引起了全场哄动。毕竟那是农村,而且就算在城里,也很少一出手就是这么大个的黄金摆件的,而且这造型也特别,寿星公的画见得多了,没见过做成黄金的。 围观的人都赞苏爷爷有福气。苏爷爷一直没断过笑,对苏妈都和蔼多了,一直跟她说别客气多吃点,都是自己家里人。苏妈看了看苏爸,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了。苏妍和苏恺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收到过爷爷奶奶的压岁钱,这次苏爷爷给他们派了大红包。苏妍本来没预料到她也会有份的,苏家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是出了名的,听说她刚出生那会,他们还在屋子外面骂苏妈生了个赔钱货的。 总之,这一趟回来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