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174章释前隙张桂联盟 鄂皖桂再举义旗

第174章释前隙张桂联盟 鄂皖桂再举义旗

    【史要】“张、桂联军”,“第二次新粤、桂战争”;中*共*鄂东“商城起义”、皖西“六霍起义”、

    桂西“左、右江起义”……

    却说,李宗仁返回广西重新主政时,汪精卫也终于由法国回到香港了。

    汪精卫回到香港时,陈公博、王法勤、顾孟余、陈树人、陈璧君等人已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联席会议”,且拥戴自己领导反蒋。

    于是,汪精卫以“党统”的维护者自居,竭力拉拢各派“反蒋”势力;并与“桂系”的李宗仁、黄绍竑等人在香港会晤,共商“反蒋”事宜。

    因为,“桂系”与“汪派”为了“反蒋”,都已损弃前嫌、重归于好了;因此,会晤也就显得甚是融洽。晤谈中,汪精卫还竭力劝说李宗仁,也应与张发奎损弃前嫌、“联手‘反蒋’”。

    因为,“反蒋”已是摆在各人面前的头等大事,李宗仁也就爽然答应了。

    只是,因广西政局骤变;俞作柏“下野”离桂后,原定的“俞、张联盟”的联手“反蒋”成了泡影,致使张发奎对于自己“还要不要南下广西”心生疑虑了;因此,至今仍漫无目的地徘徊在湘南。

    李宗仁与汪精卫在香港会晤后,双方都给徘徊在湘南的张发奎致《函》。

    而李宗仁为了能与张发奎“结盟‘反蒋’”,特别授意由黄绍竑出面给张发奎致《函》。

    虽然,黄绍竑在广州“张、黄事变”时曾遭受过张发奎的暗算而记恨;但此时,为了能“联手‘反蒋’”,也就不打算与张发奎计较了;于是,他在给张发奎的《函》中爽言:“愿捐弃前嫌,结盟反蒋。”

    同时,邀请张发奎“速赴桂”,以“共商国事,同扶大局”。

    张发奎收《函》后,见黄绍竑如此言;觉得“‘桂系’确是损弃前嫌、不再记恨了,自己又何必再多虑呢?为了共同‘反蒋’,那就言归于好吧”;因此,张发奎决定“继续南下广西”了。

    于是,在湘南武冈,张发奎奋力击退刘建绪的阻截后,终于抛开“湘军”的追击突入了桂北。然后,张发奎又率师“南下”直至桂东梧州。

    十一月十三日,张发奎与黄绍竑在梧州会晤,共商“联手‘反蒋’”事宜。

    俩人会晤结果,决定“成立‘反蒋联盟’”。

    此时,张发奎见“桂军”已改称为“护党救国军第八路军”;遂将自己所部也改称为了“护党救国军第三路军”,自《任》“总司令”,并邀薛岳《任》“副总司令”。

    接着,张发奎与“桂系”又组成“张、桂联军”;并决定“立即起兵‘讨蒋’”,兵分“左、右”两路向广东进军。

    张发奎的“护党救国军第三路军”为左翼,取道怀集、广宁、清远;“桂系”的“护党救国军第八路军第二纵队”为右翼,取道德庆、肇庆、四会;然后,合力会攻广州。

    为此,“张、桂联军”将大本营设于梧州,由李宗仁坐镇;也因此,进军广东的“桂军”就由黄绍竑统率了。

    同时,李宗仁《命令》吕焕炎率其“护党救国军第八路军第一纵队”驻于桂东南的玉林,以对粤南的八属构成威胁、而牵制“粤军”。

    部署定后,即于十一月二十日,张发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人《通电》“讨蒋”。

    《通电》严辞斥责:“蒋逆中正,背叛主义,摧残革命,屠戮同志,荼毒生民;实为总理之罪人,本党之蟊贼,民众之公敌,国民革命之败类。我联军将士,不忍党国为蒋贼一人所篡窃,国民革命为蒋贼一人所中断;故激励革命,一致讨贼,同被使命,共除大患;务将蒋贼凭借之势力,摧毁廓清,俾无余毒。”

    然后,“张、桂联军”分“左、右”两路向广东进军;于是,“第二次新粤、桂战争”又打响了。

    “张、桂联军”起兵后,很快就突破了“粤、桂”边境上“粤军”的防线;然后,两路齐进直扑广州。

    广东的陈济棠见张发奎与李宗仁联手来犯,且粤西的防线已被突破,感到情势吃紧;因此,陈济棠赶紧向蒋介石告急“求援”。

    而此时的蒋介石,获悉“逃到越南西贡了的李宗仁复又返回广西主政,并与张发奎结盟又对自己发难了”,已是吃惊不小;忽又闻陈济棠“告急”,蒋介石也才觉到了不可掉以轻心、坐视不顾;否则,让李宗仁再成气候,必会危及自己。

    好在,“蒋、冯战争”已经结束,得以可抽调兵力南援。

    于是,蒋介石立即派遣“讨逆军第六路军总指挥”朱绍良率部“赴粤驰援”,驻于安徽的石友三也“随同援粤”。

    同时,《命令》湖南的何键“再南下攻袭广西、以牵制‘桂军’”,还派遣由德国顾问团训练的“教导旅”和新成立的“航空队”也“南下参战”。

    朱绍良与何键受《命》后,即率部遵《令》而行。只是,石友三不愿离皖南下;因而,行进速度十分迟缓。

    而“张、桂联军”突破陈济棠在粤西布下的防线后,一路挺进甚是顺利。

    十多天后,张发奎所率的“‘张、桂联军’左翼军”已进抵离广州仅百里之遥的清远了,黄绍竑所率的“‘张、桂联军’右翼军”也进至肇庆。

    然而,当张发奎又率部攻打花县、黄绍竑率部继续沿江而下进至三水时,却都受阻了。

    原来,“粤军”闻知蒋介石已派兵驰援,士气也就恢复了。

    于是,“粤军第六十师师长”蔡廷锴率部在三水遏阻了黄绍竑东进的势头,而“粤军第十一师师长”余汉谋也在花县硬是将张发奎的攻势抵住了。

    不久,朱绍良所率的“援军”终于抵粤;如此,“粤军”的兵力骤增并呈现压倒优势,战场形势顿时逆转,对“张、桂联军”大不利了。

    张发奎部虽是“铁军”善战,但毕竟与“粤军”的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战至十二月十日,“‘张、桂联军’左翼军”渐感不支;张发奎不得不下令撤退,经由广宁、怀集撤回广西。

    黄绍竑见张发奎撤军了,唯恐有失而不敢恋战;因此,黄绍竑也赶紧下《令》“退兵”。就这样,“张、桂联军”的“左、右”两路向广东进军后,都相继撤退、无功而返。

    “张、桂联军”退回广西后,蒋介石在广东设立行营,《任命》何应钦为“广东行营主任”,以统筹东南军务。

    而“张、桂联军”的退撤,不免使“桂军”的军心撼动了。

    驻于玉林的吕焕炎,见张发奎与黄绍竑都败退回桂了;心想“蒋介石的实力确是太强,即使张发奎与‘桂系’结盟也绝非他的对手;看来,这天下固然只有蒋介石坐得”,且揣测“‘桂系’此番落败,必是再无翻身之日了;自己当另谋出路,不该再跟着李宗仁一条道走到黑。而自己手下掌有梁朝玑的‘第一师’、蒙志的‘第二师’、黄权的‘第十五师’等三个师,足可拥兵自重占山为王;且玉林有六万大山,李宗仁就是从这儿崛起的,自己何不也在此割地自立呢?何况,自己曾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广西省政府主席’,欲求‘自立’也是名正言顺”。

    想到此,吕焕炎决定“脱离‘桂系’”了。

    于是,翌年一月,吕焕炎在玉林《通电》“拥蒋”,《宣布》复任曾由蒋介石委以的“广西省政府主席”。

    如此,吕焕炎公开背离李宗仁了;欲依附蒋介石,并在桂东南、割地称王。

    李宗仁见吕焕炎叛离,不由得恼怒万分;且玉林位于桂东南,与粤南的八属紧邻、绝不可失。

    于是,李宗仁《命令》已退归桂东了的黄绍竑“设法平息吕焕炎的叛乱”。

    而吕焕炎叛离后,驻于贵县的“第二师师长”蒙志和驻于桂平的“第十五师师长”黄权却都想不好“要不要跟他走?”

    于是,黄绍竑趁俩人尚犹豫不决之时,就将俩人及其所部控制了;然后,即又率部往攻驻于玉林的吕焕炎。

    失去蒙志与黄权的两个师后,吕焕炎顿时成了孤家寡人;且此时,驻在玉林的梁朝玑也不愿为他卖命;如此,深感绝望的吕焕炎只得逃离玉林、避居广州。

    于是,玉林也回归黄绍竑手上了。同时,黄绍竑还抵住了“粤军第三师师长”蒋光鼐所部、沿西江而进的攻势。

    而吕焕炎逃到广州后,没出半年就在广州的“新亚酒楼”遭到刺杀而毙命;此当是不足挂齿的题外话,顺提而已。

    黄绍竑挫败吕焕炎之时,朱绍良率毛炳文的“第八师”、谭道源的“第五十师”等部却从桂东北突入,攻至桂林的平乐与荔浦了。

    朱绍良率部入桂,令李宗仁又大愕了。

    为此,李宗仁急《命》白崇禧率杨腾辉的“护党救国军第八路军第二纵队”及梁瀚蒿的“教导师”进行反击,务必将朱绍良部“驱逐出桂境”。

    于是,白崇禧在桂林境内的桂江西岸设伏,令梁瀚蒿率部佯攻以诱敌。

    固然,毛炳文、谭道源不知是计;击退佯攻的梁瀚蒿部后,即倾巢而出、穷追猛打、直至桂江西岸;结果,落入了白崇禧的圈套。

    此一战,毛炳文、谭道源部大溃损兵不少,且迫使朱绍良只得率部退回粤境。

    于是,白崇禧收复平乐与荔浦等失地;就这样,“粤、桂”两军各守本土、隔界对峙了。

    至此,“第二次新粤、桂战争”毋言胜负、而暂告结束。

    且说,“第二次粤、桂战争”发生之时,中*共*为执行“共产国际”《十月指示》,趁国内又陷入军阀战乱之时,即又发动了一些武装起义。

    其实,还在“共产国际”下达《十月指示》之前;中*共*鄂东“商、罗、麻”特委已于五月六日,由“特委委员”周维炯、肖方及“商城县委委员”袁汉铭、詹谷堂、漆禹源、罗固城、李梯云等人在鄂东的商城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并创建了由周维炯《任》“师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

    此后,中*共*中央又派遣“巡视员”方英赴安徽,决定“在皖西也发动一次武装起义”,以将鄂东与皖西连成一片。

    于是,十一月八日,在方英的领导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与“委员”周狷之、朱体仁、吴干才、许希孟等人在皖西的六安、霍山两县举行了武装起义,史称“六、霍起义”。

    参加“六、霍起义”的“农民赤卫军”很快占领了六安的独山、金家寨,霍山的西镇、舒家庙、诸佛庵等地,并镇压了当地“恶霸”刘佐廷等人。

    起义成功后,“农民赤卫军”改编为“安徽游击第一、第二纵队”;后来,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由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参加过“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的徐百川《任》“师长”。

    如此,中*共*又在皖西开辟了根据地,并将鄂东与皖西连成了一片。

    而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撤到百色后,很快就站稳了脚;并由张云逸出《任》“右江督办”,接管了地方政权。

    于是,打算“在桂西开展以打击地方豪绅为主的‘土地革命’”。

    然因,由熊镐为“大队长”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也随同撤至桂西,所部驻于右江的恩隆、奉议等地。

    而熊镐原是活动于“滇、桂”边境的土匪,啸聚山林、劫掠民财、无恶不作;到了桂西后,其旧性不改即与当地的豪绅打成一片又为非作歹了;这对于中*共*欲在桂西开展“土地革命”,无疑是一大阻力。

    且此时,奉议的农军截获了一份黄绍竑给熊镐的《密电》。

    黄绍竑在《密电》中《任命》熊镐为“右江督办”,并《指令》熊镐:“先发制人,把张云逸的‘警备第四大队’除掉。”

    于是,邓小平与陈豪人、张云逸等人商议;认为“熊镐已成了黄绍竑的帮凶,必须将他干掉以清除障碍”。并议定了“双管齐下,先将熊镐智取,再用武力解决其‘警备第三大队’”。

    于是,由张云逸出面,以“‘警备第三、第四大队’乃友军,须定期换防”为由,邀请熊镐前来百色“商议换防事宜”。并在百色的公兴当铺二楼摆下了酒席,张网以待、专候熊镐的到来。

    果然,熊镐不知是计;十月二十八日,他带着一个排的卫兵,懵懵懂懂地应邀赶到百色。当熊镐登上公兴当铺二楼时,即被张云逸擒获。

    与此同时,时任“广西省农民协会主任”雷经天已《命令》奉议、恩隆、向都、思林等县的“农民自卫军”配合“警备第四大队”,出其不意地向分驻在平马、那坡、田州等地的“警备第三大队”发起突然袭击。

    因为,熊镐被擒,“警备第三大队”已是群龙无首,且又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因此,千余人的“警备第三大队”几乎一枪未发就都乖乖地缴械投降了。

    清除了熊镐及其“警备第三大队”后,邓小平打算“在右江举行起义”,以在桂西开辟一块根据地。

    因为,中*共*在广西的工作隶属于中*共*广东省委管辖;所以,欲“在右江起义”须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

    不过,中*共*广东省委正欲执行“共产国际”的《十月指示》;因此,立即同意了邓小平欲“在百色举行起义”的打算,并《指示》:“起义成功后,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于是,百色起义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并将起义时间定于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即十二月十一日。然而,正在邓小平积极筹备“百色起义”之时,中*共*中央却要他“回上海汇报工作”,且明确《指示》:“邓小平不在广西期间,由陈豪人代理‘前委书记’。”

    中央的《指示》,自然得执行;于是,邓小平对“百色起义”作了进一步部署后,打算经越南的海防、再转道香港后赴上海、去向中央汇报工作。

    十一月上旬,邓小平从百色起程;途中,邓小平遇到了“从龙州匆匆赶往百色”的李明瑞。

    原来,李明瑞与俞作豫进驻龙州后,将作恶多端的原“龙州县长”黄肖鹏处决,接管了原“龙州督办公署”。

    然后,平息了当地猖獗的土匪活动,将盘踞在养利、左县一带的“土匪头子”冯飞龙、黄飞虎、钟显章、周建鼎、陈敏良等部收编了;从而,终于在龙州站稳了脚。

    李明瑞在龙州立足后,却念念不忘要打回南宁去。

    李宗仁与陈济棠的“第二次新粤、桂战争”打响后,李明瑞觉得时候到了;遂与俞作豫商议,决定“趁机夺回南宁”。

    俞作豫也有此念,两人一拍即合。

    而要攻打南宁,仅靠俞作豫的“警备第五大队”及收编的一些散兵游勇分明不够;因而,李明瑞打算“邀约驻于百色的‘警备第四大队’同往会攻”。

    为此,李明瑞让俞作豫率部先行,自己则专程前往右江、去与“警备第四大队”联络;所以,在途中与邓小平相遇了。

    邓小平知悉原委后,觉得李明瑞欲“攻打南宁、又是冒险行动”;因此,再次告诫道:“虽然,‘粤、桂’重启兵端了,似是有机可乘;然而,南宁是广西首府,李宗仁必定会派重兵驻守。故而,切不可冒险攻打,以免重蹈覆辙。”

    因为,前番对粤用武,邓小平也曾有告诫;只因,自己与俞作柏没听其劝告才遭了惨败,李明瑞心中甚感愧疚。因此,李明瑞这次听取了邓小平的劝告,也就决定“取消攻打南宁”了。

    而邓小平知道,李明瑞到龙州后;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曾派人前来,欲以高官和金钱利诱拉拢,但都被李明瑞断然拒绝了;可见,李明瑞与别的军阀不同,不愿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且李明瑞一直来对中*共*表现友好,其军中曾容留过许多中*共*党员,自己也能接受中*共*的主张;因此,邓小平打算将其争取过来。于是,邓小平又坦诚地向李明瑞介绍了中*共*准备在百色举行起义及成立“红七军”的计划,以征求他的意见;同时,赠予李明瑞《共产党宣言》与《唯物史观浅说》等书籍。

    邓小平的坦诚相见,令李明瑞悦服了。

    因为,若不是对他的信任,邓小平岂能将有关“百色起义”如此机密的大事相告?这确是令李明瑞感动了。而邓小平的赠书,又无疑是在向他招呼。

    李明瑞心领神会,终于暗自决定“要跟共产党走了”;并打算“回去后即与俞作豫商议,在龙州也同时举行起义”,以呼应中*共*的“百色起义”。

    邓小平与李明瑞推心置腹地畅谈后,这才分手。李明瑞返回龙州,邓小平则转道越南去往上海了。

    然而,就在此时,龙州城内却发生了变故。

    原来,李明瑞前往百色时,俞作豫率部先行向南宁进发了,龙州则交由“警备第五大队副大队长”蒙志仁留守。但谁知,蒙志仁已被李宗仁暗中收买;所以,当俞作豫率部东进到崇善县驮芦时,蒙志仁却在龙州倒戈“反叛”了。

    俞作豫闻《报》后,赶紧回师“平叛”。

    好在,李明瑞也适时返至;于是,两人合力将龙州夺回,蒙志仁的“反叛”终于被平定;只是,却让蒙志仁溜走了。

    而因经此波折,李明瑞曾打算“拟与‘百色起义’同步、也在龙州举行起义之事只得搁下不提”了。

    邓小平去往上海后,“百色起义”仍按原计划如期举行。

    十二月十一日,百色城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众欢腾了。因为,自从解决了熊镐及其“警备第三大队”后,右江地区实际上已全归于中*共*控制了。

    所以,“百色起义”时并没有战斗;只是,将桂西右江地区、包括百色在内的地方政权公开实施了更易。

    这一日,中*共*《宣布》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由雷经天《任》“苏维埃主席”。

    同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由张云逸《任》“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任》“参谋长”。

    “红七军”下辖三个“纵队”,李谦《任》“第一纵队长”,胡斌《任》“第二纵队长”,韦拔群《任》“第三纵队长”。

    “百色起义”后,陈豪人与何建南等人又前往左江,要李明瑞与俞作豫“也在龙州举行起义”。

    自从与邓小平畅谈后,李明瑞已铁定了“要跟共产党走”;因此,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其实,李明瑞已与俞作豫商议过“起义”之事,并将“龙州起义”的时间“定于翌年的二月一日”。陈豪人见此,心中自然高兴;于是,由陈豪人与俞作豫介绍,吸纳李明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年二月一日,在陈豪人、李明瑞、俞作豫等的领导下,“龙州起义”如期举行。

    也如百色起义一样,“龙州起义”时并无大仗;起义成功后,也成立了“左江苏维埃政府”,由何建南《任》“苏维埃主席”。

    同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简称“红八军”;由李明瑞《任》“总指挥”,俞作豫《任》“军长”,何世昌《任》“政治部主任”,宛旦平《任》“参谋长”。

    “红八军”也下辖三个“纵队”,何家荣《任》“第一纵队长”,宛旦平兼《任》“第二纵队长”,黄飞虎《任》“第三纵队长”。

    中*共*在桂西的百色与龙州相继成功举行起义后,李宗仁被震撼了;于是,他赶紧派遣“护党救国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师长”梁朝玑前往镇压。

    于是,梁朝玑率部溯江而上;分出四个团的兵力去攻打龙州,自率大军欲取百色。顿时,“左、右江”上空都战云密布了。

    “代理前委书记”的陈豪人见强敌来攻,则要求“红八军”“主动撤离龙州,向‘红七军’靠拢”;并决定“由身经百战的李明瑞《任》‘红七军与红八军’的‘总指挥’”,以利于抵御敌人。

    而此时,李明瑞正率“红八军第一纵队”前去攻打尚被“土匪”盘踞着的靖西。

    闻讯百色、龙州两路都受敌危急时,李明瑞即作出决定“将时在靖西的‘第一纵队’分为两部,自己亲率一部去驰援百色,另一部由‘第一纵队参谋长’袁也烈率领返回龙州”。

    然而,俞作豫、何世昌、宛旦平等人因轻敌,却不愿“撤离龙州”。

    不久,梁朝玑部抵达龙州并发起进攻,宛旦平即率“第二纵队”顽强抵抗。于是,两军激战;因双方兵力太过悬殊,宛旦平的“第二纵队”渐感不支。

    而已被收编、且担任“第三纵队长”的黄飞虎见“桂军”反扑了,遂伙同冯飞龙、钟显章等人倒戈“反叛”,并将“左江苏维埃主席”何建南杀害;如此一来,宛旦平的“第二纵队”更如雪上加霜、军心被撼。

    由于黄飞虎的“反叛”,宛旦平的“第二纵队”成了孤军,如何抵得?激战一天后,宛旦平与四百余名将士阵亡。

    俞作豫见敌众势强,龙州已是难守,这才不得不率残部撤离龙州。

    仅有五百多人了“红八军第二纵队”虽然撤离了龙州,但仍陷于梁朝玑部的重围中。为了保存力量,俞作豫与何世昌商议,决定“分散突围”。

    于是,俩人率残部奋力突围。遗憾的是,俞作豫突围后、辗转去了香港,却被叛徒出卖;是年九月,在广州红花岗遇害。

    而何世昌突围后,欲去百色与“红七军”汇合;但在赴右江途经隆安时也被捕了;是年八月,在南宁就义。

    龙州激战之时,张云逸率“红七军”也与梁朝玑部在隆安遭遇了。

    不久,李明瑞率部赶到;于是,李明瑞与张云逸亲临前线指挥,击退了梁朝玑部的数番进攻。

    然因,梁朝玑部的兵力毕竟多于“红七军”数倍;为保存力量,李明瑞与张云逸商议后,决定“主动退出战场;将‘红七军’撤到桂西北的云贵高原去,以利生存”。

    于是,“红七军”主动撤离并放弃百色;然后,往位于桂西北、云贵高原南麓的东兰、凤山一带转移了。

    而欲返回龙州的袁也烈,闻知“龙州已丢失”后、只得止步,欲“转而也去百色与‘红七军’会合”。

    然因,获知“百色也已被梁朝玑部占据,‘红七军’已撤往桂西北了”。袁也烈见百色已不可往,只得率部绕经滇东后也去桂西北;直至东兰、凤山后,才与“红七军”会合。

    “红七军”撤至东兰、凤山一带后,终于甩掉了梁朝玑部的追击。

    然后,李明瑞又毅然决定“北上入黔”,并一举攻取了黔东南的榕江等地。从而,活动于“黔、桂”之间、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