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开赛(三)
第一轮仪容展示环节,唱礼官礼唱完毕,欧阳婉便自后台娉娉婷婷走了出来。才一会儿功夫,只见她已换了一身可意裙钗,拖着一袭翡翠纱衫,袖上挽了一根鹅黄泥金带,两道水鬓描画的又细又长,真似月里嫦娥下世来。再看她脸上,杏眼桃腮,朱唇皓齿,眼波流转,竟比往日显得越发风流可人了。如此这般一亮相,台下观众直看得眼也直了,身子也硬了,简直连话也不说不出来了。 欧阳婉莲步轻移,于台上缓缓走了一圈,重归舞台中央,轻摇罗袖,微露春纤,提起裙摆,向台下道了个万福。观众正看得目眩神迷,心旌荡漾,这一福下来,方才如大梦初醒,叫好不迭。 欧阳婉展示完毕,退回舞台一侧,该朱贞素出场了。杨云心中暗暗叹息,欧阳婉如此销魂容貌,又这般一展示,其容颜、其人气,就是在座的陈圆圆似乎也被她比了下去。从观众的表现即能看出她的杀伤力,朱贞素看来今日是难翻起大浪了。 忽闻一阵“的的”之声传了过来,杨云收住心神,正在疑惑,只见一匹枣红战马自舞台东侧缓步走了出来。观那马,虽是缓行,却是气度非凡,绝非凡品,更为难得的是此马周身赤红如血,不见一丝杂色,唯独四蹄却是洁白如雪,莫非是传说中的名驹——赤龙踏雪? 再观那马背上之人,蝉鬓金钗随着马蹄轻颤,剑眉杏目显得分外娇俏,玉雕鼻子玲珑剔透,红樱小口如海棠初绽,粉白脖颈仿如凝脂。再看她身上,绿绸短袄配着绛紫披风,细腰轻扎斜挎柳叶弯刀,纤纤玉手轻握描金马缰,天足凤靴脚踏熟铜马镫。好一个俊俏女侠朱贞素,端坐与马背之上,双颊隐隐生笑,双目顾盼自豪。 台下观众一连见了如此多的柔媚佳人,猛的来了这么一个巾帼女杰,都是眼前一亮,彩声雷动。 朱贞素骑马来到舞台中央,披风一抖,细腰轻摆,翻身下马,双手握拳朝众人行了个礼。台下叫好之声,简直冲破云霄,声震寰宇。 朱贞素不似其他姑娘那般扭捏,见众人叫好,也不掩饰心头得意,手按宝刀,靴声笃笃,披风猎猎,疾步绕场走一圈。终了重归舞台正中,挺胸并足一立,好不威风飒飒。台下之人越发激动起来,朱将军,朱女侠的叫个不停。贵宾席与雅座席所坐都是些养尊处优之人,何时曾见过这等女子?也是双目生光,叫好连连。 仪容展示完毕,到了品评阶段。欧阳婉与朱贞素并立舞台正中,等待五位评判打分。一位是千娇百媚,勾魂夺魄的美娇娘,一位是英姿飒飒,铁骨柔情的俏女侠,如今站在一处,真个叫人难以决断。 陈圆圆是今日特邀嘉宾评判,国人讲究以客为尊,众人便请她先做评判。只见她轻提罗裙,缓缓站起,朝众人欠了欠腰,眉目含情地说道:“小女子见二位姑娘都是生得这般人才,着实不忍评其高下。既是大家让我先说,小女子就得罪了。欧阳姑娘之容貌绝冠天下,自是没甚说的,五罐酸梅汤尽数奉送。朱姑娘虽是戎装打扮,却是夜光难掩,明月自华。真个英眉秀目,丰采如神,这般人物,绝非小女子所能评判,奉上四罐酸梅汤罢。” 如此一来,场上变成五比四,欧阳婉领先一分。 接下来轮到刘公公品评,他年纪见长,以老为尊,也在情理之中。他轻呡了一口茶,清清嗓子说道:“老夫掌管敬事房选秀数十载,欧阳姑娘之仪容,难见一二,老夫也没甚说的,五罐酸梅汤。朱姑娘面貌亦是俊美,也没甚说的,只是这仪态老夫不好评判,给上四罐吧。”此话说完,比分立时变成了十比八,朱贞素落后两分。 下一个是打分的李凤栖,他也不起身,微微拱了拱手说道:“欧阳婉是我凤栖楼中头牌,为了避嫌,本应回避,但婉儿之貌,天下共睹,朱姑娘之容,亦是不差,我就各给四罐吧,算个不相上下。” 李凤栖评判完,得分变为十四比十二,欧阳婉依然领先两分。
杨云早已料到会是如此结果,便随了众人给了欧阳婉满分,只是朱贞素也给了满分,算是对她的肯定。 张扬则给了欧阳婉五分满分,朱贞素四分。如此一来,场上局面变成朱贞素以三分之差稍微落后,比分变为二十四比二十一。 第二轮为技艺展示,仍是欧阳婉先出场。她虽也懂得些诗词韵律、琴瑟歌舞之道,却也只是粗通。她在凤栖楼自恃有几分姿色,坐了头牌交椅,便不将这才艺之道放在眼中,变得疏懒起来,因此技艺只是平平,无甚过人之处。于台上唱了一只曲儿,不过是些俗词艳曲,各人勉为其难,给了三分。此轮得分十五分,欧阳婉共得分三十九分。 打分完毕,该朱贞素出场了。唱礼官礼唱完毕,朱姑娘还未出来,观众席上已经爆出阵阵呼声,“朱女侠!朱女侠!”的喊个不停。 众人正在呼喊之际,只见一女子怀抱了一面琵琶,从后台走走了出来。看那女子,穿了一身月白长衫,头上也没甚么首饰,随意梳了一个发髻,倒也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仔细一看,此女却并非朱贞素,众人心中便生出一丝疑惑。女子也不说话,走到舞台中间,欠下身子微微福了一福,又退至舞台东侧,于一张凳子上坐下。杨云在台上看得真切,此女乃是预选时以一曲文武琵琶而声名鹊起的李玉凤,她怀中所抱之琵琶亦是当日所弹的唐时珍品琵琶。 接着又自后台出来两名女子,一人身着绿衫,一人身着白衫,二人身形,步调一模一样,走到舞台中间也是福了一福,于李玉凤身后站定。此二女众人识得,亦是今日预参赛的大玉,小玉姊妹二人。 众人越发迷惑了,不知这台上唱的是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