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心之如莲在线阅读 - 第291章 细说教悟定慧不二

第291章 细说教悟定慧不二

    却说胡筱筱一时说罢,只见迦行师也举手道:“我来分享一下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冯立程微笑着向她点点头,便听她继续说道:“我出家之前,家里环境一直不太好。家里人又多又杂,况且我又不是父母亲生的,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和家里人作战对抗。随口撒谎那是家常便饭,经常和我表哥表姐还有姑妈他们,两句不和就恶语相向,闲着没事儿的时候也偏要来回挑拨两句好像心里才舒坦似的!现在回想起那一二十年,自己的嘴巴里面恐怕就没有吐出来过一句好话!以前,我经常抱怨为什么偏我是这样的苦命,家里人对我那样刻薄和恶毒,却从来不会检讨自己。现在学了这两年的佛法,我才真正醒悟‘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不虚假的道理。且不说自己前世恶业带来的今生的果报,就说这一世造的各种恶业也是数都数不清,而且自己还并不察觉。我记得以前听说过一句话,是说‘想要别人怎么对自己,首先就要怎么对别人!’,那时候哪里在意这些,可现在明白因果的道理了,才知道‘怨天尤人’都是没有用的。必须得先把自己的立场坚定了,信仰坚固,无怨无悔的行修佛法,才有可能自度度人!虽然我现在也没有做得很好,可我已经努力在做了!这妄语、恶口、两舌似乎还好一些,基本上能管得住自己,可是说实话,这‘不绮语’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儿困难……”

    这时,却听胡筱筱接话道:“就是的,我也有同感呢!就说平时大家朋友聚会啊,吃饭什么的,总有聊不完的八卦,砍不完的大山。和家里人在一起时也差不多,都是叨叨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常话,我妈那人又特别能说,每天就跟你东家长李家短的,我这回应也不是,不回应吧人家也不知道你是干嘛,还以为你心里有什么想法,要不就是假清高瞧不起人……唉,反正就一定要逼着你同流合污,不然你就成了‘反叛’变成‘异类’了,老实说,每次这种情况,我也没办法,只好跟着他们瞎掺合……”

    众人听罢胡筱筱的一通抱怨,便都捂着嘴吃吃的笑个不住,好像在这方面也皆有同感似的!一时笑罢,方听骅幼慈笑道:“其实呢,要说起来,这也皆是个人的‘习气’。如今这个时代,网络、通讯都那么发达,那可是铺天盖地的‘绮语’满天飞,所以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更要让自己从这样的逆境中站起来,立得稳,要以真正佛法的智慧武装自己,而且还要武装到‘牙齿’。就好像上师说的,光明与黑暗,修善与造恶,就像拔河,就看谁的势力大谁就能笑到最后!所以,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战胜自己的这些‘恶习’,彻底的转变它,把每一个对境都变成修‘菩提心’的善缘。比方说筱筱刚才说到的,参加朋友聚会什么的,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这种无谓的应酬上呢?问问自己去参加这些聚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是贪图热闹呢?还是不参加的话担心朋友疏远自己呢?还是碍于面子人情?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沉下心来想一想,为自己算一笔账,比如我今天晚上花了两个小时去参加同学聚会,如果把这个时间节省下来参加一场会供的共修,对于我来说,哪个更划得来?如果真的懂得佛法,自然就会做出英明的抉择。因为哪怕有百万粉丝天天追捧着你,仰慕着你,时间到了还是要去‘死’,到那时候再来后悔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说罢,只见众人皆不住的点头,却听胡筱筱点头道:“说是这么说没错,我现在也是尽量能推的就推,能不参加的就不参加。但是,有一些场合你还是不得不去,而且在家里你也要天天面对老妈老爸,你又不可能从此以后都不跟他们说话了,那样的话,他们还不得跳起来,还以为我又在闹什么幺蛾子呢!”

    众人听罢又是一阵笑,却听骅幼慈笑道:“所以刚才我说一切对境都要转变为修‘菩提心’的善缘,你可以借境修心,要学会‘转’啊。排除那些随波逐流的无谓应酬和聚会,如果果真是不得不参加的,以及在家里面对老爸老妈各种‘碎碎念’的时候,你更要以佛法的智慧摄心,随时让自己的心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虽然他们在各种八卦,你也不必排斥,更不能‘同流合污’、‘曲意迎合’,而是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以智慧观察,一旦有适当的机会就以各种善巧方便引

    导他们,然后说着说着,就把他们也全部绕到佛法上面来了,那样的话,这样的聚会便有了价值,不仅自己如理如法,也与他们结下善缘,这样才是自利利他嘛!”说罢,却见倪奕鹤不禁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胡筱筱不由得笑道:“你说的都对,可那也得我有这样的能力和智慧才行啊!到那个时候,就不是我‘转’他们,恐怕不知不觉就被他们给‘转’的晕头转向了!”

    骅幼慈噗嗤一声笑,道:“所以才要组织大家学习嘛,闻思修、戒定慧,修持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修心更是一场旷日持久战!可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唯有真正迈出这第一步,并且勇猛精进、励力而行,光明便会来到我们的心中,黑暗自然就碎掉了,只要我们安住於善法,念念相续,烦恼自动就离开了!”

    一时说罢,众人皆若有所悟的点头,却听郭迟易笑道:“还是骅老师总结得到位,这些恐怕也是你自己平时的心得体会!就我个人而言,说起来修佛也已经一二十年了。但是,这段时间闻思修上师的法,又跟大家一同研讨精进,加上得权以后,如今才对真正的佛法有了全新的认知。想起来过去那一二十年也算是白修了,因为根本不认识‘佛’嘛,也搞不清教理,对于‘戒律’更是不熟,更别说修定和修慧了。刚才骅老师提到‘闻思修、戒定慧’,即所谓释迦牟尼佛的‘教证’二法,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修持的根本。‘教’是因,‘证’是果。而‘教’里面‘闻’又是第一步,闻、思、修这三者又互为因果。正所谓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若第一步‘听闻教法’错掉了,那后面的就不必再谈了,再怎么修都是‘邪见’。所以,便可知依止具量的善知识是何等的重要,因为若不能获得正确的‘教导与口诀’,这些佛法教理我们是不可能真正明白其中甚深而广大的‘意涵’的。比方说这个教证二法,闻思修、戒定慧,一般现在的佛教都认为,这戒定慧的‘戒’就是指戒律,‘定与慧’就是指禅定,止观双运等的修持方法。但实际根本不是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戒定慧’是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戒’也不是指戒律或者持戒,而是‘戒续清净’。对于见道位以上,出世间的胜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持戒’不‘持戒’了,因为‘续清净’故。打个比方,比如那些吸食毒品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是需要‘戒毒’的,这个‘戒’他们必须持,才有可能摆脱毒品。但是,对于我们不吸毒的人来说,就不需要‘戒毒’了嘛,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吸毒的‘瘾’,在这个方面我们的‘续’是清净的。刚才大家所提到的五戒十善,乃至於菩萨戒、密宗戒等都是一般的道理,对于成就者来说,特别是二地以上的菩萨,连睡梦中都不会‘犯戒’,所以说二地菩萨是‘戒律彼岸’。而对于我们未成就的凡夫,因为还有贪嗔痴的烦恼,是不可能‘戒续清净’的,所以才要‘持戒’。由此可知,‘持戒’与‘戒续清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而戒定慧的戒一定是指‘戒续清净’而非是指‘戒学’或‘持戒’。因为前面还有‘闻思修’啊,‘闻’就是听闻教法,即佛法要义的讲解、戒学、定学、慧学的讲解等等,全部都在‘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吗?再来说‘闻思修’的‘思和修’,第一步听闻正确的教理之后,我们就要‘思维决定’,然后‘依教奉行、精进实修’,这个时候的‘修’,才叫做‘持戒’、‘护戒’。如果说,后面‘戒定慧’的‘戒’,又是在讲戒学和持戒的话,那跟前面岂不是都重复了吗?故说‘闻思修’是因,‘戒定慧’是果,这个果,即出世间的‘道果’。而不是现在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戒定慧’就是指戒学定学和慧学。也正因为如此,才说闻思修是‘教’,而戒定慧则是‘证’,这里的‘证’,也不是一般以为的‘修证’之过程,而实际是指‘证悟空性’得到出世间的那个道果。所以,如今至尊法王将惯常使用的‘教证’,改为‘语悟’,所谓‘语’就是指‘教导与修持的过程’,而‘悟’则是指‘证悟空性’。根据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那些,就知道实际以‘语悟’二字来表述却是更加精准的,不容易产生歧义。所以说,诸经典仅从字面上理解,是猜不到佛的‘密义’的。像这样的教理,如果没有上师的详细讲解,我们怎么可能想得明白呢?”

    说罢,却听冯立程点头接话道:“是的。郭老师说得对。再来说‘戒定慧’的定与慧,即奢摩他和比巴萨那。所谓定不离慧、慧不离定,定慧不二,乃至于三摩地的境界,也皆是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至于还未出世间的时候,我们所修持的定和慧,即所谓的‘止观双运’,实际只是一个揣摩观修的过程,而不会有真实的‘定慧不二’的境界。那么‘成就定学分’与‘成就慧学分’,先说说怎么‘修定’与‘修慧’?哪个师兄愿意分享一下?”

    这时,却见倪奕鹤举手道:“这个我来谈一谈吧。所谓‘定不离慧、慧不离定,’这定慧不二的定,即奢摩他,乃是指‘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所谓‘善缘的境’,就包括慈心、悲心、大悲心、菩提心、六度四摄等所有广大的学处。修定是要让我们自己的‘心’於这些善缘的境专注,这样‘道’才能增长。而不是全部都空掉什么都不想。现在的人以为‘禅定’就是要把什么都空掉,所以叫止观双运。那个‘止’仿佛就是要把一切境界都熄灭,止住,空掉,其实是不对的。所以上师反复说,这个‘止观双运’的提法是不可以用的,因为意思不对,应该是‘住境’和‘余见’。所谓‘住境’,顾名思义,就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的这种持定,是属于方便的部分,也叫‘奢摩他’。而‘余见’则是指‘悟大悲心、菩提心等一切善缘的境,缘起性空无自性的那个智慧’,是属于‘智慧’的部分,也叫‘比巴萨那’。奢摩他和比巴萨那,一个方便一个智慧,於持定当中同时‘双运’。所以我们观修的时候,就要在那个大悲心、菩提心中专注,一心不乱,并同时悟大悲心、菩提心缘起性空的智慧,两者‘双运’,这样的持定,才是真正佛教所说的‘定学’与‘慧学’。但还不是‘三摩地’哦!所谓‘三摩地’是说,奢摩他和比巴萨那,方便与智慧同时双运,并且於‘空性’中专注,这样甚深的定,才是佛教所说的‘三摩地’。由此可知,真实的‘三摩地’境界是於出世间胜者的定中才会出现的‘不二现’的法。何谓‘不二现’?即刚才讲的方便与智慧都不显现,俗谛的法都不显现,而唯独只有‘空性’的境,即胜谛的法。所以,这样的‘三摩地’只有‘现量悟得空性’出世间的胜者的自续中才会出现。由此可知,於凡夫的境中观修揣摩的时候,是不会有真实的‘三摩地’境界出现的,因为根本没有证悟空性嘛!而且,一般佛教界惯常用的‘禅定’一词也是不妥的,实际应该叫做‘静虑’。因为‘四禅八定’是世间共同的道,当然也是要修持的,但是真正佛法出世间不共的则是‘静虑’,两者不可混淆!所谓‘静虑’的性相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各各观察慧。实际上,真实的‘静虑’也是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的。而凡夫在未出世间的时候,只是依‘静虑’的学处观修揣摩,於出世间的时候才会有‘定慧不二’真实的‘静虑’境界。那一般世间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一直到后面的四禅八定,成就的是****天与无色界天啊,因为没有悟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智慧’,所以不可能出世间悟空性得解脱。由此可见,现今的佛教所讲的止观双运,禅定等几乎都讲解错误,也修错了。平时的时候大讲特讲菩提心、大悲心、空性的智慧,等到入定的时候又全部都空掉,然后还要把那个空空没有的空也空掉,说那个是‘顽空’,可闹到最后不还是‘顽空’吗?还说就好像打破花瓶的‘瓶壁’,让自己的真如本性显现出来,体悟到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的‘真如’境界,就是得道了,甚至就是成佛了!那请问,平时讲的那些菩提心、大悲心都跑哪儿去了?因为什么都空掉了嘛!真真是说一套做一套,‘道’怎么可能会增长呢?所以才说当今时代实乃‘末法时代’,种种邪见充斥世间,可乍一听还挺有道理的,因为越是‘玄’,就越是显得高深莫测,越是能够迷惑众生嘛,可到最后‘玄’死大家,也‘玄’死自己。而且还犯下宣讲‘相似法’的重罪。虽说一心修善,却也只能说真的是可悲可叹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