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酋长到球长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得失

第二十四章 得失

    为将来计总是很久远,陈健只是暂时考虑了一下,眼前还有一堆的事要处理。

    冬天马上就要到来,木材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纵然没有河还是用想出来的办法解决了木材运输问题。

    矿洞也已经修的有了雏形,一共挖了两个深坑作为矿井的入口,木料支撑的距离也在一天天延长。

    这些族人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效率争取早一点让奴隶工作,也是在劳作中学会了挖井,这对城邑的展意义重大,将来草河河谷的南北都必须要安排几个村子,不一定非要有河水。

    木结构的井需要的工程量太大,而砖石结构的井需要券结构,而且不能是挖完了之后再垒,而是从上倒下一点点把砖头挤进去,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

    陈健只是知道,没有亲眼见过,他暂时是想不通怎么垒出来的,也想不通那些砖石怎么才能不掉下来。

    城邑中一共就那么几个稍微有两把刷子的泥瓦匠,陈健不敢冒这个险,把那几个人全都折在井里,如今人才宝贵,别说能点泥瓦匠,夏城中就算割麦快一点的人都已经算作人才了。

    这些挖矿井的族人还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因此也就提不出什么建设的意见,只能按照陈健要求的用木头支撑加固。

    族人不需要挖掘太深,只需要做出一个样板就行,剩下的事会有奴隶按照这个办法继续向矿脉挖掘的。

    利用大量的木料和泥坯加固了矿井的入口,在挖掘不深的矿井中平整了地面,并且铺上了一层原木作为地面,但却不知道这些原木是做什么用的。

    陈健打算将来有机会可以做一些木斗矿车,尽可能地节省人工,木斗矿车现在也没什么技术难度,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用上木轨,那样就能节省更多的力气。

    不是靠马拉,马没办法走枕木,但是这些奴隶可以推动矿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陈健觉得应该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却不知道实践中能不能做出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这一切暂时都只是一个计划,他要回去和那些熔炼铜矿和制作牛车的族人一起商量一下。

    在两个矿洞的入口基本完成后,陈健又让族人在这里盖了几间屋子,自己则带着一些人沿着山谷勘察这里的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陈健算是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生和变化,经过背矿的奴隶大半年的踩踏,一条可容一人通行的小路曲曲弯弯通向远方。

    在山顶上看了一下山谷的走势,这条路如果重新修的话,可以缩短七八里的距离。

    这个时代的路和后世的并不一样,不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凹凹的形状。

    中间高一些,两个车辙印很低,正好让车轮在车辙中,这也是为了在秦一统六国后要求车同轨的原因。

    因为车轮承担了大部分的重量,所以除非把整条路都修的时分坚硬,否则的话牛马车走过去后肯定会将路上压出车辙,与其不断地铺平,不如顺势而为修成这样的形状。

    而且在马蹄铁出现之前,太过坚硬的路面会对牛马的蹄子造成损伤,这也是不能修直道和硬路面的原因之一。

    带着几个人拿绳尺量了一下,这条路需要修六麦尺宽,两侧走人,中间走车,只能是单行道。

    整条要修的路大约有四十里长,从山谷穿过去,不需要开山垒石,只需要将沿途的树木烧掉,用土稍微垫的高一点就行。

    既然决定扩大矿山的规模,那么就必须有这样一条路能够将矿石运出来。

    最好的选择是在这里直接熔炼,前世商周几次迁都也是为了寻找新的铜矿,但那是在有了足够人口的前提下,如今城邑这点人口和家底,一次迁都就能让城邑三年之内无法缓过来。

    这里没有河流,地下水的重金属肯定标,附近也不适合耕种土地,除了离矿山近没有任何的优点。

    四十里长的路,不需要修的很坚硬,对于一个几千人口和大量奴隶的城邑来说,算不上一件浩大的工程。

    最快的办法就是将路按照各个部族的人口分成若干段,每个部族完成一部分,十六个国人部族加上十几个野民部族,每个部族也就分七八百米的路,一个月就能完成,而且可以节省一批粮食,作为每个部族的义务去让他们完成,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只是这样的缺点却是一个长期的隐患,陈健尽量在削弱部族领的权利,尽量想要分化瓦解各个部族,而这种事如果按照部族分配,肯定会加强部族领的权利,也会让部族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另一种办法是利用城邑领的权利,征召各个部族的人口,以四百人为一批,公产提供食物。

    四百人是城邑所能支撑的长期劳作的极限,加上运送粮食和警戒的人,一共需要将近五百人,而且打散后的这些人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至少也得一旬的时间让他们熟悉新的、类似军队的组织方式。

    这样轮换的话,整个城邑在这条路修完之前都不能有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而且还需要从公产中拿出足够的粮食以及一些其余的货物作为一些额完成的奖励。

    思来想去,陈健还是决定用第二种办法,不能再让部族领有一定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了,只是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以及消耗掉族人一定量的支持度。

    部族解体这种事不是说说就行的,习惯家庭存在和家庭生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引导不能强制实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这种意识形态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还需要生产力的展跟得上,得确保以小家庭为单位能够保证家庭成员的生存:良种、金属农具、牛耕这是必须的,要么就是将奴隶以家庭分出去。

    在这个过度过程中,部族可以不解体为家庭,而是用一种城邑领和官员控制下的畸形计划社会来快过度,计划社会是一个适宜快追赶的社会制度,集中使用的人口能够确保一些大型工程的完成。在城邑规模不大以及自己城邑就是技术最先进的前提下,是最有效率的社会结构。

    而这种过度,必须要从吃饭喝水打仗做工种种细节上,让族人熟悉这种新的、不需要部族领的生活和劳作方式。

    考虑了各个部族需要征的人口和大量的粮食,陈建皱了皱眉,凡事有得必有失。